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人都在嘲笑北大林建华校长读错字,各种点评文章和嘲弄文字很多,甚至说“现在当官的文化水平差”。
掀起这样风波有故意炒作之嫌?阴谋搞臭北大?都是,都不是!无论怎样的评价,似乎都在赚眼球、炒热点,这些都是现在人的嗜好。信息发达,信息泛滥,谁也没有办法阻拦。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林校长没有做功课。或者说有些托大,以为自己不会读错。如此重要讲话,不事先读读,对拿不准的字请教一下或者查查字典。不应该!
再来看看当事人的认识和态度。林校长的《致歉信》倒是很痛快地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并把自己文字水平低归咎为文革期间基础教育的缺课(“不完整,不系统”)。这是不应该的!当了多年的领导,肯定知道这种缺课的后续影响,为啥不补课!没有时间,不是。还是认识不够深刻!相反,是为自己开脱。
今天有空,认真查了一些相关的“花边”。发现真有“收获”。除了林建华校长,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也读错过字(2005年,宋楚瑜访问清华,读“瓠”字时卡住了)。前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望文生义错误解释“七月流火”(还是2005年,新民党主席郁慕明到访人大)。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再读连战(2006年,到访厦大)书法“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时,将“黉”读成“皇”。还有云南省长阮成发将饮鸩止渴的“鸩”(zhèn)读成“jiu”……这些事情说小就小,说大就大,还真的要谨慎!
最近有关古诗词的电视节目很火,很多生僻字也是第一次遇见。对主持人和嘉宾的学问学识很是佩服。其实,主持人哪这么高深学问,不过是预先练习过。上场前,哪有不看词的呢?嘉宾专家哪有不限做足功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