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rGraph流程图制作实例

    1. 概述

    流程,也就是做一件事的过程说明,一般的事情,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就用不着麻烦流程这个看似高科技的术语了。大一点的事情,参与人比较多的事情,就需要用流程来处理了。如果没有规范的流程说明,很多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负责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人力财力资源。

    当然,流程可以用这种文字来表达,只要把所有的要素表达清楚就OK。但一般的用户,尤其是中国的领导,看到这些东东,大多会哦一下,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领导基本上都是弱智,而一般门外汉的用户,你可以把他们当傻瓜(这倒不算是个贬义词,做开发的时候,可千万别把你的潜在客户想象成是高手或行家),喜欢一目了然的东西,深奥的文字是给技术人员/大侠看的。

    1. 实例

    不怕领导没爱好,就怕领导没需求。领导喜欢看一目了然的东西,首当其冲的解决方式是图形化。我们以网上的一篇文章为例来说明:

    http://tech.qq.com/a/20091026/000369.htm

    美国宇航局"战神I-X"火箭发射程序及步骤

    腾讯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0278点(北京时间102720点),美国宇航局"战神I-X"火箭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发射。该火箭是美国宇航局新一代"战神I"火箭的测试型号,它将负责运载新一代宇宙飞船,使美国宇航局进一步接近太空探索目标。以下是"战神I-X"火箭发射前倒计时的准备工作和程序步骤:

    发射前7小时

    释放第1个气象气球,用于收集大气层热属性特征。

    发射前4小时30分钟

    工作人员移除外部环境控制系统,使冷气流进入火箭系统;

    随载航空单元组件进行系统校准;

    完成外部子系统测试,并启动动力装置;

    撤消第一级航空舱通道平台。

    发射前3小时30分钟

    再释放6个气象气球,评估是否当前大气状况适合于火箭发射。

    发射前3小时

    惯性导航容错单元组件完成校准,并开始进行导航测试。

    发射前2小时30分钟

    C波段信号发射器启动,测试距离;

    完成距离安全系统核实;

    辅助动力单元证实发射系统运行正常。

    发射前2小时

    飞行器稳定系统收回,并确保处于安全状态;

    地面控制站系统开始监控发射控制中心的指令;

    声抑制水控制系统被转移至地面控制站;

    检测视频、操作飞行指令和试验飞行指令。

    发射前1小时45分钟

    安全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检测工作,确保发射台处于安全状态。

    发射前1小时15分钟

    对火箭发射的地面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进行标准化监控;

    移除试验性飞行仪器;

    在飞行器稳定系统收回之后,惯性导航容错单元组件执行最后的校准。

    发射前1小时

    出于安全因素,所有的工作人员均离开39B发射台;

    距离检测系统评估是否符合"发射""不发射"

    发射前43分钟

    飞行终止系统激活,并确保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发射前30分钟

    配置飞行仪器,除照相机之外,相应的飞行仪器启动电源,并开始记录实时性操作。

    发射前4分钟

    6台摄像机和低功率发报机启动;

    遥感勘测进行校准核实,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发射前距离安全问题已排除;

    倒计时时钟启动自动化计时。

    发射前3分钟55

    声抑制系统核实压力、水箱水位和动力状况;

    飞行终止系统和固体火箭点火引擎启动;

    航空冷却扇的动力终止;

    机载数据记录器开始运行。

    发射前1分钟40

    飞行控制系统被激活,火箭准备进行发射;

    惯性测试子系统执行最终校准。

    发射前1分钟20

    飞行控制系统接收开始指令;

    信号发送至操作飞行仪表和试验性飞行仪表数据流,并进行同步校准。

    发射前35

    飞行控制系统从校准模式转换成导航模式;

    惯性和导航数据进行精确性核实;

    辅助动力单元开始顺序启动。

    发射前21

    通过摇摆和倾斜垂直轴1.5度,对可再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矢量控制万向节进行测试。

    发射前16

    地面控制站发布声音抑制命令,开启阀门用水冲洗移动发射平台(阀门最大水流可达到每分钟90万加仑)。

    发射

    可再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启动,点火升空。

    谁愿意看这个?

    如果用流程图来展示,至少愿意看的人要多些。

    下面我们就来用DrGraph软件来画一下这个流程图。

    1. 实现

      1. 时间整理

    流程图里面的时间的概念,从上面的描述中,整理一下,包含的时间有:

    7h、4.5h、3.5h、3h、2.5h、2h、1.75h、1.5h、1h、43m、30m、4m、3m55s、1m40s、1m20s、35s、21s、16s、0s

    共19个时间,总长7h。

    1. 页面设置

    用DrGraph软件,新建一个图形文件,设置其页面大小

    1. 坐标轴

    选择流程图图标,在工作区中画一个文本区域,修改文本为美国战神I-X

    设置其轴长3000,顶轴与右轴不可见。

    现在要设置底轴的刻度线。修改其刻度定义属性即可。

    比如,输入 -7,1,0 则表示起点为-7,终点为0,增量为1,共会有8个刻度值。

    但很明显,这样的刻度定义不满足要求,尤其是后面1小时内,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就没法显示了。

    所以,可以设置为连续分段方式。

    如-7,1,-2,0.25,-1,1/60,-30/60,26/60,-4/60,5/3600,0,其中的奇数位表示刻度的起始值,而偶数位表示刻度的增量。上面不太好看,把时间全换算为秒,则全部的时间为25200、16200、12600、10800、9000、7200、6300、5400、3600、2580、1800、240、235、100、80、35、21、16、0,上面的刻度定义为-25200,3600,-7200,900,-3600,60,-1800,1560,-240,5,0

    显示结果如下:

    不过,这是换汤不换药,唯一的区别在于各个地段的刻度疏密不一样。

    再加上权重,效果就出来了,调整为:

    -25200,3600,-7200(20%),900,-3600(20%),600,-1800(10%),1560,-240(10%),40,0(40%)

    1. 参与对象

    流程参与对象可以为人/系统,整理上述过程,我们可以整理出其中的参与对象(嗯,不太专业,表示个意思,不要以专业人士眼光来衡量)

    气象系统、控制系统、测试系统、惯导系统、安全系统、地面控制站

    假定我们做得很专业,就这么划分了。

    下面就加入这些参与者。

    选中流程图对象,然后添加上述各个子节点,右对齐、垂直等距排列,即为下面效果:

    1. 流程节点

    剩下的事就是添加各个流程节点,可以在图中目标位置处双击,或放置流程节点对象,之后,添加文本内容

    对象将自动根据参与者的高度匹配尺寸,也可通过对象游览器设置其刻度范围

    在图中有多个节点后,拖动节点将根据其位置自动取得前后关系

    逐个节点添加,很快即可完成如下效果:

    注:上图仅是一个示例,并未完全按照文本内容进行编制。

    按下Ctrl键移动鼠标到某个节点上,将显示该节点的一些信息

    嗯,用DrGraph画流程图就这么简单。当然,简单与否,我说了不算的。

    目前应用

    目前,用户把他们的流程画了几十张,然后进行考试。这个考试有点变态:设置几个参数,然后程序自动进行生成试卷处理。主要是几个方面:填空、改错及补画。
    所谓填空,是随机将其中的几个节点拖出放在一边,然后设置其统一的宽度与高度,然后要求考生将这些节点拖回到正确位置,改回正确的尺寸;
    所谓改错,是随机将几个节点交换位置与/或交换文本内容,要求考生改回正确的位置及文本内容;
    所谓补画,是随机将几个节点删除,然后要求考生在正确的位置画出正确的节点及其内容;
    以上为初级考题,中高级就是以上的组合。
    不知道考生会有什么想法,千万不要怪我,虽然我是主犯,但主谋是你们的领导。 

  • 相关阅读:
    83. Remove Duplicates from Sorted List
    35. Search Insert Position
    96. Unique Binary Search Trees
    94. Binary Tree Inorder Traversal
    117. Populating Next Right Pointers in Each Node II
    116. Populating Next Right Pointers in Each Node
    111. Minimum Depth of Binary Tree
    169. Majority Element
    171. Excel Sheet Column Number
    190. Reverse Bit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rgraph/p/325888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