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Nginx简单配置,部分来源于网络

    nginx.conf

    •  listener监听端口
    • server_name监听域名
    • location{}是用来为匹配的 URI 进行配置,URI 即语法中的“/uri/”。location  / { }匹配任何查询,因为所有请求都以 / 开头。
    •  root指定对应uri的资源查找路径,这里html为相对路径,完整路径为/opt/ opt/nginx-1.7.7/html/
    • worker_connections表示每个工作进程的最大连接数
    • server{}块定义了虚拟主机
    • index指定首页index文件的名称,可以配置多个,以空格分开。如有多个,按配置顺序查找。
    • worker_process表示工作进程的数量,一般设置为cpu的核数

     从配置可以看出,

    nginx监听了80端口、

    域名为localhost、

    跟路径为html文件夹(我的安装路径为D:/nginx,所以D:/nginx/html)、

    默认index文件为index.html, index.htm、

    服务器错误重定向到50x.html页面。

    可以看到D:/nginx/html有以下文件:

    这也是上面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能够显示欢迎页面的原因。实际上访问的是D:/nginx/html/index.html文件。

    mime.types

    文件扩展名与文件类型映射表,nginx根据映射关系,设置http请求响应头的Content-Type。当在映射表找不到时,使用nginx.conf中default-type指定的默认值。例如,默认配置中的指定的default-type为application/octet-stream。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fastcgi_params

    nginx配置Fastcgi解析时会调用fastcgi_params配置文件来传递服务器变量,这样CGI中可以获取到这些变量的值。默认传递以下变量:

    这些变量的作用从其命名可以看出。

    fastcgi.conf

    对比下fastcgi.conf与fastcgi_params文件,可以看出只有以下差异: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即fastcgi.conf只比fastcgi_params多了一行“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原本只有fastcgi_params文件,fastcgi.conf是nginx 0.8.30 (released: 15th of December 2009)才引入的。主要为是解决以下问题(参考:http://www.dwz.cn/x3GIJ):

    原本Nginx只有fastcgi_params,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定义SCRIPT_FILENAME时使用了硬编码的方式。例如,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var/www/foo$fastcgi_script_name。于是为了规范用法便引入了fastcgi.conf。

    不过这样的话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引入一个新的配置文件,而不是修改旧的配置文件?这是因为fastcgi_param指令是数组型的,和普通指令相同的是:内层替换外层;和普通指令不同的是:当在同级多次使用的时候,是新增而不是替换。换句话说,如果在同级定义两次SCRIPT_FILENAME,那么它们都会被发送到后端,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便引入了一个新的配置文件。

    因此不再建议大家使用以下方式(搜了一下,网上大量的文章,并且nginx.conf的默认配置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而使用最新的方式:

    include fastcgi.conf;

    uwsgi_params,scgi_params

    fastcgi_params一样,传递哪些服务器变量,只有前缀不一样,以uwsgi_param开始而非fastcgi_param

    koi-utf、koi-win、win-utf

    这三个文件都是与编码转换映射文件,用于在输出内容到客户端时,将一种编码转换到另一种编码。

    koi-win: charset_map  koi8-r < -- > windows-1251

    koi-utf: charset_map  koi8-r < -- > utf-8

    win-utf: charset_map  windows-1251 < -- > utf-8

    koi8-r是斯拉夫文字8位元编码,供俄语及保加利亚语使用。在Unicode未流行之前,KOI8-R 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俄语编码,使用率甚至起ISO/IEC 8859-5还高。这3个文件存在是因为作者是俄国人的原因。

    其他相关连接

    http://www.pcre.org/

    http://www.openssl.org/source/

    http://www.zlib.net/

    http://nginx.org/

    百度百科:http://www.dwz.cn/x32kG

    fastcgi.conf vs fastcgi_params:http://www.dwz.cn/x3GIJ

  • 相关阅读:
    LeetCode 227. Basic Calculator II
    LeetCode 224. Basic Calculator
    LeetCode 103. Binary Tree Zigzag Level 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102. Binary Tree Level 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106.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105.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Preorder and In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169. Majority Element
    LeetCode 145. Binary Tree Post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94. Binary Tree In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144. Binary Tree Preorder Traversa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xiongblog/p/45992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