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Linux 共享内存机制

    一. 共享内存介绍

    系统V共享内存指的是把所有共享数据放在共享内存区域(IPC shared memory region),任何想要访问该数据的

    进程都必须在本进程的地址空间新增一块内存区域,用来映射存放共享数据的物理内存页面。系统调用mmap()通

    过映射一个普通文件实现共享内存。系统V则是通过映射shm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实现进程间的共享内存通信。

    也就是说,每个共享内存区域对应shm文件系统一个文件.

     

     

    二、系统V共享内存API

    对于系统V共享内存,主要有以下几个API:shmget()、shmat()、shmdt()及shmctl()。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shmget()用来获得共享内存区域的ID,如果不存在指定的共享区域就创建相应的区域。

    shmat()把共享内存区域映射到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去,这样,进程就可以方便地对共享区域进行访问操作。

    shmdt()调用用来解除进程对共享内存区域的映射。

    shmctl实现对共享内存区域的控制操作。

    注:shmget的内部实现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系统V共享内存机制;shmat在把共享内存区域映射到进程空间时,并不真正改变进程的页表。当进程第一次访问内存映射区域访问时,会因为没有物理页表的分配而导致一个缺页异常,然后内核再根据相应的存储管理机制为共享内存映射区域分配相应的页表。

     

     

    三. 系统V共享内存范例

    范例1

    两个进程, 进程A创建一块共享内存, 写下Hello, World然后退出. 进程B根据key得到进程A创建的共享内存, 然后读取

    共享内存中的数据. 并打印出来. 示意图如下:

     

    进程A的代码:

     

    C代码  收藏代码
    1. #include    <sys/types.h>  
    2. #include    <sys/ipc.h>  
    3. #include    <sys/shm.h>  
    4. #include    <stdio.h>  
    5. #include    <error.h>  
    6.   
    7. #define SHM_SIZE    4096  
    8. #define SHM_MODE    (SHM_R | SHM_W) /* user read/write */  
    9.   
    10. int main(void)  
    11. {  
    12.     int     shmid;  
    13.     char    *shmptr;  
    14.   
    15.     if ( (shmid = shmget(0x44, SHM_SIZE, SHM_MODE | IPC_CREAT)) < 0)  
    16.         perror("shmget");  
    17.   
    18.     if ( (shmptr = shmat(shmid, 0, 0)) == (void *) -1)  
    19.         perror("shmat");  
    20.       
    21.     /* 往共享内存写数据 */  
    22.     sprintf(shmptr, "%s""hello, world");  
    23.   
    24.     exit(0);  
    25. }  

     进程B的代码:

     

    C代码  收藏代码
    1. #include    <sys/types.h>  
    2. #include    <sys/ipc.h>  
    3. #include    <sys/shm.h>  
    4. #include    <stdio.h>  
    5. #include    <error.h>  
    6.   
    7. #define SHM_SIZE    4096  
    8. #define SHM_MODE    (SHM_R | SHM_W | IPC_CREAT) /* user read/write */  
    9.   
    10. int main(void)  
    11. {  
    12.     int     shmid;  
    13.     char    *shmptr;  
    14.   
    15.     if ( (shmid = shmget(0x44, SHM_SIZE, SHM_MODE | IPC_CREAT)) < 0)  
    16.         perror("shmget");  
    17.   
    18.     if ( (shmptr = shmat(shmid, 0, 0)) == (void *) -1)  
    19.         perror("shmat");  
    20.   
    21.     /* 从共享内存读数据 */  
    22.     printf("%s\n", shmptr);  
    23.   
    24.     exit(0);  
    25. }  

     

    总结:

     

    1、系统V共享内存中的数据,从来不写入到实际磁盘文件中去;而通过mmap()映射普通文件实现的共享内存通信可以

         指定何时将数据写入磁盘文件中。 注:系统V共享内存机制实际是通过shm文件系统中的文件

         实现的,shm文件系统的安装点在交换分区上,系统重新引导后,所有的内容都丢失。

     

    2、系统V共享内存是随内核持续的,即使所有访问共享内存的进程都已经正常终止,共享内存区仍然存在(除非显式删

          除共享内存),在内核重新引导之前,对该共享内存区域的任何改写操作都将一直保留。

     

    3、通过调用mmap()映射普通文件进行进程间通信时,一定要注意考虑进程何时终止对通信的影响。而通过系统V共享

         内存实现通信的进程则不然。

     

     

    四. shm文件系统内核实现 (linux-1.2.13)

     

    每一个新创建的共享内存对象都用一个shmid_kernel数据结构来表达。系统中所有的shmid_kernel数据结构都保存在shm_segs向量表中,该向量表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指向shmid_kernel数据结构的指针。

    shm_segs向量表的定义如下:

     

    struct shmid_kernel *shm_segs[SHMMNI];

     

    SHMMNI为128,表示系统中最多可以有128个共享内存对象。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shmid_kernel的定义如下:

     

    struct shmid_kernel

    {    

        struct shmid_ds u;         /* the following are private */

        unsigned long shm_npages;  /* size of segment (pages) */

        unsigned long *shm_pages;  /* array of ptrs to frames -> SHMMAX */ 

        struct vm_area_struct *attaches;  /* descriptors for attaches */

    };

     

    其中:

    shm_pages代表该共享内存对象的所占据的内存页面数组,数组里面的每个元素当然是每个内存页面的起始地址.

    shm_npages则是该共享内存对象占用内存页面的个数,以页为单位。这个数量当然涵盖了申请空间的最小整数倍.

    (A new shared memory segment,  with size  equal to the value of size rounded up to a multiple of PAGE_SIZE)

    shmid_ds是一个数据结构,它描述了这个共享内存区的认证信息,字节大小,最后一次粘附时间、分离时间、改变时间,创建该共享区域的进程,最后一次对它操作的进程,当前有多少个进程在使用它等信息。

    其定义如下:

     

    struct sh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 operation perms */

        int shm_segsz;              /* size of segment (bytes) */

        __kernel_time_t shm_atime;  /* last attach time */

        __kernel_time_t shm_dtime;  /* last detach time */

        __kernel_time_t shm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cpid; /* pid of creator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lpid; /* pid of last operator */

        unsigned short shm_nattch;   /* no. of current attaches */

        unsigned short shm_unused;   /* compatibility */

        void *shm_unused2;           /* ditto - used by DIPC */

        void *shm_unused3;           /* unused */

    };

     

    attaches描述被共享的物理内存对象所映射的各进程的虚拟内存区域。每一个希望共享这块内存的进程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将其关联(attach)到它 的虚拟内存中。这一过程将为该进程创建了一个新的描述这块共享内存的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创建时可以指定共享内存在它的虚拟地址空间的 位置,也可以让Linux自己为它选择一块足够的空闲区域。

     

    这个新的vm_area_struct结构是维系共享内存 和使用它的进程之间的关系的,所以除了要关联进程信息外,还要指明这个共享内存数据结构shmid_kernel所在位置; 另外,便于管理这些经常变化的vm_area_struct,所以采取了链表形式组织这些数据结构,链表由attaches指向,同时 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中专门提供了两个指针:vm_next_shared和 vm_prev_shared,用于连接该共享区域在使用它的各进程中所对应的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

     

     

     Linux为共享内存提供了四种操作。
            1. 共享内存对象的创建或获得。与其它两种IPC机制一样,进程在使用共享内存区域以前,必须通过系统调用sys_ipc (call值为SHMGET)创建一个键值为key的共享内存对象,或获得已经存在的键值为key的某共享内存对象的引用标识符。以后对共享内存对象的访问都通过该引用标识符进行。对共享内存对象的创建或获得由函数sys_shmget完成,其定义如下:
    int sys_shmget (key_t key, int size, int shmflg)
     
        这里key是表示该共享内存对象的键值,size是该共享内存区域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shmflg是标志(对该共享内存对象的特殊要求)。
     
        它所做的工作如下:
        1) 如果key == IPC_PRIVATE,则总是会创建一个新的共享内存对象。
     但是  (The name choice IPC_PRIVATE was perhaps unfortunate, IPC_NEW would more clearly show its function)
        * 算出size要占用的页数,检查其合法性。
        * 申请一块内存用于建立shmid_kernel数据结构,注意这里申请的内存区域大小不包括真正的共享内存区,实际上,要等到第一个进程试图访问它的时候才真正创建共享内存区。
        * 根据该共享内存区所占用的页数,为其申请一块空间用于建立页表(每页4个字节),将页表清0。
        * 搜索向量表shm_segs,为新创建的共享内存对象找一个空位置。
        * 填写shmid_kernel数据结构,将其加入到向量表shm_segs中为其找到的空位置。
        * 返回该共享内存对象的引用标识符。
     
        2) 在向量表shm_segs中查找键值为key的共享内存对象,结果有三:
        * 如果没有找到,而且在操作标志shmflg中没有指明要创建新共享内存,则错误返回,否则创建一个新的共享内存对象。
        * 如果找到了,但该次操作要求必须创建一个键值为key的新对象,那么错误返回。
        * 否则,合法性、认证检查,如有错,则错误返回;否则,返回该内存对象的引用标识符。
     
        共享内存对象的创建者可以控制对于这块内存的访问权限和它的key是公开还是私有。如果有足够的权限,它也可以把共享内存锁定在物理内存中。
        参见include/linux/shm.h
     
        2. 关联。在创建或获得某个共享内存区域的引用标识符后,还必须将共享内存区域映射(粘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然后才能使用该共享内存区域。系统调用 sys_ipc(call值为SHMAT)用于共享内存区到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的映射,而真正完成粘附动作的是函数sys_shmat,
     
    其定义如下: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hm.h>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其中:
         shmid是shmget返回的共享内存对象的引用标识符;
        shmaddr用来指定该共享内存区域在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对应的虚拟地址;
        shmflg是映射标志;
        返回的是在进程中的虚拟地址
     
        该函数所做的工作如下:
        1) 根据shmid找到共享内存对象。
        2) 如果shmaddr为0,即用户没有指定该共享内存区域在它的虚拟空间中的位置,则由系统在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为其找一块区域(从1G开始);否则,就用shmaddr作为映射的虚拟地址。
      (If  shmaddr  is NULL, the system chooses a suitable (unused) address a他 which to attach the segment)
        3) 检查虚拟地址的合法性(不能超过进程的最大虚拟空间大小—3G,不能太接近堆栈栈顶)。
        4) 认证检查。
        5) 申请一块内存用于建立数据结构vm_area_struct,填写该结构。
        6) 检查该内存区域,将其加入到进程的mm结构和该共享内存对象的vm_area_struct队列中。
     
        共享内存的粘附只是创建一个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并将其加入到相应的队列中,此时并没有创建真正的共享内存页。
     
        当进程第一次访问共享虚拟内存的某页时,因为所有的共享内存页还都没有分配,所以会发生一个page fault异常。当Linux处理这个page fault的时候,它找到发生异常的虚拟地址所在的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在该数据结构中包含有这类共享虚拟内存的一组处理程序,其中的 nopage操作用来处理虚拟页对应的物理页不存在的情况。对共享内存,该操作是shm_nopage(定义在ipc/shm.c中)。该操作在描述这个共享内存的shmid_kernel数据结构的页表shm_pages中查找发生page fault异常的虚拟地址所对应的页表条目,看共享页是否存在(页表条目为0,表示共享页是第一次使用)。如果不存在,它就分配一个物理页,并为它创建一个页表条目。这个条目不但进入当前进程的页表,同时也存到shmid_kernel数据结构的页表shm_pages中。
     
        当下一个进程试图访问这块内存并得到一个page fault的时候,经过同样的路径,也会走到函数shm_nopage。此时,该函数查看shmid_kernel数据结构的页表shm_pages时,发现共享页已经存在,它只需把这里的页表项填到进程页表的相应位置即可,而不需要重新创建物理页。所以,是第一个访问共享内存页的进程使得这一页被创建,而随后访问它的其它进程仅把此页加到它们的虚拟地址空间。
     
        3. 分离。当进程不再需要共享虚拟内存的时候,它们与之分离(detach)。只要仍旧有其它进程在使用这块内存,这种分离就只会影响当前的进程,而不会影响其它进程。当前进程的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被从shmid_ds中删除,并被释放。当前进程的页表也被更新,共享内存对应的虚拟内存页被标记为无效。当共享这块内存的最后一个进程与之分离时,共享内存页被释放,同时,这块共享内存的shmid_kernel数据结构也被释放。
     
      系统调用sys_ipc (call值为SHMDT) 用于共享内存区与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的分离,而真正完成分离动作的是函数    

        sys_shmdt,其定义如下:
        int sys_shmdt (char *shmaddr)
     
        其中shmaddr是进程要分离的共享页的开始虚拟地址。
     
        该函数搜索进程的内存结构中的所有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找到地址shmaddr对应的一个,调用函数do_munmap将其释放。
     
        在函数do_munmap中,将要释放的vm_area_struct数据结构从进程的虚拟内存中摘下,清除它在进程页表中对应的页表项(可能占多个页表项). 
      
        如果共享的虚拟内存没有被锁定在物理内存中,分离会更加复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内存的页可能在系统大量使用内存的时候被交换到系统的交换磁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下面的控制操作,将某共享内存页锁定在物理内存不允许向外交换。共享内存的换出和换入,已在第3章中讨论。
     
        4. 控制。Linux在共享内存上实现的第四种操作是共享内存的控制(call值为SHMCTL的sys_ipc调用),它由函数sys_shmctl实现。控制操作包括获得共享内存对象的状态,设置共享内存对象的参数(如uid、gid、mode、ctime等),将共享内存对象在内存中锁定和释放(在对象的mode上增加或去除SHM_LOCKED标志),释放共享内存对象资源等。
     
        共享内存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活的机制,它允许进程之间直接共享大量的数据,而无须使用拷贝或系统调用。共享内存的主要局限性是它不能提供同步,如果两个进程企图修改相同的共享内存区域,由于内核不能串行化这些动作,因此写的数据可能任意地互相混合。所以使用共享内存的进程必须设计它们自己的同步协议,如用信号灯等。

    以下是使用共享内存机制进行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操作:

    需要包含的头文件: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1.创建共享内存:

     int shmget(key_t key,int size,int shmflg);

    参数说明:

    key:用来表示新建或者已经存在的共享内存去的关键字。

    size:创建共享内存的大小。

    shmflg:可以指定的特殊标志。IPC_CREATE,IPC_EXCL以及低九位的权限。

    eg:

    int shmid;

    shmid=shmget(IPC_PRIVATE,4096,IPC_CREATE|IPC_EXCL|0660);

    if(shmid==-1)

    perror("shmget()");

     

    2.连接共享内存

    char *shmat(int shmid,char *shmaddr,int shmflg);

    参数说明

    shmid:共享内存的关键字

    shmaddr:指定共享内存出现在进程内存地址的什么位置,通常我们让内核自己决定一个合适的地址位置,用的时候设为0。

    shmflg:制定特殊的标志位。

    eg:

    int shmid;

    char *shmp;

    shmp=shmat(shmid,0,0);

    if(shmp==(char *)(-1))

    perror("shmat()\n");

    3.使用共享内存

    在使用共享内存是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内存访问冲突,我们一般与信号量结合使用。

    4.分离共享内存:当程序不再需要共享内后,我们需要将共享内存分离以便对其进行释放,分离共享内存的函数原形如下:

    int shmdt(char *shmaddr);

     

    5. 释放共享内存

    int shmctl(int shmid,int cmd,struct shmid_ds *buf);

    *****************示例**********************

    int  *__accept_socketfd;

     int shmid = shmget(SHAREMEMID,sizeof(int),IPC_CREAT|0666); 
     
     if (( __accept_socketfd = (int *)shmat(shmid,NULL,0 )) == (int *)-1 )
     {
      printf("Error:shmat\n");
      return;
     }
        *__accept_socketfd = 0;

  • 相关阅读:
    小公司的技术分享怎么搞
    当他们说「独立思考」时,到底在说什么
    java使用tika批量识别文件的真实mime类型
    hibernate:Not all named parameters have been
    mybatis出错:org.apache.ibatis.binding.BindingException: Invalid bound statement (not found): com.xxx.yyy.dao.ProjectMapper.getById
    Mysql Hibernate报错
    tomcat中多个端口部署项目
    Windows Server 2012多个winlogon.exe LogonUI.exe dwm.exe ChsIME.exe进程
    springboot使用profile指定不同配置(尚硅谷)
    springboot配置文件占位符(尚硅谷)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y568searchx/p/273147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