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活动的监控
测试活动的监控,对于整体测试工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
测试工作本身是非常依赖项目其他环节的,测试活动的进行充满了变数。
所以对测试的实行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做出及时应对,是管好一个测试项目的必要工作。
测试的监控是一个贯穿于整个测试周期内的工作。
在一些情况下,监控的行为并不需要非常系统化的规划和定义,即使如此他很可能也在实时发生着。
比如询问某个测试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就可以视作基础的监控动作。
对于复杂度相对较低,流程梳理清晰的项目而言,监控工作可能并不复杂,也无需精密的体系和机制进行保证。
但是对于复杂平台等一些项目,建立良好的监督控制框架可能是有必要的。
▉监控的目标
在理想情况下,参照V模型理论,我们项目研发应该从项目立项到需求分析到设计到编码,测试从需求评审到测试计划到测试设计到测试执行和报告,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
每个阶段都产出高质量的产出,为下一个或下几个阶段提供支撑。
然而,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我们有可能遇到复杂的甚至是计划和预料之外的情况。
比如:
◆ 需求到位不及时,或者需求文档质量低下,测试依据不足;
◆ 单元测试覆盖率不达标甚至整体缺失,底层测试不充分;
◆ 代码提测时间延期,压缩测试时间;
◆ 交付产品缺陷情况超出预期,测试任务加重;
◆ 项目计划无预期变更,测试原本规划被打乱;
等等......
▉监控目标总结
l 进度掌控
-把握项目进度情况,根据实际与排期之间的差别及时做出调整。
l 管理风险
-及时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作出控制和缓解。
l 解决问题
-做为管理方主动发现和解决团队成员工作中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l 加强协同
-通过监控达到加强团队协同能力的目的。
总的来说,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跟进测试实施情况。
一旦发生进度滞后,质量低下等影响产品按期高质量交付的情况,必须采取合适的控制行动,扭转这些偏离和异常。
良好规划的测试计划是测试管理人实行监督控制的基准和依据,所以也要求我们的计划本身需要高质量制定。
良好的计划会使得监督工作更容易展开,有更明确的测试目标和安排,也就更容易让我们发现实际开展过程中的异常。
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异常情况或者目标偏离的控制手段,可以是计划的变更以适应实际情况,也可以是资源(人员,时间)的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需要项目其他方面的协调协助,测试管理人应该始终与项目其他干系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保证测试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