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你 Ki 叔 最近 CF 虐场的同时发明了一种趣味的东西,适用于区间修改查询问题,但合并两个区间的贡献复杂度需要与区间长度有关的问题,这种问题无法用普通线段树去维护,因为复杂度爆炸,过去一般会使用分块维护,需要讨论散块、整块等问题,较为复杂,而神仙大 Ki 子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方式,代码好写,想法基于在线段树上对节点大小进行根号分治。
理论
理论具体来说:
- 设立一个阈值 (B)
- 修改的时候,对于线段树节点大小 (le B) 的节点,暴力 pushup,(> B) 的时候则不管。
- 查询的时候,只有当前节点完全属于查询区间且节点大小 (le B) 时,在该点上相应查询。
写起来很好写,就 pushup 和 query 的时候加一个 if 条件就行。
事实上,相当于是舍弃了线段树上方一部分的结构,也可以理解维护了 (frac{n}{B}) 级别颗线段树。
这样做复杂度是啥子?设 pushup 一个长度为 (a) 的区间的复杂度是 (O(a imes X)),查询一个线段树节点的答案复杂度是 (O(Y))。
- 考虑 Pushup。根据线段树理论每层只会递归到两个节点,因此区间总长度是 (B + frac{B}{2} + frac{B}{4} + dots = 2B) 级别的,复杂度是 (O(B imes X))
- 考虑 Query,定义最高层是节点大小 (le B) 最大的那一层,递归到最高层下面的最多两个区间,复杂度应当是 (O((frac{n}{B} + log B) imes Y)),通常 (log) 要小,可以视为 (O(frac{n}{B} imes Y))
这个均摊大概是 (B = sqrt frac{nY}{X}),总复杂度 (O(qsqrt{nXY}))。
例 1:CF1540D. Inverse Inversions
经过若干步转化,问题变为维护一个序列 (b),若干次查询:
-
(b) 单点改
-
给一个值 (v),以及 (p),执行:
for i = p; i <= n; i++: if v >= b[i]: v++
输出最后的 (v)
考虑进行一段区间的这样操作,设 (f(x)) 为把 (x) 丢出去出来的会是啥,这个函数是连续不降的,函数不同的值只有区间长度种,可以分段维护函数,考虑合并的时候可以用类归并的方式 (O(长度)) 合并。
查询的时候直接按顺序在维护分段函数上二分 / lower_bound 就行。
这样复杂度是 (O(qsqrt{n log n}))。
例 2:CF1129D Isolation / [BJOI2017]开车
两题最后可以转化为这样一个数据结构问题:
有 (n) 个东西排成一排 ,有两个属性 (a_i, b_i),每次:
- 给 ([l, r]) 区间的 (a) 加减一个权值 (w)
- 询问一个区间 ([l, r]) 中,所有 (a) 在区间 ([x, y]) 的 (b) 的和。
对于一个区间,可以维护按 (a) 排序的结果并且预处理 (b) 前缀和,查询就可以在上面二分做到 (log),而排序可以从下面两个儿子线性归并排序。
复杂度是 (O(qsqrt{nlog n})) 的。
这比传统的分块,把 (log) 放根号里了,但事实上原本也可以做到,只不过仍然需要在散块中归并排序,其实与 ki 子线段树原理本质是一样的,但这个统一且和谐,简单很多!
这两题确实也有没有 (log) 做法,是开一个桶,但依赖于相邻两个值差不超过 (1) 这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