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计算机二进制中的原码,反码,补码

    公号:码农充电站pro
    主页:https://codeshellme.github.io

    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是处理数据,而数据的最底层表现形式是二进制,并非是我们人类熟悉的十进制。可以这么认为,计算机其实是很“笨的”,它只理解二进制数据。

    今天,主要介绍计算机是怎样做加减运算的。你可能会想,加减运算?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介绍?也许还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计算机的运算是由CPU 完成的,而CPU 只会做加法运算,不会做减法运算,那计算机怎样完成减法工作呢?

    1,二进制数

    我们先来看看二进制数。

    二进制数是由0,1 组成的,比如:

    • 十进制的5,用二进制表示是 101。
    • 十进制的7,用二进制表示是 111。

    数字由正数和负数组成。为了表示正负数,计算机中就有了有符号数无符号数之分:

    • 无符号数:英文为 unsigned,只能表示正数。
    • 有符号数:英文为signed,即能表示正数,又能表示负数。

    C/C++ 语言中的数字有有符号数无符号数之分。
    Java 语言所有的数字都是有符号数

    假如,我们用 4 位二进制,来表示无符号数,也就是只表示正数,能表示的范围是 0 到 15,转换关系如下表: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0 0000 8 1000
    1 0001 9 1001
    2 0010 10 1010
    3 0011 11 1011
    4 0100 12 1100
    5 0101 13 1101
    6 0110 14 1110
    7 0111 15 1111

    有符号数,即要表示正数,也要表示负数。

    要用二进制表示有符号数,需要用二进制的最高位来表示符号,0 表示1 表示。所谓的最高位,也就是最左边那一位。

    用 4 位二进制,来表示有符号数,能表示的范围是 -8 到 7,转换关系如下表: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0 0000 -8 1000
    1 0001 -1 1001
    2 0010 -2 1010
    3 0011 -3 1011
    4 0100 -4 1100
    5 0101 -5 1101
    6 0110 -6 1110
    7 0111 -7 1111

    上表中的最高位的符号位,已标红。

    要注意,对于有符号的4 位二进制 ----1000 不是 -0,而是 -8

    可以总结出,对于N 位的二进制数:

    • 无论是表示有符号数还是无符号数,都能表示2^N 个数字。
    • 若用于表示无符号数,则能表示的范围是 [0, 2^N - 1]
    • 若用于表示有符号数,则能表示的范围是 [-2^(N-1), 2^(N-1) - 1]
      • 需要注意,在有符号数中,对于符号位是 1,后面 N-1 位全是 0,这种情况表示的是 -2^(N-1)(也就是所能表示的最小值),而不是 -0
      • 实际上是将-0 这种情况解释成了最小值,否则就会出现 +0-0 两个0

    2,二进制原码

    上面介绍到的二进制就是原码形式。

    原码就是除符号位外的其他位,保存该二进制数的绝对值。

    用原码进行加法计算

    计算机中的数字运算都会先转成二进制数再进行计算。

    我们用原码来计算加法,用4 位二进制数来计算 3 + 2,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用原码计算加法是没有问题的。

    用原码进行减法计算

    我们再用原码来计算减法,因为CPU 只会计算加法,所以计算减法时,会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比如,用4 位二进制数来计算计算 3 - 2,会将其转换成 3 + (-2), 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 3-2 计算出来的结果是 -5,显然是错误的。

    所以,用二进制原码来计算减法是行不通的。实际上,计算机计算减法用的是补码

    在介绍补码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溢出

    3,数字溢出

    计算机中数字的表示是需要内存空间的,不同类型的数字所能占用的空间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Java 语言中short 类型占用 2 个字节,int 类型占用 4 个字节。

    一个字节等于 8 位。

    既然空间大小是有限制的,所以计算机中的数字也是有范围的,即上限下限,如果数字超出限制,就会产生溢出。超出上限叫上溢出,超出下限叫下溢出而溢出的部分会直接被舍去

    就像我们在上文中介绍的,对于N 位二进制有符号整数,所能表示的范围是 [-2^(N-1), 2^(N-1) - 1]

    由于溢出的部分会被舍去,那么最大值加1,将发生上溢出,变为最小值;最小值减1,将发生下溢出,变为最大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用Java 中的int 类型来验证,Javaint 类型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

    • 最大值:Integer.MAX_VALUE,是 2147483647
    • 最小值:Integer.MIN_VALUE,是 -2147483648

    用下面代码验证:

    System.out.println(Integer.MAX_VALUE + 1 == Integer.MIN_VALUE); // true
    System.out.println(Integer.MIN_VALUE - 1 == Integer.MAX_VALUE); // true
    

    这两行代码的输出均为true,说明最大值加1 变为最小值,最小值减1 变为最大值。

    所以,在计算机中,只要一个整数的类型确定了,那么它所能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也就确定了,从而它所能表示的数字范围也就确定了。那么不管给这个整数加多大的数字,或者减多大的数字,最终的结果都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旋转。

    就像表盘一样,当表针走过最大值的时候,就变成了最小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这也等同于数学中的取余运算。只要分母确定了,不管分子是多大,或者多小的数字,最终的结果也都是在一个确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我们对十进制5 进行取余计算,那么最终的结果都是在[0, 4] 范围之内,如下:

    • 0 % 5 = 0
    • 2 % 5 = 2
    • 397 % 5 = 2
    • 99999 % 5 = 4

    可以总结出,对数字N 进行取余,N >= 2 且为整数,那么结果都在 [0, N-1] 范围之内。

    4,二进制反码与补码

    知道了溢出,就可以介绍CPU 如何计算减法了。CPU 的减法运算使用了二进制补码,补码实际上就是采用了溢出的原理。

    我们直接给出反码与补码的定义:

    • 反码定义:正数的反码等于其原码,负数的反码是其原码除符号位外,按位取反。
    • 补码定义:正数的补码等于其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其反码加1。

    比如下面的几个数字:

    十进制数 2 3 -2 -5
    二进制原码 0010 0011 1010 1101
    二进制反码 0010 0011 1101 1010
    二进制补码 0010 0011 1110 1011

    我们用4 位二进制补码来计算 3+(-2),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高位的1 发生上溢出,直接被舍去,所以结果是正确的。

    所以,要记住,真实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是用补码表示的,而不是原码

    5,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 CPU 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减法要转成加法做计算。
    • 二进制数字有三种表示方式:
      • 原码:除符号位外的其他位,保存该二进制数的绝对值。
      • 反码:正数的反码等于其原码,负数的反码是其原码除符号位外,按位取反。
      • 补码:正数的补码等于其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其反码加1。
    • 计算机中的数字采用二进制补码表示,而不是原码表示。
      • 补码采用了溢出的原理。
    • 计算机中的数字是有范围限制的,超出限制会发生溢出。
      • 超出上限叫做上溢出。最大值加1会发生上溢出,变为最小值。
      • 超出下限叫做下溢出。最小值减1会发生下溢出,变为最大值。

    (本节完。)


    推荐阅读:

    决策树算法-理论篇

    决策树算法-实战篇

    朴素贝叶斯分类-理论篇

    设计模式之高质量代码

    如何高效使用VIM


    欢迎关注作者公众号,获取更多技术干货。

    码农充电站pro

  • 相关阅读:
    分布式哈希和一致性哈希算法
    消息队列rabbitmq的五种工作模式(go语言版本)
    Mysql查询缓存
    数据库的三大设计范式
    二叉树的常见算法
    消息队列选型分析
    Mysql防止索引失效原则
    Mysql索引优化单表、两表、三表实践
    数据结构 【栈与队列】
    谷歌实用插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deshell/p/1402338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