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组长博客(2分)
2. 总结思考(27分)
2.1. 设想和目标(2分)
-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解决任务群不够好用、想问学校的相关信息却不知去哪里问- 我们的软件定义得很明确。
- 典型用户是使用QQ任务群或经常查找校园相关信息的福大学生。
- 典型场景:同学A想让别人给他领快递
-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尚未达到目标。原计划在Alpha冲刺完成的功能达成了基本的页面设计和任务悬赏的主要功能,还有校园百科的主要功能没有完成。并没有成功按照原计划时间交付。并没有达到原计划的用户数量,因为尚在开发中,并未交付
-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 尚未推广,并没有用户量。我们正朝着目标稳步前进。
-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规划的时候应当保守一些。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预先一一排雷,检查功能的可实现性,从规划中排除比如调用微信支付这种难以实现的功能
2.2. 计划(5分)
-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 是。但是我们之前忽视计划的重要性,讨论得不够,导致计划需要随着开发进展不断修补
-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 我们团队确实出现过严重的意见分歧,解决的方法是意见方先回宿舍准备一天,然后在第二天开会的时候陈述利弊,最后交由大家不记名投票表决。
-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没有。作为组长,需要掌握实时的开发情况,但是我却没有主动去了解,导致后来产生了计划与实际的脱节。
-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 暂时没有。
-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 没有。这需要前后端充分沟通后,再进行详细的计划后,才能达成的。我们中并没有谁有开发经验,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没有。Alpha冲刺历程中经历了若干次考试,一遇到考试,相关人员的开发进度就会暂搁两天。像这种突发性事件就是之前没有估计到的。主要是对时间的把控不够灵活
-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 之前有计划预留最后三天为缓冲区,大家停下手头的开发专心弄Alpha冲刺展示。确实派上用场的,虽然只是最后一天。
-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 加大每一天的工作量,尽量将工作提前到Beta冲刺之前完成的。毕竟马上就有大波考试来袭
-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应该以模块划分项目,这样容易对开发进度有直观的掌握,且便于任务分配
- 分配任务的时候,要给出明确的deadline和要求,并在验收时根据成品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调节之后的开发任务。
2.3. 资源(3分)
-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 主要是学习资源的问题。知识就在网上,问题在于如何获取并吸收它。如果增大精力、时间投入,就能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了
-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 主要是通过负责该任务的人自行估计。精度很差。
-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人力、资源是足够的,问题是调度太差了。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经常遇上个别人在开发,其他人在等待的情况,再充分的资源利用不当也是白搭。我们没有低估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的难度。
-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没有。我没有参与开发,相对他人来说已经是轻装上阵了,若连这一点工作都推诿他人,怕是颜面尽失。
-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事先沟通好开发语言吧。我们后端中两人Java,两人Python,最终统一为Java。这也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测到的不确定因素
- 对时间资源的调配要留有余地:预先留下缓冲区,避免考试等其它因素对开发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2.4. 变更管理(4分)
-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 基本是的。经常发全体成员消息、公告
-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 挑拣出核心功能,把不确定性大的、难以把握投入的、过分细节的功能推后
-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有。功能完备,易用性强
-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 很难,基本上就是粗暴堆时间(熬夜)
-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还行吧,一般有这种情况都要求赶紧和组长说,组长再找人一起解决,摊匀了突发压力
-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在开发之前,将模块的实现和个人职责分割得更详细,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减少模糊地带
2.5. 设计/实现(4分)
-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前端的界面设计工作是三周前开始的,由文彬、文涛负责。后端是稍晚一些,由世杰牵头完成的
-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 有的,通过讨论利弊后下决定的
-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 没有,下次考虑引进。
-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有一点区别,主要是需求有在变化,可以更新UML文档
-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接口调试相关的Bug最多,因为涉及到前后端的交互。由于一开始都不了解,所以很难考虑到这些情况。
-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 大家一起看代码,代码规范上尽量向阿里巴巴靠拢。
-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学到了代码规范的重要性,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更加注意代码的规范。
2.6. 测试/发布(3分)
-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 没有。直到Alpha冲刺快结束的时候仍没有足够多的功能设计完备,团队工作重心仍在开发商
-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 没有
-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 没有
-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在工具上实时测量调试。有用。改进:还可以使用更专业的软件
-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 没有
-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学到了测试的重要性,实时调试。改进:更加注重测试阶段。
- 看到别组服务器被攻击,我们之后会避免暴露接口,也要准备应对措施
2.7.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3分)
-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 角色主要是依据需求分析阶段,各自提交的志愿调和而成的。后来有个别调动。称不上是人尽其才,但能说是人尽其力。
-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 有。基本上是大佬带小白。尤其是世杰,有应必答。
-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 直接在前端/后端的群里说出来,当线上无法解决的时候再线下沟通
- 每个成员明确公开地表示对成员帮助的感谢 (并且写在各自的博客里):
- 我感谢世杰对我的帮助, 因为他是团队中最carry的人,还经常帮助我收拾烂摊子
- 我感谢团队里所有人对我的包容,当然我并不想要这个,有错误就指出来,这样才利于整个团队,毕竟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我们学到了交流的重要性,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深化沟通和合作,解决开发短板
2.8. 总结(3分)
-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 我觉得团队尚处于CMM的初始级。我们确实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的情况
-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 规范阶段。现在大家都熟悉自己的职责了,当然开发规范仍得加强
-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 沟通和合作能力大大提高
-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 计划。我们之前进行的开发都是比较盲目的。
-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 避免不必要的开销。我们经常是先开工,当然这么做会比较盲目。我们也拖延了难以把控开发投入的任务,专心于实现核心功能
3. 答辩总结(6分)
3.1. 团队贡献比例
组员 | 贡献百分比 | 分工 | 备注 |
---|---|---|---|
杨世杰 | 17% | 后端 | 表现很好 |
陈文彬 | 15% | UI | 表现很好,拥有稳健的开发步伐 |
林宏海 | 15% | 前端 | 表现很好 |
林文涛 | 12% | UI | 表现很好 |
龚洋林 | 10% | 前端 | 符合预期 |
苏伟欢 | 10% | 后端 | 符合预期 活跃 |
林小棠 | 10% | 后端 | 符合预期 |
张越洋 | 4% | 制作PPT、展示、写博客 | 没有按时完成博客和PPT 没有预先模拟PPT展示,导致展示时重心偏移 没有把控好开发进度 缺乏沟通 |
邓志雄 | 4% | 提问、评分、制作评审表 | 符合预期 |
王淇弘 | 3% | 测试 | 严重缺乏沟通 |
3.2. 现场答辩得分:49.5
小组 | 评分情况 |
---|---|
1 | 46.8 |
2 | 52.8 |
3 | 46.6 |
4 | 51 |
5 | 49.8 |
6 | 54.6 |
7 | 54.6 |
8 | 45.2 |
9 | 50.4 |
10 | 48.6 |
11 | 49.2 |
12 | 43.2 |
3.3. 回答提问
小组 | 提问 | 回答 |
---|---|---|
1 | 筛选里是否考虑加任务分类? | 有的,将在beta版本上线 |
3 | 如何平衡赏金机制? | 是指发布者给予的酬劳吗,根据市场价格发布者自由决定 |
4 | 怎么保证所发出的任务的时效性? | 发起者可设置任务持续时间或到期时间,beta版本上线 |
5 | 市场上的任务悬赏是否具有默认排序?如何更好的让别人查找到想要的悬赏信息 | 默认按发布时间排序,后续加入信用高的人将优先展示;可使用筛选/搜索功能 |
6 | 如何确保支付的安全性? | 通过完善流程后续跟进 |
7 | 能否保证支付的安全和线上支付? | 线上支付步骤较为繁琐,若反响较好后续会加入 |
8 | 后端算法如何更新任务,例如通过什么算法对任务进行排序? | 信用度优先,其次按照时间降序 |
9 | 可以通过支付的信用问题,设置每个用户的信用分吗 | 后续可以考虑 |
10 | 如果是不碰面的任务,如何解决支付问题? | 线上支付,通过完成订单进行反馈 |
11 | 可以尝试用微信本身的支付接口 | 申请较为繁琐,反响较好后续将会继续跟进 |
12 | 状态设计是否完备? | 目前有未接单,已接单,beta版本将跟进已完成状态 |
4. 全组讨论的照片(1分)
无
5. PSP与学习进度条(4分)
5.1. 个人PSP表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预估耗时(分钟) | 实际耗时(分钟) |
---|---|---|---|
Planning | 计划 | 30 | 10 |
· Estimate | ·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 30 | 10 |
Development | 开发 | 50 | 40 |
· Analysis |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 50 | 40 |
· Design Spec | · 生成设计文档 | 0 | 0 |
· Design Review | · 设计复审 (和同事审核设计文档) | 0 | 0 |
· Coding Standard |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 0 | 0 |
· Design | · 具体设计 | 0 | 0 |
· Coding | · 具体编码 | 0 | 0 |
· Code Review | · 代码复审 | 0 | 0 |
· Test |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 0 | 0 |
Reporting | 报告 | 40 | 50 |
· Test Report | · 测试报告 | 0 | 5 |
· Size Measurement | · 计算工作量 | 0 | 5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 40 | 50 |
合计 | 120 | 110 |
5.2. 个人学习进度条(每周追加)
第N周 | 新增代码(行) | 累计代码(行) | 本周学习耗时(小时) | 累计学习耗时(小时) | 重要成长 |
---|---|---|---|---|---|
1 | 300 | 300 | 7 | 7 | 增强代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