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互联网服务应用协议设计

    互联网服务应用协议设计-借鉴备忘

    0 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己设计协议:

    在互联网后台开发中,稍微复杂一些的业务,服务是必要的,进而协议也是必要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复用已有的协议呢?主要是因为现在已有的协议都没有能完全match互联网后台开发的需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协议设计的原则:

    解析效率:互联网业务具有高并发的特点,解析效率决定了使用协议的CPU成本;

    编码长度:信息编码出来的长度,编码长度决定了使用协议的网络带宽及存储成本;

    易于实现:互联网业务需要一个轻量级的协议,而不是大而全的,CORBA这种重量级的协议就不太适合,易于实现决定了使用协议的开发成本和学习成本;

    可读性:编码后的数据的可读性决定了使用协议的调试及维护成本;

    兼容性:互联网的需求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协议会经常升级,使用协议的双方是否可以独立升级协议、增减协议中的字段是非常重要的。兼容性决定了持续开发时的开发成本;

    2 协议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序列化/反序列化

    2) 判断包的完整性

     2.1 序列化/反序列化:

    序列化我们常称之为编码,或者打包,反序列化常称之为解码,或者解包。常用的序列化/反序列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TLV编码及其变体(后面统称为TLV编码):Protobuf/thrift/ASN BER都属于这种。

    TLV编码基本原理是每个字段打一个二进制包,每个包包含tag、length、value 3个部分:

    tag: 一般占用1个字节,表示数据类型,有的编码方式(Protobuf/thrift)中tag包含字段的id,有的编码方式(ASN BER)不包含字段的id。包含字段id的序列化方式,id是字段的标志,协议可以灵活的增删字段,只要保证字段id唯一,就能兼容解析,非常适合互联网开发。

    length:一个整数,表示后面数据块的长度,Protobuf/thrift的序列化不包含length字段,因为大部分数据类型的长度都可以根据tag中的类型信息可以得到。

    value:真正的数据内容。

    举个tag包含id的序列化方式打包解包的例子(只是举个例子说明原理,实际上Protobuf等协议都做了比较巧妙的实现,比如varint、ZigZag编码来尽量减少编码长度):

    协议包括2个字段, name字段的id为0,类型为1(string);age字段的id为1,类型为2(unsigned int     )

    字段id

    字段类型

    字段名

    0

    string

    name

    1

    unsigned int

    age

    需要传输的数据:

    name = "xxx"

    age = 18

    序列化之后大约是

    字段类型(tag的一部分)

     字段id(tag的一部分)

    字段值(value)

    0x01

    0x00

    xxx

    0x02

    0x01

    0x12

    反序列化的时候,逐步解析字节流,先解析字段类型和字段id,再根据字段类型解析出后面的数据内容,得到了一个id和值的映射关系

    0 : "xxx"

    1 : 18

    根据协议,id=0的字段表示name,id=1的字段表示age,反序列化之后,就知道传过来的数据是

    name = "xxx",age = 18了

    如果协议做了升级,增加了1个字段“gender”,删除一个已经没有意义的字段age,协议变成

    0 string name

    2 string gender

    需要传输的数据:

    name = "xxx"

    gender = "male"

    发送方升级了协议,序列化之后大约是

    字段类型

    字段id

    字段值

    0x01

    0x00

    xxx

    0x01

    0x02

    male

    反序列化之后,得到了一个id和值的映射关系

    0 : "xxx"

    2 : "male"

    反序列化的一方由于没有升级协议,不知道id=2的字段什么意思,直接忽略,没找到id=1的age字段,那么使用默认值,这样单方的升级,完全不影响协议的解析,协议是具有兼容性的。

    举个tag不包含id的序列化方式打包解包的例子

    如果tag中没有字段id,那么字段所在的位置决定字段的含义

    协议包括2个字段, 第1个字段name,类型为1(string);第2个字段age类型为2(unsigned int )

    字段类型

    字段名

    string

    name

    unsigned int

    age

    需要传输的数据:

    name = "xxx"

    age = 18

    序列化之后大约是

    字段类型

    字段值

    0x01

    xxx

    0x02

    0x12

    反序列化程序解析出第1个字段是字符串xxx,第二个字段是整数18,根据协议,第1个字段是name,第2个字段是age,这时反序列化程序就知道了name是xxx,age是18

    但是相比上面有id的序列化方式,这种方式有个明显的缺陷:一方升级了协议时,另一方很可能需要升级协议才行,协议不具有兼容性。比如协议做了升级,增加了一个字段gender,删除一个已经没有意义的字段age,协议变成

    string name

    string gender

    需要传输的数据:

    name = "xxx"

    gender = "male"

    发送方升级了协议,序列化之后大约是

    字段类型

    字段值

    0x01

    xxx

    0x01

    male

    这时接收方如果不升级协议就完全无法理解协议的含义

    可以看出tag包含ID的序列化方式(Protobuf/thrift)兼容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不包含ID的方式(asn-ber)

    TLV编码的特点是:

    解析效率高:主要是因为不需要转义字符

    编码长度低:主要是因为元数据占用的空间很少

    不易于实现:但是有很多开源的工具,根据IDL自动生成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兼容性高:协议双方可以独立升级   

    可读性差:二进制协议,肉眼很难识别

    2) 文本流编码:xml/json都属于这种。

    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字段打一个字符串形式的包,通过键值对(key-value)的方式存储数据,key是字段的名字,用于区分不同的字段(对比上面TLV编码采用id的方式标志一个字段),特殊字符特别是非文本字符需要做适当转义,转义为xml/json的合法字符。xml的解析效率低于json,而编码长度高于json,json作为序列化的方式一般是优于xml的。

    同样是上面的协议:

    序列化的结果大概是

    <p><name>xxx</name><age>18</age></p>

    或者

    {name:xxx,age:18}

      文本流编码的特点是:解析效率低,编码长度高,易于实现,可扩展性高,可读性好

     

    3) 固定结构编码:

    基本原理是,协议约定了传输字段类型和字段含义,和TLV的方式类似,但是没有了tag和len,只有value

    同样是上面的协议:

    序列化的结果大概是

    xxx 0x00 0x12

    反序列化的时候,根据协议中约定的字段位置、字段类型和字段含义,逐个解出相应的字段

    固定结构编码如果协议升级了又需要保证兼容性,那么可以在协议中增加一个“版本号”字段,然后根据版本号决定如何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样可以保证协议的兼容性。但是这样会导致代码非常混乱和让人费解

    固定结构编码解析效率、编码长度、易于实现、可读性方面略微优于TLV方式,但是灵活性和兼容性非常差,如果不使用版本号判断就不能单方增删字段,不能单方修改字段数据类型,甚至,把协议中的short int字段改成int,反序列化就可能会出错,因此除了业务逻辑非常固定的场景外不推荐使用。

    4) 内存dump:

    基本原理是,把内存中的数据直接输出,不做任何序列化操作。反序列化的时候,直接还原内存。

    一般我们声明c++的结构如下即可

           #pragma pack (1)
    
           struct
    
           {
    
                  char name[64];
    
                  unsigned int age;
    
           };
    
           #pragma pack ()      

    这种方式适合c/c++语言,单机进程间交换数据。这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协议,特别适合通过共享内存交换数据的场景。但是不具有通用性,不适合跨越语言和机器,本文不再讨论这种编码方式

    如果没有特别的必要,自己发明一种序列化方式一般是费力不讨好的,有重复造轮子的嫌疑,所以我们在成熟序列化方式中选择一种即可。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想设计一个具有通用性,可以用于分布式环境,适合互联网后台开发,能传递复杂数据,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的协议,常用的序列化方式是TLV编码和字符流编码2种。那么根据不重复造轮子的原则,可选的编码方式就只有Protobuf、thrift 和 json 3种了。我们对比一下这3种编码方式。

    序列化方式对比

    Protobuf/thrift VS json

    根据google的测评结果,Protobuf/thrift 效率高于 json, 而可读性弱于json。解析效率大概比json高1倍。这个具体的倍数关系我没测试过,存疑,而且不同的程序使用的json库不一样,还是应该以实测结果为准。

    参考http://code.google.com/p/thrift-protobuf-compare/wiki/Benchmarking

    Protobuf VS thrift

    Protobuf 效率和编码长度略有优势,文档比thrift丰富

    thrift 内建的数据类型更多(有map和set)

    thrift官方比Protobuf支持更多的编程语言,并有RPC框架,但是Protobuf有很多第三方的支持,同样提供了多种语言的支持和RPC框架的实现

    参考http://code.google.com/p/protobuf/wiki/ThirdPartyAddOns

    参考http://blog.mirthlab.com/2009/06/01/thrift-vs-protocol-bufffers-vs-json/

    个人比较倾向于Protobuf,主要是考虑到文档和第三方支持多,目前使用的更广泛。

    至此,我们就选定了2种序列化方式Protobuf和json,如果并发度非常高,数据量非常大,使用Protobuf,否则使用json.

      2.2 判断包的完整性:   

    一般有两种方法:

    1) 在序列化后的buffer前面增加一个采用固定结构编码的头部,头部长度和结构固定,其中有个字段存储包总长度。收包时,先接收固定字节数的头部,解出这个包完整长度,按此长度接收包体。

    2) 在序列化后的buffer前面增加一个字符流的头部,其中有个字段存储包总长度,根据特殊字符(比如根据 或者)判断头部的完整性。这样通常比1要麻烦一些,http、memcached和radis采用的是这种方式。收包的时候,先判断已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结束符,收到结束符后解析包头,解出这个包完整长度,按此长度接收包体。      

    至此,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协议框架,采用这个协议框架,再根据业务需要约定字段含义,就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协议,可以用于把一个机器上的消息,发送到另一个机器,并让对方完全理解消息的含义。但是如果这就是这个协议框架的全部,那这个协议就太弱了,因为如果一个程序只知道协议框架而不知道协议的字段内容,那它除了可以收包和发包外,做不了任何事情,而在客户端和服务之间搭建一个代理层,来做容灾、监控、统计、路由、认证等等事情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这样这些公共的处理逻辑就不用每个服务都做一次了,服务可以专注于业务,而把这些逻辑交由代理层来做。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为协议框架增加一个头部,并约定一些所有业务都可以使用的公共字段。

    3 协议头部:

    那么头部中可以增加哪些字段呢?这个取决于你希望代理帮你做哪些事情。通常以下字段是可以考虑的:

    seq                     //消息序列号,可以用于排查问题,也可以用于某些IO模型中包的解析

    protocol version       //协议版本号,可以用于协议的兼容

    request useragent    //请求者机器环境,包括操作系统、客户端版本等等信息

    request user ip        //请求者ip

    request user id        //请求者id

    client ip               //客户端ip

    client id               //客户端业务id

    server ip                     //服务ip

    server id                     //服务id

    server server cmd     //服务命令字

    retcode                     //返回码

    有了这些字段,代理层就能完全监控到服务的访问情况,并生成报表

    4  自己设计协议:

    有了上面的理论,我们就可以真正的设计协议了。下面设计的这个协议可以应用于互联网后台服务的绝大部分场景,协议中把一个包分为3个部分:

    包头的第1部分:固定8字节:协议标志(2字节) 包头长度(2字节)  包体长度(4字节)

    包头的第2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前面第4点提到的公共头部,包括seq等字段,采用Protobuf序列化,包头的字段是可以增删的,即使没有任何字段,也不影响数据传递,但是可能影响你的代理做的工作;

    包体:采用Protobuf序列化,具体内容取决于业务。

    5  一些常用的协议:

    http协议:http协议是我们最常见的协议,我们是否可以采用http协议作为互联网后台的协议呢?这个一般是不适当的,主要是考虑到以下2个原因:

    1) http协议只是一个框架,没有指定包体的序列化方式,所以还需要配合其他序列化的方式使用才能传递业务逻辑数据。

    2) http协议解析效率低,而且比较复杂(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http协议简单,其实不是http协议简单,而是http大家比较熟悉而已)

    有些情况下是可以使用http协议的:

    1) 对公网用户api,http协议的穿透性最好,所以最适合;

    2) 效率要求没那么高的场景;

    3) 希望提供更多人熟悉的接口,比如新浪微、腾讯博提供的开放接口,就是http的;

    memcache的协议

    基本原理是:先发送字符流,以 作为结束标志,字符流中不允许存在特殊字符。

    再发送一个数据包,可以包含任何字符,数据包的长度已经在前面的字符流中指定。

    memcache的协议并没有包含业务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部分,只有包头和一个buffer,是一种适合于业务逻辑简单场景下的协议。参考:http://www.ccvita.com/306.html

    redis协议:

    基本原理是:先发送一个字符串表示参数个数,然后再逐个发送参数,每个参数发送的时候,先发送一个字符串表示参数的数据长度,再发送参数的内容。

    redis的协议和memcache类似,但是memcached只能带一个二进制字段,redis可以带多个

    参考:http://www.redisdoc.com/en/latest/topic/protocol.html

  • 相关阅读:
    jstree 的使用(增 删 改 查)
    关于Random 和 List<int>的Exist的方法使用
    编译器错误消息: CS0016: 未能写入输出文件“c:WindowsMicrosoft.NETFramework64v4.0.30319Temporary ASP.NET Files oot1b124ac2fb984fcApp_global.asax.vbtifrrw.dll”--“拒绝访问。 ”
    SQL Server执行动态SQL正确方式
    C#设计模式——简单说(简单工厂模式)
    c#设计模式——简单说(建造者模式)
    nginx将http请求转发到https
    maven出现:Failed to execute goal on project ...: Could not resolve dependencies for project ...
    动态切换element-ui表格中每行的icon
    axios拦截token过期,返回401的情况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aresun/p/48441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