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Garbage Collection) 垃圾收集
在堆中,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有哪些还“存活”着,哪些已经“死去”
1、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算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算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1;
任何时刻计数器都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这种算法判断效率很高,但是在Java却没有使用种进行管理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的
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简单的例子: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2 * _1MB];
pun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System.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orgs){
ReferenceCountingGC.testGC();
}
}
objA.instance = objB,objB.instance = objA,除此之外,这两个对象再无任何的引用,实际上这两个对象已经不可能
再被访问,但是它们因为互相引用着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书都不为0,于是引用计数算法无法通知GC收集器回收它们。
2、标记 - 清除算法
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标记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
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该算法有两个缺点:
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另外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大多可能导致,当程序在以后的远行
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3、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按内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一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
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用这种算法来回收新生代,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空间。每次使用
Eden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拷贝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
最后清理掉Eden获取刚才用过的Survivor的空间。
缺点:默认情况下Eden:Survivor=8:1, 所以总会有100-(80+10)%的新生代内存会被浪费掉。
4、标记 - 整理算法(适用于存放生命周期较长对象的)
标记过程与“标记 - 清楚”算法一样,但是继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
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段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在堆中,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有哪些还“存活”着,哪些已经“死去”
1、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算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算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1;
任何时刻计数器都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这种算法判断效率很高,但是在Java却没有使用种进行管理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的
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简单的例子: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2 * _1MB];
pun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System.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orgs){
ReferenceCountingGC.testGC();
}
}
objA.instance = objB,objB.instance = objA,除此之外,这两个对象再无任何的引用,实际上这两个对象已经不可能
再被访问,但是它们因为互相引用着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书都不为0,于是引用计数算法无法通知GC收集器回收它们。
2、标记 - 清除算法
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标记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
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该算法有两个缺点:
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另外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大多可能导致,当程序在以后的远行
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3、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按内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一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
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用这种算法来回收新生代,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空间。每次使用
Eden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拷贝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
最后清理掉Eden获取刚才用过的Survivor的空间。
缺点:默认情况下Eden:Survivor=8:1, 所以总会有100-(80+10)%的新生代内存会被浪费掉。
4、标记 - 整理算法(适用于存放生命周期较长对象的)
标记过程与“标记 - 清楚”算法一样,但是继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
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段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