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接口层安全
网络接口层,通常也称为数据链路层,是在主机系统和网络硬件之间的物理接口。
什么是ARP协议
在局域网中通信时使用的是MAC地址,而不是常见的IP地址。所以在局域网的两台主机间通信时,必须要知道对方的MAC地址,这就是ARP协议要做的事: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互联网层安全--ICMP、IP、IGMP。其中主要协议是IP
IP协议简介:
IP数据报
- 总长度(16位)是IP数据包的总长度,所以一个IP数据包大小不超过2^16次幂也就是65535
- 生存时间(TTL):一个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减一,防止有包不断在互联网中生存,TTL为0时,包就会被舍弃掉
- Linux和Windows的TTL不一样
- 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IPV6,与5G结合
ICMP协议主要用来诊断网络通信
tracer:追踪目标地址经过哪些路由器
互联网安全面临的威胁:
- 拒绝服务——分片攻击(teardrop)、死亡之ping(ping -L可以指定包的大小,超出一个包最大即64KB也就是65536B,就会被ping到死,导致死机或重启) eg:DOS、DDOS
- 欺骗——IP欺骗(Smurf攻击:假如黑客本身地址是2.2.2.2,但伪造IP为1.1.1.1向具有大量主机和因特网连接的网络的广播地址发送广播请求,这一大部分主机收到请求会同时回应给1.1.1.1,这时1.1.1.1就会使大量网络传输充斥目标系统,引起目标系统拒绝为正常系统进行服务一般手法是利用ICMP发送echo,企图收到reply)
- 窃听——嗅探
- 伪造——IP数据包伪造(实现起来很困难,涉及到TCP、序列号的伪造)
误报率和漏报率是衡量一个网络安全设备的重要技术指标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不是DOS操作系统,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指借助于客户/服务器技术,将多个计算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DDoS攻击,从而成倍地提高拒绝服务攻击的威力。
下面是泪滴(分片攻击),比如分成1-1025,1000-2049,到达目的主机需要重组还原,这样势必造成溢出或覆盖,此时要是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就会产生拒绝服务
传输层安全--TCP、UDP
TCP包头数据结构
tcp端口号(很多木马都会采用高端口)
UDP协议包头(UDP比较简单,只负责发送一个包,收到一个请求)
UDP、TCP的比较(UDP传输速度快,DNS用的就是UDP服务)
传输层安全面临的威胁:
- 拒绝服务——syn flood(客户机向服务器三次握手连接第三次不确认,所以服务器一直保持半连接状态,如果短时间发送很多请求,那就有很多半连接,那么内存就这样被占掉了,服务器一般会重启再等待一段时间后丢弃这个半连接,这段时间被称为“SYN Timeout”,解决办法:①缩短SYN Timeout时间②防火墙)udp flood、Smurf
- 欺骗——Tcp会话劫持
- 窃听——嗅探
- 伪造——数据包伪造
LAND攻击:伪造自己源地址是11.11.11.11,目的地址是11.11.11.11,发送给真正的11.11.11.11,它就会以为这些数据包是自己发送的,但是自己无法回应,造成系统当机
应用层安全:(最复杂的就是HTTP)
应用层安全面临的威胁:
- 拒绝服务
- 欺骗
- 窃听——嗅探,只要是明文传输,都有可能泄露(采用明文传输的协议:1.TCP/IP2.FTP3.HTTP4.POP5.Telent)(TLS与SSL在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HTTPS就是HTTP与SSL结合)
- 伪造
- 暴力破解
完整域名:www.baidu.com. (最后的点代表的是根域,一般不写,)
每个域都有对应的服务器,根域有13个根服务器
.com是顶级域,
.baidu二级域名 (自己只能注册二级域名)
各地运营商服务器在收到用户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时,不会去二级域、顶级域里找,服务器里只有缓存,比如缓存里知道www.baidu.com对应1.1.1.1,直接发送给用户,加快了速度,如果缓存里没有,直接交给根服务器(.),根服务器(.)再给顶级服务器(.com),顶级服务器(.com)再给二级服务器(baidu),二级服务器(baidu)发现自己有www,再原路传给根服务器,根服务器交给运营商,运营商放入缓存再给用户,就有了www.baidu.com对应的地址1.1.1.1,同时这个也会写入用户自己的缓存。
ARP协议为什么会被篡改?根据时间那个新,就更新
DNS认证的时候,每回都会发一个查询的ID号,作为攻击者来说,他不知道ID号,但这个机制还是很弱,存在被篡改的可能。
只有回应里有这个查询ID才会缓存到dns里
ISO/OSI开放互联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