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读完一本书之后,不能就此了事。读书是向大脑中输入信息,而读完之后还要有输出。所谓输出,就是把读书的感想、学到的知识写出来。光读书而不输出的话,很快就会把书的内容遗忘,再回忆时也缺少提示点。那样的话,读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没错,去年看的有些书,看完之后啥也不记得了。因此今年看完的书,我都要记录一下。

    说一下自己以前的状态:
    从大学开始,我的生活习惯一直不好,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夜猫子,我在心里也默认了这个事实,觉得自己在夜深林静的时候学习做事的效率更高。很有人劝我不要熬夜早点睡觉,但是我总能找到熬夜的理由,比如我只是晚睡晚起而已,还是很有规律的,不算熬夜,白天也有精神,不伤身体的。这样算不算熬夜这里不讨论,但是这样确实挺焦虑的,不管是晚上熬到很晚睡觉还是睡到很晚才起床时,心里总有一种愧疚。熬夜的原因无非就是白天工作目的性不强效率低,晚上回家后一直玩手机消遣,于是就通过熬夜来弥补。大学时也是这样,白天上课的内容都是不感兴趣的,觉得时间都被浪费了,于是就报复性熬夜。虽然心里明白,但是一直没有勇气来改正。
    所以新的一年我给自己立了flag之一:早睡早起(12点睡7点起床),目前已经坚持了两周了,感觉非常好,首先是没有健康上的焦虑了,而且早上两个小时干了以前一晚上的事情,白天干活也更有目的性效率提高了不少,一天的时间感觉增长了不少,晚上也更加轻松了。
    当然这本书帮了不少忙,有很多观点我都是极度赞同的,而且作者是医生,感觉更有说服力。所以下面整理一些重要的点。

    所以,为了忘记眼前的烦恼,很多人下班回到家后,就懒懒地窝在沙发里,随手打开电视机,看电视剧或动画片,要么打开电脑上网冲浪、玩游戏。他们心里想,至少让现在的自己开心一点嘛。于是,就把这一点点自由时间浪费在被动的娱乐方式上了。

    “被动性娱乐”的典型代表有看电视、玩游戏,我觉得这些娱乐只不过是消磨时间,除了让人放松一下,没什么好处。而读书、运动、演奏乐器、棋类游戏(象棋、围棋等)都是可以促进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娱乐”。

    没错说的就是我,时间都去哪了,都浪费在了被动的娱乐方式上了。下班到家时虽然有点累,但是不能立马就躺下玩手机,不然等起来的时候就是深夜了。最近看了B站何同学的视频,有个戒手机的好方法,就是在点开APP的时候,会弹出一个提醒,提示输入本次使用这个APP的时间。这个时候就要想明白,我点开这个APP的目的是什么,我大概需要花多久。最后时间到了会强制退出应用。这样平均玩手机的时间可以下降40%。

    列一个生活娱乐上的TODO List,这样在自己想娱乐放松的时候更加有目的性,不然时间都浪费了,还觉得自己啥都没干。

    以专注力为中心对时间分配进行思考

    我们人类的大脑,在早上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里最清醒,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处于一种非常有条理的状态。所以,从早晨到上午的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头脑机能最好的时间段。这段时间被称为大脑的黄金时间,特别适合做理论性强的工作,比如创作理论性文章、学习外语以及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早上1个小时的价值,是晚上1个小时的4倍。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日本人在大脑的黄金时间一般都在拥挤的地铁、公交车或电车里往公司赶,到了公司之后,也会先打开电脑,做查收邮件这种不需要太多专注力的工作。把大脑的黄金时间有效利用起来的人很少。

    我们每天所做的日常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工作;另一种则不需要太强的专注力。我把这两种工作分别称为“专注性工作”和“非专注性工作”。您把什么样的时间段用来做专注性工作,会决定您一定的工作量和完成质量。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的时间一定要珍惜。
    这几天早起后,7点半到9点高度专注的刷Leetcode,感觉效率很高。早上也很少有人给我发消息,不容易被打扰。以后会把一些重要的任务放在早上,能节约不少时间。
    早起后,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饭、洗漱、护肤护发,不慌不忙的上班等,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重启专注力,创造出时间

    而我发明的这种时间管理术是“二维”的,如下图所示,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专注力”。也就是说,在我看来时间的流动并不是“线”,而是“面”。所以我将这种时间管理术称为“二维时间管理术”。

    通过缩短睡眠时间工作和学习,看似很努力,但我并不推荐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工作、学习的效率都不高,还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适度运动之后,不仅能提高人的专注力,就连记忆力、思考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等多种脑机能都会得到提高。

    要想提高工作效率,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是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工作方法的创新”“删减不必要的工作”等一般的工作技巧。

    工作或者学习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从而提升效率,效率高了,时间也就可以节省下来做想做的事情了。
    学习和工作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打持久战。不要通过缩短睡眠时间工作和学习,看似很努力,但很不健康,也很难坚持。

    美国式工作效率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人的劳动生产率最低!日本人的劳动生产率只有42.1,而美国人的这个数值则达到了68.3。美国人的劳动生产率是日本人的1.6倍。

    上班后的前30分钟非常重要

    “日本人早上上班后,就是喝喝茶、看看报,很懒散的样子。如果他们能马上开始工作的话,也不用加班到深夜了。”他的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人们都说日本人工作起来很勤奋,可没想到在美国人眼里日本人上班却是一副懒散的状态。

    下午的工作方法

    就是要通过决定离开公司的时间,来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要求自己在这个时限内完成工作,养成高效率工作、按时回家的习惯。
    如果晚上没有约定的话,人就会产生惰性心理,“反正晚上也没事,白天干不完就加班干呗”。结果白天拖拖拉拉的,最后真的不得不加班。所以,如果晚上有重要的约定,我们就能提起精神专注工作,尽早下班赴约。
    美国人在上班时间的工作密度和强度相当大。这都是因为他们每天都为自己设置了“时间限制”——下班就回家。
    日本人则不同,从一开始日本人的头脑中就盘旋着一个想法:“工作做不完的话,可以加班啊。”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想法,所以日本人的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拖拖拉拉,不知不觉之间就到了下班时间,可工作还没有做完。

    为了快乐而使用时间

    我工作的美国大学研究所中,下午一到5点钟,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不是忙工作,而是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然后就陆续离开了研究所,走得比较晚的一般也不会超过6点。到了7点钟,还留在研究所加班的人,只有我和另外一个人。而到了8点钟,研究所就空无一人了,安静得有点可怕。

    下午5点之前,是工作时间。5点以后,应该是和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所以,晚饭一定要和家人聚在一起享用。为了和家人共享晚餐,就要在工作时间里拼命工作,好在5点之前把工作完成。

    谈到效率问题,上面我罗列了书中反复提到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对比,正好我也见识过一点,觉得非常有理。
    我之前有幸在加拿大参加一场比赛,比赛队伍来自世界各地,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队和德国队,几天比赛下来,日本队全员基本一直都在座位上看着电脑,忙着自己的事情,比赛关键点会去看一下比赛情况,看起来就非常的努力认真的样子。而一边的德国的却截然相反,他们除了赛点,基本都不在座位上,应该是出去玩了,显得非常轻松。
    还有就是加拿大人下班的也非常早,基本下午4、5点开始就下班了。然后在各个街头的酒吧,或者露天的演唱会玩耍。周末的公园,真的让我体会到了慢节奏生活,很多人在公园散步,晒太阳等。

    日本人的效率跟中国人是极其相似的,感同身受,因为我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就是,上午基本不干活,下午工作效率也不高,然后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晚上加班来完成的。工作时长确实很长,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所以,真的得好好学习美国式工作效率,工作尽量白天就做完,杜绝没有意义的加班。

    自我投资

    通过学习时间管理术创造出来的自由时间,我建议您不要再用于工作,而应该用来做“自我投资”。通过学习、主动性娱乐,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工作是干不完的,所以下班的时间,一定要安排给生活,或者学习提升自己。

    15·45·90法则

    人高度专注的状态一般只能持续15分钟,不会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15分钟可以看作专注力的一个单位时间。

    我们人类的身体里存在一种“生物钟”,会按照非常准确的规律运转。比如以一天24个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我们每天总会在同一时间犯困,在同一时间肚子饿,先后差不了多少。以24个小时为一个周期,睡觉、吃饭的规律已经被“刻”在我们身体中了。不仅如此,体温、荷尔蒙的分泌也会按周期变化。

    我们人类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可以分为15分钟、45分钟和90分钟三个时间单位。我将这种规律称为“15·45·90法则”。

    高度专注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段时间的高度后,应该稍微放松一下自己,为下一次高度专注做准备。
    另外,在做高度专注的事情时,最好将手机静音,或者微信等下线,因为一点专注被打扰,就很难再专注。

    排除杂念

    杂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原因:“外物造成的杂念”“思考引起的杂念”“人造成的杂念”“通信造成的杂念”。

    杂念基本上都是有关“预定”“日程”“该做的事”等还没决定或还没完成的事情,其实只要把它们写下来,写进“日程表”“TO DO清单”里等,它们就不会再来干扰我们的思路。

    把“未完成的课题”变成“已完成的课题”,我们头脑的紧张状态就会解除,这个杂念也就随之消失了。一句话,头脑中产生杂念就把它写出来,写出来后就忘了。

    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一项工作时,别人的搭话或电话铃声都会使人的专注力被打断,而且,要恢复之前那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至少需要15分钟。

    养成在“专注空间”高效率工作的习惯后,头脑就会记住这个“专注空间”。只要我们一来到这里,头脑就明白了“这里是集中注意力工作的地方”,从而自觉地排除杂念,做好专心工作的准备。

    排除杂念的有效方法是,将心中的一些杂念给记录下来,记录到TODO List中。另外就是手机上的限制,不要被打扰。

    时间限制工作术

    以单位时间设定完成期限,或者“某月某日前必须完成”,为工作设定一个最后的期限,就可以让人以高度的专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提升学习能力,使头脑变得清醒。由此,大脑就能发挥出最高机能。

    工作的时候使用秒表计时,可以将时间“可视化”,能够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紧迫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让推迟时间期限形成一种习惯的话,那即使给自己设定了时间限制,也不会刺激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内心中的某个地方还会滋生一种侥幸心理——“反正晚几天也没事”。这样一来,人就不会感到紧迫感,也不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危机状态”,头脑也不会认真起来,自然也就不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在工作的截止时间之后约定下一项任务,这就是我所说的“‘后有约定’工作术”。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为自己安排好下一个时间段任务,那么在当前这个时间段里,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保证按时完成工作。

    给任务加一个时间限制,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专注高效的完成任务。

    超级轻松起床术

    那时的我,完全是夜晚活动型。最喜欢睡懒觉,早上总是睡到即将迟到的前一刻。进入社会工作之后,不得不早上9点赶到医院,所以我觉得那种生活很痛苦。可即使9点到了单位开始工作,1个小时之内也无法进入状态。

    早上起床后先冲个澡,这个简单的生活习惯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

    除了温水淋浴,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唤醒交感神经。比如运动,早上散散步、慢跑,都是不错的运动。

    但如果打开窗帘睡觉情况又会如何呢?早上初升的太阳会把阳光送进我们的房间。即使我们闭着眼睛,光线也会透过眼睑对视网膜形成刺激,缝线核就会下达合成血清素的命令。这样,当我们醒来时,脑内已经分泌了一定量的血清素。于是,起床就没那么困难了,连闹钟也用不着了。

    为了让黄金时间维持更长的时间,早晨我不接收多余的信息,姑且先关闭自己的所有“接收天线”,与外界隔绝,专心工作。

    首先要找出最需要专注力的那项工作,把早晨和上午的时间都分配给它,争取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它完成。

    有的时候早起后,发现头脑昏沉沉的,还想继续睡。冲个热水澡或者做一些热身运动,应该是不做的方法。另外我觉得就是得明确早上要做什么,如果不是很明确,就很容易想不如再睡一会,反正也没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早晨最高效的工作法

    每天下班后再抽时间来学习、充电,是效率最为低下的。因为人已经工作了一整天,无论大脑还是身体都疲惫至极,即使强迫自己坐在书桌前学习,也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对于上班族来说,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自我投资时间,只有借助早上的时间,也只有提前起床这一个办法。

    我认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制作“TO DO清单”,把今天该做的工作,列一个清单。把一天该做的工作列出来之后,再决定工作顺序,即先做哪件事,再做哪件事,即制作一个流程表。

    吃午餐重启术

    吃饭细嚼慢咽有助于提高血清素的分泌

    当我们在做有节奏的运动或咀嚼时,尽量不要同时使用语言机能。因为掌管语言机能的大脑区域活动时,提高血清素活力的效果就会变弱。所以,最好不要一边吃饭,一边读书、说话、工作或思考太多问题。

    墨守成规,总是按照老规矩办事,虽然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安心感,但大脑也不会受到新的刺激。

    积极地尝试新鲜事物,可以激活我们脑内的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对于“灵感”和“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好享受吃饭的时候,是一个放松的好机会,玩手机有时会让吃饭变得不那么放松了。

    让大脑重启的小睡技巧

    午间小睡可以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大脑的整体机能。美国NASA的研究表明,中午进行26分钟的小睡,可以让下午的工作效率提高34%、专注力提高54%。

    20~30分钟的小睡效果最好。午睡如果超过30分钟,恢复大脑机能的效果就会逐渐变差。超过1个小时的话,甚至还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每天午睡不超过30分钟,可以很好地恢复身体和精神的疲劳,还能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但是,午睡超过1个小时,对健康就不利了。

    午睡一定不要超过30分钟,不然会很长时间内头晕,得不偿失。

    下午重启工作术

    下午2点到4点,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是人清醒度最低的时段,容易犯困。清醒度低,就意味着专注力低,工作效率不高。

    长时间伏案工作,会让疲劳不断累积,专注力也会下降。所以当您感觉到自己“专注力下降”“工作进展缓慢”的时候,不妨离开办公桌在公司里随处走一走,或做几组深蹲。有意识地运动身体,可以有效转换心情,提高专注力。

    这样的工作,只要不是十分紧急,尽量不要安排在上午做。因为上午时间人的专注力更强,做这种工作太浪费了。把它们放在下午做,而且是穿插于主要工作之间,则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帮我们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大脑的休息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工作到大脑已经昏昏沉沉时再休息,那短时间的休息是无法恢复的。可上班的时候又不可能长时间休息。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在感到疲惫之前主动休息,这时不用休息多长时间,就可以充分恢复脑力。

    休息时间玩手机是最不好的习惯。因为玩手机,不但不能让大脑休息,还会让大脑更加疲劳。人类的大脑,处理视觉信息就要占用90%的机能。所以,面对电脑工作的人,仅仅是处理视觉信息就已经相当疲劳了。看、读等行动,会给大脑造成相当大的负担,因此在休息的时候,应该尽量将自己从视觉信息中解放出来。

    听音乐、听河水流淌的声音,用的是“听觉”;吃美食用的是“味觉”;闻香薰精油用的是“嗅觉”;泡热水澡、蒸桑拿、按摩、爱抚宠物等用的是“触觉”。不管用哪种感觉,就是没有视觉。这正是放松方法的共同特征。

    那就是“闭目养神”。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阻断视觉信息的输入,让大脑进入休息模式。

    冥想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创造力、记忆力;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减少不安和焦虑感;还能提高人的共感能力,学会关心他人、体谅他人。

    下午我会站着上班,累了就到楼下散散步,慢杯咖啡等,放松一下。另外对我而言,戴耳机听歌也是不错的方法,不然下午的时间真的枯燥无味。

    运动重启术

    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之后,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长期运动的习惯,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让头脑变得更聪明。

    运动越多,创造出来的时间就越多

    所以,越是声称自己没时间的人,越应该运动起来。运动会帮您创造出更多的时间。

    运动其实并不消耗很多时间,一般半小时的运动就已经很大了。但是运动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完全变了,干啥事都有有劲。计划等我今年变动后,开始恢复健身。

    不让压力和疲惫过夜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会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拼命工作,周末两天用来休息。也就是说,他们以周为单位调整工作和休息的平衡。一周,就是他们的一个生活周期。

    而我没有周末的概念,周末两天,我依然会在上午专心写书,下午写些轻松的文章,从原则上来讲,晚上我是不工作的。周末和平日的生活,基本上没什么不同。

    我工作和休息的平衡是在一天之内进行调节的,我生活的周期是以天为单位的。

    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回家好好放松。这才是最为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

    在和朋友喝酒小聚的时候,有的朋友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就看下手机,我问他看什么,他说看邮件,怕错过工作上的重要信息。我心想,他这哪是出来喝酒放松啊,心里随时惦记着工作,和坐在办公桌前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人,即使去国外旅行,也会经常查看工作邮件。总之,他们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就是工作。

    我还奉劝您,千万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做。一旦“在公司做不完,带回家做也可以”的念头潜伏在您心中的某个角落,那白天工作的时候,就会失去紧迫感,拖拖拉拉干一天,最终也没干完,只好带回家去做了。

    这一点尤其要注意,以前我就是,因为晚上下班后玩手机,然后到深夜才开始学习,就感到非常焦虑和愧疚,感觉这样子很不健康。因此以后要把重任务分配到早上,晚上尽量放松一点,特别是睡前。

    对睡眠极好的生活习惯

    睡前2个小时千万不能做的事情有吃东西、饮酒、剧烈运动、洗澡水水温过高、视觉系娱乐(玩电子游戏、看电影等)、看闪亮的东西(看手机、看电脑、看电视等)、待在灯光过于明亮的场所(特别是使用荧光灯的便利店、公司办公室等)。反过来,睡前2个小时适宜享受放松。比如,听音乐、闻香薰灯、非视觉系娱乐、和家人聊天、爱抚宠物、使身体放松的轻微运动、温水浴、读书等。

    如果晚上加班到很晚,不经过放松就直接入睡的话,那么一夜的睡眠也无法使我们的身心恢复到100%的状态。换句话说,“加班到很晚”并不是“努力工作”的表现,实质上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进度。

    睡前吃东西的话,睡眠中就不会分泌生长激素了。生长激素具有提高血糖的作用。也就是说,空腹的时候生长激素更容易分泌,而吃饱之后,血糖比较高,就基本上不分泌生长激素了。

    睡前15分钟运用好

    睡前15分钟的记忆是一天中最牢固的记忆。考前复习、学习外语等需要背诵记忆的时候,睡前的15分钟学习可以匹敌白天1个小时的效果。

    心想“白天、晚上都在学习,还有30分钟就要睡觉了,不如放松一下看会儿电视吧”。其实这个时候最不应该看电视。学习之后应该直接去睡觉。

    经常这样做的话,“快乐的记忆”就会充满我们的大脑。以后回忆起来,过去的生活全都是幸福快乐的事,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感。

    周末不用刻意补充睡眠

    “周末我就想睡懒觉,一直睡到中午!”可实际上,周末睡懒觉反而会降低大脑的机能,还是改掉这个习惯为好。

    日本有句俗语叫“储备睡眠”,意思就是现在有时间就睡个够,储备睡眠为以后忙的时候做准备。但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完全错误的,睡眠根本不能储备。现在多睡,只能在一定限度上消除之前睡眠不足造成的身体疲惫,偿还一部分“睡眠负债”。但是,即使今天睡上12个小时,对明天也没有作用。

    与其周末补觉,不如平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

    生长激素恢复术

    如果在周末休息日还重复平日所做的事情,那只能带来更多的疲劳。所以,周末应该做平日不做的事情,借此来休息身体、恢复大脑。这就是我所说的“互补休息法”。

    每天早上在同一时间起床,晚上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醒着的时候在相同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是能将大脑机能发挥到最大的生活方式。

    image-20201105152400614

    "For You" 工作术

    什么是ASAP?是英语as soon as possible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就是“尽可能快”。

    "For You”,在这里就是“为别人着想”“珍惜别人的时间”的意思。只要我们的大脑中时刻有“For You”的意识,结果为别人省下的时间都会返还到我们的身上,而且还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For You“ 对我很重要,我就是一个非常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经常和朋友约会等事情时,会迟到。以后有约会或者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提前把时间安排好,并且提前半个小时就要到场。

    “趁现在”工作术

    “活在现在”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工作不要往后拖,“现在”能做的一定要“现在”就做。

    考虑30秒和考虑60分钟得到的结果是差不多的,那么考虑30秒就足够了。思考再长的时间,也不会得到更好的判断。

    类似“这项工作5月25日之前完成”的设定,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可却是大多数人都在用的方法。

    如果有人问:“假如用时间机器把您送回到1年前,您会怎么过这1年的时间?”我敢果断地回答:“还选择过去1年的生活方式。”我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而不尝试其他的过法呢?因为过去的1年我已经做到了让自己100%满意!再重新活一次的话,选择其他活法,不会比我现在过得更好。因为过去的每一天我都尽了力,其他活法保证不会更精彩。

    读书之后一定要有输出

    读完一本书之后,不能就此了事。读书是向大脑中输入信息,而读完之后还要有输出。所谓输出,就是把读书的感想、学到的知识写出来。光读书而不输出的话,很快就会把书的内容遗忘,再回忆时也缺少提示点。那样的话,读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最简单的读书输出法叫作“3点输出法”。就是用3个要点来总结这本书带给您的收获,每一点只需写一行字就够了。用这种方法为一本书写读后感,只需3分钟即可。

    投资自己

    写文章的技巧,最初应该先确定文章的结构。

    利用时间管理术创造出来的自由时间用来投资自己,提高工作能力,让自己成长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样,我们的人生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所以,您应该首先锻炼自己的主要专长,培养创造自由时间的能力。然后再把创造出的时间用于学习其他能力。这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术。

    现在看来,我工作后放弃书法学习是对的,因为这段时间,工作还不能很好的胜任,应该先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吃饭的技能上,等吃饭的本领掌握好了,就有余力去更好的学习其他技能了。

    主动性娱乐

    注意力不集中是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的。有读书习惯的人,其实就是在锻炼自己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对象身上的能力。

    看电视的时候,人可以不用多想,思路只跟着电视节目走就行了,不需要太多专注力。所以,看电视就相当于一种分散注意力的负面锻炼。

    另一类是需要专注力、设定目标,并需要不断提高技巧的“主动性娱乐”,比如读书、体育运动、智力游戏(象棋、围棋等)、演奏乐器等。

    旅行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前做好规划,设定游览目标,写旅行日记。这样的旅行收获更大。

    把输出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您的被动性娱乐都能转化为主动性娱乐,原本浪费的时间也就变成了自我投资的时间,您也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改变人生的放松时间

    一流的“工作人”也是一流的“趣味人”日本人非常不善于享受。在日本社会中,献身工作的人受到尊敬,这是主流思想;热衷于玩耍、娱乐的人,会受到蔑视。

    在我看来,人在白天需要努力工作,而晚上就应该享受人生,缓解压力、恢复精力。

    一流“工作人”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都拥有至少一个极度痴迷的“兴趣爱好”。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在这个爱好上,有些人已经把爱好做到了接近极致的水平。

    工作中的专注力和玩乐中的专注力,从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在爱好或玩乐中能够发挥100%专注力的人,在工作中也能发挥100%的专注力。

    在玩乐、爱好中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人,却要求他在工作中保持很高的专注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管做什么,他用的都是同一个大脑,不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太大的差异。

    “痴迷于兴趣爱好之中”其实是锻炼专注力的最好方法。因为真心喜欢,我们才会忘记时间、忘记自我,不觉得辛苦,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高的专注力和潜能。

    您现在拼命地努力,不惜牺牲休息、娱乐的时间,也许心中总期待着10年后会迎来“幸福的未来”,但真有“幸福的未来”在前面等待吗?事实并非如此,“未来”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而真实存在的只有“现在”。未来,只是无数个现在联结起来形成的。

    现在的幸福感为0的人,不可能在未来的哪一天幸福感突然上升到100。

    为了未来,“忍受”现在的人,一生都会在“忍受”中度过。

    为自己制作一张玩乐的TO DO清单,您的空闲时间就会过得更有意义、更快乐、更难忘。

    要知道,期待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后记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从事兴趣爱好的时间、娱乐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有意识地放松自己。每天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彻底恢复,一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定期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将大脑的机能发挥到最大值。

  • 相关阅读:
    BZOJ 1191 HNOI2006 超级英雄hero
    BZOJ 2442 Usaco2011 Open 修建草坪
    BZOJ 1812 IOI 2005 riv
    OJ 1159 holiday
    BZOJ 1491 NOI 2007 社交网络
    NOIP2014 D1 T3
    BZOJ 2423 HAOI 2010 最长公共子序列
    LCA模板
    NOIP 2015 D1T2信息传递
    数据结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oudflow/p/1426987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