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14年7月毕业,8月上班,眨眼间,半年过去了,过完年回头一看,自己都工作半年了,时间真的好快。这半年来,最多的想法就是,自己刚出来,先不去考虑太多现实的问题,如生存、以后的生活,更长远的如家庭等都没有过多的考虑。所以这半年豆过得比较任性,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总的来说,想怎么就怎样,都没有去考虑过在开发技能上进行提升,更没想过更多的未来。
直到2015年4月,一个临时的谈话,一个差点的岗位变动,瞬间敲醒了还在混沌的自己。当时很怕去想象,如果当时在这公司真呆不下去,自己拿什么去应聘下一份工作,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那段日子,真的想得挺多。还好,那个岗位变动的风险最后以美好结局收场。这件事给了我一棒头,让我醒悟了,明白了得为自己的以后做些什么了,付出些什么了,收获些什么了。为了制定了一个短期的计划:从2015-04-06至2015-07-30(共3.5个月)去完成初级工程师到中级工程师的转变。现在时间过去一个月了,针对这个月的学习,进行以下几点总结:
1.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程序”
记得有一节课,老师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程序是什么?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回答,感觉以下几个回答比较值得思考:a.程序是一种哲学 b.程序是人生 c.程序=算法+结构 前两个观点都是从比较虚,比较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个人觉着第三个观点是比较专业的,算法是动态的,数据结构是静态的,大千世界不就是动态的东西和静态的东西的巧妙结合么。因此反过来看a b 这两个观点,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认同的。
2.“菜鸟”与“大神”
这是我们这行的人听得最多的两个词了,我们都曾是菜鸟(我当时也还是个菜鸟),但不都会变成大神,那么菜鸟与大神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有多少人曾思考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想明白。偶然的机会,在博客园看到一篇文章《菜鸟程序员和大神程序员差距在哪里》,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从浅显易懂的角度去剖析了这个命题,并举了一个很形象,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文章中的论点,看到之后,对我的影响很深,时刻去回味一下,都会有所收获。
3.接口
接口这东西,其实从一开始学习java基础时候就接触到了,虽然接触时间这么长了,但自己对这个东西的理解也还是很浅显,下面总结几点:
a.接口:两个对象间的沟通协议;
b.不同的类可以实现同一个接口,这就是接口的强大之处;
c.接口说明了“做什么”而实现这个接口的类,需要说明“怎么做”;
4.架构师与EIT
对于架构师这个词一直以来都觉着是很高大上的职位,自己还远不可及,这次的课程也涉及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下面记录几个比较好的观点:
a.身为架构师,其图形绘制和思考能力越好,其创意设计与人际沟通能力就越好;
b.简单是负责的终极形式;
c.创造无非就是把事物联接起来;
d.结构 = 稳定、不变的一种结构;
e.模式(pattern):专家和高手的经验心得;
f.模式告诉你理想的方案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同时也告诉你一些规则,让你依循之而产生适合于环境的具体方案;
5.设计模式
a.GOF的Template Method模式
b.GOF的Composite模式
c.GOF的Observer模式
d.GOF的Factory Method模式
总结:蜕变计划已经过去三分之一的时间了,这个月以来,主要以视频教学为主,了解了框架、架构相关的一些概念、复习了学习过程中暴露的薄弱知识点。收获:学会了从一个更宏观,更高的的层次去看待一个app,我们日常工作所接触的大多是应用层的东西,同时应该学会看到更多上层的、框架类的知识 ,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写好我们的应用。不足:实战太少,基本都是以视频学习为主,真正动手去些代码,分析代码的时间不多,导致学习的深度不够,知识点理解地不够透彻,这在以后的学习中都需要加以注意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