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BP神经网络的Java实现(转载)

    神经网络的计算过程

    神经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最左边的是输入层,最右边的是输出层,中间是多个隐含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每个神经节点,都是由上一层节点乘以其权重累加得到,标上“+1”的圆圈为截距项b,对输入层外每个节点:Y=w0*x0+w1*x1+…+wn*xn+b,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神经网络相当于一个多层逻辑回归的结构。

    图片描述

    (图片来自UFLDL Tutorial

    算法计算过程:输入层开始,从左往右计算,逐层往前直到输出层产生结果。如果结果值和目标值有差距,再从右往左算,逐层向后计算每个节点的误差,并且调整每个节点的所有权重,反向到达输入层后,又重新向前计算,重复迭代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权重参数收敛到一个合理值。由于计算机程序求解方程参数和数学求法不一样,一般是先随机选取参数,然后不断调整参数减少误差直到逼近正确值,所以大部分的机器学习都是在不断迭代训练,下面我们从程序上详细看看该过程实现就清楚了。

    神经网络的算法程序实现

    神经网络的算法程序实现分为初始化、向前计算结果,反向修改权重三个过程。

    1. 初始化过程

    由于是n层神经网络,我们用二维数组layer记录节点值,第一维为层数,第二维为该层节点位置,数组的值为节点值;同样,节点误差值layerErr也是相似方式记录。用三维数组layer_weight记录各节点权重,第一维为层数,第二维为该层节点位置,第三维为下层节点位置,数组的值为某节点到达下层某节点的权重值,初始值为0-1之间的随机数。为了优化收敛速度,这里采用动量法权值调整,需要记录上一次权值调整量,用三维数组layer_weight_delta来记录,截距项处理:程序里将截距的值设置为1,这样只需要计算它的权重就可以了,

    2. 向前计算结果

    采用S函数1/(1+Math.exp(-z))将每个节点的值统一到0-1之间,再逐层向前计算直到输出层,对于输出层,实际上是不需要再用S函数的,我们这里将输出结果视为0到1之间的概率值,所以也采用了S函数,这样也有利于程序实现的统一性。

    3. 反向修改权重

    神经网络如何计算误差,一般采用平方型误差函数E,如下:

    图片描述

    也就是将多个输出项和对应目标值的误差的平方累加起来,再除以2。实际上逻辑回归的误差函数也是这个,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函数来计算误差,它从数学上的合理性是什么,怎么得来的,这个我建议程序员们不想当数学家的话,先不去深究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个函数E误差取它的最小值,需要对其进行求导,如果有些求导数学基础的话,倒可以尝试去推导下如何从函数E对权重求导得到下面这个公式的:

    图片描述

    不会推导也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运用结果公式就可以了,在我们的程序里用layerErr记录了E对权重求导后的最小化误差,再根据最小化误差去调整权重。

    注意这里采用动量法调整,将上一次调整的经验考虑进来,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下面的k代表迭代次数,mobp为动量项,rate为学习步长:

    Δw(k+1) = mobp*Δw(k)+rate*Err*Layer

    也有很多使用下面的公式,效果上的差别不是太大:

    Δw(k+1) = mobp*Δw(k)+(1-mobp)rate*Err*Layer

    为了提升性能,注意程序实现是在一个while里面同时计算误差和调整权重,先将位置定位到倒数第二层(也就是最后一层隐含层)上,然后逐层反向调整,根据L+1层算好的误差来调整L层的权重,同时计算好L层的误差,用于下一次循环到L-1层时计算权重,以此循环下去直到倒数第一层(输入层)结束。

    小结

    在整个计算过程中,节点的值是每次计算都在变化的,不需要保存,而权重参数和误差参数是需要保存的,需要为下一次迭代提供支持,因此,如果我们构思一个分布式的多机并行计算方案,就能理解其他框架中为什么会有一个Parameter Server的概念。

    多层神经网络完整程序实现

    下面的实现程序BpDeep.java可以直接拿去使用,也很容易修改为C、C#、Python等其他任何语言实现,因为都是使用的基本语句,没有用到其他Java库(除了Random函数)。以下为原创程序,转载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BpDeep{
        public double[][] layer;//神经网络各层节点
        public double[][] layerErr;//神经网络各节点误差
        public double[][][] layer_weight;//各层节点权重
        public double[][][] layer_weight_delta;//各层节点权重动量
        public double mobp;//动量系数
        public double rate;//学习系数
    
        public BpDeep(int[] layernum, double rate, double mobp){
            this.mobp = mobp;
            this.rate = rate;
            layer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Err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_delta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for(int l=0;l<layernum.length;l++){
                layer[l]=new double[layernum[l]];
                layerErr[l]=new double[layernum[l]];
                if(l+1<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l]=new double[layernum[l]+1][layernum[l+1]];
                    layer_weight_delta[l]=new double[layernum[l]+1][layernum[l+1]];
                    for(int j=0;j<layernum[l]+1;j++)
                        for(int i=0;i<layernum[l+1];i++)
                            layer_weight[l][j][i]=random.nextDouble();//随机初始化权重
                }   
            }
        }
        //逐层向前计算输出
        public double[] computeOut(double[] in){
            for(int l=1;l<layer.length;l++){
                for(int j=0;j<layer[l].length;j++){
                    double z=layer_weight[l-1][layer[l-1].length][j];
                    for(int i=0;i<layer[l-1].length;i++){
                        layer[l-1][i]=l==1?in[i]:layer[l-1][i];
                        z+=layer_weight[l-1][i][j]*layer[l-1][i];
                    }
                    layer[l][j]=1/(1+Math.exp(-z));
                }
            }
            return layer[layer.length-1];
        }
        //逐层反向计算误差并修改权重
        public void updateWeight(double[] tar){
            int l=layer.length-1;
            for(int j=0;j<layerErr[l].length;j++)
                layerErr[l][j]=layer[l][j]*(1-layer[l][j])*(tar[j]-layer[l][j]);
    
            while(l-->0){
                for(int j=0;j<layerErr[l].length;j++){
                    double z = 0.0;
                    for(int i=0;i<layerErr[l+1].length;i++){
                        z=z+l>0?layerErr[l+1][i]*layer_weight[l][j][i]:0;
                        layer_weight_delta[l][j][i]= mobp*layer_weight_delta[l][j][i]+rate*layerErr[l+1][i]*layer[l][j];//隐含层动量调整
                        layer_weight[l][j][i]+=layer_weight_delta[l][j][i];//隐含层权重调整
                        if(j==layerErr[l].length-1){
                            layer_weight_delta[l][j+1][i]= mobp*layer_weight_delta[l][j+1][i]+rate*layerErr[l+1][i];//截距动量调整
                            layer_weight[l][j+1][i]+=layer_weight_delta[l][j+1][i];//截距权重调整
                        }
                    }
                    layerErr[l][j]=z*layer[l][j]*(1-layer[l][j]);//记录误差
                }
            }
        }
    
        public void train(double[] in, double[] tar){
            double[] out = computeOut(in);
            updateWeight(tar);
        }
    }

    一个运用神经网络的例子

    最后我们找个简单例子来看看神经网络神奇的效果。为了方便观察数据分布,我们选用一个二维坐标的数据,下面共有4个数据,方块代表数据的类型为1,三角代表数据的类型为0,可以看到属于方块类型的数据有(1,2)和(2,1),属于三角类型的数据有(1,1),(2,2),现在问题是需要在平面上将4个数据分成1和0两类,并以此来预测新的数据的类型。

    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运用逻辑回归算法来解决上面的分类问题,但是逻辑回归得到一个线性的直线做为分界线,可以看到上面的红线无论怎么摆放,总是有一个样本被错误地划分到不同类型中,所以对于上面的数据,仅仅一条直线不能很正确地划分他们的分类,如果我们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得到下图的分类效果,相当于多条直线求并集来划分空间,这样准确性更高。

    图片描述

    下面是这个测试程序BpDeepTest.java的源码: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BpDeep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初始化神经网络的基本配置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整型数组,表示神经网络的层数和每层节点数,比如{3,10,10,10,10,2}表示输入层是3个节点,输出层是2个节点,中间有4层隐含层,每层10个节点
            //第二个参数是学习步长,第三个参数是动量系数
            BpDeep bp = new BpDeep(new int[]{2,10,2}, 0.15, 0.8);
    
            //设置样本数据,对应上面的4个二维坐标数据
            double[][] data = new double[][]{{1,2},{2,2},{1,1},{2,1}};
            //设置目标数据,对应4个坐标数据的分类
            double[][] target = new double[][]{{1,0},{0,1},{0,1},{1,0}};
    
            //迭代训练5000次
            for(int n=0;n<5000;n++)
                for(int i=0;i<data.length;i++)
                    bp.train(data[i], target[i]);
    
            //根据训练结果来检验样本数据
            for(int j=0;j<data.length;j++){
                double[] result = bp.computeOut(data[j]);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data[j])+":"+Arrays.toString(result));
            }
    
            //根据训练结果来预测一条新数据的分类
            double[] x = new double[]{3,1};
            double[] result = bp.computeOut(x);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x)+":"+Arrays.toString(result));
        }
    }

    小结

    以上测试程序显示神经网络有很神奇的分类效果,实际上神经网络有一定优势,但也不是接近人脑的万能算法,很多时候它可能会让我们失望,还需要结合各种场景的数据大量运用去观察其效果。我们可以把1层隐含层改成n层,并调整每层节点数、迭代次数、学习步长和动量系数,以获得一个最优化的结果。但是很多时候n层隐含层的效果并不比1层有明显提升,反而计算更复杂耗时,我们对神经网络的认识还需要多实践多体会。

    转自:http://geek.csdn.net/news/detail/56086

  • 相关阅读:
    关于缓存雪崩穿透击穿等一些问题
    MethodHandler笔记
    并发总结(博客转载)
    负载均衡的几种算法Java实现代码
    SpringJdbc插入对象返回主键的值
    【Java基础】01-推荐参考材料
    【Java基础】注解
    【JSON】
    【Kafka】3-配置文件说明
    【Kafka】1-理论知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shaho/p/74995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