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k × 1 的矩形覆盖 n × n 的正方形棋盘
用 k × 1 的小矩形覆盖一个 n × n 的正方形棋盘,往往不能实现完全覆盖(比如,有时候 n × n 甚至根本就不是 k 的整倍数)。
解题思路:
转自: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5900
用 k × 1 的矩形覆盖 n × n 的正方形棋盘
用 k × 1 的小矩形覆盖一个 n × n 的正方形棋盘,往往不能实现完全覆盖(比如,有时候 n × n 甚至根本就不是 k 的整倍数)。不过,在众多覆盖方案中,总有一种覆盖方案会让没有覆盖到的方格个数达到最少,我们就用 m(n, k) 来表示这个数目。求证:不管 n 和 k 是多少, m(n, k) 一定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如果 n < k ,那么很明显,棋盘里一个小矩形也放不下,因而 m(n, k) = n2 ,这是一个完全平方数。下面我们就只考虑 n ≥ k 了。
我们先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某个覆盖方案当中,仅剩下一个 s × s 的小正方形区域没有覆盖到,其中 s ≤ k / 2 ,那么这样的方案一定是最优的。首先,在棋盘中的每个格子里都填上一个数,使得从最左下角出发,各个对角线上的数依次为 0, 1, 2, …, k – 1, 0, 1, 2, …, k – 1, … (上图所示的是 k = 6 的情况)。那么,把一个 k × 1 的小矩形放在棋盘中的任意位置,它总会覆盖每种数字各一个。假设某个覆盖方案当中,仅剩下一个 s × s 的小正方形区域没有覆盖到。注意到,任意一个 s × s 的小正方形区域里最多只会出现 2s – 1 种不同的数,因此如果 s ≤ k / 2 ,那么这个 s × s 的小正方形区域里一定会缺失至少一种数,比方说 x (在上图中,右上角的那个 3 × 3 的空白区域里就缺数字 5 ,因而我们可以取 x = 5 )。由此可以推出,此时小矩形的数目已经达到了最大值,任何其他覆盖方案都不可能包含更多的小矩形,因为每个小矩形都必然会覆盖到一个 x ,然而在刚才的覆盖方案中,所有的 x 都已经被覆盖到了。
有趣的是,当 n ≥ k 时,让整个棋盘仅剩一个边长不超过 k / 2 的小正方形区域没有覆盖到,这是一定能做到的。不妨把 n 除以 k 的余数记作 r 。如果 r ≤ k / 2 ,那么我们可以直接用横着的小矩形从左向右填充棋盘,再用竖着的小矩形填充余下的部分,最终会剩下 r × r 的小正方形区域。上图所示的就是 n = 22 并且 k = 5 的情况,注意到 22 除以 5 的余数为 2 ,确实小于等于除数 5 的一半。可见,对于这类情况,我们都有 m(n, k) = r2 ,这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如果 r > k / 2 呢?我们可以用和刚才类似的方法填充棋盘,使得棋盘右上角仅剩一个 (r + k) × (r + k) 的正方形区域。然后再用 4r 个小矩形像风车一样填充这个 (r + k) × (r + k) 的区域,使得正中间只剩下一个边长为 k – r 的小正方形区域。由于 k – r < k / 2 ,因而此时的覆盖方案再次达到最优。上图所示的就是 n = 22 并且 k = 6 的情况,注意到 22 除以 6 的余数为 4 ,确实大于除数 6 的一半。可见,对于这类情况,我们有 m(n, k) = (k – r)2 ,这仍然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tring.h> #include<bitset> /* solution: http://www.matrix67.com/blog/archives/5900 */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k; while(scanf("%d%d",&n,&k)!=EOF){ if(n < k){ puts("0"); continue; } int r = n%k; if(r <= k/2){ printf("%d ",(n*n - r*r)/k ); }else{ printf("%d ",(n*n - (k-r)*(k-r))/k );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