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util.concurrent. locks包结构如下
Lock
通过查看Lock的源码可知,Lock是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Lock { void lock(); void lockInterruptibly()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boolean tryLock(); boolean tryLock(long time,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void unlock(); Condition newCondition(); }
lock()、tryLock()、tryLock(long time, TimeUnit unit)和lockInterruptibly()是用来获取锁的。unLock()方法是用来释放锁的。
lock()
首先lock()方法是平常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方法,就是用来获取锁。如果锁已被其他线程获取,则进行等待。
如果采用Lock,必须主动去释放锁,并且在发生异常时,不会自动释放锁。因此一般来说,使用Lock必须在try{}catch{}块中进行,并且将释放锁的操作放在finally块中进行,以保证锁一定被被释放,防止死锁的发生。通常使用Lock来进行同步的话,是以下面这种形式去使用的:
Lock lock = ...; lock.lock(); try{ //处理任务 }catch(Exception ex){ }finally{ lock.unlock(); //释放锁 }
tryLock()
tryLock()方法是有返回值的,它表示用来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获取失败(即锁已被其他线程获取),则返回false,也就说这个方法无论如何都会立即返回。在拿不到锁时不会一直在那等待。
tryLock(long time, TimeUnit unit)方法和tryLock()方法是类似的,只不过区别在于这个方法在拿不到锁时会等待一定的时间,在时间期限之内如果还拿不到锁,就返回false。如果如果一开始拿到锁或者在等待期间内拿到了锁,则返回true。
一般情况下通过tryLock来获取锁时是这样使用的
Lock lock = ...; if(lock.tryLock()) { try{ //处理任务 }catch(Exception ex){ }finally{ lock.unlock(); //释放锁 } }else { //如果不能获取锁,则直接做其他事情 }
lockInterruptibly()方法比较特殊,当通过这个方法去获取锁时,如果线程正在等待获取锁,则这个线程能够响应中断,即中断线程的等待状态。也就使说,当两个线程同时通过lock.lockInterruptibly()想获取某个锁时,假若此时线程A获取到了锁,而线程B只有在等待,那么对线程B调用threadB.interrupt()方法能够中断线程B的等待过程。
由于lockInterruptibly()的声明中抛出了异常,所以lock.lockInterruptibly()必须放在try块中或者在调用lockInterruptibly()的方法外声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void method()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 } finally { lock.unlock(); } }
注意,当一个线程获取了锁之后,是不会被interrupt()方法中断的。因为本身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单独调用interrupt()方法不能中断正在运行过程中的线程,只能中断阻塞过程中的线程。
因此当通过lockInterruptibly()方法获取某个锁时,如果不能获取到,只有进行等待的情况下,是可以响应中断的。
而用synchronized修饰的话,当一个线程处于等待某个锁的状态,是无法被中断的,只有一直等待下去。
ReentrantLock
Sync
中的方法,而Sync类继承了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
。可以看出要想理解ReentrantLock关键核心在于对队列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简称同步器)的理解。重入性的实现
reentrant 锁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有一个与锁相关的获取计数器,如果拥有锁的某个线程再次得到锁,那么获取计数器就加1,然后锁需要被释放两次才能获得真正释放。这模仿了 synchronized 的语义;如果线程进入由线程已经拥有的监控器保护的 synchronized 块,就允许线程继续进行,当线程退出第二个(或者后续) synchronized 块的时候,不释放锁,只有线程退出它进入的监控器保护的第一个 synchronized 块时,才释放锁。
对于锁的重入,我们来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一个递归方法被sychronized关键字修饰时,在调用方法时显然没有发生问题,执行线程获取了锁之后仍能连续多次地获得该锁,也就是说sychronized关键字支持锁的重入。对于ReentrantLock,虽然没有像sychronized那样隐式地支持重入,但在调用lock()方法时,已经获取到锁的线程,能够再次调用lock()方法获取锁而不被阻塞。
如果想要实现锁的重入,至少要解决一下两个问题:
- 线程再次获取锁:锁需要去识别获取锁的线程是否为当前占据锁的线程,如果是,则再次成功获取。
- 锁的最终释放:线程重复n次获取了锁,随后在n次释放该锁后,其他线程能够获取该锁。锁的最终释放要求锁对于获取进行计数自增,计数表示当前锁被重复获取的次数,而锁被释放时,计数自减,当计数等于0时表示锁已经释放。
公平锁与非公平锁
ReentrantLock 扩展的功能
(1)实现可轮询的锁请求
在内部锁中,死锁是致命的——唯一的恢复方法是重新启动程序,唯一的预防方法是在构建程序时不要出错。而可轮询的锁获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错误恢复机制,可以规避死锁的发生。
如果你不能获得所有需要的锁,那么使用可轮询的获取方式使你能够重新拿到控制权,它会释放你已经获得的这些锁,然后再重新尝试。可轮询的锁获取模式,由tryLock()方法实现。此方法仅在调用时锁为空闲状态才获取该锁。如果锁可用,则获取锁,并立即返回值true。如果锁不可用,则此方法将立即返回值false。
(2)实现可定时的锁请求
当使用内部锁时,一旦开始请求,锁就不能停止了,所以内部锁给实现具有时限的活动带来了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定时锁。当具有时限的活
动调用了阻塞方法,定时锁能够在时间预算内设定相应的超时。如果活动在期待的时间内没能获得结果,定时锁能使程序提前返回。可定时的锁获取模式,由tryLock(long, TimeUnit)方法实现。
(3)实现可中断的锁获取请求
可中断的锁获取操作允许在可取消的活动中使用。lockInterruptibly()方法能够使你获得锁的时候响应中断。
ReentrantLock 与 synchronized 的比较
相同:ReentrantLock提供了synchronized类似的功能和内存语义。
不同:
(1)与synchronized相比,ReentrantLock提供了更多,更加全面的功能,具备更强的扩展性。例如:时间锁等候,可中断锁等候,锁投票。
(2)ReentrantLock还提供了条件Condition,对线程的等待、唤醒操作更加详细和灵活,所以在多个条件变量和高度竞争锁的地方,ReentrantLock更加适合(下面会阐述Condition)。
(3)ReentrantLock提供了可轮询的锁请求。它会尝试着去获取锁,如果成功则继续,否则可以等到下次运行时处理,而synchronized则一旦进入锁请求要么成功,要么一直阻塞,所以相比synchronized而言,ReentrantLock会不容易产生死锁些。
(4)ReentrantLock支持更加灵活的同步代码块,但是使用synchronized时,只能在同一个synchronized块结构中获取和释放。注:ReentrantLock的锁释放一定要在finally中处理,否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5)ReentrantLock支持中断处理,且性能较synchronized会好些。
ReentrantLock 不好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1) lock 必须在 finally 块中释放。否则,如果受保护的代码将抛出异常,锁就有可能永远得不到释放!这一点区别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是实际上,它极为重要。忘记在 finally 块中释放锁,可能会在程序中留下一个定时炸弹,当有一天炸弹爆炸时,您要花费很大力气才有找到源头在哪。而使用同步,JVM 将确保锁会获得自动释放。
(2) 当 JVM 用 synchronized 管理锁定请求和释放时,JVM 在生成线程转储时能够包括锁定信息。这些对调试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们能标识死锁或者其他异常行为的来源。 Lock 类只是普通的类,JVM 不知道具体哪个线程拥有 Lock 对象。
Condition
Condition是在java 1.5中才出现的,它用来替代传统的Object的wait()、notify()实现线程间的协作,相比使用Object的wait()、notify(),使用Condition的await()、signal()这种方式实现线程间协作更加安全和高效。因此通常来说比较推荐使用Condition。
Condition类能实现synchronized和wait、notify搭配的功能,另外比后者更灵活,Condition可以实现多路通知功能,也就是在一个Lock对象里可以创建多个Condition(即对象监视器)实例,线程对象可以注册在指定的Condition中,从而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线程通知,在调度线程上更加灵活。而synchronized就相当于整个Lock对象中只有一个单一的Condition对象,所有的线程都注册在这个对象上。线程开始notifyAll时,需要通知所有的WAITING线程,没有选择权,会有相当大的效率问题。
1、Condition是个接口,基本的方法就是await()和signal()方法。
2、Condition依赖于Lock接口,生成一个Condition的基本代码是lock.newCondition()。
3、调用Condition的await()和signal()方法,都必须在lock保护之内,就是说必须在lock.lock()和lock.unlock之间才可以使用。
4、Conditon中的await()对应Object的wait(),Condition中的signal()对应Object的notify(),Condition中的signalAll()对应Object的notifyAll()。
接下来,使用Condition来实现等待/唤醒,并且能够唤醒制定线程。
先写业务代码:
package com.demo.tes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Condi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MyService { // 实例化一个ReentrantLock对象 private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为线程A注册一个Condition public Condition conditionA = lock.newCondition(); // 为线程B注册一个Condition public Condition conditionB = lock.newCondition(); public void awaitA() { try { 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进入了awaitA方法"); long timeBefor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执行conditionA等待 conditionA.await(); long timeAft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被唤醒");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等待了: " + (timeAfter - timeBefore)/1000+"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awaitB() { try { 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进入了awaitB方法"); long timeBefor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执行conditionB等待 conditionB.await(); long timeAft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被唤醒");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等待了: " + (timeAfter - timeBefore)/1000+"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signallA() { try { 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启动唤醒程序"); // 唤醒所有注册conditionA的线程 conditionA.signalAl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signallB() { try { lock.lock(); System.out.println("启动唤醒程序"); // 唤醒所有注册conditionB的线程 conditionB.signalAl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转 https://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23167.html
https://juejin.im/post/5aeb0a8b518825673a2066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