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

    一、原型模式

    1、什么是原型模式

    克隆

    原型模式是一个创建型的模式。原型二字表明了改模式应该有一个样板实例,用户从这个样板对象中复制一个内部属性一致的对象,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称的“克隆”。被复制的实例就是我们所称的“原型”,这个原型是可定制的。原型模式多用于创建复杂的或者构造耗时的实例,因为这种情况下,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实例可使程序运行更高效。

    2、原型模式应用场景

    • (1)类初始化需要消化非常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数据、硬件资源等,通过原型拷贝避免这些消耗。
    • (2)通过new产生的一个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数据准备或者权限,这时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 (3)一个对象需要提供给其他对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拷贝多个对象供调用者使用,即保护性拷贝。

    Spring框架中的多例就是使用原型。

    3、原型模式UML类图(通用)

    原型模式主要用于对象的复制,它的核心是就是类图中的原型类Prototype。Prototype类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1)实现Cloneable接口。在java语言有一个Cloneable接口,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在运行时通知虚拟机可以安全地在实现了此接口的类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va虚拟机中,只有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类才可以被拷贝,否则在运行时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
    • (2)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Java中,所有类的父类都是Object类,Object类中有一个clone方法,作用是返回对象的一个拷贝,但是其作用域protected类型的,一般的类无法调用,因此Prototype类需要将clone方法的作用域修改为public类型。

    4、原型模式分类

    演示实例

    /*
     * 书本类型,扮演的是ConcretePrototype角色,而Cloneable扮演Prototype角色
     */
    public class Book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String title;// 标题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image = new ArrayList<String>();// 图片名列表
    
    	public Book() {
    		super();
    	}
    
    	/**
    	 * 重写拷贝方法
    	 */
    	@Override
    	protected Book clone() {
    		try {
    			Book book = (Book) super.clone();//
    			book.image=(ArrayList<String>)this.image.clone();//深复制
    			return book;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public ArrayList<String> getImage() {
    		return image;
    	}
    
    	public void addImage(String img) {
    		this.image.add(img);
    	}
    
    	public String getTitle() {
    		return title;
    	}
    
    	public void setTitle(String title) {
    		this.title = title;
    	}
    
    	/**
    	 * 打印内容
    	 */
    	public void showBook() {
    		System.out.println("----------------------Start----------------------");
    
    		System.out.println("title:" + title);
    		for (String img : image) {
    			System.out.println("image name:" + img);
    		}
    
    		System.out.println("----------------------End----------------------");
    	}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k book1 = new Book();
    		book1.setTitle("书1");
    		book1.addImage("图1");
    		book1.showBook();
    		//以原型方式拷貝一份
    		Book book2 = book1.clone();
    		book2.showBook();
    		book2.setTitle("书2");
    		book2.addImage("圖2");
    		book2.showBook();
    		//再次还原打印书本
    		book1.showBook();
    		}
    
    }
    

    5、原型模式分为浅复制和深复制

    • 浅复制 —-只是拷贝了基本类型的数据,而引用类型数据,复制后也是会发生引用,我们把这种拷贝叫做“(浅复制)浅拷贝”,换句话说,浅复制仅仅是指向被复制的内存地址,如果原地址中对象被改变了,那么浅复制出来的对象也会相应改变。
    • 深复制 —-在计算机中开辟了一块新的内存地址用于存放复制的对象。

    二、策略模式

    1、什么是策略模式

    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2、策略模式由三种角色组成

    策略模式应用场景

    策略模式的用意是针对一组算法或逻辑,将每一个算法或逻辑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或逻辑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说到策略模式就不得不提及OCP(Open Closed Principle) 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策略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诠释了开闭原则,有效地减少了分支语句。

    3、策略模式代码

    此代码通过模拟不同会员购物车打折力度不同分为三种策略,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

    //策略模式 定义抽象方法 所有支持公共接口
    abstract class Strategy {
    
    	// 算法方法
    	abstract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class StrategyA extends Strategy {
    
    	@Override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ystem.out.println("算法A");
    
    	}
    
    }
    
    class StrategyB extends Strategy {
    
    	@Override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ystem.out.println("算法B");
    
    	}
    
    }
    
    class StrategyC extends Strategy {
    
    	@Override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ystem.out.println("算法C");
    
    	}
    
    }
    // 使用上下文维护算法策略
    
    class Context {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algorithmInterface() {
    		strategy.algorithmInterface();
    	}
    
    }
    
    class ClientTestStrateg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trategyA());
    		context.algorithmInterface();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trategyB());
    		context.algorithmInterface();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StrategyC());
    		context.algorithmInterface();
    
    	}
    }
    

    三、观察者模式

    1、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是一种行为型模型,行为型模式关注的是系统中对象之间的相互交互,解决系统在运行时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协作,进一步明确对象的职责。相比来说,创建型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结构型模式关注对象和类的组合关系。

    2、模式的职责

    观察者模式主要用于1对N的通知。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时,他需要及时告知一系列对象,令他们做出相应。
    实现有两种方式:

    • 推:每次都会把通知以广播的方式发送给所有观察者,所有的观察者只能被动接收。
    • 拉:观察者只要知道有情况即可,至于什么时候获取内容,获取什么内容,都可以自主决定。

    3、模式的实现

    //观察者的接口,用来存放观察者共有方法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 观察者方法
    	void update(Subjecct subjecct);
    }
    
    //观察对象的父类
    public class Subjecct {
    	//观察者的存储集合
    	private List<Observer> list = new ArrayList<>();
    
    	// 注册观察者方法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 {
    		list.add(obs);
    	}
        // 删除观察者方法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 {
    		list.remove(obs);
    		this.notifyAllObserver();
    	}
    
    	// 通知所有的观察者更新
    	public void notifyAllObserver()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list) {
    			observer.update(this);
    		}
    	}
    
    }
    //具体观察者对象的实现
    public class RealObserver extends Subjecct {
        //被观察对象的属性
    	 private int state;
    	 public int getState(){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
    		 this.state=state;
    		 //主题对象(目标对象)值发生改变
    		 this.notifyAllObserver();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目标对象
    		RealObserver subject = new RealObserver();
    		// 创建多个观察者
    		ObserverA obs1 = new ObserverA();
    		ObserverA obs2 = new ObserverA();
    		ObserverA obs3 = new ObserverA();
    		// 注册到观察队列中
    		subject.registerObserver(obs1);
    		subject.registerObserver(obs2);
    		subject.registerObserver(obs3);
    		// 改变State状态
    		subject.setState(300);
    		System.out.println(obs1.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2.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3.getMyState());
    		// 改变State状态
    		subject.setState(400);
    		System.out.println(obs1.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2.getMyState());
    		System.out.println(obs3.getMyState());
    	}
    
    }
    
    

    4、观察者模式应用场景

    关联行为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关联行为是可拆分的,而不是“组合”关系。
    事件多级触发场景。

    跨系统的消息交换场景,如消息队列、事件总线的处理机制。

    个人博客 蜗牛

  • 相关阅读:
    struct与class的区别
    C#锐利体验第五讲 构造器与析构器(转)
    Sort Table
    WinXP(NTFS分区下)Vista系统文件的删除方法
    关于上海居住证我们不得不说的实情!(转)
    让你眼花缭乱的JS代码~~
    ASP的URL重写技术(IIS的ISAPI)[转]
    JS实现从照片中裁切自已的肖像
    C#锐利体验第二讲 C#语言基础介绍(转)
    装箱和拆箱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deobj/p/119753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