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沉默是金,这句话对吗?有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太多的现象视而不见。
如何阐述这个问题?马丁路德金: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集体的沉默引发了很多的悲剧。事实论证:例如德国人对犹太人被屠杀,文革时期,学生打老师,造反派暴力批斗,公款吃喝,最后一张发票,不知钱又被分摊到谁头上。
房间里的大象: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的存在,却被明目张胆的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皇帝的新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皇帝的新装是个隐喻。例如在一个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的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个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成百上千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的开会,但是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一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只大象。
分类分析:沉默有时候源自善意,例如对口吃的人聊天,假装不注意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自怯弱。人们害怕权利,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还有,人们所恐惧的不是利益上的损害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处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悲惨命运。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
解决之道: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他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原因:随着大象变大,掩盖这只大象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意味着“叛徒”出现的可能性在增大。一旦捅破之后,大象就会迅速瘪下去。
结果:在众人一闭一睁之间,已经有无数人成了沉默的祭品。
有果推因: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生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责任。直视岑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罗胖分析:看不到“房间里的大象”,不是个智力问题,甚至不是个用气问题。它只关乎我们是不是承担的起。《狂热分子》这本书写到---“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这是真相吗?助人为乐的好人往往是可怜的废物?什么?你觉得这是污蔑,是胡说八道?恭喜你,你又错过了一头“房间里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