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理统计基础】 03

      数理统计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样本的信息猜测随机变量的信息。随机变量的分布可能完全未知,也可能已经判定为某类分布(f(x, heta_1,cdots, heta_k)),但有未知参数(ar{ heta}=( heta_1,cdots, heta_k)),这是数理统计中最常研究的情景。

    1. 点估计

      一类最简单的问题是,要求给出参数函数(g(ar{ heta}))的一个统计量估计(hat{g}(X_1,cdots,X_n))。因为对于某次试验,估计量(hat{g})是确定的值,它被称为(g)的点估计。需要估计的函数(g)往往是参数(ar{ heta})本身,这里只讨论常用分布的参数估计。

    1.1 矩估计

      点估计就是值的近似,而分布的矩和样本矩正是一对现成的近似关系,而且大数定理也保证了它们的极限关系。被估函数(g)和估计量(hat{g})分别取矩和样本矩的方法就叫矩估计法,只需要有(k)个不同的联立方程(1)便能得到参数的估算值(hat{ heta}_1,cdots,hat{ heta}_k)(但不一定所有时候都要求估计参数)。而常见的分布只有一个或两个参数(正态分布),往往用样本均值(ar{X})或样本方差(S^2)就能得到很好的估计。

    [hat{g}_i(X_1,cdots,X_n)=g_i( heta_1,cdots, heta_k),;;(i=1,cdots,k) ag{1}]

      对于常用分布的矩估计,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计算并无本质困难。这里仅给出均匀分布([ heta_1, heta_2])的矩估计(均值和方差)结果(式(2)),请注意和其它方法的比较。

    [hat{ heta}_1=ar{X}-sqrt{3}S;;;hat{ heta}_2=ar{X}+sqrt{3}S ag{2}]

    1.2 最大似然估计

      矩估计法是一个非常符合直观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换一个思维,也能找到别的“合乎情理”的方法。站在概率论的角度,我们希望能找到参数“可能性最大”的值,但关于可能性的度量还比较含糊。教材上直接告诉我们,如果分布的密度函数是(f(x,ar{ heta})),则整个样本的密度函数为式(3),对于确定的采样((x_1,cdots,x_n)),合适的(hat{ heta}_i)应当使得(L(ar{ heta}))达到最大值。用这样的(hat{ heta}_i)作为(ar{ heta})的点估计的方法叫做最大似然估计法,(L(ar{ heta}))则称为似然函数

    [L(x_1,cdots,x_n, heta_1,cdots, heta_k)=prod_{i=1}^n f(x_i, heta_1,cdots, heta_k) ag{3}]

      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合理,但和矩估计法差别太大,甚至让人担心会得出相矛盾的结论。并且如果仔细推敲,这样的似然函数其实并不合理,因为(L(ar{ heta}))最大和最可能的(ar{ heta})还是有很大差别的,(L(ar{ heta}))并不能轻易看成(ar{ heta})的密度函数。讲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触及到数理统计中的一个争论点了,就是(ar{ heta})究竟应该看成确定值还是随机变量?

      矩估计法就是把(ar{ heta})看做确定值,这也是符合直觉的。但如果非要讨论最大可能性的(ar{ heta}),就不得不把它当做随机变量看待,这就是贝叶斯思想。似然函数本质上应当是个条件概率(P(A|B)),条件(B)就是观察值(x_1,cdots,x_n),但初始概率(P(A))是什么?这就是问题的关键,(ar{ heta})应当有个初始分布,答案很简单,初始的(ar{ heta})默认是均匀分布的。这正是最大似然法适用的场合与实际意义,使用时一定要确保这个假设是成立的,详细的贝叶斯法在下一段展开讨论。

      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是求解(ln L(ar{ heta}))的极值,即求联立方程(4)的解,得到的是函数不动点,有时还要论证是否为最值。常用分布的最大似然估计大多与矩估计法的结果一样,这是一种巧合,但也说明了最大似然估计法的有效性。不过也有与矩估计法不同的,比如正态分布的方差,得到的估计是(m_2),而非修正的样本方差。再比如均匀分布([ heta_1, heta_2]),由于密度函数非零的部分是(( heta_2- heta_1)^{-n}),显然在( heta_2- heta_1)最小时取得最大值,故有式(5)的估计。

    [frac{partial[ln L( heta_1,cdots, heta_k)]}{partial heta_i}=0,;;(i=1,cdots,k) ag{4}]

    [hat{ heta}_1=min{X_i};;;hat{ heta}_2=max{X_i} ag{5}]

    1.3 优良性准则

      对于同一个参数,可以有不同的点估计,在具体的场景下应当如何选择,是很重要的问题。在制定准则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判定准则是根据具体需求制定,好坏并不是绝对的;二是判定准则往往是针对全体样本的,某个具体样本的好坏不足以说明问题。

      最简单的准则就是无偏性,它要求(E(hat{g}( heta))=g( heta))。无偏性适用于多次误差可以补偿的情况,比如买东西的重量,误差造成的双方损失可以互补。但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场景,还希望(hat{g}( heta))尽量聚拢在(g( heta))周围,也就是说它的方差还要尽量小。在所有无偏估计中,方差最小的称为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简称MVU估计

      MVU估计比较难找,甚至根本不存在。有一个朴素的思想是,如果能得到(D(hat{g}( heta)))的一个下界,并且正好找到了这样的(hat{g}( heta)),那么就是找到了MVU估计。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方法,居然还真有比较好的结论,下面来看看。结论的灵感来自于不等式( ext{Cov}^2(xi,eta)leqslant D(xi)D(eta)),其中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i,eta)(中心化后)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构造的思路是这样的,需要选择一个统计量(G),它使得( ext{Cov}(hat{g},G))是与(hat{g})无关的常量,然后所有(hat{g})中还存在与(G)有简单线性关系的统计量。对(hat{g})的唯一限制条件是其期望为(g),它也是唯一可利用的等式,因此(G)要取与样本分布密度(p=prod f(X_i, heta))有关的函数。这个问题正面求解似乎很难,我们不妨从最简单的场景入手,就拿正态分布的均值估计(ar{X})为例,与(p)有关且与(ar{X})有线性关系的量是式(6)中的(G)。

    [G(X_1,cdots,X_n)=sum_{i=1}^n[ln f(X_i, heta)]'_{ heta}=sum_{i=1}^ndfrac{f'_{ heta}(X_i, heta)}{f(X_i, heta)} ag{6}]

      可以计算得到,( ext{Cov}(hat{g},G)=g'( heta)),然后还能得到(E(G)=0),接下来由(X_i)的独立性可以把(D(G))记作(nI( heta))。最终得到式(7)的克拉美-劳不等式,其中(I( heta))被称为费歇尔信息量(如果(X_i)是离散的也有类似的表达式),也许在信息论中会有更好的阐述,这里就不探究了。证明中还需满足一些一致性的要求,这里也省略了,请自行参考教材。

    [D[hat{g}(X_1,cdots,X_n)]geqslantdfrac{[g'( heta)]^2}{nI( heta)};;;I( heta)=int_{-infty}^{infty}dfrac{[f'_{ heta}(x, heta)]^2}{f(x, heta)}\, ext{d}x ag{7}]

      式(6)对任何统计量都成立,我们更应当关注等号成立的条件,即(hat{g})和(G)有线性关系。对于均值估计(ar{X}),要想它是MVU估计,只需([ln f(x, heta)]'_ heta)是(x)的线性函数(当然还要验证一致性,这里略去),容易验证常见分布一般都满足这个条件。另外还可以证明,方差(S^2)也是(sigma^2)的MVU估计。

    2. 区间估计

      参数估计的目的是对参数更多的了解,点估计的结果虽然直接易用,但却丢失了太多参数的信息,使用上也没有灵活性。为了包含参数的更多信息,我们希望找到两个统计量(hat{g}_1,hat{g}_2),以区间形式估计参数,并达到一定的概率要求。一般是对给定足够小的(alpha>0),要找到尽量小的区间([hat{g}_1,hat{g}_2]),使它能以(1-alpha)的概率包含(g( heta))(式(8))。

    [P[hat{g}_1(X_1,cdots,X_n)leqslant g( heta)leqslanthat{g}_2(X_1,cdots,X_n)]=1-alpha ag{8}]

      这样的估计方法叫区间估计,其中([hat{g}_1,hat{g}_2])叫置信区间,而(1-alpha)是区间的置信系数。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是这里仍然是把参数当做确定值,把样本当做随机变量,所以置信系数的意义是“区间能包含参数”的概率,而非“参数落在区间里”的概率;另一个是区间长度越小越好,但不做强求,因为区间本身就是随机变量,对它最小值的讨论比较困难。

      为了构造统计量(hat{g}_1,hat{g}_2),观察式(8),其中只包含待估参数和样本值,以及它们之间的概率不等式。一种比较方便的构造方法是这样的,找一个变量(G(g( heta),X_1,cdots,X_n)),它服从一个比较简单的分布(F)。为了生成置信区间,一般把变量值限定在(E(G))的两侧,每测的概率分别取((1-alpha)/2)。如果用(f(alpha))表示(F)的(alpha)分位点,则建立不等式(9),整理后便能得到式(8)置信区间。

    [E(G)-f(1-frac{alpha}{2})leqslant G(g( heta),X_1,cdots,X_n)leqslant E(G)+f(frac{alpha}{2}) ag{9}]

      这里的(G)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枢轴变量,因此该方法也叫枢轴变量法。很多分布的枢轴变量比较难构造或者计算量大,甚至有时对分布完全未知,这时如果样本足够大,可以利用中心极限定理,以标准正态分布作为枢轴变量。这里我们只讨论正态分布,它的常用枢轴变量还有上篇介绍的三大变量,请先回顾相关性质。以下讨论仅给出枢轴变量,具体置信区间请自行计算,并没有本质困难。

      先讨论单样本的正态分布(Xsim N(mu,sigma^2))。估计均值(mu)时,(sigma)可能已知也可能未知,上篇的公式(8)和(15)便是对这两种情况的枢轴变量。再估计方差(sigma^2),同样分为(mu)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mu)已知的情况比较简单,未知时上篇的公式(17)便是我们要的枢轴变量。

      再讨论两样本的正态分布,一般是根据两个随机变量的观察值,比较它们的参数。设两个随机变量为(Xsim N(mu_1,sigma_1^2))和(Xsim N(mu_2,sigma_2^2)),样本分别是(X_1,cdots,X_m)和(Y_1,cdots,Y_n)。一种是要考察(mu_1-mu_2)的大小,一般的做法当然是用(ar{X}-ar{Y})去估计它。当(sigma_i)都已知时,(ar{X}-ar{Y})的方差为(sigma^2=dfrac{sigma_1^2}{m}+dfrac{sigma_2^2}{n}),枢轴变量比较显然。

      当(sigma_i)都未知时,暂时没办法把(sigma)消除(即使用(S_1^2+S_2^2)也不行),这里只讨论(sigma_1=sigma_2)的场景。为了能使用(t)分布,直接使用式(10)中的(S^2)来近似方差,容易得到枢轴变量(11)。当(sigma_1 e sigma_2)时,暂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该问题称为贝伦斯-费歇尔问题

    [S^2=dfrac{sumlimits_{i=1}^m(X_i-ar{X})^2+sumlimits_{i=1}^n(Y_i-ar{Y})^2}{m+n-2} ag{10}]

    [dfrac{(ar{X}-ar{Y})-(mu_1-mu_2)}{sqrt{1/m+1/n}cdot S}sim t_{m+n-2} ag{11}]

      最后来比较(X,Y)的方差,直接作差比较难处理,而且意义也不明显。一般是估计(sigma_1^2/sigma_2^2)的大小,它可以直接使用上一篇的式(19)作为枢轴变量。

    3. 贝叶斯估计

      现在来正式讨论贝叶斯估计,它的模型直接从事件的条件概率扩展而来,只不过由事件概率扩展为分布密度(同样适用于离散分布)。贝叶斯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参数( heta)看做一个随机变量,如何理解这一点非常关键。现实中参数( heta)一定是确定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它的信息。但根据过去的认识或合理的假设,对( heta)的所有可能值会有个评估,这样的评估就使得( heta)有了随机变量的性质。需要着重强调的是,随机变量不是变量,它只是对不同可能性的一种描述。

      脑洞再开大一点,则可以认为我们以一定概率处在不同的平行时空中,而( heta)在每一个时空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值。在得到观察(X_1,cdots,X_n)后,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处在不同时空的概率。这是典型的条件概率问题,但要注意,这时讨论的样本空间是( heta,x_1,cdots,x_n)。假设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f(x, heta)),参数( heta)的先验分布的密度函数为(h( heta)),容易得到( heta)的后验概率的密度函数(式(12))。

    [h( heta\,|\,x_1,cdots,x_n)=dfrac{p( heta)}{int p( heta)\, ext{d} heta},;;p( heta)=h( heta)prod_{i=1}^nf(x_i, heta) ag{12}]

      前面说过,最大似然估计本质上也是贝叶斯思想,只是先验分布采用的是均匀分布。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在无限区间(比如整个实数域、所有正数等)上定义均匀分布?这个对我们还是太困难,也许测度论中会有完美解释?这就不得而知了。但还是可以换个思路,(h( heta))在条件分布中本质上起到的是“权重”的作用,也就是说它的根本意义在于表明概率之间的“比重”。比如对于均匀分布,只需取(h( heta)=1)就足以说明“均匀”的性质,不必要求(h( heta))是一个严格的密度函数(但由式(12)易知后验概率一定是密度函数)。

      但无论如何,在式(12)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先给出一个先验分布(h( heta)),这个分布的选择非常影响估计结果。很多时候先验分布难以确定,只能凭主观经验,这给贝叶斯方法带来了很多诟病。但由于贝叶斯思想的有效性和方便性,它在数理统计中仍然大行其道,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贝叶斯学派,以区别于坚持频率方法的学者。一种和解的方法是承认两个模型本质的不同,并且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但以个人粗浅的了解,我觉得贝叶斯思想是对传统模型的扩充,它是用先验概率把传统模型补充完整而已。这个补充就如同虚数于实数系统一样,是打破直觉却非常必要的抽象,是现代数学所具有的特征。

      贝叶斯模型是完整的,且逻辑自洽的,方法本身不应该被诟病。既然问题出在先验概率的选择,那么在使用时挑选最合适的即可。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需要更多的理论分析和支持,不能把这部分工作的欠缺怪罪于贝叶斯模型本身。在大部分场合,(h( heta))一般遵循“同等无知”原则,这个原则的缺点也是显然的:如果对( heta)是同等无知的,则对它的函数则基本不满足。这时选择对谁同等无知就很关键,在正态分布中一般取(h(sigma)=sigma^{-1}),在指数分布中一般取(h(lambda)=lambda^{-1})。

      后验概率可以看做包含了参数的所有信息,它可以被用作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在点估计时,最合理的应当是取期望值,而非最大似然法中的最大值。伯努利分布(先验概率取均匀分布)在贝叶斯方法中的期望值是(hat{p}=dfrac{N+1}{n+2}),这在(n)很小时明显更合理(最大似然法得到(dfrac{N}{n}))。

      后验概率上的区间估计实现起来非常方便,它有统一的计算过程,而不依赖于具体分布。针对指定的置信系数,寻找最小的置信区间,是存粹的分析学计算问题。后验分布有对称轴时,最小置信区间一般也是对称的。其它情况下,可以先固定一个边界以确定另一个边界,然后变动第一个边界寻找最小区间。实在复杂的计算,也可以直接交给计算机完成。最后需要提醒一下,这里的置信区间和第二段中的置信区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 heta)自身(随机变量)的取值区间,一个是可以包含( heta)(确定值)的区间,请仔细体会。

  • 相关阅读:
    Oracle 不走索引
    Oracle不等值链接
    查看统计信息是否过期
    JavaScript利用append添加元素报错
    Subversion Native Library Not Available & Incompatible JavaHL library loaded
    Oracle并行查询出错
    Oracle连接出错(一)
    Linux下Subclipse的JavaHL
    Java生成文件夹
    Java生成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dward-bian/p/689019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