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产品经理 产品

    产品经理@唐杰

    如何进行技术方案优化 

    做App,从头到尾产品经理需要做什么?

    [项目启动前]需求分析->[项目执行中]交互设计->UI设计->项目推动->测试和检验->[项目上线后]数据分析,优化和需求提取

    为什么你把项目管理的书看完了还是不能带好一个团队?

    所以这里我们建议一个团队除了给团队成员赋予传统意义的 “做什么” 的角色之外,还要赋予成员 “怎么思考” 的角色。了解你团队的其他成员是如何进行思考,同时也让别人了解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样整个团队就能变得更加合作无间,更加富有创意,同时也就更加高效。

    所谓协作的意义某个角度上来看就是让大家所做的事情和团队目标达成一致。但还存在另外的一个角度就是让大家的思维方式和团队目标达成一致。

    思维方式进行连接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思维专注点。

    第二步:找出思考方向。下一步就是要找出你的思维方式是面向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是面向大局的还是细节的。

    第三步:整合两个维度。将以上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找出你在任何上下文或环境中进行工作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上图关注大局观的思考方向上:

    • 开拓者的思维方式是去产生富有创意的点子。

    • 规划师的思维方式是去设计出高效的流程系统。

    • 激励型人员的思维方式是去思考如何激励别人采取行动

    • 粘合剂型人员的思维方式是去思考如何建立和加强团队的联系

    而在关注细节的思考方向上:

    • 专家的思维方式是去思考如何达到目标和如何彻底对问题进行理解。

    • 优化型人员的思维方式是去思考如何改进生产率和提升效率。

    • 生产者的思维方式是去思考如何完成工作和增进动量。

    • 教练的思维方式是去思考如何培养人员和潜在人才。

    在你弄清楚你的思维方式之后,你应该把它分享给其他人,同时也让别人分享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思维方式就能成为一个团队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这种方式,思维方式就能成为一个团队非常有用的工具。比如你在组建一个团队开展新项目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知道哪些成员是容易被关注大局的讨论所激励, 而哪些成员又是对这种讨论完全不感冒的吗?难道你不想知道哪些成员是喜欢钻研细节的吗?难道你不想知道哪些成员是容易通过团队动力(团队动力一词系由 K.Lewin 在 1930年 代最早所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团体成员在团体内的一切互动历程与行为现象,团体动力意味著团体本身也就是一种动力和发展的过程)的管理而得到激励的吗?

    产品需求文档(PRD)模板下载

     腾讯牛人的2014

     程序员,这12个问题让经理比你痛苦多了

    领导的职责就是创造这样一个环境,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发挥出更多的能力。

    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对培育你的领导力会有相当的助益。以此为 目的,技术领导应该是一个公仆的角色,为团队成员服务,有人需要资源就给协调资源,有人不明白目标就帮助他明确目标并制定其个人目标,不同的模块间接口无 法确认就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张三任务完成的好就明确肯定,李四对自己所从事的技术方向感到迷惘就协助他找到归属和发展方向,有人忽然情绪低落效率低下就及 时发现背后的原因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大家和你一起同甘共苦完成了一件事,并且都看到并认可你的努力,你就具有领导力了……总之,你做一切事,创造一个 让大家各尽其职各展所长的环境,让这个组织运转正常,让目标得以实现,那你的领导力就形成了。

    百度贴吧前负责人:做产品16年,我有9条心得

    第一,“用户”是一个虚拟群体概念,PM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人代表用户。

    第二,“用户”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第一步的要点是“一个核心需求”,特别注意是“一个”。

    第二步:与同类产品相比你的独特性什么?

    她说“小米手机一千多块钱,但用起来和苹果一样,多划算呀”。这就是定位,这就是产品的独特性。

    当微信在设计“朋友圈”这个功能时,一定考虑了他和微博,Qzone,校内相比较的独特性。在SNS产品同质化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微信的一个二级功能如何胜出,他的独特性在哪,这就是PM团队要解决的首要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这个独特性就是“私密”。其实社交的本质就是“隐私的分享”。

    人与人相识,到朋友,密友,甚至情侣,最后夫妻,关系深化的过程,也就是隐私一步步不断彼此分享的过程。微博为什么做不了SNS,因为微博这类的广播平台,天生不具有私密性的特质。

    而微信朋友圈在私密性的定位上,用一种简单的手段,解决了Facebook复杂的隐私设置问题。无论是微信PM天才的洞察到了这一点,还是碰运气碰上,不得不让人佩服。

    第三步:分解用户。根据产品的核心价值,将用户分解成不同角色。

    步骤一解决的是 “有什么用”,步骤二解决的是“别人凭什么用”,步骤三到步骤七解决的是“如何更好用”。如何更好用的关键就是变成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思考。

    也许天才能够洞察到用户需求,但天才在洞察用户需求上也有一个成长过程,我们看到乔帮主也是从一个个失败里一下下爬出来的。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就好像佛陀的证悟:削一个苹果,削到最后,发现是空,于是悟道了。用户需求原来是一本无字天书,要领悟,需要有一个削苹果的过程。

    分解用户,变成用户的过程就是一个削苹果的过程,一个PM的必经修炼。不同产品,不同维度,有不同的分解方法。初期不用太复杂,但也决不能脑子里只有一种用户,那就不是削苹果,而是削石头了

    第四步:变成用户。每类角色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该角色为什么会使用这个产品?

    问题二:该角色怎样知晓和到达这个产品?

    我在《微信的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一文中提到过,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一级需求,此外其它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

    当对微博角色和该角色为什么使用这个产品进行层层分解后,我们会发现,微博用户是有多层需求的:

    • 获取信息的需求

    • 表达的需求

    • 社交的需求

    • 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些需求呈金字塔型,用户数量逐层递减,最顶端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角色就是微博的大V用户。

    第五步:确定角色成就。确定产品如何满足不同角色的成就感。

    每一类角色如何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得到满足,这就是产品持续成长的关键。

    经典如的QQ的升级制度、点亮各种图标,Discuz的各种头衔、积分体系,网游的各种称号、徽章、道具,微博的粉丝,工具类产品的积分、扩容、世界排名等等。

    目前没有用户积分类激励的产品,反而成了另类,比如微信。

    正是这种特别适合东方人心理特点的短平快手段,让很多PM忽视了产品的核心。90%PM陷入的误区就是产品的过度游戏化。

    一个产品最重要成就是:用户核心需求被满足时获得的成就感,当无关的激励干扰到他的核心需求时,他真正的成就感降低了。

    免费网游、淘宝、搜索引擎因为核心用户的成就直接与最敏感的指标收入强相关,所以是世界上把核心用户成就做得最优秀的产品。

    百度最近的搜索提示suggestion上了一个新功能,当用户第二次搜索同一关键词时,这个词的搜索提示会变蓝,这就是搜索用户所获得的成就:查询信息更方便,搜索引擎更懂你。

    相反,如果搜索引擎推出一个功能,用户搜索时,弹出一个浮层:恭喜你,你的经验值又上升了10点,那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收入马上下降,因为这干扰了用户的核心需求。

    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产品没有敏感的量化指标,PM又忽略了用户的核心需求,过度游戏化时,次要的角色的成就立即喧宾夺主了,比如新浪微博对浏览用户的一些干扰式激励。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关注你的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让核心用户在核心需求上获得核心成就。

    第六步:确定用户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关键点。

    将每类角色从“获知产品,使用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离开,回来”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描绘出关键步骤和关键页面。

    因为PM很明白,一个关键点搞好了,收入就上升,一个关键点没搞好,收入就下降,这直接和奖金有关,可是乱来不得的。

    你的用户体验做得好,收入就上升,用户体验做得差,收入就下降。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了。

    第七步:提升关键点的转化率。

    当PM把约20个关键点找到,那每一个关键点,关键页面如何提升转化率,就是阶段性的目标。

    我任贴吧总经理时,为了了解新用户是怎么进来的,自己线上注册了80多个帐号,看注册流程有什么可以提升的点。

    所以,一个普通的PM,至少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都要尝试数十遍,这样才可能找到感觉,找到提升转化率的有效方式。

    在“普通角色使用产品”这一天底下所有形式的产品最核心的关键点上,多少年来,门户、搜索、IM都用了至少两个页面: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

    第八步:形成闭环。让产品能够自我成长。

    买家购买产品,商户提供好的服务获得好评,得到好评就会得到更多新买家,新买家又购买产品,商户又有机会得到更多好评,形成一个循环。PM的工作就是发现,设计,确保这个闭环的顺利运转。比如差评师,就是这个闭环的杀手。

    UGC产品也常常是一个闭环。

    用户发布优质信息,优质信息吸引新用户,新用户也发布优质信息,更多新用户被吸引来形成一个闭环。垃圾信息发布者、Spam、低质信息等,都是这个闭环的杀手。

    不同的是,现在很多工具类产品也找到了自己的环,如云输入法,用户越多,输入法越好用,输入法越好用,用户越多,形成一个循环。

    第九步:大干快上,迅速迭代。

    迅速迭代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更好的满足用户体验,所以产品升级要给用户一个超出预期的体验,要让用户盼望和等待你的升级。

    没事发布一个小改动,强迫用户升级,浪费公司带宽,浪费用户流量,这样的PM应该自己为手机费买单。APP的迅速迭代请向微信,向新浪微博学习,他们是生于移动时代的娇子。

  • 相关阅读:
    Unique Binary Search Trees——LeetCode
    Binary Tree In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Maximum Product Subarray——LeetCode
    Remove Linked List Elements——LeetCode
    Maximum Subarray——LeetCode
    Validate Binary Search Tree——LeetCode
    Swap Nodes in Pairs——LeetCode
    Find Minimum in Rotated Sorted Array——LeetCode
    Linked List Cycle——LeetCode
    VR AR M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qxu/p/432624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