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文讲完了对内存管理的一些知识,下面笔者再对上篇文章的内容加以拓展,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5个数据段
五个数据段
进程(执行的程序)会占用一定数量的内存,它或是用来存放磁盘载入的程序代码,或是存放取自用户输入的数据等等。不过,进程对这些内存的管理方式因内存的用途不一而不尽相同:有些内存是事先静态分配和统一回收的;有些却是按照需要动态分配和回收的。
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进程来说,他们都会涉及到5种不同的数据段。
代码段 --text(code segment/text segment)
代码段(text)段是程序代码段,通常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前便已经确认,并且内存区域属于只读区域。在代码段中,存放着一些只读的常数变量,例如字符串常量。
数据段 --data
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所有有初值的全局变量和用static修饰的静态变量,常量数据都在数据段中。
BSS段
BSS(Block Started by Symbol)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
Stack
栈(Stack)保存函数的局部变量、参数、返回值,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静态变量。此外,栈是一种(LIFO,Last In First Out)的数据结构,这就意味着最后放到栈上面的数据,将会位于栈的顶端,会被第一个移走。栈的运行效率比堆快的多,但是它存储的信息量远不如堆,并且在函数调用完毕后,系统会清楚栈上保存的局部变量、函数的调用信息,就像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某一个变量的生存期已到,Life is over”。最后一个我想说的是,栈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地址空间是向着“地址减小”的方向增长。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来具体说明一下:
#include <stdio.h>
void test(int _para)
{
int i=5,j=6;
int *p = &_para;
//首先输出参数地址,以及参数的值
printf("%p %d
", p, *p);
p--;
//输出i地址及值
printf("%p %d
", p, *p);
p--;
//输出j地址及值
printf("%p %d
", p, *p);
char a[2]={0};
int b[2]={0};
//输出数组a的两个元素的地址
printf("%p %p
", &(a[0]), &(a[1]));
//输出数组b的两个元素的地址
printf("%p %p
", &(b[0]), &(b[1]));
}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
test(4);
return 0;
}
下面是程序的输出结果,可能因电脑的不同,结果不唯一
0x7fff5012998c 4
0x7fff50129988 5
0x7fff60129984 6
0x7fff50129976 0x7fff50129977
0x7fff50129990 0x7fff50129994
通过上述结果,我们知道,栈上面保存的数据越多,最早入栈的元素的地址就会越低。
堆(heap)
堆(heap)保存函数内部动态分配内存,是另外一种用来保存程序信息的数据结构,更准确的说是保存程序的动态变量。堆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数据结构。它只允许在堆的一端插入数据,在另一端移走数据。堆的地址空间“向上增加”,即当堆上保存的数据越多,堆的地址就越高。这一点恰恰与栈相反。
如下图
名称 | 内容 |
代码段 | 可执行代码、字符串常量 |
数据段 | 已初始化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数据 |
BSS段 | 未初始化全局变量、静态变量 |
栈 | 局部变量、函数参数 |
堆 | 动态分配内存 |
这五个数据段的功能已经由上文呈现,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出,一起加油!☺️
笔者这篇文章主要参考了
http://blog.csdn.net/love_gaohz/article/details/41310597
update by 2017/3/29 22:11
By 一枝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