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的起源
徐健順老師在“【吟诵】徐健顺吟诵教程(39集)教程9 詩詞格律”說古詩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格律詩,稱為近體詩,主要是沈佺期宋之問的作用。武則天以前的詩叫古體詩,武則天之後有的詩有格律叫近體詩,沒格律的稱為古體詩。
以下所有的詩詞的分析需基於中古音,即《辭源》中定義的音,始於隋朝字典《切韻》,之後還有《唐韻》《廣韻》,流傳至今的最早的字典是金的字典《平水新刊韵略》(作者是金人王文郁,家乡平水),稱為平水韻。因為一直是科舉考試的依據,所以也是全國各地方言文讀的音。(《說文解字》是漢朝的,定義的是上古音。)
對詩詞來說,平仄和韻是核心。幸運的是,我們可以認為從中古音到普通話韻不變,學習詩詞只需要恢復中古音的平仄,主要是恢復仄聲字,感謝方言,南方人使用方言文讀,可以將仄聲字標註出來,仄聲字可視為拼音不變,但讀得短促。
平仄的定義:普通話的陰平、陽平為平聲字,上聲、去聲為仄聲字。若讀出中古音的入聲,亦為仄聲。
中古音和普通話平仄變化有兩類:
1)中古音平声变普通話入声的字只有幾個,有的是多音字:看kān(執手相看淚眼),忘wāng(不思量,自難忘),漫mán,歎tān,跳tiáo,醒xīng,叟sōu(释之叟叟,烝之浮浮),泡pāo,望wāng,場cháng(醉臥沙場君莫笑),論lún(論語),教jiāo(意為使,平聲,意為教育,去聲,不教胡馬度陰山),勝禁任(意為承受,平聲,其他意思還是去聲,高處不勝寒)。
2)中古音仄聲邊普通話平聲,而中古音非入聲字的只有兩個:思sì(天淨沙•秋思),騎jì。其餘均為中古音入聲在普通話中消失了:“入派三聲”。但也是有規律的,除了用方言識別,平水韵入声字表一文列出一些規律,例如,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聲字(陽平),b拔跋白帛薄荸別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駁,……。如果是北方人,那麼一開始需要查平水韻入聲字,有一個在線工具“入声字自动标注工具(入声字查询) - 程序员小辉”。
下面談格律。
格律詩的要求有4:
1)齊言。五言則每一句五個字,七言則每一句七個字。
2)只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就是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要押韻。
3)除了第一句、最後一句可以對仗,可以不對仗,必須對仗。比如排律100句,中間98句必須對仗。
如果是絕句,只有四句,因為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可以對仗,可以不對仗,所以有全都對仗的絕句:
全都對仗的七絕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全都不對仗的七絕如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一半對仗,一半不對仗的七絕,如韋應物《滁州西涧》: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4)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的要求亦有4:
1)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七律是最完整最標準的律詩。以七律為例,寫七律的平仄格律矩陣。
忽略一三五,只畫二四六七。
2)同句相間。
3)同聯相對。
每兩句為一聯,平仄相反。
4)臨聯相粘。
第2句和第3句是相鄰相粘,就是平仄一樣。
按照上面格律詩的規定“只押平聲韻”,那麼二、四、六、八句最後一個字是韻字,必須平。又按照“同聯相對”原則,三、五、七必須是仄聲字。只有第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可以是平聲,也可以是仄聲;如果它是平聲的話,必須跟後面押韻。
這樣可以寫七律的平仄格律矩陣。
平起 | 2 | 4 | 6 | 7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8 | —— | | | —— | —— |
仄起 | 2 | 4 | 6 | 7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8 | | | —— | | | —— |
談格律的感受
徐建順老師說中國古代音律發達,但是沒有樂譜,怎麼會這樣呢?因為詩詞本身即樂譜,吟詠(=吟)平長仄短,平低仄高,見字就唱。我聽徐老師在“教程9 詩詞格律的緣起”演講中唱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精神崩潰了。這種起伏、對稱的曲調使人悲傷落淚,使人精神極為悲觀。這是一種魅惑力。
很傷人。這不是詩人厲害,而是用詩詞manipulating,任何人在任何心情下聽這樣的吟誦都會哭起來。
我承認我最近陷於中文的這種魅惑力中。
每個漢字是音形意的統一體,字的形部、聲部、聲母、韻母、聲調均表達心意。這天然是很有力量的文字和語言。發展到了格律詩,入了魔道。這件事說明:至此,人們應該發展出獨立的曲的藝術,純音樂,與歌詞分開。專注地發展音樂理論、發展演奏記譜方式。而不是再勉強字承擔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