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深入浅出数据仓库中SQL性能优化之Hive篇

    转自: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01-13/2823530

    摘要:Hive查询生成多个map reduce job,一个map reduce job又有map,reduce,spill,shuffle,sort等多个阶段,所以针对hive查询的优化可以大致分为针对MR中单个步骤的优化,针对MR全局的优化以及针对整个查询的优化。

    一个Hive查询生成多个Map Reduce Job,一个Map Reduce Job又有Map,Reduce,Spill,Shuffle,Sort等多个阶段,所以针对Hive查询的优化可以大致分为针对MR中单个步骤的优化(其中又会有细分),针对MR全局的优化,和针对整个查询(多MR Job)的优化,下文会分别阐述。

     

    在开始之前,先把MR的流程图帖出来(摘自Hadoop权威指南),方便后面对照。另外要说明的是,这个优化只是针对Hive 0.9版本,而不是后来Hortonwork发起Stinger项目之后的版本。相对应的Hadoop版本是1.x而非2.x。

     

    Map阶段的优化(Map phase)

    Map阶段的优化,主要是确定合适的Map数。那么首先要了解Map数的计算公式:

    [js] view plaincopy
     
    1. num_Map_tasks = max[${Mapred.min.split.size},  
    2.                 min(${dfs.block.size}, ${Mapred.max.split.size})]  
    • Mapred.min.split.size指的是数据的最小分割单元大小。
    • Mapred.max.split.size指的是数据的最大分割单元大小。
    • dfs.block.size指的是HDFS设置的数据块大小。

    一般来说dfs.block.size这个值是一个已经指定好的值,而且这个参数Hive是识别不到的: 

    [js] view plaincopy
     
    1. Hive> set dfs.block.size;  
    2. dfs.block.size is undefined  

    所以实际上只有Mapred.min.split.size和Mapred.max.split.size这两个参数(本节内容后面就以min和max指代这两个参数)来决定Map数量。在Hive中min的默认值是1B,max的默认值是256MB: 

    [js] view plaincopy
     
    1. Hive> set Mapred.min.split。size;  
    2. Mapred.min.split.size=1  
    3. Hive> set Mapred.max.split。size;  
    4. Mapred.max.split.size=256000000  

    所以如果不做修改的话,就是1个Map task处理256MB数据,我们就以调整max为主。通过调整max可以起到调整Map数的作用,减小max可以增加Map数,增大max可以减少Map数。需要提醒的是,直接调整Mapred.Map.tasks这个参数是没有效果的。

    调整大小的时机根据查询的不同而不同,总的来讲可以通过观察Map task的完成时间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Map资源。如果Map task的完成时间都是接近1分钟,甚至几分钟了,那么往往增加Map数量,使得每个Map task处理的数据量减少,能够让Map task更快完成;而如果Map task的运行时间已经很少了,比如10-20秒,这个时候增加Map不太可能让Map task更快完成,反而可能因为Map需要的初始化时间反而让Job总体速度变慢,这个时候反而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把Map的数量减少,这样可以节省更多资源给其他Job。

    Reduce阶段的优化(Reduce phase)

    这里说的Reduce阶段,是指前面流程图中的Reduce phase(实际的Reduce计算)而非图中整个Reduce task。Reduce阶段优化的主要工作也是选择合适的Reduce task数量,跟上面的Map优化类似。

    与Map优化不同的是,Reduce优化时,可以直接设置Mapred。Reduce。tasks参数从而直接指定Reduce的个数。当然直接指定Reduce个数虽然比较方便,但是不利于自动扩展。Reduce数的设置虽然相较Map更灵活,但是也可以像Map一样设定一个自动生成规则,这样运行定时Job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原来设置的固定Reduce数会由于数据量的变化而不合适。

    Hive估算Reduce数量的时候,使用的是下面的公式:

    [js] view plaincopy
     
    1. num_Reduce_tasks = min[${Hive.exec.Reducers.max},   
    2.                       (${input.size} / ${ 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  

    也就是说,根据输入的数据量大小来决定Reduce的个数,默认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为1G,而且Reduce个数不能超过一个上限参数值,这个参数的默认取值为999。所以我们可以调整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来设置Reduce个数。

    设置Reduce数同样也是根据运行时间作为参考调整,并且可以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工作负载类型总结出经验,所以不再赘述。

    Map与Reduce之间的优化(Spill, copy, Sort phase)

    Map phase和Reduce phase之间主要有3道工序。首先要把Map输出的结果进行排序后做成中间文件,其次这个中间文件就能分发到各个Reduce,最后Reduce端在执行Reduce phase之前把收集到的排序子文件合并成一个排序文件。这个部分可以调的参数挺多,但是一般都是不要调整的,不必重点关注。

    Spill 与 Sort

    在Spill阶段,由于内存不够,数据可能没办法在内存中一次性排序完成,那么就只能把局部排序的文件先保存到磁盘上,这个动作叫Spill,然后Spill出来的多个文件可以在最后进行merge。如果发生Spill,可以通过设置io.Sort.mb来增大Mapper输出buffer的大小,避免Spill的发生。另外合并时可以通过设置io.Sort.factor来使得一次性能够合并更多的数据。调试参数的时候,一个要看Spill的时间成本,一个要看merge的时间成本,还需要注意不要撑爆内存(io.Sort.mb是算在Map的内存里面的)。Reduce端的merge也是一样可以用io.Sort.factor。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参数很少需要调整,除非很明确知道这个地方是瓶颈。

    Copy

    copy阶段是把文件从Map端copy到Reduce端。默认情况下在5%的Map完成的情况下Reduce就开始启动copy,这个有时候是很浪费资源的,因为Reduce一旦启动就被占用,一直等到Map全部完成,收集到所有数据才可以进行后面的动作,所以我们可以等比较多的Map完成之后再启动Reduce流程,这个比例可以通Mapred.Reduce.slowstart.completed.Maps去调整,他的默认值就是5%。如果觉得这么做会减慢Reduce端copy的进度,可以把copy过程的线程增大。tasktracker.http.threads可以决定作为server端的Map用于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线程,Mapred.Reduce.parallel.copies可以决定作为client端的Reduce同时从Map端拉取数据的并行度(一次同时从多少个Map拉数据),修改参数的时候这两个注意协调一下,server端能处理client端的请求即可。

    文件格式的优化

    文件格式方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给输入和输出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另一个则是小文件问题。小文件问题在目前的Hive环境下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Hive的默认配置中就可以在小文件输入时自动把多个文件合并给1个Map处理,输出时如果文件很小也会进行一轮单独的合并,所以这里就不专门讨论了。相关的参数可以在这里找到。

    关于文件格式,Hive0.9版本有3种,textfile,sequencefile和rcfile。总体上来说,rcfile的压缩比例和查询时间稍好一点,所以推荐使用。

    关于使用方法,可以在建表结构时可以指定格式,然后指定压缩插入:

    [js] view plaincopy
     
    1. create table rc_file_test( col int ) stored as rcfile;  
    2. set Hive.exec.compress.output = true;  
    3. insert overwrite table rc_file_test  
    4. select * from source_table;  

    另外时也可以指定输出格式,也可以通过Hive。default。fileformat来设定输出格式,适用于create table as select的情况: 

    [js] view plaincopy
     
    1. set Hive.default.fileformat = SequenceFile;  
    2. set Hive.exec.compress.output = true;   
    3. /*对于sequencefile,有record和block两种压缩方式可选,block压缩比更高*/  
    4. set Mapred.output.compression.type = BLOCK;   
    5. create table seq_file_test  
    6. as select * from source_table;  

    上面的文件格式转换,其实是由Hive完成的(也就是插入动作)。但是也可以由外部直接导入纯文本(可以按照这里的做法预先压缩),或者是由MapReduce Job生成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Hive读取sequencefile的时候,是把key忽略的,也就是直接读value并且按照指定分隔符分隔字段。但是如果Hive的数据来源是从mr生成的,那么写sequencefile的时候,key和value都是有意义的,key不能被忽略,而是应该当成第一个字段。为了解决这种不匹配的情况,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要求凡是结果会给Hive用的mr Job输出value的时候带上key。但是这样的话对于开发是一个负担,读写数据的时候都要注意这个情况。所以更好的方法是第二种,也就是把这个源自于Hive的问题交给Hive解决,写一个InputFormat包装一下,把value输出加上key即可。以下是核心代码,修改了RecordReader的next方法:

    [js]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next(K key, V value) throws IOException   
    2. {  
    3.     Text tKey = (Text) key;  
    4.     Text tValue = (Text) value;  
    5.     if (!super.next(innerKey, innerValue))   
    6.         return false;  
    7.   
    8.     Text inner_key = (Text) innerKey; //在构造函数中用createKey()生成  
    9.     Text inner_value = (Text) innerValue; //在构造函数中用createValue()生成  
    10.   
    11.     tKey.set(inner_key);  
    12.     tValue.set(inner_key.toString() + ' ' + inner_value.toString()); // 分隔符注意自己定义  
    13.     return true;  
    14. }  

    Job整体优化

    有一些问题必须从Job的整体角度去观察。这里讨论几个问题:Job执行模式(本地执行v.s.分布式执行)、JVM重用、索引、Join算法、数据倾斜。

    Job执行模式

    Hadoop的Map Reduce Job可以有3种模式执行,即本地模式,伪分布式,还有真正的分布式。本地模式和伪分布式都是在最初学习Hadoop的时候往往被说成是做单机开发的时候用到。但是实际上对于处理数据量非常小的Job,直接启动分布式Job会消耗大量资源,而真正执行计算的时间反而非常少。这个时候就应该使用本地模式执行mr Job,这样执行的时候不会启动分布式Job,执行速度就会快很多。比如一般来说启动分布式Job,无论多小的数据量,执行时间一般不会少于20s,而使用本地mr模式,10秒左右就能出结果。

    设置执行模式的主要参数有三个,一个是Hive.exec.mode.local.auto,把他设为true就能够自动开启local mr模式。但是这还不足以启动local mr,输入的文件数量和数据量大小必须要控制,这两个参数分别为Hive.exec.mode.local.auto.tasks.max和Hive.exec.mode.local.auto.inputbytes.max,默认值分别为4和128MB,即默认情况下,Map处理的文件数不超过4个并且总大小小于128MB就启用local mr模式。

    JVM重用

    正常情况下,MapReduce启动的JVM在完成一个task之后就退出了,但是如果任务花费时间很短,又要多次启动JVM的情况下(比如对很大数据量进行计数操作),JVM的启动时间就会变成一个比较大的overhea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jvm重用的参数:

    [js] view plaincopy
     
    1. set Mapred.Job.reuse.jvm.num.tasks = 5;  

    他的作用是让一个jvm运行多次任务之后再退出。这样一来也能节约不少JVM启动时间。

    索引

    总体上来说,Hive的索引目前还是一个不太适合使用的东西,这里只是考虑到叙述完整性,对其进行基本的介绍。

    Hive中的索引架构开放了一个接口,允许你根据这个接口去实现自己的索引。目前Hive自己有一个参考的索引实现(CompactIndex),后来在0.8版本中又加入位图索引。这里就讲讲CompactIndex。

    CompactIndex的实现原理类似一个lookup table,而非传统数据库中的B树。如果你对table A的col1做了索引,索引文件本身就是一个table,这个table会有3列,分别是col1的枚举值,每个值对应的数据文件位置,以及在这个文件位置中的偏移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你查询的数据量(偏移量可以告诉你从哪个位置开始找,自然只需要定位到相应的block),起到减少资源消耗的作用。但是就其性能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很可能还不如构建索引需要花的时间。所以在集群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没有太大必要考虑索引。

    CompactIndex的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使用起来不友好,索引建完之后,使用之前还需要根据查询条件做一个同样剪裁才能使用,索引的内部结构完全暴露,而且还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具体看看下面的使用方法就了解了:

    [js] view plaincopy
     
    1. /*在index_test_table表的id字段上创建索引*/  
    2. create index idx on table index_test_table(id)    
    3. as 'org.apache.Hadoop.Hive.ql.index.compact.CompactIndexHandler' with deferred rebuild;  
    4. alter index idx on index_test_table rebuild;  
    5.       
    6. /*索引的剪裁。找到上面建的索引表,根据你最终要用的查询条件剪裁一下。*/  
    7. /*如果你想跟RDBMS一样建完索引就用,那是不行的,会直接报错,这也是其麻烦的地方*/  
    8. create table my_index  
    9. as select _bucketname, `_offsets`  
    10. from default__index_test_table_idx__ where id = 10;  
    11.       
    12. /*现在可以用索引了,注意最终查询条件跟上面的剪裁条件一致*/  
    13. set Hive.index.compact.file = /user/Hive/warehouse/my_index;   
    14. set Hive.input.format = org.apache.Hadoop.Hive.ql.index.compact.HiveCompactIndexInputFormat;  
    15. select count(*) from index_test_table where id = 10;  

    Join算法

    处理分布式join,一般有两种方法:

    • replication join:把其中一个表复制到所有节点,这样另一个表在每个节点上面的分片就可以跟这个完整的表join了;
    • repartition join:把两份数据按照join key进行hash重分布,让每个节点处理hash值相同的join key数据,也就是做局部的join。

    这两种方式在M/R Job中分别对应了Map side join和Reduce side join。在一些MPP DB中,数据可以按照某列字段预先进行hash分布,这样在跟这个表以这个字段为join key进行join的时候,该表肯定不需要做数据重分布了,这种功能是以HDFS作为底层文件系统的Hive所没有的。

    在默认情况下,Hive的join策略是进行Reduce side join。当两个表中有一个是小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用Map join了,因为小表复制的代价会好过大表Shuffle的代价。使用Map join的配置方法有两种,一种直接在sql中写hint,语法是/*+MapJOIN (tbl)*/,其中tbl就是你想要做replication的表。另一种方法是设置Hive.auto.convert.join = true,这样Hive会自动判断当前的join操作是否合适做Map join,主要是找join的两个表中有没有小表。至于多大的表算小表,则是由Hive.smalltable.filesize决定,默认25MB。

    但是有的时候,没有一个表足够小到能够放进内存,但是还是想用Map join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用到bucket Map join。其方法是两个join表在join key上都做hash bucket,并且把你打算复制的那个(相对)小表的bucket数设置为大表的倍数。这样数据就会按照join key做hash bucket。小表依然复制到所有节点,Map join的时候,小表的每一组bucket加载成hashtable,与对应的一个大表bucket做局部join,这样每次只需要加载部分hashtable就可以了。

    然后在两个表的join key都具有唯一性的时候(也就是可做主键),还可以进一步做Sort merge bucket Map join。做法还是两边要做hash bucket,而且每个bucket内部要进行排序。这样一来当两边bucket要做局部join的时候,只需要用类似merge Sort算法中的merge操作一样把两个bucket顺序遍历一遍即可完成,这样甚至都不用把一个bucket完整的加载成hashtable,这对性能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然后这里以一个完整的实验说明这几种join算法如何操作。

    首先建表要带上bucket:

    [js] view plaincopy
     
    1. create table Map_join_test(id int)  
    2. clustered by (id) Sorted by (id) into 32 buckets  
    3. stored as textfile;  

    然后插入我们准备好的800万行数据,注意要强制划分成bucket(也就是用Reduce划分hash值相同的数据到相同的文件): 

    [js] view plaincopy
     
    1. set Hive.enforce.bucketing = true;  
    2. insert overwrite table Map_join_test  
    3. select * from Map_join_source_data;  

    这样这个表就有了800万id值(且里面没有重复值,所以可以做Sort merge),占用80MB左右。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一一尝试Map join的算法了。首先是普通的Map join:

    [js] view plaincopy
     
    1. select /*+Mapjoin(a) */count(*)  
    2. from Map_join_test a  
    3. join Map_join_test b on a.id = b.id;  

    然后就会看到分发hash table的过程: 

    [js] view plaincopy
     
    1. 2013-08-31 09:08:43     Starting to launch local task to process Map join;      maximum memory = 1004929024  
    2. 2013-08-31 09:08:45     Processing rows:   200000  Hashtable size: 199999  Memory usage:   38823016        rate:   0.039  
    3. 2013-08-31 09:08:46     Processing rows:   300000  Hashtable size: 299999  Memory usage:   56166968        rate:   0.056  
    4. ……  
    5. 2013-08-31 09:12:39     Processing rows:  4900000 Hashtable size: 4899999 Memory usage:   896968104       rate:   0.893  
    6. 2013-08-31 09:12:47     Processing rows:  5000000 Hashtable size: 4999999 Memory usage:   922733048       rate:   0.918  
    7. Execution failed with exit status: 2  
    8. Obtaining error information  
    9.   
    10. Task failed!  
    11. Task ID:  
    12.   Stage-4  

    不幸的是,居然内存不够了,直接做Map join失败了。但是80MB的大小为何用1G的heap size都放不下?观察整个过程就会发现,平均一条记录需要用到200字节的存储空间,这个overhead太大了,对于Map join的小表size一定要好好评估,如果有几十万记录数就要小心了。虽然不太清楚其中的构造原理,但是在互联网上也能找到其他的例证,比如这里和这里,平均一行500字节左右。这个明显比一般的表一行占用的数据量要大。不过Hive也在做这方面的改进,争取缩小hash table,比如Hive-6430。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用bucket Map join,之前分的bucket就派上用处了。只需要在上述sql的前面加上如下的设置:

    [js] view plaincopy
     
    1. set Hive。optimize。bucketMapjoin = true;  

    然后还是会看到hash table分发: 

    [js] view plaincopy
     
    1. 2013-08-31 09:20:39     Starting to launch local task to process Map join;      maximum memory = 1004929024  
    2. 2013-08-31 09:20:41     Processing rows:   200000  Hashtable size: 199999  Memory usage:   38844832        rate:   0.039  
    3. 2013-08-31 09:20:42     Processing rows:   275567  Hashtable size: 275567  Memory usage:   51873632        rate:   0.052  
    4. 2013-08-31 09:20:42     Dump the hashtable into file: file:/tmp/Hadoop/Hive_2013-08-31_21-20-37_444_1135806892100127714/-local-10003/HashTable-Stage-1/MapJoin-a-10-000000_0。hashtable  
    5. 2013-08-31 09:20:46     Upload 1 File to: file:/tmp/Hadoop/Hive_2013-08-31_21-20-37_444_1135806892100127714/-local-10003/HashTable-Stage-1/MapJoin-a-10-000000_0。hashtable File size: 11022975  
    6. 2013-08-31 09:20:47     Processing rows:   300000  Hashtable size: 24432   Memory usage:   8470976 rate:   0.008  
    7. 2013-08-31 09:20:47     Processing rows:   400000  Hashtable size: 124432  Memory usage:   25368080        rate:   0.025  
    8. 2013-08-31 09:20:48     Processing rows:   500000  Hashtable size: 224432  Memory usage:   42968080        rate:   0.043  
    9. 2013-08-31 09:20:49     Processing rows:   551527  Hashtable size: 275960  Memory usage:   52022488        rate:   0.052  
    10. 2013-08-31 09:20:49     Dump the hashtable into file: file:/tmp/Hadoop/Hive_2013-08-31_21-20-37_444_1135806892100127714/-local-10003/HashTable-Stage-1/MapJoin-a-10-000001_0。hashtable  
    11. ……  

    这次就会看到每次构建完一个hash table(也就是所对应的对应一个bucket),会把这个hash table写入文件,重新构建新的hash table。这样一来由于每个hash table的量比较小,也就不会有内存不足的问题,整个sql也能成功运行。不过光光是这个复制动作就要花去3分半的时间,所以如果整个Job本来就花不了多少时间的,那这个时间就不可小视。    

    最后我们试试Sort merge bucket Map join,在bucket Map join的基础上加上下面的设置即可:

    [js] view plaincopy
     
    1. set Hive.optimize.bucketMapjoin.Sortedmerge = true;  
    2. set Hive.input.format = org.apache.Hadoop.Hive.ql.io.BucketizedHiveInputFormat;  

    Sort merge bucket Map join是不会产生hash table复制的步骤的,直接开始做实际Map端join操作了,数据在join的时候边做边读。跳过复制的步骤,外加join算法的改进,使得Sort merge bucket Map join的效率要明显好于bucket Map join。

    关于join的算法虽然有这么些选择,但是个人觉得,对于日常使用,掌握默认的Reduce join和普通的(无bucket)Map join已经能解决大多数问题。如果小表不能完全放内存,但是小表相对大表的size量级差别也非常大的时候也可以试试bucket Map join,不过其hash table分发的过程会浪费不少时间,需要评估下是否能够比Reduce join更高效。而Sort merge bucket Map join虽然性能不错,但是把数据做成bucket本身也需要时间,另外其发动条件比较特殊,就是两边join key必须都唯一(很多介绍资料中都不提这一点。强调下必须都是唯一,哪怕只有一个表不唯一,出来的结果也是错的。当然,其实这点完全可以根据其算法原理推敲出来)。这样的场景相对比较少见,“用户基本表 join 用户扩展表”以及“用户今天的数据快照 join 用户昨天的数据快照”这类场景可能比较合适。

    这里顺便说个题外话,在数据仓库中,小表往往是维度表,而小表Map join这件事情其实用udf代替还会更快,因为不用单独启动一轮Job,所以这也是一种可选方案。当然前提条件是维度表是固定的自然属性(比如日期),只增加不修改(比如网站的页面编号)的情况也可以考虑。如果维度有更新,要做缓慢变化维的,当然还是维表好维护。至于维表原本的一个主要用途OLAP,以Hive目前的性能是没法实现的,也就不需要多虑了。

    数据倾斜

    所谓数据倾斜,说的是由于数据分布不均匀,个别值集中占据大部分数据量,加上Hadoop的计算模式,导致计算资源不均匀引起性能下降。下图就是一个例子:

     

    还是拿网站的访问日志说事吧。假设网站访问日志中会记录用户的user_id,并且对于注册用户使用其用户表的user_id,对于非注册用户使用一个user_id=0代表。那么鉴于大多数用户是非注册用户(只看不写),所以user_id=0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如果进行计算的时候如果以user_id作为group by的维度或者是join key,那么个别Reduce会收到比其他Reduce多得多的数据——因为它要接收所有user_id=0的记录进行处理,使得其处理效果会非常差,其他Reduce都跑完很久了它还在运行。

    倾斜分成group by造成的倾斜和join造成的倾斜,需要分开看。

    group by造成的倾斜有两个参数可以解决,一个是Hive.Map.aggr,默认值已经为true,意思是会做Map端的combiner。所以如果你的group by查询只是做count(*)的话,其实是看不出倾斜效果的,但是如果你做的是count(distinct),那么还是会看出一点倾斜效果。另一个参数是Hive.groupby. skewindata。这个参数的意思是做Reduce操作的时候,拿到的key并不是所有相同值给同一个Reduce,而是随机分发,然后Reduce做聚合,做完之后再做一轮MR,拿前面聚合过的数据再算结果。所以这个参数其实跟Hive.Map.aggr做的是类似的事情,只是拿到Reduce端来做,而且要额外启动一轮Job,所以其实不怎么推荐用,效果不明显。

    如果说要改写SQL来优化的话,可以按照下面这么做:

    [js] view plaincopy
     
    1. /*改写前*/  
    2. select a, count(distinct b) as c from tbl group by a;  
    3. /*改写后*/  
    4. select a, count(*) as c  
    5. from (select distinct a, b from tbl) group by a;  

    join造成的倾斜,就比如上面描述的网站访问日志和用户表两个表join: 

    [js] view plaincopy
     
    1. select a.* from logs a join users b on a。user_id = b.user_id;  

    Hive给出的解决方案叫skew join,其原理把这种user_id = 0的特殊值先不在Reduce端计算掉,而是先写入hdfs,然后启动一轮Map join专门做这个特殊值的计算,期望能提高计算这部分值的处理速度。当然你要告诉Hive这个join是个skew join,即:

    [js] view plaincopy
     
    1. set Hive.optimize.skewjoin = true;  

    还有要告诉Hive如何判断特殊值,根据Hive.skewjoin.key设置的数量Hive可以知道,比如默认值是100000,那么超过100000条记录的值就是特殊值。

    skew join的流程可以用下图描述:

     

    另外对于特殊值的处理往往跟业务有关系,所以也可以从业务角度重写sql解决。比如前面这种倾斜join,可以把特殊值隔离开来(从业务角度说,users表应该不存在user_id = 0的情况,但是这里还是假设有这个值,使得这个写法更加具有通用性): 

    [js] view plaincopy
     
    1. select a.* from   
    2. (  
    3. select a.*  
    4. from (select * from logs where user_id = 0)  a   
    5. join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_id = 0) b   
    6. on a。user_id =  b。user_id  
    7. union all  
    8. select a.*   
    9. from logs a join users b  
    10. on a。user_id <> 0 and a。user_id = b.user_id  
    11. )t;  

    数据倾斜不仅仅是Hive的问题,其实是share nothing架构下必然会碰到的数据分布问题,对此学界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skewtune。

    SQL整体优化

    前面对于单个Job如何做优化已经做过详细讨论,但是Hive查询会生成多个Job,针对多个Job,有什么地方需要优化?

    Job间并行

    首先,在Hive生成的多个Job中,在有些情况下Job之间是可以并行的,典型的就是子查询。当需要执行多个子查询union all或者join操作的时候,Job间并行就可以使用了。比如下面的代码就是一个可以并行的场景示意:

    [js] view plaincopy
     
    1. select * from   
    2. (  
    3.    select count(*) from logs   
    4.    where log_date = 20130801 and item_id = 1  
    5.    union all   
    6.    select count(*) from logs   
    7.    where log_date = 20130802 and item_id = 2  
    8.    union all   
    9.    select count(*) from logs   
    10.    where log_date = 20130803 and item_id = 3  
    11. )t  

    设置Job间并行的参数是Hive.exec.parallel,将其设为true即可。默认的并行度为8,也就是最多允许sql中8个Job并行。如果想要更高的并行度,可以通过Hive.exec.parallel. thread.number参数进行设置,但要避免设置过大而占用过多资源。

    减少Job数

    另外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实现思路会导致生成多余的Job而显得不够高效。比如这个需求:查询某网站日志中访问过页面a和页面b的用户数量。低效的思路是面向明细的,先取出看过页面a的用户,再取出看过页面b的用户,然后取交集,代码如下:

    [js] view plaincopy
     
    1. select count(*)   
    2. from   
    3. (select distinct user_id   
    4. from logs where page_name = ‘a’) a  
    5. join   
    6. (select distinct user_id   
    7. from logs where blog_owner = ‘b’) b   
    8. on a.user_id = b.user_id;  

    这样一来,就要产生2个求子查询的Job,一个用于关联的Job,还有一个计数的Job,一共有4个Job。

    但是我们直接用面向统计的方法去计算的话(也就是用group by替代join),则会更加符合M/R的模式,而且生成了一个完全不带子查询的sql,只需要用一个Job就能跑完:

    [js] view plaincopy
     
    1. select count(*)   
    2. from logs group by user_id  
    3. having (count(case when page_name = ‘a’ then 1 end) > 0  
    4.     and count(case when page_name = ‘b’ then 1 end) > 0)  

    第一种查询方法符合思考问题的直觉,是工程师和分析师在实际查数据中最先想到的写法,但是如果在目前Hive的query planner不是那么智能的情况下,想要更加快速的跑出结果,懂一点工具的内部机理也是必须的。

  • 相关阅读:
    一步步学习微软InfoPath2010和SP2010--第十一章节--创建批准流程(7)--approval节
    一步步学习微软InfoPath2010和SP2010--第十一章节--创建批准流程(6)--表单加载规则
    一步步学习微软InfoPath2010和SP2010--第十一章节--创建批准流程(5)--状态域
    一步步学习微软InfoPath2010和SP2010--第十一章节--创建批准流程(4)--审批域
    一步步学习微软InfoPath2010和SP2010--第十一章节--创建批准流程(3)--表单视图
    SharePoint Designer 2010 安装教程
    解耦合是架构可伸缩的必要前提
    如何使用新东西
    学习开源组件之前先有平台或者先有环境再说
    沟通的技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xzdy/p/51153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