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Linux常用shell命令
使用
LINUX
虚拟机的快照
3
以下文章由影视网收集于提供
www.808ys.com
实验目的:
掌握
Linux
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
一、基本命令
1
、立即关机并重启动,执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r now
或者
reboot
2
、立即关机,执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h now
或者
poweroff
3
、等待
2
分钟关机并重启动,执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r 2
4
、等待
2
分钟关机,执行如下命令:
shutdown -h 2
5
、使用当前用户的历史命令,执行如下操作:
history
将会显示使用过的每条命令及其序号,可利用序号重复执行该命令。
例如输入
!1
并回车,将会重复执行第
1
条历史命令。
也可用上下光标键调出某条历史命令,然后按回车键重复执行。还可用上下光标键调出某条
历史命令,修改后按回车键执行。
6
、清除当前用户的历史命令,执行如下命令:
history -c
此时用向上光标键将会调不出任何历史命令。
7
、命令提示键
<Tab>
:输入命令开头一个或几个字母,然后按
1
次【
Tab
】键,系统会自动补
全能够识别的部分;再按
1
次【
Tab
】键,系统显示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命令供用户选择。
例如输入
group
后按两次
<Tab>
键,将会显示以
group
开头的所有命令。
8
、显示内核版本号,执行如下命令:
uname -r
注:内核版本号不同于软件发行版本号。例如,
RHEL 5.4
的内核版本号是
2.6.18-164.el5
,
软件发行版本号是
5.4
。
9
、清除屏幕,执行如下命令:
clear
10
、显示操作系统时钟,执行如下命令:
date
11
、加载光盘到
/media
,执行如下命令:
mount /dev/cdrom /media
12
、卸载光盘,执行如下命令:
umount /dev/cdrom
或者
umount /media
注意:不要在
/media
或其子目录中执行此命令,否则将会出现“设备忙错误”。
13
、查看存储设备
,
执行如下命令:
fdisk
–
l
14
、加载
U
盘到
/media
mount /dev/sdb1 /media
15
、卸载
U
盘,执行如下命令:
umount /dev/sdb1
或者
umount /media
注意:不要在
/media
或其子目录中执行此命令,否则将会出现“设备忙错误”。
16
中断
shell
命令
Ctrl+C
二、文件目录操作命令
1
、显示当前的绝对路径,执行如下命令:
pwd
2
、改变当前目录,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cd /etc/yum
将会把当前目录改为
/etc/yum
。
3
、回到当前目录的父目录,执行如下命令:
cd ..
4
、创建目录,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mkdir /usr/tigger
5
、删除目录,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rmdir /usr/tigger
注:使用
rmdir
命令时,待删除的目录必须为空。
6
、列出目录中的内容,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ls /
7
、列出目录中的所有内容
(
包括隐藏文件或称为点文件
)
,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ls /root -a
将会看到以“
.
”开头的文件名,它们称为点文件。若用命令“
ls /root
”是看不到它们的。
8
、用长格式列出目录中的内容,执行如下命令:
ls /boot -l
注:在
Linux
中,若某命令有几个开关,可将这几个开关合并在一起。例如,命令
ls -a -l
与命令
ls -al
或者
ls -la
作用相同。
9
、创建空文件,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touch /a.dat
10
、复制文件,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cp /etc/host.conf /root
将会把目录
/etc
中的文件
host.conf
复制到目录
/root
中,文件名不变。
11
、复制整个子目录
(
不改变目录名
)
,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cp -r /usr/include /root
将会把整个子目录
/usr/include(
不改变目录名
)
复制到目录
/root
中。
12
、复制整个子目录
(
改变目录名
)
,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cp -r /usr/include /root/include2
将会把整个子目录
/usr/include
复制到目录
/root
中,并将目录名从
include
改为
include2
。
13
、移动文件或给文件改名,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给文件改名:
mv /root/host.conf /root/myfile
移动文件:
mv /root/myfile /
移动文件同时改名:
mv /myfile /root/myfile2
14
、删除文件,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rm /root/myfile2
按
y
键确认。
rm -f /a.dat
不需确认。
15
、删除非空目录,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mkdir /root/mysub /root/mysub/new
rmdir /root/mysub
系统提示目录非空
rm -rf /root/mysub
系统无错误提示。
ls /root
将看到目录
/root
中已经没有
mysub
目录。
16
、分屏显示文件内容,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more /etc/services
按空格键显示下一屏,按
q
键返回命令行状态。
注:
more
作为管道命令时,可与其它一些命令结合,例如:
ls /etc |more
history |more
17
、显示文件内容,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cat /etc/services
18
、合并文件,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cat /etc/resolv.conf /etc/yum.conf >/b.dat
执行如下命令进行验证:
ls -l /b.dat
显示该文件长度为
814
字节。
也可用两条命令实现同样的功能:
cat /etc/resolv.conf >/c.dat
此时该文件长度为
26
字节。
cat /etc/yum.conf >>/c.dat
此时该文件长度为
814
字节。
注:
>
和
>>
是重定向符号,
若重定向的文件已经存在,
则使用
>
时将用新内容覆盖原来的内容,
而使用
>>
时将用新内容添加到原来内容的后面。
三、
vi
编辑器
创建或修改某一文本文件,例如执行如下命令:
vi /b.dat
vi
编辑器有
2
种模式:命令模式和编辑模式。
vi
启动后进入的是命令模式,在命令模式中按
i
键就可以进入编辑模式。
在编辑模式中按
<Esc>
键就可以返回到命令模式。
按
i
键后开始编辑。
编辑完成后,
按
<Esc>
键返回到命令模式,
输入
:wq
后按回车键保存文件后
退出;或者输入
:q!
后按回车键不存盘退出。
若要删除光标所在行,
则先返回到命令模式,
再按两次
d
键。
若要删除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向下
的若干行,例如
5
行,则先返回到命令模式,按
5
键,再按两次
d
键。删除的内容同时进入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