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30.因为绘画,我在豆瓣上认识了老婆

    导读:

           这篇文章的上半部分,是我2011年在豆瓣上发表的《五天学会绘画》书评,我和老婆就相识于这个书评。后记部分,是对绘画,和用互联网方法找女友的一些思考。

    《五天学会绘画》,一个无比俗气的中文名(这本书的英文名字靠谱多了:《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大意为“使用右脑的新画画方式”),幸好,我没因书名的俗气而鄙视它。

    当初买这本书是有四个目标:

    1.增强自身的艺术范儿。

    2.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中一个长期目标是要发现一直认为不咋的事物的美丽之处,例如凤X之流。

    3.学会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方式。

    4.忽然觉得绘画很有意思。

    这本书的重点是绘画的5项基本技能:

    1.对边线的感知。

    2.对空间的感知。

    3.对相互关系的感知。

    4.对光线和阴影的感知。

    5.对整体或整合的感知。

    在第二章中的P8介绍了一些要准备的工具,对几件工具说明一下:

    1.“塑料显像板”和“探视镜”,如果你买的书是附送了一支铅笔,一个显像板,一幅挂图的这个版本的话,那么附送的显像板就是已经组合了“塑料显像板”和“探视镜”的功能了。

    2.可脱色的黑毡笔,对这个玩意困惑了很久,很怀疑译者就是直译过来的,没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弄清楚这个玩意的名字。直到看到了使用可脱色的黑毡笔的章节,去文具店调查了一下,终于知道了原来这个玩意在中国的其中一个名词为“白板笔”,就是可以在塑料板上图画,笔迹能用纸巾擦掉的,很多公司开会时都会用到。

    3.石墨棒,美术用品店可以买到,称为“炭棒”。

    在第二章的学前作品中,体验了一把左脑功能的缺失,大量的轮廓,阴影不知道怎么用笔画出来。

    结果,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外星人,如果要编写一部《外星人是怎么练成的》,很简单,让一个没受过美术训练的人画自画像,几乎都画成外星人。画记忆中的人物时,我实在对不起我的一位同学啊,把一个帅哥画成了有点小帅的外星人,也都是外星人啊。

    第三章,很详细的介绍了左右脑理论。

    第四章,通过一些特殊的练习,让读者换到右脑模式。画《酒杯和人脸》的对称图案时,忽然觉得很困惑,这个对称为啥这么困难的呢?作者就解释了一下左脑的一些特点。

    接着我就画了两幅颠倒画(就是把画倒放来画),真的体验了作者所描述的右脑模式的状态:没时间感,很放松,很警觉,很宁静(题外话,本人练习Kundalini瑜伽时也时不时能进入这种状态)。看着完成的两幅颠倒画,还挺像的嘛,小小的得意了一下,挺有艺术范的嘛^-^


    (图1,图2两幅画是把图像反着看临摹下来的)

    第6章,就进入这本书的实干部分了:《画自己的手,边缘和轮廓》。画自己手的轮廓画时被狠狠地震撼了一把,我从来都没发现自己的手是那么美的(居然老妈经常说我身上就手最美),那些手纹居然没有一条重复的,在轮廓的边缘还有一些细细的手纹。只有进入那种状态时才能感受这种美,现在没法用语言描述出来,建议大家做一下这个练习亲自体验一把。

    接下来的练习“画手掌”发现没有石墨棒没法做,努力购买中。

    现在终于知道石墨棒是啥玩意了,在美术用品店可以买到,称为“炭棒”。

    按照书上的要求把石墨轻轻地涂在纸上(注意,不能涂得太大力,不然石墨的颜色就会很深,甚至超过了铅笔的颜色,那就没法看清画的线条),用纸巾把石墨均匀地擦,最后画面上就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的色泽,非常迷人。

    第一次画的时候,只顾着纸上的线条,没有按照书上的要求让视线跟着边线走,画得不咋的,于是决定多画一张。第二次按照书上的要求,终于画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作品了。

     

    (图3,图4是我画的自画手,第一幅像爪子,第二幅终于像手了)

    第7章是关于空间的阴形和阳形,这章讲述的思想是对本人是比较震撼的,画物体不需要画物体本身,只需要画出周围的空间。

    还有,作者在这章中讲述了怎么构图,画画的时候经常会失去真实的比例,作者讲解决这个问题的秘诀就是在画面选取一个基本单位,然后其他的部位的大小和角度都与这个基本单位比较而得到。

    我用作者讲授的方法画椅子的时候,发现这个方法不容易掌握哦,特别两个部位之间的比较,好困难啊。

     

    (图5,画的电脑椅子)

    第8章“让视觉产生透视”,这章主要是讲述视角和比例。作者在教授的用铅笔量取比例是多次要求是要保持手肘不动,主要是要保持每次测量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我发现这个非常困难。后来我找到了三个方法:

    1. 在显像板上测量,汗,这个太没范儿了。

    2. 因为我们握铅笔是用一支手,我们可以用另外一支手固定一个平面,每次测量前使另一只手先置于这个平面。

    3. 每次测量都是把手臂向前伸直,与身体的平面垂直,因为手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就能保证每次都是同一个平面,测量时不移动你的手,移动你的身体改变观察点。

    到了这个章节的练习部分,画一个空间,作者称为美术学生的“滑铁泸”,经过实践后发现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我画的是现在在广州租的房子,由于房子里杂物挺多,但杂物太难画了,所以就把杂物做透明处理了(就是不画),但线条被杂物遮蔽了,所以有些线条就只能想像出来。在这个练习中,我一次次疑惑了,观察到的和我的认知完全不一样,譬如,一扇门应该是正方形,但是画中,却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我必须时刻处理这个冲突,要尊重事实,而不是我的认为。就这样一幅线条不太复杂的画,足足画了两个多小时才勉强完成,而且有的地方构图失去真实了,但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改。这个练习要经常做啊!


    (图6,我现在租的房子,嘻嘻,杂物没画出来)

    第9章是“轻松画头像”,这章的重点我认为是真实的感知比例关系。我一直都觉得眼睛应该是位于头部三分之一处,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但作者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个感知是错误的(各位可以实际测量一下),头部一个比较精准的比例关系如下:

    “眼睛到头部的距离”约等于“眼睛到下巴的距离”约等于“眼睛到耳朵的距离”

    我们在我们的感知基础上附上了自己的各种“认为”,所以我们的认知是不全面和带有偏见的,请参加书P127的图9-1,看起来四个人的大小是从小到大,但实际测量后却发现这4个人像的大小是一样的,因为认知认为“物体越远,尺寸越小”。当把图倒过来看,构图不是我们熟悉的画面,所以这种偏见消失了,每个人像看起来都一样。

    到了真正画人物的侧面图,说一句题外话,在网上搜索人物侧面图的时候,度妹的结果太不靠谱,几乎是非主流的图片,终于通过谷哥找到了满意的模特照片。

    在画侧面照时,注意“眼睛到头部的距离”约等于“眼睛到下巴的距离”约等于“眼睛到耳朵的距离”,注意鼻子和下巴连线的角度,注意鼻子和额头最凸处连线的角度,注意额头和头发交界处的角度,把握了以上6点,画起来就有点范儿了。

    真正画了后发现五官都非常难画,而且看起来占了很大比例的五官实际上只占到头部那么一点位置。我用2B铅笔画画,但在加阴影的时候却用了石墨笔,结果两种笔画出来的效果造成了强烈的色差。以后吸取教训,加阴影用4B铅笔。最后,头部的细微的阴影实在搞不定。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在画头像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名词概念,譬如眼睛,鼻子,耳朵,如果真的没法避免使用名词就用物体等范性名词代替,作者在书上多次强调这一点,因为专有名词会转向左脑模式。到了绘画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觉感知线条,空间,相互关系,光影和阴影而不使用名词。

     


    (图7的女的头像是临摹的,图8的这位中年帅哥的照片是在google上找到的)

        第10章是教导光线与阴影,这一章就是详细教导光线的逻辑,在图10-1,光线照到一个物体上会产生4种光和影:高光,端部阴影,反射光,投影。后面就是详细论述怎么画正面像和四分之三侧面,还有各自应该注意的比例关系,非常之详细。

        做热身练习“复制库贝尔的字画像”时不知是否小宇宙爆发,做得特别顺利,10分钟就搞定了。

     

    (用橡皮擦擦出来的人物画,擦的时候小宇宙爆发了,十多分钟就完成了这幅画)

    接下来就是整本书的重点:自画像。这个自画像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幸好我是在家里画而不是在广州的出租房,不然就没法完成这个练习了。画的时候很奇妙,以前都没留意到脸部的轮廓是这么优雅的,而且很多时候都自动自发地留意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相对关系,光线的明暗也开始能详细的觉察到了。

    这幅字画像画了大概1.5个小时,画出来的结果脸部被拉长了,脸部的轮廓的曲线实在太奇妙了,受制于水平,始终没法精确的画出来,但幸好,能把我的主要特征之一“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画出来^-^。但发现又杯具了,因为画“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的时候有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说白了就是绘画水平还很菜),整个头像显得过于苍老(×_×)。   虽然画成这样子,但总比不会画好,我再比较一下我的学前作品,不禁仰天长叹:“终于画出人模人样”。

    画完这幅自画像,不能不感叹造生命的神奇。在人的头部,除了一些额外的特征(例如发型,头饰,眼睛,耳环)能较容易区分外,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脸部轮廓,这几个部分粗略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就是这几个部分组合起来,却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相貌。要把以上几部分精确地画出来,还是要从绘画的前四项基本技能下手,不断的训练。

     

    (学习这本书前画的自画像)


    (自画像,显得太老了,脸部被拉长了)

    之后我还画了一个四分之三侧面,这幅画得很差,连忧郁的眼神都画不出来,和我现实中的样子没啥像,不贴出来,只放在新浪博客的相册中,以作纪念。

    后面的几章都是在讲一些拉拉杂杂的东西,但有一点觉得很奇怪,这本书不是教导绘画的五项技能的吗?前4项的技能都学了,第五项技能“整体或整合的感知”却迟迟不见身影。到了最后一章,作者终于告诉我们,第五项技能既不是学会也不是教会的,随着前4项技能的不断娴熟,第5项技能就出来了。

    到这里,终于走完了这本书的旅程。

    很意外,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对我工作的帮助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我的职业是PHP网站程序员)。

    1.打字速度忽然间加快了,那种如行云流水般得感觉真爽啊。

    2.随着绘画练习,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人越来越清醒。在星期五的时候,在做着一个分页的功能,要求每一行显示4个产品,但很奇怪,无论怎么改都没法成功。我盯着那个页面,不自觉的用上了绘画的观察方式,觉得画面有点异样,仔细观察一下,从页面上看,发现每两行想是被分成一组的样子,查了源码,原来已经是一行有4个产品了,但是每个产品的width太宽了,浏览器渲染时把四个产品分成两行了。

    3.我一直在做的项目由一个新的Qc接手, 发现了一个bug,但我查了后发现是QC不了解业务逻辑造成了,但这个项目比较大,业务流程比较复杂,用英语和QC讲解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明白。当我静下来的某一刻,这个业务流程变成了一系列的图像出现在脑海里,这时我如获至宝,用这些图像顺利让QC弄明白了这个业务流程。

    说一些题外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沉浸在两种智慧当中,一种是瑜伽的智慧,一种是佛陀,拜伦凯蒂教导的智慧,慢慢地,我更倾向于佛陀,拜伦凯蒂教导的智慧,“没有你的念头,那你身处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发现绘画的过程就已经很好地回答了上述的问题,绘画能很好的帮助我了解哪些是真正的感知到的事实,哪些是我的念头(知见),正确的区分了这两者,活在真如中。

    最后,愿正法久住!!!

    如果读者觉得以上的是内容不足以让你学习绘画,那么我愿意引用在书中的一段话(以下黑体内容引用自《五天学会绘画(22搬)》的215页):

    我的学生学会绘画后最普遍的意见是“我的生活更丰富了”和“我以前从来没意识到有这么多可看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有多美”。光是这个新的看事物的方式就值得让我们学习绘画了。

    后记(新增于2015-6-3)

    关于绘画:

           很多时候,小伙伴会有疑惑,学绘画真的有用吗?学这门学问能给我带来收益。

           当初学绘画,写绘画心得,确实没给我带来什么,后来长时间的不练习,绘画这门技能也退化了。现在我和网友交流,只能做技术上的指导了。

           在学绘画之前,我写了整整一年的瑜伽练习心得的网络日志发表在新浪博客上,不少于300篇的网络日记,阅读数少得可怜,也没给我带来任何好处。

           但以上的积累,在一年后有了收获:我老婆在豆瓣上看到了我这篇绘画的心得,被吸引了,后来在我留下的联系方式中,找到了我的博客,阅读了我博客上的所有瑜伽日志,对我更了解,再通过微博,qq联系上,直到最后步入了婚姻。

          

           年轻时,乔布斯去学美术字体有什么用啊?能增加收入吗?如果没有乔布斯年轻时的这个积累,会有后来mac惊艳的字体效果吗?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中提到的:“触发人类行动的最基本原理被称为反射,我们是需要即时回馈的物种。所以绝大多数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度是线性的,但更多情况下,事物却是以漫长的潜伏震荡后爆发突破的形式发展的。”(这篇文章强烈推荐大家去搜索,找来看一下)

           只要爱好兴趣不是伤天害理,违法违纪,会倾家荡产,何不给爱好兴趣多一点宽容呢?未来会发生什么,谁又知道呢?

     

    用互联网方法找女朋友:

          

    在现在的程序员圈子,摆脱单身已经成了一个热点问题。N多的创业团队,把公司妹子多,约会可以放假提前下班都当成了招聘的重点。

           我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红利是人口红利,无论是多么奇葩的性格爱好,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找到欣赏你,或者情投意合的机会大多了。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以前因为地域的限制,人们还是无法方便沟通和认识,但现在有了互联网,人和人的连接方便多了,据称,现在中国有6亿网民,几乎人手一个qq微信号,你说你能联系多少人?

           现在有了互联网为基础,那么怎么把你心目中的他/她找出来呢?

           不是用寻找,而是用吸引,吸引对你有好感的人。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在这个被信息洪流淹没的年代,你不写又不说,不把自己的性格爱好表现出来,谁理你啊!!!谁会被吸引啊!!!

           所以,我的意见是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文章,音频,视频),好好地表现自己,多渠道发布(各大社交媒体,个人博客)上,不要怕被转载和爬走(其实我还恨不得,只要他保留文章完整性就好了)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文章,音频,视频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老婆在豆瓣上看到了我这篇绘画的心得,被吸引了,后来在留下的联系方式中,找到了我的博客,阅读了博客上的所有瑜伽日志,对我更了解,再通过微博,qq联系上,直到最后步入了婚姻。

           在我和老婆的认识过程中,你看到了留下联系方式的重要性了吗???

    -------------------------------------------------------------------------------------------------

    打开链接  app后端系列文章总目录 总目录 ,能查看本人发表过的所有原创“app后端”文章。

    【作者】曾健生
    【QQ】190678908
    【app后端qq群】254659220 
    【微信公众号】 appbackend
    【新浪微博】 @newjueqi
    【博客】http://blog.csdn.net/newjueqi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 相关阅读:
    #Quiz(ra992_110510) Jun
    About Invertible Matrices Jun
    RadonNikodym定理“推广”(Ex 2.12.2) Jun
    Basic Notes for Matrices Jun
    恋爱侧面观 Jun
    ViewHolder的改进写法
    Android高手速成第二部分 工具库
    网页下拉列表实现多选
    Android高手速成第四部分 开发工具及测试工具
    Android高手速成第三部分 优秀项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ingxiaoyue/p/492672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