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新浪微博产品交互改进之我见

            我使用新浪微博有大半年了,感受到了它强大的平台魅力,微博真的是非常好的一个互联网产品。新浪微博的优点说的人很多,但在使用当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不一定是大缺陷,但总是让人感觉不是很方便。我把我的想法写下来,算是一种建议。如果能够促使新浪微博技术团队对产品进行一些改进,对于我的三个多小时的写作也是值得的。

    1. 错别字可修改
           每个人在发微博时,都应该对自己点击发送的那个决定负责。有错别字是自己没有重视造成的后果,不能怪微博系统。特别是一些名人,可能一发送完成,几秒钟就有几十上百条回复跟上,此时除非删除,否则就无法避免较坏的影响了。
     

            可人毕竟不是机器,出错是在所难免。为什么系统不能让人有改错的机会呢?
            可能微博团队考虑的是如果可以随意更改,完全可能造成正文与回复的矛盾。例如本来原文写了“我很喜欢春晚”,于是有了几十网友利用回复开始声讨作者是不是五毛党,于是作者再将它修改为“我不喜欢春晚”。此时就造成了正文与回复的矛盾。
            其实这只是版本控制的问题。我建议增加可以修改微博正文和回复的功能,为避免大的误会产生可做一些限制,如限制修改的字数(如仅能修改三个字)、限制可修改的时间期限(如仅能在正文发出的1小时内)、限制修改的次数(如仅能修改两次)等。
            正文始终是最新的修改后的版本,而在转发按钮的左侧增加一个如“历史版本”的查看按钮(如上图,不一定要放在此处),点击后可查看作者修改前的版本文字以及当时的网友回复。如果作者修改前后的观点大相径庭,网友还可以针对不同版本进行转发并抨击。
            我始终认为,绝大多数作者发微博时,错别字都是无心之举,因为这样的小失误而让网友们忽视了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思想,根本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建议提供可以修改错别字的功能。

    2. 重视回复信息
            我时常会发现,有些人的回复,比原文更精彩。但就因为它是回复,所以它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我想转发他的回复都变得成为不可能。
    例如下面一条微博,回复写得非常好。
     
     

            可是如果是我想转发此回复的话。就如下图一样,已经超出了8个汉字,也就是说,因为对方回复的文字足够多(近140字),我想对它进行完整的转发已经成为不可能了。

     
            也正因为此,就会出现很多转发或回复的文字与原文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下面这条的转发回复,他们间的对话已经和正文关联很小。
     
           

            我个人感觉,微博的正文得到了重视,回复与转发的文字,却未得到足够重视,而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也因为目前这样表现形式而被破坏。
            问题还不止于此。如果硬要说对回复未得到重视,其实也不尽然。目前的办法是把回复或转发放到上面,而正文放在了下面,也许微博团队希望强调地是回复内容的重要。但微博正文与回复都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就造成大部分读者阅读还是需要先阅读下方的正文,再看上方回复的奇怪行为。这又是何必呢?
            我觉得,微博内容共分为三个最主要部分:微博正文、需回复的文字和我回复的文字。而当中可能都有相关的评论构成文字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整个关注人微博显示列表构成是如上图所示的三种形式,那么正文与回复的逻辑关系就不会发生错乱(注意那些省略号也可以点击打开,打开的就是中间的多条回复文字,可内部翻页),当然。为了重视“我回复的文字”,不妨也对字体大小、粗细或外框等进行适当强化。

    3. 删除帖可查看


     
            原因和刚才一样,作者删除时微博时,虽然有提示,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删除时可能是想要删除,但过后又想找一下当时发送的信息,但因无法查看而后悔莫及。人是情感动物,出错反悔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不设置一个“删除查看”功能呢?其实微博回收意义不大(可以新发布一条),但提供查看近期的删除微博的确是有必要的功能。

    4. 敏感词提示
            在我们国家,发布的信息如果涉及到敏感词,被审核甚至“河蟹”掉都是正常的。但是这些操作都应该有相应的提示。
     
         

      

            如上图造成这样的情况,非要作者通过试错来获得相关的经验,其实是系统不友好造成的结果。如果在发送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您所发送信息涉及敏感词汇,需审核后显示,请稍候”),也许这样的尴尬就不会再发生。

    5. “被删除”提示


     
            我不知道这样的收藏删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作者删除,但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不允许它再存在。删除本没有问题,原因大家都知道。但我想说的是,同样应该有更丰富的提示语来让用户了解删除的原因。上图这样的提示其实是不够让人信服的。

    6. 新浪认证提示
            在进入个人的页面时,鼠标移动到“新浪认证”的图标上,会有提示此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获得认证的。这是很好的功能。
    但是在微博首页,也就是我在查看关注人群所发的微博时,此时因观注的人太多,有些人的发言很好,我却不知他是什么人物。目前的做法只能是点击进入此人的主页面。可我仅仅只是想知道他是谁而已。为什么不直接在鼠标移动到他的“V”图标上就显示呢?
     
     

             显然,目前鼠标移动到“V”上仅显示“新浪认证”几个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更需要知道他是因为什么而得到认证(比如了解杜老师是“华艺总裁”比仅知道他被“新浪认证”更有价值)。

    7. 给自己所发的微博和收藏的微博打标签(或分类)
            收藏是个好功能,可以把我感兴趣的一些文字收藏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要查找某个收藏信息就非常困难了。同样的,自己所发的微博有随手发的感慨、转发他人的想法,也有认真写的原创,当中有一部分是作者希望可以重新分类展现给大家的(目前仅仅是时间倒序分类)。例如我就很希望把我发的创意点子的微博和我儿子的趣事微博分别整理在一起分享给大家,仅用“##”功能是有局限性的(它本身占用微博字数、且容易与他人重复,不利于管理)。
            我觉得微博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积累知识与信息的地方,为什么不提供自己微博和收藏信息打标签(或分类)的功能呢?这不算太复杂的功能,缺省也不需要强行分类,只是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使用即可。

    8. 140字限制改进
            对字数限制,有一定的科学性,否则微博就是博客了。可是为什么一定是140字,而不是141字,或者139字,或者150字呢,总之,这个数字有一定的偶然性(传说是因为短信70字,140正好是其两倍,还有传说是因为模仿twitter)。我个人觉得限制字数是应该的,但对所有人,任何时候都限制140字是不合理的。建议通过如发多少条原创微博、坐了多少沙发等各种功能积累一定的积分,通过积分可以兑换某一条微博增加五个到十个字限制条件。例如我通过长期的原创微博,积到了10分,某一天我写微博时,发现得写148个字才能最佳表达思想,此时我就动用了我的积分中的8分来申请到8个字的宽限。当我积分用完时,也就不能申请加字了。而加字也不是随便多少都可以,可以限制无论有多少积分都不可以让一条微博总长度超过160字等(具体数字有待实践获得)。

            还有一些想法,例如私信功能的强化(朝IM的功能靠拢)等过于复杂,不再细言。以上功能部分是相对容易实现,希望这些建议能够给新浪微博团队一些灵感,完善这个产品,更好的服务于我们微博大众。

  • 相关阅读:
    python Database Poll for SQL SERVER
    SQLAlchemy表操作和增删改查
    flask动态url规则
    flask配置管理
    一个Flask运行分析
    Function Set in OPEN CASCADE
    Happy New Year 2016
    Apply Newton Method to Find Extrema in OPEN CASCADE
    OPEN CASCADE Multiple Variable Function
    OPEN CASCADE Gauss Least Squar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j723/p/194947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