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系统二次开发之后,发现使用的 Tomcat 7 会经常假死。前端点击页面无任何反应,打开firebug,很多链接一直在等待服务器的反应。查看服务器的状态,CPU占用很少,最多不超过10%,一般只有2%,3%左右,内存占用倒是接近80, 90%。一开始怀疑是tomcat内存配置不够,但是打开 jvisualvm.exe 分析,发现Tomcat 占用的堆内存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是假死,所以最后怀疑到 tomcat的 链接数和 数据库的链接数的配置估计太小了。netstat -na 结果页显示很多time_wait.
查看各种状态的网络连接的数量:
1)Linux 使用命令: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上面的命令可以查出各种状态的网络连接的数量
2)windows使用命令:
netstat -n |find /i "time_wait" /c
netstat -n |find /i "close_wait" /c
netstat -n |find /i "established" /c
windows下没有awk,所以要一个一个状态的统计它们的数量。
结果是:
1)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达到了 709
sql server占用的TIME_WAIT最多,还有nginx, tomcat都有一些处于 TIME_WAIT状态。
2)并且最大的端口达到了 65327 ,六万多,几乎接近端口的最大值 65535.
因为是 Windows server 2008,不同Linux下的TCP的调优。
解决方法:将 TcpTimedWaitDelay 调到 30S,让 TIME_WAIT 状态的维持最多30S,默认是4分钟。
如何查看或设置TcpTimedWaitDelay:
cmd中运行 regedit 命令,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s/TCPIP/Parameters 注册表子键
看看有没有 TcpTimedWaitDelay 项,有的话直接修改,没有的话创建一个并创建名为 TcpTimedWaitDelay 的新 REG_DWORD 值。 将此值设置为十进制 30,其为十六进制 0x0000001e。该值将等待时间设置为 30 秒。 停止并重新启动系统。 缺省值:0xF0,它将等待时间设置为 240 秒(4 分钟)。 建议值:最小值为 0x1E,它将等待时间设置为 30 秒。
修改之后,重启系统,在观察,TIME_WAIT在100左右徘徊。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几天来一直再也没有出现Tomcat假死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同时 增大 MaxUserPort 的数值(2008最大值好像是 65535):
MaxUserPort :确定在应用程序从系统请求可用用户端口时,TCP/IP 可指定的最高端口号。默认是65535,可以调到10万.
如何查看或设置: 使用 regedit 命令访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s/TCPIP/Parameters 注册表子键并创建名为 MaxUserPort 的新 REG_DWORD 值,比如设置成200000。
参考:http://www.cnblogs.com/tianzhiliang/articles/2400176.html
TIME_WAIT 相关的网络原理,参见:http://www.cnblogs.com/digdeep/p/4869010.html
================================下面的修改没有起作用,可忽略=======================================
修改配置,增加 tomcat 的链接配置:
1.在 conf目录下的 server.xml 中 找到 <Connector 元素加入 maxThreads="800" maxConnections="10000" acceptCount="1000"
1> maxThreads: 表示最大tomcat可以开启的线程数量,一个线程处理一个请求;
2> maxConneections: 表示最大的socket连接数;
3> acceptCount: 表示当所有的maxThreads的线程都忙于处理时,排队等待被处理的队列的长度;
2. 修改dbcp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链接配置: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destroy-method="clos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dataSource_driverClass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 <value>${dataSource_url}</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dataSource_user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dataSource_password}</value> </property> <!--maxActive: 最大连接数量--> <property name="maxActive" value="150"/> <!--minIdle: 最小空闲连接--> <property name="minIdle" value="5"/> <!--maxIdle: 最大空闲连接--> <property name="maxIdle" value="20"/> <!--initialSize: 初始化连接--> <property name="initialSize" value="30"/> <!-- 连接被泄露时是否打印 --> <property name="logAbandoned" value="true"/> <!--removeAbandoned: 是否自动回收超时连接--> <property name="removeAbandoned" value="true"/> <!--removeAbandonedTimeout: 超时时间(以秒数为单位)--> <property name="removeAbandonedTimeout" value="10"/> <!--maxWait: 超时等待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1000等于60秒--> <property name="maxWait" value="1000"/> <!-- 在空闲连接回收器线程运行期间休眠的时间值,以毫秒为单位. --> <property name="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value="10000"/> <!-- 在每次空闲连接回收器线程(如果有)运行时检查的连接数量 --> <property name="numTestsPerEvictionRun" value="10"/> <!-- 1000 * 60 * 30 连接在池中保持空闲而不被空闲连接回收器线程--> <property name="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10000"/> <property name="validationQuery" value="select 1"/> </bean>
数据库框架采用的是 ibatis 框架。
原来的 dbcp 只有 最上面的四项配置: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dataSource_driverClass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 <value>${dataSource_url}</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dataSource_user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dataSource_password}</value> </property>
估计就是这里的配置问题。(注:结果该证明猜测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