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DD】业务建模实践 —— 删除帖子

      本文是基于上一篇‘业务建模战术’的实践,主要讲解‘删除帖子’场景的业务建模,包括:业务建模、业务模型、示例代码;示例代码会使用java编写,文末附有github地址。相比于《领域驱动设计》原书中的航运系统例子,社交服务系统的业务场景对于大家更加熟悉,相信更好理解。本文是【DDD】系列文章的其中一篇,其他可参考:使用领域驱动设计思想实现业务系统

    业务建模


      这里的‘删除帖子’场景是指帖子作者主动删除帖子,至于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端下线帖子,我们认为该行为不同于‘删帖’,需要单独处理。

      我们来分析下“删除帖子”这一业务场景:删除帖子的人需要查询到帖子,然后才能删除帖子,否则没有删除帖子的入口,也就是说删除帖子的人也同时是帖子的查看者;帖子的查看者只能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否则整个社区就乱套了。我们尝试用一句话来描述‘删除帖子’场景:

    • 帖子删除者(同时也是帖子查看者)可以删除本人发布的帖子。

      可以看出这里有三个实体:帖子删除者、帖子查看者、帖子,一个业务行为:删除帖子,一个业务规则:只可以删除本人发布的帖子。现在我们要讨论下“帖子删除者”和“帖子查看者”有何区别,实际上在“删除帖子”这个业务场景下,这两个实体只是对同一个人的不同表述,也就是说这个人在“删除帖子”这个场景下拥有了两个角色,在“删除帖子”这个业务场景下,他们拥有的业务行为没有区别,都是“删除帖子”;但是“帖子删除者”相对于”帖子查看者”要狭隘一点,它只能适用于“删除帖子”这一个场景,而“帖子查看者”还可以适用于“查看帖子详情”、“查看帖子列表”等业务场景。因此,我们建模在“帖子查看者”这一个实体上。即:“帖子查看者”(PostReader)实体拥有“删除帖子”(deletePost)这样一个业务行为。

      结合前一篇blog(业务建模实践 —— 发布帖子)中已有的业务模型来看下,发现之前已经有一个“人”相关的业务实体——帖子作者(PostAuthor),既然他们都是人,就有必要做一些重构。观察PostAuthor和PostReader,他们共有大部分的属性和方法:id、name、nickname、headphoto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在两者之上抽离出一个实体——“用户”(User),User持有用户通用的属性和方法。

      再回过头来看下“删除帖子”的业务规则:只能删除本人发布的帖子,也就是说PostReader需要判定是否和Post的PostAuthor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业务判定并不只是在这个场景下独用,所以我们可以让User来持有这个业务行为,称之为isMyself(User otherUser)。

      毫无悬念,PostReader应当持有一个业务行为:“删除帖子”(deletePost)。显然deletePost方法的参数应当是一个Post实体,而在deletePost方法中需要调用User.isMyself(User otherUser)方法判定读者和作者是否是同一个人,因此,Post对象必须提供一个PostAuthor出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post.authorId创建一个PostAuthor,另外一种方式是重构模型,直接让Post持有一个PostAuthor。方案一会让PostReader“依赖”PostAuthor,方案二会让Post和PostAuthor之间耦合太紧,本身PostAuthor已经“依赖”了Post,现在Post反过来又“关联”PostAuthor,出现了双向关系,不是好现象。但是,综合考虑,方案一不符合实际业务关系,PostReader没有必要依赖于PostAuthor,因此我们选择了方案二。

    业务模型

      综合上面的建模讨论,可以得到如下的业务模型:

     

      :PostAuthor和Post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无向的“关联”关系,是因为Post“依赖”于PostAuthor,PostAuthor“关联”Post,变成了双向关系,因此使用无向的“关联”关系表示比较合适。

      汇总《业务建模实践 —— 发布帖子》中的业务模型,我们得到最终版本的业务模型,如下:

      可以看到在帖子模块,业务模型涉及三个聚合:User、Post、Topic;涉及contentFilter相关领域服务;其中值对象TopicPost即在Post聚合中也在Topic聚合中。 

    示例代码

     Post.java增加postAuthor属性,并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同时新增delete()业务方法。

     1 public class Post {
     2      ......  
     3     /**
     4      * 帖子作者
     5      */
     6     private PostAuthor postAuthor;
     7 
     8     public Post(long authorId, String title, String sourceContent) {
     9         this();
    10         this.setAuthorId(authorId);
    11         this.setTitle(title);
    12         this.setSourceContent(sourceContent);
    13         this.setPostAuthor(new PostAuthor(authorId)); //在构造函数初始化PostAuthor
    14     }
    15 
    16     /**
    17      * 删除帖子
    18      */
    19     public void delete() {
    20         this.setStatus(PostStatus.HAS_DELETED);
    21     }
    22      ......  
    23 
    24 }

     新增User.java,重新equals()和hashCode(),并提供isMyself(User)业务方法:

     1 public class User {
     2     /**
     3      * 用户id
     4      */
     5     private long id;
     6 
     7     public User() {
     8         super();
     9     }
    10     
    11     public User(long id) {
    12         this.setId(id);
    13     }
    14     
    15     /**
    16      * 判定另外一个用户是否是本人
    17      * @param otherUser
    18      * @return 
    19      *     true —— 本人
    20      *  false —— 非本人
    21      */
    22     public boolean isMyself(User otherUser) {
    23         if(this.equals(otherUser)) {
    24             return true;
    25         } else {
    26             return false;
    27         }
    28     }
    29     
    30     @Override
    31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32         if(anObject == null) {
    33             return false;
    34         }  
    35         if(this == anObject) {
    36             return true;
    37         } 
    38         if(anObject instanceof User) {
    39             if(this.id == ((User)anObject).getId()) {
    40                 return true;
    41             }
    42         }
    43         return false;        
    44     }
    45     
    46     @Override
    47     public int hashCode() {
    48         return Long.hashCode(this.id);
    49     }59     ......
    60 }

    新增PostReader.java,提供deletePost(Post)方法:

     1 public class PostReader extends User {
     2 
     3     public PostReader(long id) {
     4         super(id);
     5     }
     6     
     7     /**
     8      * 删帖
     9      * @param post 拟被删除的帖子实体
    10      * @return post 删帖后的帖子实体
    11      * @throws BusinessException 
    12      */
    13     public Post deletePost(Post post) throws BusinessException {
    14         if (post == null) {
    15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ExceptionCode.POST_IS_NOT_EXIT);
    16         }
    17         if (!this.isMyself(post.getPostAuthor())) {18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ExceptionCode.CAN_NOT_DELETE_OTHER_USERS_POST);
    19         }
    20         post.delete();
    21         return post;
    22     }
    23 }

    思考

      我们在这里将deletePost行为建模在PostReader实体上,现在看来合情合理,事实上,最开始建模的时候我们误入歧途,将该行为赋予了Post,那么是怎么发现“将deletePost行为赋予PostReader”(称之为方案2)要好于“将deletePost赋予Post"(称之为方案1)呢?是在开始写application层代码时发现的,我们发现方案1会将业务逻辑散落在应用服务层,而方案2则不会,他将整个”删除帖子”场景的业务逻辑内聚在了一个方法中。

      这涉及到application层的一些东西,不过没关系,对理解这个决策影响不大。口说无凭,上代码。

     方案1的application层代码:

     1 public class PostsServiceImpl implements IPostsService {
     2     ......
     3     public void deletePost(BaseInNewBean<DeletePostInBean> inBean,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throws Exception {
     4         ......
     5         Post post = postRepository.queryPostDetail(postId);
     6         if (post == null) { //Post实体对象不能判定自己是否为空,只能放到这里
     7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ExceptionCode.POST_IS_NOT_EXIT);
     8         }       
     9         if (postReader.isMyself(post.getPostAuthor())) { //Post实体并不持有PostReader对象,因此无法完成此判定
    10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ExceptionCode.CAN_NOT_DELETE_OTHER_USERS_POST);
    11         }       
    12         post.deletePost(post);       
    13         postRepository.deletePost(post);
    14         ......
    15     }
    16     ......
    17 }

     方案2中application层代码:

     1 public class PostsServiceImpl implements IPostsService {
     2     ......
     3     public void deletePost(BaseInNewBean<DeletePostInBean> inBean,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throws Exception {
     4         ......
     5         Post post = postRepository.queryPostDetail(postId);
     6         postReader.deletePost(post);       //domain层在application层只有一个api暴露
     7         postRepository.deletePost(post);
     8         ......
     9     }
    10     ......
    11 }

    从代码的简洁性、可读性、可维护性已经模型的合理性来讲,方案2完胜。

    建模经验

    使用“继承”方式实现不同角色的同类实体

      对于同一类实体的不同角色,考虑使用“继承”方式来实现,将实体中共有的属性和业务行为建模在父实体上,将角色独有的属性和业务行为建模在子实体上。比如:PostAuthor和PostReader都是“用户”,因此我们抽象出一个父实体——User,它持有所有用户共有的属性和行为,PostAuthor则持有“帖子作者"独有的”发布帖子”的业务行为,PostReader则持有“帖子读者”独有的“删除帖子”的业务行为。

    持续集成尽早发现模型中的不足

      每一个版本迭代完成后,尽早在application层完成集成,这样能尽早发现模型的不足;如果没有条件及早的开展application层的集成,那么必须写单元测试,以便以客户端的视角来审视模型的合理性。比如:对于deletePost建模在Post上还是PostReader上的例子中,便是尽早完成application层集成之后发现的问题。

    源码

      此业务建模的demo已上传至github,欢迎下载和讨论,但拒绝被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daoqidelv/community-ddd-demo/tree/deletePost

      branch:deletePost

    迭代

    按"混沌攻城狮"的建议,应当将“deletePost”业务行为赋予PostAuthor而不是PostReader,这样更符合业务场景,想来甚是合理。摘录他的评论如下:

    我觉得将删贴行为赋予帖子查看者还不如给帖子作者,这样作者拥有发帖,删贴操作理解起来也顺了很多。从场景分析,帖子列表中也只有是本人的帖子才会提供删贴操作,不会让帖子查看人逐个尝试删除帖子。如果把删除帖子的行为赋予作者,那么在删除时也只需要判断待删帖子的作者是否是本人。

    按照上面的思路,我们调整下业务模型如下,之前的文章内容也就不修改了,这样读者也能看出业务模型迭代的过程,也服务DDD设计思想的实施建议。之前模型中的PostReader暂不删除,后面的“查询帖子详情”会使用到。

    对应的代码已经修改,并上传到github上。

  • 相关阅读:
    h5自定义播放器得实现原理
    this a sao
    Winform(C#)输入完毕后,按Enter键触发Button事件
    解析xml文件,C# 获取所有节点的属性值
    xml节点和元素的关系
    C#中DataGridView控件使用大全
    Linq To Xml操作XML增删改查
    winform中如何选中datagridview中的一行数据双击后跳转并将其显示在另一个页面的datagirdview中
    Winform中的dataGridView添加自动编号
    C# winform 主界面打开并关闭登录界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oqidelv/p/753694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