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PC架构-远程过程调用

    一、什么是RPC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思想。

      RPC 是一种技术思想而非一种规范或协议,常见 RPC 技术和框架有:

    • 应用级的服务框架:阿里的 Dubbo/Dubbox、Google gRPC、Spring Boot/Spring Cloud。
    • 远程通信协议:RMI、Socket、SOAP(HTTP XML)、REST(HTTP JSON)。
    • 通信框架:MINA 和 Netty。

      目前流行的开源 RPC 框架还是比较多的,有阿里巴巴的 Dubbo、Facebook 的 Thrift、Google 的 gRPC、Twitter 的 Finagle 等。下面重点介绍三种:

    • gRPC:是 Google 公布的开源软件,基于HTTP 2.0 协议,并支持常见的众多编程语言。RPC 框架是基于 HTTP 协议实现的,底层使用到了 Netty 框架的支持。
    • Thrift:是 Facebook 的开源 RPC 框架,主要是一个跨语言的服务开发框架。用户只要在其之上进行二次开发就行,应用对于底层的 RPC 通讯等都是透明的。不过这个对于用户来说需要学习特定领域语言这个特性,还是有一定成本的。
    • Dubbo: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 RPC 框架,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协议和序列化框架都可以插拔是极其鲜明的特色。

    二、框架结构

      在一个典型 RPC 的使用场景中,包含了服务发现、负载、容错、网络传输、序列化等组件,其中“RPC 协议”就指明了程序如何进行网络传输和序列化。

    三、关键技术

      RPC 的核心功能主要由 5 个模块组成,如果想要自己实现一个 RPC,最简单的方式要实现三个技术点,分别是:

    • 服务寻址
    • 数据流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网络传输

    3.1 服务寻址

      服务寻址可以使用 Call ID 映射。在本地调用中,函数体是直接通过函数指针来指定的,但是在远程调用中,函数指针是不行的,因为两个进程的地址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 RPC 中,所有的函数都必须有自己的一个 ID。这个 ID 在所有进程中都是唯一确定的。

      客户端在做远程过程调用时,必须附上这个 ID。然后我们还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分别维护一个函数和Call ID的对应表。

      当客户端需要进行远程调用时,它就查一下这个表,找出相应的 Call ID,然后把它传给服务端,服务端也通过查表,来确定客户端需要调用的函数,然后执行相应函数的代码。

      实现方式:服务注册中心。

      要调用服务,首先你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去查询对方服务都有哪些实例。Dubbo 的服务注册中心是可以配置的,官方推荐使用 Zookeeper。

      实现案例: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远程方法调用)也就是 RPC 本身的实现方式。

      Registry(服务发现):借助 JNDI 发布并调用了 RMI 服务。实际上,JNDI 就是一个注册表,服务端将服务对象放入到注册表中,客户端从注册表中获取服务对象。

      RMI 服务在服务端实现之后需要注册到 RMI Server 上,然后客户端从指定的 RMI 地址上 Lookup 服务,调用该服务对应的方法即可完成远程方法调用。

      Registry 是个很重要的功能,当服务端开发完服务之后,要对外暴露,如果没有服务注册,则客户端是无从调用的,即使服务端的服务就在那里。

    3.2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客户端怎么把参数值传给远程的函数呢?在本地调用中,我们只需要把参数压到栈里,然后让函数自己去栈里读就行。

      但是在远程过程调用时,客户端跟服务端是不同的进程,不能通过内存来传递参数。

      这时候就需要客户端把参数先转成一个字节流,传给服务端后,再把字节流转成自己能读取的格式。

      只有二进制数据才能在网络中传输,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定义是:

    • 将对象转换成二进制流的过程叫做序列化
    • 将二进制流转换成对象的过程叫做反序列化

      这个过程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同理,从服务端返回的值也需要序列化反序列化的过程。

    3.3 网络传输

      网络传输:远程调用往往用在网络上,客户端和服务端是通过网络连接的。

      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因此就需要有一个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需要把 Call ID 和序列化后的参数字节流传给服务端,然后再把序列化后的调用结果传回客户端。

      只要能完成这两者的,都可以作为传输层使用。因此,它所使用的协议其实是不限的,能完成传输就行。

      尽管大部分 RPC 框架都使用 TCP 协议,但其实 UDP 也可以,而 gRPC 干脆就用了 HTTP2。

      TCP 的连接是最常见的,简要分析基于 TCP 的连接:通常 TCP 连接可以是按需连接(需要调用的时候就先建立连接,调用结束后就立马断掉),也可以是长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起连接之后保持长期持有,不管此时有无数据包的发送,可以配合心跳检测机制定期检测建立的连接是否存活有效),多个远程过程调用共享同一个连接。

      所以,要实现一个 RPC 框架,只需要把以下三点实现了就基本完成了:

    • Call ID 映射:可以直接使用函数字符串,也可以使用整数 ID。映射表一般就是一个哈希表。
    • 序列化反序列化:可以自己写,也可以使用 Protobuf 或者 FlatBuffers 之类的。
    • 网络传输库:可以自己写 Socket,或者用 Asio,ZeroMQ,Netty 之类。

    四、使用场景

      RPC 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的服务调用,性能消耗低,传输效率高,实现复杂。

      HTTP 主要用于对外的异构环境,浏览器接口调用,App 接口调用,第三方接口调用等。

      RPC 使用场景(大型的网站,内部子系统较多、接口非常多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RPC):

    • 长链接。不必每次通信都要像 HTTP 一样去 3 次握手,减少了网络开销。
    • 注册发布机制。RPC 框架一般都有注册中心,有丰富的监控管理;发布、下线接口、动态扩展等,对调用方来说是无感知、统一化的操作。
    • 安全性,没有暴露资源操作。
    • 微服务支持。就是最近流行的服务化架构、服务化治理,RPC 框架是一个强力的支撑。

    五、结语

      之前写的窗体应用和web项目等都是单机程序,使用的架构基本上算是MVC模式,从未了解过RPC。但是此次通过搜索阅读RPC相关的文章博客等,我对RPC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还在《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李林峰著)中知道了应用架构的演进历史。

    • MVC (Modle View Controller) 架构: 当业务规模很小时,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同一个进程中,通过双机或者前置负载均衡器实现负载分流;此时,用于分离前后台逻辑的 MVC 架构是关键。
    •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架构: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和公共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实现前后台逻辑分离。此时,用于提高业务复用及拆分的 RPC 框架是关键。
    • 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随着业务发展,服务数量越来越多,服务生命周期管控和运行态的治理成为瓶颈,此时用于提升服务质量的 SOA 服务治理是关键。
    • 微服务架构:随着敏捷开发、持续支付、DevOps 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以及基于 Docker 等轻量级容器 (LXC) 部署应用和服务的成熟,微服务架构开始流行,逐渐成为应用架构的未来演进方向。通过服务的原子化拆分,以及微服务的独立打包、部署和升级,小团队敏捷交付,应用的交付周期将缩短,运营成本也将大幅下降。

    六、参考资料

      1.花了一个星期,我终于把RPC框架整明白了! - 51CTO.COM  https://developer.51cto.com/art/201906/597963.htm

      2.《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李林峰著)下载链接:https://www.jb51.net/books/506808.html#downintro2

  • 相关阅读:
    父子组件例子
    指令
    使用git将代码推到coding
    vue生命周期
    vue 父子组件
    vuex
    使用vue与element组件
    vue02
    使用vue
    telnet 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ream0-0/p/1309668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