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凸包算法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bone_ace/article/details/46239187

    凸包问题的五种解法

    前言:

    首先,什么是凸包? 
    假设平面上有p0~p12共13个点,过某些点作一个多边形,使这个多边形能把所有点都“包”起来。当这个多边形是凸多边形的时候,我们就叫它“凸包”。如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然后,什么是凸包问题? 
    我们把这些点放在二维坐标系里面,那么每个点都能用 (x,y) 来表示。 
    现给出点的数目13,和各个点的坐标。求构成凸包的点?

    解一:穷举法(蛮力法)

    时间复杂度:O(n³)。 
    思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如果剩余的其它点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这两个点是凸包上的点,否则就不是。 
    步骤:

    1. 将点集里面的所有点两两配对,组成 n(n-1)/2 条直线。
    2. 对于每条直线,再检查剩余的 (n-2) 个点是否在直线的同一侧。

    如何判断一个点 p3 是在直线 p1p2 的左边还是右边呢?(坐标:p1(x1,y1),p2(x2,y2),p3(x3,y3))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上式结果为正时,p3在直线 p1p2 的左侧;当结果为负时,p3在直线 p1p2 的右边。

    解二:分治法

    时间复杂度:O(n㏒n)。 
    思路:应用分治法思想,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结构相同的子问题,把子问题再分成几个更小的子问题……。然后我们就能用递归的方法,分别求这些子问题的解。最后把每个子问题的解“组装”成原来大问题的解。 
    步骤:

    1. 把所有的点都放在二维坐标系里面。那么横坐标最小和最大的两个点 P1 和 Pn 一定是凸包上的点(为什么呢?用反证法很容易证明,这里不详讲)。直线 P1Pn 把点集分成了两部分,即 X 轴上面和下面两部分,分别叫做上包和下包。
    2. 对上包:求距离直线 P1Pn 最远的点,即下图中的点 Pmax 。
    3. 作直线 P1Pmax 、PnPmax,把直线 P1Pmax 左侧的点当成是上包,把直线 PnPmax 右侧的点也当成是上包。
    4. 重复步骤 2、3。
    5. 对下包也作类似操作。

    这里写图片描述


    然而怎么求距离某直线最远的点呢?我们还是用到解一中的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设有一个点 P3 和直线 P1P2 。(坐标:p1(x1,y1),p2(x2,y2),p3(x3,y3)) 
    对上式的结果取绝对值,绝对值越大,则距离直线越远。

    注意:在步骤一,如果横坐标最小的点不止一个,那么这几个点都是凸包上的点,此时上包和下包的划分就有点不同了,需要注意。

    解三:Jarvis步进法

    时间复杂度:O(nH)。(其中 n 是点的总个数,H 是凸包上的点的个数) 
    思路:

    • 纵坐标最小的那个点一定是凸包上的点,例如图上的 P0。
    • 从 P0 开始,按逆时针的方向,逐个找凸包上的点,每前进一步找到一个点,所以叫作步进法。
    • 怎么找下一个点呢?利用夹角。假设现在已经找到 {P0,P1,P2} 了,要找下一个点:剩下的点分别和 P2 组成向量,设这个向量与向量P1P2的夹角为 β 。当 β 最小时就是所要求的下一个点了,此处为 P3 。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意:

    1. 找第二个点 P1 时,因为已经找到的只有 P0 一个点,所以向量只能和水平线作夹角 α,当 α 最小时求得第二个点。
    2. 共线情况:如果直线 P2P3 上还有一个点 P4,即三个点共线,此时由向量P2P3 和向量P2P4 产生的两个 β 是相同的。我们应该把 P3、P4 都当做凸包上的点,并且把距离 P2 最远的那个点(即图中的P4)作为最后搜索到的点,继续找它的下一个连接点。

    解四:Graham扫描法

    时间复杂度:O(n㏒n) 
    思路:Graham扫描的思想和Jarris步进法类似,也是先找到凸包上的一个点,然后从那个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逐个找凸包上的点,但它不是利用夹角。 
    这里写图片描述 
    步骤:

    1. 把所有点放在二维坐标系中,则纵坐标最小的点一定是凸包上的点,如图中的P0。
    2. 把所有点的坐标平移一下,使 P0 作为原点,如上图。
    3. 计算各个点相对于 P0 的幅角 α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各个点排序。当 α 相同时,距离 P0 比较近的排在前面。例如上图得到的结果为 P1,P2,P3,P4,P5,P6,P7,P8。我们由几何知识可以知道,结果中第一个点 P1 和最后一个点 P8 一定是凸包上的点。 
      (以上是准备步骤,以下开始求凸包) 
      以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凸包上的第一个点 P0 和第二个点 P1,我们把它们放在栈里面。现在从步骤3求得的那个结果里,把 P1 后面的那个点拿出来做当前点,即 P2 。接下来开始找第三个点:
    4. 连接P0和栈顶的那个点,得到直线 L 。看当前点是在直线 L 的右边还是左边。如果在直线的右边就执行步骤5;如果在直线上,或者在直线的左边就执行步骤6。
    5. 如果在右边,则栈顶的那个元素不是凸包上的点,把栈顶元素出栈。执行步骤4。
    6. 当前点是凸包上的点,把它压入栈,执行步骤7。
    7. 检查当前的点 P2 是不是步骤3那个结果的最后一个元素。是最后一个元素的话就结束。如果不是的话就把 P2 后面那个点做当前点,返回步骤4。

    最后,栈中的元素就是凸包上的点了。 
    以下为用Graham扫描法动态求解的过程: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代码:poj1873

    #include<cstdio>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math>
    #include<cstring>
    #include<vector>
    #define zero(a) (fabs((double)(a))<(1e-8))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eps=1e-8;
    struct tr{
    	int x,y,v,l;
    }s1[20],s[20];
    int st[20];
    int mul(tr p,tr u,tr v){//求叉积 
    	return (p.x-u.x)*(v.y-u.y)-(v.x-u.x)*(p.y-u.y);
    }
    double dis(tr a,tr b){//求长度 
    	return sqrt((double)(a.x-b.x)*(a.x-b.x)+(a.y-b.y)*(a.y-b.y));
    }
    bool cmp(tr a,tr b){//极角排序 
    	if(mul(a,s[0],b)>0)//以最小点s[0]为基准排序 
    	return true;
    	else if(zero(mul(a,s[0],b))&&dis(s[0],a)<dis(s[0],b))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int mv,ct,nt;
    double l2;
    int do1(int n,int l1,int mv1,int c){
    	int i,j;
    	int x,y;
    	double l;//要用的木材长度 
    	if(n==1){
    		l=0;
    	}
    	/*else if(n==2){
    		l=dis(s[0],s[1])*2;
    	}*/ 
    	else{ 
    		l=0;
    		for(i=1;i<n;i++){
    		if(s[0].y>s[i].y||(s[0].y==s[i].y&&s[0].x>s[i].x)){//将s[0]化为最小点,以便极角排序 
    			swap(s[0],s[i]);
    			}
    		}
    		sort(s+1,s+n,cmp);//排序 
    		int top,cnt;
    		st[0]=0;
    		st[1]=1;
    		tr a,b;
    		top=2;
    		cnt=2;
    		while(cnt<n-1){//当 
    			st[top]=cnt;//先放入当前点 
    			top++;
    			cnt++;
    			a=s[st[top-1]];
    			b=s[st[top-2]];
    			while(mul(s[cnt],a,b)<eps){//以当前点的下一个点为标杆点来除去不合凸包条件的点(Graham扫描法)(如果标杆点在当前栈顶的两个点组成的直线的右边,则说明栈顶的点不是凸包上的点) 
    				top--;//去掉不合条件的点 
    				a=b;//重新判断当前栈顶的点 
    				b=s[st[top-2]];
    			}
    		}
    		st[top++]=n-1;//压入最后一次的标杆点,它一定是凸包上的点,因为它在最左边 
       		for( i=0;i<top-1;i++){
        		l+=dis(s[st[i]],s[st[i+1]]);
    		}
            l+=dis(s[0],s[n-1]);//把这句代码写成了l+=dis(s[st[0]],s[st[n-1]]),卡了三个小时,QAQ,引以为戒啊 
    	}
    	//printf("%d %d
    ",l1,l);
    	if((l1-l)>=0){// 砍掉的树可以把剩下的树围起来 
    		if(mv1>mv){//剩下树的价值要最大 
    			l2=l1-l;
    			nt=n;
    			mv=mv1;
    			ct=c;
    		}
    		else if(mv1==mv&&nt<=n){//价值相同时砍掉的树要最少 
    			l2=l1-l;
    			nt=n;
    			mv=mv1;
    			ct=c;
    		}
    	}
    	return 0;
    }
    int main(){
    	int n,i,j,k=0;
    	int a,b,cnt,c;
    	int mv1;
    	while(scanf("%d",&n)!=EOF&&n){
    		k++;
    		nt=0;
    		for(i=0;i<n;i++){
    			scanf("%d%d%d%d",&s1[i].x,&s1[i].y,&s1[i].v,&s1[i].l);
    		}
    			mv=0;
    			ct=0;
    			for(j=1;j<(1<<n)-1;j++){//二进制枚举 
    				//printf("%d
    ",j);
    				a=j,b=0;
    				cnt=0;
    				mv1=0;
    				int l1=0;
    				for(i=0;i<n;i++){
                    	if(((1<<i)&j)){//按位与 
                    		s[cnt++]=s1[i];//放入不砍的树 
                    		mv1+=s1[i].v;//剩余的价值 
    					}
                    	else{
                   	        l1+=s1[i].l;//可以做篱笆的长度 
                  	  	}
               		 }
    				if(mv>mv1)//剩下的价值小于最优的价值 
    				continue;
    				do1(cnt,l1,mv1,j);
    			}
    			printf("Forest %d
    ",k);
    			printf("Cut these trees:");
    			for(i=0;i<n;i++)
                if(!((1<<i)&ct))  printf(" %d",i+1);
    			printf("
    ");
    			printf("Extra wood: %.2f
    
    ",l2);
    	}
    	return 0;
    }
    

      

    解五:Melkman算法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说真的,这个算法我也还没有看清。网上的资料也少的可怜,我暂且把网上的解释截个图在这里,往后搞懂以后再回来补上。 
    或者有人看懂了的,希望不吝指教,不甚感激! 

    扩展:

    以上讨论的只是二维的凸包,如果延生为三维、多维的凸包问题呢?如何求解? 
    不过首先,二维凸包可以用来解决围栏问题、城市规划问题、聚类分析等等。但是三维、多维的凸包可能的使用范畴有哪些?

  • 相关阅读:
    飞控相关资料
    PID
    详解NXP Cortex-M3加密设置
    ucos ii 百度官方介绍
    两个静态页面之间值传递方式
    Wex5各组件介绍
    链接学习
    WeX5基础
    Oracle中用触发器实现自动记录表数据被修改的历史信息
    HTML DOM setInterval() 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glongge/p/940841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