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WINDOWS
2009-12-28 10:56:28
1.最先开始使用的是VXD(早废弃了)
2.自Windows 2000开始,开发驱动程序必以WDM为基础的,意为Windows Driver Model,是一个标准的驱动模型,意思是说你可以在这个模型上有所改动,WDM是Vista以前平台的驱动模型。(vista支持大部分的WDM驱动)
3.WDF是Vista及其以后OS的驱动模型,意为Windows Driver Foudation,此模型比WDM更先进、合理(微软是这样说的),将WDM中关于电源、PnP等一些复杂的细节由微软实现,所以在此模型上开发驱动会 比以前要简单(个人觉得是要简单一些了,不过隐藏了更多细节)
------------------------------------------------------------------------------------
如所周知,自Windows 2000开始,开发驱动程序必以WDM为基础的,但其开发难度之大,根本不能奢望像用户模式应用程序开发那样容易。为改善这种局面,微软推出了新的驱动程 序开发环境。要预先指出的是,这不是另起炉灶改弦更张,而是以WDM为基础进行了建模和封装,显著特点是降低了开发难度。因为:
1、 将原来普通程序设计中基于对象的技术应用到了驱动开发中。WDM中虽也有对象模型,但与真正的基于对象技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为了实现基于对象的技术,微软精心设计了对象模型并进行了封装。属性、方法、事件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2、 无论内核模式的驱动程序或者用户模式的驱动程序,都采用同一套对象模型构建,采用同一个基础承载。这个基础就是WDF。WDF虽然已经是经过封装和定义的 对象模型,但对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对象来说,WDF又是两者的父对象。换言之两者都是继承了WDF才得到的,或者都是从WDF派生而来的。相对于内核模 式,派生出的对象称为“KMD框架”即KMDF;相对于用户模式,派生出的模型称为“UMD框架”即UMDF。无论何种模式的框架,其内部封装的方法、执 行的行为其实还是用WDM完成的。
3、 更重要的,也是微软反复炫耀的是封装了驱动程序中的某些共同行为:例如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就属于这种共同行为。因为大多数驱动程序中都需要处理即插即用 和电源管理问题,据说这大概要上千行的代码,况且,没有相当水平还不一定能处理好。为了一劳永逸,WDF干脆将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封装了进了对象之内,一 举成了对象的缺省(默认)行为。
4、 改变了操作系统内核与驱动程序之间的关系,WDM驱动程序中,一方面要处理硬件,另一方面要处理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现在WDF则将驱动程序 与操作系统内核之间进行了分离,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交互工作交给框架内封装的方法(函数)完成,这样驱动开发者只需专注处理硬件的行为即可。这不仅避免了 顾此失彼两面不周的弊端,也由于双方的分离,对操作系统内的某些改动,硬件制造商配套驱动程序的开发都有莫大的好处。
5、 两种模式的驱动程序(KMDF、UMDF)都使用同一环境进行构建,这一环境称为WDK。
即KMDF,UMDF的开发环境为WDK。以前WDM开发的环境为DDK
Windows Device Kit (WDK): 把测试套件(test suites)集成进来,DDK 就成了WDK。WDK是针对微软操作系统系列的驱动器集成开发系统。它组合了Windows DDK和Hardware Compatibility Test (HCT) kits(硬件兼容性测试工具),同时提供了微软内部用来测试Windows操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套件。
6、 虽然经过封装并引入基于对象的技术,所开发的驱动程序在执行效率上并不比原来逊色。
2.自Windows 2000开始,开发驱动程序必以WDM为基础的,意为Windows Driver Model,是一个标准的驱动模型,意思是说你可以在这个模型上有所改动,WDM是Vista以前平台的驱动模型。(vista支持大部分的WDM驱动)
3.WDF是Vista及其以后OS的驱动模型,意为Windows Driver Foudation,此模型比WDM更先进、合理(微软是这样说的),将WDM中关于电源、PnP等一些复杂的细节由微软实现,所以在此模型上开发驱动会 比以前要简单(个人觉得是要简单一些了,不过隐藏了更多细节)
------------------------------------------------------------------------------------
WDF 与 WDK 名词解释
WDF驱动模型如所周知,自Windows 2000开始,开发驱动程序必以WDM为基础的,但其开发难度之大,根本不能奢望像用户模式应用程序开发那样容易。为改善这种局面,微软推出了新的驱动程 序开发环境。要预先指出的是,这不是另起炉灶改弦更张,而是以WDM为基础进行了建模和封装,显著特点是降低了开发难度。因为:
1、 将原来普通程序设计中基于对象的技术应用到了驱动开发中。WDM中虽也有对象模型,但与真正的基于对象技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为了实现基于对象的技术,微软精心设计了对象模型并进行了封装。属性、方法、事件等等“一个都不能少”。
2、 无论内核模式的驱动程序或者用户模式的驱动程序,都采用同一套对象模型构建,采用同一个基础承载。这个基础就是WDF。WDF虽然已经是经过封装和定义的 对象模型,但对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对象来说,WDF又是两者的父对象。换言之两者都是继承了WDF才得到的,或者都是从WDF派生而来的。相对于内核模 式,派生出的对象称为“KMD框架”即KMDF;相对于用户模式,派生出的模型称为“UMD框架”即UMDF。无论何种模式的框架,其内部封装的方法、执 行的行为其实还是用WDM完成的。
3、 更重要的,也是微软反复炫耀的是封装了驱动程序中的某些共同行为:例如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就属于这种共同行为。因为大多数驱动程序中都需要处理即插即用 和电源管理问题,据说这大概要上千行的代码,况且,没有相当水平还不一定能处理好。为了一劳永逸,WDF干脆将即插即用和电源管理封装了进了对象之内,一 举成了对象的缺省(默认)行为。
4、 改变了操作系统内核与驱动程序之间的关系,WDM驱动程序中,一方面要处理硬件,另一方面要处理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的交互。现在WDF则将驱动程序 与操作系统内核之间进行了分离,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交互工作交给框架内封装的方法(函数)完成,这样驱动开发者只需专注处理硬件的行为即可。这不仅避免了 顾此失彼两面不周的弊端,也由于双方的分离,对操作系统内的某些改动,硬件制造商配套驱动程序的开发都有莫大的好处。
5、 两种模式的驱动程序(KMDF、UMDF)都使用同一环境进行构建,这一环境称为WDK。
即KMDF,UMDF的开发环境为WDK。以前WDM开发的环境为DDK
Windows Device Kit (WDK): 把测试套件(test suites)集成进来,DDK 就成了WDK。WDK是针对微软操作系统系列的驱动器集成开发系统。它组合了Windows DDK和Hardware Compatibility Test (HCT) kits(硬件兼容性测试工具),同时提供了微软内部用来测试Windows操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套件。
6、 虽然经过封装并引入基于对象的技术,所开发的驱动程序在执行效率上并不比原来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