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言中,我们知道在需求获取阶段开发人员关注理解系统需要构建的内容,其核心是产生一个准确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可验证的系统模型,称为分析模型。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三个独立的模型组成:1、功能模型:由用例和场景表示。2、分析对象模型:由用例图和对象图表示。3、动态模型:由状态图和顺序图表示。
分析类可以划为实体类,边界类,控制类三种类型。为了识别分析类,通常需要充分理解系统内部的行为,因此需要在最初的用例模型中适当补充说明系统内部是如何响应外部请求的。在理解和补充用例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人员需要确定一组备选的且支持用例行为的一些分析类。
顺序图可以将用例和分析对象联系在一起,帮助开发人员发现与补充前面遗漏的分析类。
分析模型是在多次迭代和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并且需要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密切交流才能保证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在建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开发人员和用户对形成的分析模型进行正式评审,确保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