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来,许多城市的地价纪录被频频刷新。就在6月27日,上海、重庆、南京、武汉等城市均出现高总价地块。上海徐泾一地块被上海绿地联合福建泰坤公司以47.21亿元竞得,刷新上海今年以来总价“地王”纪录。同日,万科和保利联合体以53.72亿元竞得重庆江北区一块“地王”。在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急剧升温的同时,购地热也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6月28日,武汉4块优质地块拍出25亿元。(7月1日经济日报)
根据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地价报告,5月份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土地市场出现拿地热潮,一线城市的优质地块供不应求,有些地块竞价轮次多达百次以上,高溢价地块多次出现。土地市场火爆的背后,不难看出房地产企业对市场是多么的自信满满。地王争霸频频上演,似乎愈演愈烈,这不免让人替政府宏观调控捏把冷汗。
地王争霸赛,除了部分开发商通过地王现象来证明楼市上涨的预期,还有对土地财政产生依赖症的地方政府也是幕后推手。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在抽样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4个省以及17个省会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占偿还债务的一半以上,比2010年增长1千亿以上。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共出让经营性用地86宗,土地出让金收入达630亿元,同比增长3.5倍。显然,地王频出的背后,也折射出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卖地收入来还债,真不知道一旦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言政府的债务问题将该怎么办?看来,地方政府被房地产绑架已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地方政府巨额债务,国内民众和媒体很焦急,国外专家提出警告,而市长们却显得很淡定。前不久,中西部某城市市长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拿我们重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来说,现在那里的地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格就是1000万一亩。你说我举债,给我五年时间,那边配套跟城区一样成熟,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可见,债务缠身的市长们底气十足,在市长们看来,只要手头有地,心中就会不慌。那么最近国内的地王频出现象何时终止?谁来给这场“地王争霸赛”划上句号呢?
首先,土地财政已不可持续。 据报道,我国耕地资源呈逐年减少之势。基于此,上届政府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8.28亿亩,18亿的耕地红线岌岌可危。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手头可卖的耕地并不像他们想像中的那样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即将告罄。
再者,最近银行业间发生了“钱荒”事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货币市场真的“很差钱”,而是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就是大量的流动性不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就是流向了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的国企和央企,而真正的实体经济却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这就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所以最近中央提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口号。这次决策层也并没有因市场“逼宫”而释放过多的流动性。进入7月份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会有所舒缓,但是可以预期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始终会收紧,并向实体经济倾斜,所以无论是个人房贷还是房企贷款都将收紧。也就是说现在的“地王”频出现象,是开发商们的最后疯狂一搏,给人们造成一种房价还会持续上涨的幻像,但事实情况是房价泡沫的拐点即将出现。
最后,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长期调整和转型的周期内。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7.7%,由于最近几个月的PPI、PMI以及进出口贸易额持续恶化。很多专家预期,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跌至7.5%,第三季度可能还会更差一些。这就说明了,现今的中央政府已经能够忍受经济中速增长的环境,以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不会再推出类似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和天量的信贷来剌激经济,可以预见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即使出现地王也是“末代地王”。因为过去房价的飙升靠的是信贷大扩张和经济高增长。而如今货币政策从紧,经济又将步入低速增长的转型期,地价不跌,房价不跨才怪呢!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拿地当“地王”将自取灭亡,将来会面临巨亏的风险。
十八大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何对土地财政乐此不疲?这固然有地方政府“保增长、促就业”的诉求,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卖地见效快,更容易出政绩。而开发商们最近奋勇拿地也是因为房地产目前呈现“价涨量滞”的尴尬局面,开发商想通过地王频出来给房地产市场打气。不过,最近的“地王争霸赛”注定将是一场闹剧。一、中国可供应城市开发的可耕之地面积已经不多。二、未来货币政策只会向实体经济倾斜,而不是房地产业。三、中国经济已经步入调整和转型期,高增长时代结速,高房价时代也将划上休止符。所以这次地王频现是你所能看到的最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