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设计优秀的用户界面

    转自:http://www.openria.cn/posts/list/10.page
    用户界面是一个应用程序很重要的一面——它直接影响程序的使用价值。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用户界面就是他们对一个产品的全部的了解。所以对他们来说,一个内部设计良好但用户界面不好的应用程序就是一个不好的程序。一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框架是决定它的商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优秀的用户界面?说到底一句话:一个优秀的用户界面即是一个直观的、对用户透明的界面:用户在首次接触了这个软件后就觉得一目了然,不需要多少培训就可以方便地上手使用,而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甚至会获得愉悦快乐的心情。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在实际开发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笔者认为要想设计优秀的图形用户界面,应该在软件的设计开始,也就是需求分析阶段就予以足够的重视。

      界面需求分析过程

      界面元素


      通常一个软件界面的元素包括界面主颜色、字体颜色、字体大小、界面布局、界面交互方式、界面功能分布、界面输入输出模式。其中,对用户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的元素包括:输入输出方式、交互方式、功能分布,在使用命令式交互方式的系统中,命令名称、参数也是界面元素的内容,如何设计命令及参数也很重要。影响用户对系统友好性评价的元素则有:颜色、字体大小、界面布局等,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软件界面作为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元素不符合用户习惯、不满足用户要求都将降低用户对软件系统的认可度,甚至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而使用户最终放弃使用系统。围绕界面元素所要达到的设计目的是让最终用户能够获得美感、提高工作效率、易于操作使用系统。

      目前在界面元素的选择、布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得较多,内容涵盖了可用性工程学、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美学、色彩理论等方面的探讨。

      用户角色

      界面需求分析必须围绕用户为中心,不同于客观功能需求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虽然,界面设计人员可以按照通行的原则来设计,但是用户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个人喜好等是千差百异的,其界面需求也是相差很大。不同的用户,对软件界面有不同的要求,表达自己要求的方式也尽不相同。而且用户的界面要求通常不象业务功能需求那样容易明确、有据可查、可以利用专门工具进行分析。多数用户往往并不能提出明确的、全局的界面需求,其需求同自身主观因素联系紧密,是模糊、变化的。调查用户的界面需求,必须先从调查用户自身特征开始,将不同特征用户群体的要求进行综合处理,再有针对性地分析其界面需求。因此这里引出用户角色这个概念模型。

      用户角色是指按照一定参考体系划分的用户类型,是能够代表某种用户特征、便于统一描述的众多用户个体的集合。用户调查的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用户特征,将每个不能建立模型的单一用户归纳为集合,将用户集合定义为角色模型,同时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别,了解记录其界面需求。用户的需求调查和其特征调查即用户角色定义,往往同时进行。调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直接交流、资料统计、表格调查等。用户角色定义的原则是有代表性、同系统功能有关并有利界面的需求分析。一个用户角色可能包括大量的用户个体,他们对于界面的要求可以按照一定的界面模型进行定义。在一个软件系统中,用户角色定义时所依据体系可以多种多样,一个单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参考体系下的不同用户角色,但是一个用户角色要求能够代表一种界面需求类型。如收银员就是按照用户工作职位划分出来一个用户角色,如果按照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属于收银员角色中的系统用户又可以分为:熟练用户、生疏用户。

      用户角色定义就是人机工程学理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种应用。用户角色的确定可以根据系统需求方提供的用户资料和行业经验,如美学观念、用户计算机水平、用户工作内容等对用户进行初始角色定义,然后在需求调查过程中进行修正扩充。

      之所以要定义用户角色,是因为不同的用户角色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的需求目标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甚至互相矛盾。在一个大型系统中,需求分析人员面对的用户只能是众多单一的用户个体,他们的需求千奇百怪。只有明确了用户角色,需求分析人员才能在纷乱复杂而又不甚明了的用户要求中理出脉络,依据用户角色不同的优先级别,平衡众多用户需求中的矛盾,抽象出完整的GUI界面模型。

      需求变化

      我们知道用户对于界面通常只能提出基本的要求,而且提出的要求也不一定科学,因此如何诱导用户在项目进行中尽早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任何需求分析人员都会面临的问题。

      用户根据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系统向分析开发人员提出自己的要求。开发方实现目标后交给用户,在系统实施运行后,用户将实际目标系统同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系统对比,同时目标系统的使用会刺激用户修正想象中的理想系统,然后提出新的需求。由于软件界面的评审因素同用户的心理状况、认识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对于软件界面,用户只有在使用过之后才能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操作习惯,颜色、字体等界面元素是否满足自己的要求,从而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界面原型

      由于在软件开发前期,用户的界面需求很模糊,甚至没有自己的理想模型,用户提出的要求就很难量化,结果很容易被需求分析人员忽略。因此在用户角色定义完成后应用快速原型法来设计用户界面,可以帮助用户尽快完善自己的理想模型。

      利用界面原型可以将界面需求调查的周期尽量缩短,并尽可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快速原型法是迅速地根据软件系统的需求产生出软件系统的一个原型的过程,其主要好处是可尽早获得更完整、更正确地需求和设计。利用界面原型,用户可以很感性地认识到未来系统的界面风格以及操作方式,从而迅速作出判断:系统是否符合自己的感官期望,是否满足自己的操作习惯,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工作的需要。需求分析人员可以利用界面原型,诱导用户修正自己的理想系统,提出新的界面要求。

      因此,界面需求分析的步骤可为:确定所涉及的界面元素,分析用户特征并定义用户角色,依据用户角色的界面需求设计界面原型并不断改进完善。

      常见原则

      在用户界面的问题上,东施效颦的做法比推陈出新更有效。软件系统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每一类软件都有其流行的界面风格和设计贯例 即然不是界面大师,老老实实的照猫画虎永远不会错。

      1.简易性。界面的简洁是要让用户便于使用、便于了解、并能减少用户发生错误选择的可能性。

      2.用户的语言。界面中要使用能反应用户本身的语言,而不是设计者的语言。要选择主动式语言而非被动式。

      3.记忆负担最小化。人脑不是电脑,在设计界面时必须要考虑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限度。人类的短期记忆极不稳定、有限,24小时内存在25%的遗忘率。所以对用户来说,浏览信息要比记忆更容易。

      4.一致性。是每一个优秀界面都具备的特点。界面的结构必须清晰且一致,风格必须与内容相一致。

      5.清楚。在视觉效果上便于理解和使用。

      6.用户的熟悉程度。用户可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来使用界面,但不应超出一般常识。

      7.从用户的观点考虑。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用户总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法理解和使用。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世界(真实与虚拟)的事物,完成更好的设计。如:书籍对比竹简。

      8.排列。一个有序整齐的界面能让用户轻松的使用。

      9.安全性。用户能自由的作出选择,且所有选择都是可逆的。在用户作出危险的选择时有信息提示。

      10.灵活性。简单来说就是要让用户方便的使用,但不同于上述。即互动多重性,不局限于单一的工具(包括鼠标、键盘或手柄)。

      11.人性化。高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是人性化的体现。应具备熟练用户和生疏用户两种界面,即用户可依据自己的习惯定制界面,并能保存设置。


      结束语:


      按照上面介绍的过程和遵守常见的规则,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设计出优秀的用户界面。
  • 相关阅读:
    Power BI for Office 365(八)共享查询
    Power BI for Office 365(七) Power BI站点
    Power BI for Office 365(六)Power Map简介
    Power BI for Office 365(五)Power View第二部分
    Power BI for Office 365(四)Power View第一部分
    Power BI for Office 365(三)Power Pivot
    Power BI for Office 365(二)Power Query
    java 继承、重载、重写与多态
    Android 热修复方案Tinker(一) Application改造
    阿里最新热修复Sophix与QQ超级补丁和Tinker的实现与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rejoy/p/86240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