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个程序员由一道幼儿园数学题引发的胡言乱语 源码剖析之COCOS2D

        就从上个星期四开始说起吧.晚上我如平时一样浏览着帖子、刷着微博的时候,一秋秋好友发来一张图片.大图请戳http://t.cn/zjYHNfp我一看,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是应该是一道小学三年级以上的数学题目,多半是一道智力题. 于是还没等对方开口,我就先看起题目来.说到这,还是先说说我与数学的情结吧


        我从小喜欢数学直到现在,所以闲暇的时候也喜欢做一些数学题目.无论是小学的,还是初中高中的,只要有人问我数学题目,我绝对是满怀热情地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不仅帮助了别人,我也从解觉一个有一个难题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记得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做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头脑中还清晰地记得小学数学暑假作业上面,每一小节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也就是有点难度的题目,我基本都做了,至于对不对我现在到不知道了.因为这部分不做统一要求,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太难了而没有做.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在数学上面花的时间比其他学科的都要多,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喜欢.因为数学对我是那么的有吸引力.一个个数学题目总是在向我招手,向我微笑,我可禁不起这种诱惑呀,哈哈.我喜欢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喜欢数学的那一个个漂亮的几何图形.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我虽然只是班上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喜欢数学,喜欢钻研一些数学难题.所以也常有人问我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也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我觉得我和那些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道数学题目,我总是会去寻找一种简便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管这题目有多难,有时候看见有些人密密麻麻地解决出一道题目,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我有我自己的标准.所以在初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抄我的数学作业而非数学成绩做好的那位.因为我的过程写的简单些,当然,在那些抄作业的同学眼里,就是解题写得少些,抄起来比较快.罗嗦了这么多,我们再接着开头的讲.
        不出我所料.那好友问我如何做这道题,我就仔细看起题目来.刚开始就被前面两句弄糊涂了:怎么两个两个的数,一会儿是单数,一会儿又是双数了(没仔细看标题)这不自相矛盾吗∧我觉得有点奇怪了拿不准,于是百度了下,结果恍然大悟,这原来是幼儿园大班的一道题.开头两句其实是在告诉小朋友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类似的意思.我对那好友有点无语了,怎么把幼儿园的题目给我做呀.她说她不会做,我说这不是很简单嘛,就是按照13579和246810的顺序分别连起来就可以了啊.我当时还在想,怎么她这么笨了,这么简单的题目我解释平貌似都还不明白,真的很笨呀偷笑我以为也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顿时对她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她说:小虾的家在哪∧我觉得一点趣都没有.女人的心思就是细密∧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对呀,题目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规规矩矩地说要把小虾送回家的,可是一路走来并没有看见小虾的家呀!!!要知道,这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做的题目呀.你这写书的不是欺负小孩子吗∧^而且还是幼儿园的.你们是不是要说:小虾的家被城管的给强拆了那岂∧不是小虾成了无家可归的孩纸呀,伤不起呀...小孩子做这样的题目会觉得好玩吗∧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但是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反应了中国的教科书和中国的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不负责的书,只会将小孩子的各种潜力恶杀在幼儿园和小学,借刀杀人与无形之中,这招实在是高啊!!!而上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就是各种考试、考试、考试.上了大学,最应该奋斗的时候.大家却解放了,大部分学生老师打酱油的打酱油,卖切糕的卖切糕,跳江南Style的跳江南Style,还有唱最炫民族风的偷笑.当然,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写文章有点慢,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手冻得有点不受控制了,刚去用热水泡了一下,好多了.下面接着写.
        今天阅读了袁萌老师的文章《提高数学修养、享受美好人生》,看见最后一段谈到大学的教材问题时候,有感而发表了一点评论,没想到得到袁萌老师的肯定,于是决定写篇文章完整表达下我对当前教育及其它方面的一些见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把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已.也希望和大家交流交流.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们大多数都是中国式教育的牺牲品.这不仅仅是因为教育部或者国家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国家才发展到这个阶段,很多问题是必然的,是历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必然越来越好,总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以,有时候无尽的抱怨,抱怨这个社会的残酷,抱怨这个国家的腐败是没有用的.我们更应该理智地去对待某些问题.或者从多方面去看待一个问题,这样或许才看得更真切.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在不好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最好,就是成功了.这里的最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记得在在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课本中有马克思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里,是没有绝对的东西的.中国的教育制度目前是存在问题,我觉得可以从教材入手来改进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正如袁萌老师所言:一本烂教材耽误了多少聪敏的年轻人的健康、快乐地成∨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使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一本好的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没办法要求每个老师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去教学,但是我们给学生最好的教材总可以了吧.可是我对大学的教材真的很无语.国外那么多优秀经典的教材不用,偏要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只有作者自己看得懂的拿来做教材.结果是显而易见地.
        说到教材,我就不得不提到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在课堂上没有怎么学到东西.由于羡慕那些电脑高手,所以在平时会自学一些编程方面的东西.所以一本好的书就非常重要.而在计算机方面,经典的书籍一般都是欧美的.外国人写的书善于深入浅出,他们善于把一个较难的问题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讲解出来,让大部分人都可以明白理解.而对比国内的教材则对简单的问题反反复复,而难点重点部分则是越写写难直到读者不知所云被作者高深的知识所折服为止.并不是国内的人没有国外的人能力强,而是很多人写书太急功近利了,太浮躁了,抑或本就抱着一颗没打算写清楚的心去写的尴尬中国的教材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拿微积分来说吧,虽然有些问题较难,但其实是很有趣的问题,但是书中却是大篇大篇的理论证明.大概是作者认为这个有深度的东西就要以高深的方式来讲解.如果写得简单了,大家看书看明白了.那老师岂不是危险了么∧这完全体现不出老师的水平嘛,元芳,你认为呢^.中国也有经典的书籍,我比较欣赏的是侯捷老师的《深入浅出MFC》.这是一本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让你真正学到东西的书籍.在此,我也向所有C++的程序员推荐这本书籍,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的话.说到这里,很多人就要站出来大声对我吼道:MFC已经过时了,难道你不知道^.我想说的是,读这本书的重点并非是MFC,而是学习侯捷大师如何去分析一个框架的,如何抓住一个复杂的框架的核心部分.而且,你还可以感受到C++的强大之处或者更多东西.C#之父在关于编程语言大趋势的问题中谈到,编程语言的发展非常缓慢,近几十年来的努力主要体现在框架及工具等方面.所以学好如何去学习一个框架也是很重要的.我在学习COCOS2D-X的时候就深受这本书的影响.要是多些向《 深入浅出MFC》这样的经典之作的话,那可是中国程序员之幸也.经典的东西永远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在大学的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个专业主要的是数学,计算机学方面学习编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我因为喜欢数学,所以就选了这个专业.尽管现在与当所想相差甚远,不过我并不后悔选错专业什么的.大学学了两年微积分,结果什么都没学到,还挂了一科.当然是我自己的问题.可能有人要问:你不是喜欢数学的么,那怎么没有学好了∧是呀,我本来是喜欢数学的,不过我被数学那高深的理论所吓倒了,当然还有考虑到以后就业等其他问题和自身的问题等就没怎么去学数学了.还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就有个疑问:高中的知识都这么难了,怎么还只是初等数学呢∨PS:我这里说的难指得是数学竞赛上面的内容如组合数学等题目的难度.我当时还有点不服气.我上高中那会网络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只知道同学去网吧都是打游戏看电影什么的.,所以有问题也不会上网查.上了大学我才真正明白一个道理:没文化真可怕.以前的数学还真是很初等^囧
        两年微积分学完了,但我一直对微积分基本定理一直没弄懂.我也想找个人讨论一下,可是放眼周围,我觉得不问才是明智的选择.大家都懂的偷笑之后我还是专门找了一个学习认真成绩较好的同学问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不清楚.说按照公式来就是了,老师就是这么讲的.书上也就是这么写的. 我便再也没有去问下一个人的勇气了...
        为什么大学的教材都是那么的死板,老师讲课也是那么的守规矩尴尬在不负责任老师眼里,只有上课和下课.在一般老师眼里,只有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在有能力的老师眼里,只有自己的项目.学生忙着考研,老师忙着读博、忙着写论文、忙着升职.大家都很忙.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老师读博升职写论文,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但是,你应该明白你的第一任务是教学呀.你是不是应该多在教学上面多花点时间∧你可以选择挣钱,你可以选择教书,但是你不应该选择教书来挣钱.这句送给所有以后想当老师的人.
        前段时间闲暇时去人工智能编程吧看见吧主(貌似是教授级别的人物)出了几道微积分的题目,看着那些迷人的题目,心里痒痒的.看着那熟悉的题目却不知和解.正好因为自己对微积分基本定理都没掌握,于是准备从微积分基本定理开始再学习.最后通过各种查资料终于明白了为基本的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其几何含义.

        对极限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庄子的那句"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无限之中包含有限,有限之中包含无限,体现了无限与有限的统一.如果明白了这些,再看到这样的问题你就觉得很正常了,或者觉得很有意思.这些东西老师是永远都不会给你讲的,甚至提到不会提到尴尬
        关于庄子的那句话最有意思的文章莫过于这篇《天下总有奇人干奇事儿——“一尺之捶日取其半”里边还有文章》http://t.cn/zlRd071 大家都知道微积分是牛顿和莱布里茨各自分别发现的,可是有多人知道牛顿其实是用错过的推导过程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了∧其实主要是无穷小量在作怪或者说极限理论的不完善导致的.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都和集合有关,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总之那个星期学到的微积分的知识比我在大学两年里面学到的还要多,在这就不罗嗦了.当然,我承认前者是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是否还可以考虑下如何提高大家的兴趣等问题,或许这比单纯的教学有意义的多.不带任何目的的去学习,有时候会收获的更多.
        我们来看看数学家是如何向女神表白的羡慕其实数学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大家不妨业余时间可以了解下T^T
        一个人可以没有车,一个人可以没有房,甚至可以没有女人,但是一个人不可以没有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人那还是人吗∧其实,程序员不只是会 写代码,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写到这,不仅顿了顿,心中还有好多好多东西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由于是第一次写博客,还要自己用代码去排版,所以花了我不少时间.本来几天前就应该写好的,没想到拖到现在.在此,还希望袁萌老师理解,我没有守信用.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公式,同时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本文最后更新于2012年12月29日14时 
    本人郑重声明如下一、本文来自博客园,地址http://t.cn/zjH9KDO二、All Rights Reserved.任何个人或网站转载本文时不得移除本声明.三、不得对文章进行修改,除非明确说明.同时欢迎大家评论、转载和分享.四、博主是程序员也是微博控,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浪微博http://t.cn/zjYnpEa

  • 相关阅读:
    Codechef EDGEST 树套树 树状数组 线段树 LCA 卡常
    BZOJ4319 cerc2008 Suffix reconstruction 字符串 SA
    Codechef STMINCUT S-T Mincut (CodeChef May Challenge 2018) kruskal
    Codeforces 316G3 Good Substrings 字符串 SAM
    Codechef CHSIGN Change the Signs(May Challenge 2018) 动态规划
    BZOJ1396 识别子串 字符串 SAM 线段树
    CodeForces 516C Drazil and Park 线段树
    CodeForces 516B Drazil and Tiles 其他
    CodeForces 516A Drazil and Factorial 动态规划
    SPOJ LCS2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cos2dx/p/284032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