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书签、论坛、网页、搜索,谁是未来英雄? [网摘]

    一、书签

    在QQ群里,大家总会讨论到hao123,不厌其烦的讨论hao123为什么会成功。我把hao123的成功归结为三点:符合大众用户需求、营销策略、时代机遇,其内容是简单粗糙的,其推广手法是让人不齿的。但符合大多数用户需求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是他成功的关键。于是我引用了yahoo的例子,yahoo在最初的时候,不就是分类目录吗?从某种角度上看,还不如hao123更简单和实用不是?为什么yahoo成功了呢?一句话,它满足了特定时期中的大多数用户需求。

    Hao123以后,265、516等网站导航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嗖嗖的成长起来,很多网站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hao123要做的不知道好多少倍,但除了有资本支持的265、516、86等网站以外,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而花钱来烧的这几个站,我看以后也滋润不到哪里去。可以这么说,hao123的网站书签时代已经过去了,正如yahoo的分类目录一样。Hao123现在的价值是它的"品牌"(很多人都知道)以及那部分初级但为数众多的用户群体的浏览惯性。

    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最初我们都觉得它是年末最好的必看的电视节目,因为当时我们没有选择、也没有自我需求可言。当今天我们有了更多可选择的事物,自我个性和欣赏品位的不断提示和异化后,我们还会坚持去看春节联欢晚会吗?当然,中国为数最多的农民阶层他们依然爱看,所以春节联欢晚会依然有市场。对于互联网来说也是如此,它总在不断的变革,走过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时代,成功的网站赶上了或大或小的小浪头,失败的网站在后面的海水中被淹没。扯的有点远了,呵呵。给书签类网站来个体检看看。

    摘什么:网站地址

    怎么摘:收集整理、手工分类、限于站长已知的网站和被提交的网站,精选出最常用的和特色的网站书签作为推荐

    摘给谁:光顾网站书签类网站的大都是上网新手,他们并不知道网络上都有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只能通过书签去分类查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但这部分人永远是网络用户的大多数。

    二、论坛

    2000年我在xilu工作的时候,有同事做了一个叫"西陆网摘"的论坛,因为西陆论坛有个方便的"转移"功能,可以把某论坛的文章方便的转移到其他论坛(两者都限于西陆论坛),所以他基本都不怎么费事的就搞出了一个内容多且质量高的论坛来,而且访问量也非常好,这让我觉得稍有不爽:"我这里辛苦的搞原创拉用户,你那里只要一转,所有人的工作就成了给你做贡献了?"

    事隔四年,如今的论坛网摘再不局限于某个论坛,也不再是用手工方法去整理了。看看这几个站吧:全球中文论坛网(ChinaBBS.com)、奇琥(Qihoo.com)、中文论坛每日精粹(Zwlt.com)……已经是面对所有知名的、高人气的中文论坛使用搜索技术进行汇集整理的论坛网摘网站了。
    使用以后,觉得这次刘韧的确是用了一些心思来搞365key,无论从技术设计和操作界面,都比donews更认真和考虑周到。Furl那玩意并不好用(我e文不好),被人戏称为中文furl的365key倒是不错。说到365key网摘对于个人用户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是收藏、共享、新知、沟通。对于开始写blog的我来说,有很多好网页我想保存,但不能总是以转载形式放到我的blog里,但可以分类存放到365key上,这是一个功能及习惯在365key上的需求分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多人都会希望有好的东西拿来和朋友及更多人一起分享,356key也做到了,并且这个分享也是另种方式的宣传;网摘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呢?是你可以看到你所感兴趣,但你还尚不知道,也无从去寻找的新内容,在这里可以更广阔的打开你的眼界;以共同的收藏来寻找那些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是比较直接的办法,也应用了"人以群分"的社会规则。

    网页网摘和论坛网摘有时候不太好区分,因为对于所收集的内容,大家可能都是雷同的,但还是有一些不一样。

    摘什么:所有高质量的内容网页联接,也可以是论坛某个贴子的连接

    怎么摘:让用户自行提交推荐,站长进行简单分类和筛选

    摘给谁:根据网站性质不同,其摘录内容和受众也不尽相同。对365key而言,用户大多数是IT相关的工作者和较高层次的人群。

    四、搜索

    google的出现带给所有人一种震撼,我在初次接触google的时候,心里很惊讶:"不是吧,怎么连这些都能搜出来?"这是搜索技术带给互联网的革命,它让我们这些人在想到问题的时候就习惯于"google一下"。Google是什么?是让你在整个互联网的全部资源中搜寻你特定目标相关信息的一条通路。

    可以看的出来,搜索是最大规模,最高技术的网摘方式,它动态的根据你特定的目标内容来将适合的网络资源堆积排列出来供你查看。但任何技术或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和365key网摘来比较,搜索引擎只可以搜你"想的到"的内容,并且它的显示结果是一种对目标关键字精准,对用户真实需求粗糙的系统排列,是一种"在全体里找广义"的信息功能;365key的优势则在于,你可以看到你感兴趣,但你并"不知道"也"无法预设"的内容,这是一种"在局部里被动传递具体内容"的信息功能。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一般来说,用户会同时用两种功能进行互补,当我在365key上看到一篇"惊叹:世界上最大的港派个人网站icxo.com!"的文章时,可以利用google搜索"icxo"、"高少星"、"top100bbs"等关键字来多方向深入追踪这几个文章里的相关主题,满足自己对"了解icxo"、"了解高少星"、"了解top100bbs"的延伸需求,而这个是365key无法实现的,在搜索出"高少星"的个人网站,并看到其他稍有价值的文章时,还可以返回365key把这篇"书签、论坛、网页、搜索……谁是未来网摘英雄?"收藏和共享出来,这样就完成一个用户需求的激发、实现、回馈的操作循环和习惯实现。

    摘什么:互联网的所有信息资源

    怎么摘:搜索引擎技术

    摘给谁:所有使用者,每次使用时需由用户提供其需求的关键字作为网摘内容过滤判断参照,并反馈给用户与此相关的信息内容。

    谈完了书签、论坛、网页、搜索这四种主要的网摘应用模式,再聊聊一些相关问题和延伸的东西。

    首先是用户需求(习惯)和未来趋势,这里的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用户,想我以及作为读者的你,恐怕都不太能算的上。Yahoo的成功是它简单的网址分类目录可以给用户进行导航,否则用户根本不知道有哪些网站可以浏览;hao123的成功是它把重要的网站直接推荐给用户,用户不用进入层层分类目录就可以直接到达感兴趣的网站;论坛网摘和网页网摘的价值在于过滤精选出用户未知的但却会感兴趣的具体内容,它又是在网站网摘后的进一步内容过滤;而搜索引擎,则是由用户主动的去查询相关内容……可以看到,对于某一用户来说,他的需求和操作习惯是不断提高的,从初步接触无从下手到可以精确找到丰富但又准确的目标内容,用户本身在改变着,而网络技术也在改变,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促进。除了简单的浏览外,聊天交友、电子商务等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了百花齐放的热闹场面,各种新网站新技术不断推出。但如果为了成功,必须对用户细分,对大部分网站来说,面对的还是大部分并不专业的网民,这就需要我们降低操作门槛在适应用户习惯的基础上满足用户需求,当然,你的技术可高可低,但需要知道功能强大一定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大多数用户习惯和需求,而不是给少数专业人员所搞的高精尖科研项目。

    其次是行业内的竞争,hao123成功后,数以千万计的网站导航站诞生,然后接受夭折的命运。论坛网摘和网页网摘也会如此,因为对于这种功能来说,基本上不会存在什么技术障碍,后来者只会做的更好。如果一夜间出现上百个365key,将会怎样呢?最后我想明白了,真简单,其实只是又一场的历史重演,不论是yahoo时代,sina时代、hao123时代,或任何时代,大家都会在一种风潮下做着同质不同表现的网站,技术、内容、运营各不相同,只有领先者和资源或实力超强的那几个可以跳出来并终结这个时代。

    最后是blog带来的冲击,我到目前对blog并不熟悉,但一样能感觉到blog从某种意义上是场革命。这个时代需要个性和自由,blog做到了,还需要交流和聚合,rss做到了,在blog里,会发现很多新奇的内容,更具体的是某个人。可能blog是针对少数人的,但其力量不可小视。Blog可以是网摘的对立面,也可以是网摘最强的补充和体现。

    最后分享一下我曾经的设想,自己是没有条件去实现了,但我想类似的项目应该会有人想到,并可能正在实践或即将面世,下面就简单说说吧。

    1、专业网摘和资源整合

    曾经我想做一个娱乐网站,目标是成为"中文娱乐第一站",呵呵,挺起来很牛,怎么实现呢?我观察到一种现象,在QQ上,很多人会把某一个好看的连接不停的转发再转发,我看到了一些,但还有一些看不到,这说明好内容大家都喜欢看,并且分享,而且传播是多层和多点的。

    "中文娱乐第一站"=娱乐网摘+搜索+p2p+资源服务器+社区+服务

    娱乐网摘,内容仅限定于娱乐,我个人并不喜欢做大而全的东西,除非很有钱或资源,否则很难实现本身造血赢利。网摘内容包括搞笑网文、精彩flash、恶搞程序、美女图片等,由网友自行摘录张贴,传递起来也非常方便,只需要把这个连接在QQ上,在其他途径上贴出去就可以了,以娱乐本身的特点和参与性,这种网摘必定会非常受欢迎而且拥有强大的生命力。P2p是一定要的,用户使用它来传递娱乐资源,因为很多的娱乐视频、软件等并不是发一个连接过去就可以搞的定的。资源服务器是将所有在网摘和p2p中出现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存放起来,到最后作为付费下载,或结集出版(非商业)之用。

    在有这么多资源后,使用封闭型搜索引擎,可以方便的把用户想要的东西找出来。如果找不出来呢?可以到社区里寻求帮助。最终,还可以把这种"帮你找"服务作为赢利模式的一部分。

    2、blog的网摘应用

    blog里的友情连接是不完善的书签导航,在危险危危的网站出现的blog收集功能,是更进一步的blog书签表现。使用如365key的摘录推荐型的blog网摘站暂时并没发现,但基于rss的blog搜索引擎已经有了,如8fang、feedss、feedsearch等,它们可以在已登记收录的feed地址中搜索相关的内容,更有甚者,如"看天下",借助着自己rss浏览器客户端软件的便利和资源,很容易的就可以搞出rss站点目录以及搜索功能,我觉得这比先前那3个单纯的rss搜索网站更有潜力,因为它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整合利用。

    如果做blog网摘,其价值和趋势是很明显的,blog网摘具有专业性、原创性等特点,这对于特定行业如IT、教育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而多数blog资源也可以作为正式或非正式的出版发行资源加以利用。通过blog网摘,用户更容易建立起沟通交流的基础,因为blog不仅是兴趣的收集,更是一种自我的展示。做blog网摘,还可以融合更多的一些功能和服务,但定位必须明确:"为哪些人做什么?"

    草草的写了这么多,自己的感受并不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内容也有些偏离主题。在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每一年,都会有一些潮流在涌现和波动,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创意和事物出现,实际上是用户已有的和潜在的需求拉动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把用户在现实中不可能的需求来实现或实现的更好。在撰写本文的时候,网摘在流行着,blog在酝酿着,还有什么呢?社区论坛也要起步了,它也将从虚拟的网上家园逐渐和线下的真实社会活动相结合,形成一个真实的虚拟环境(和虚拟现实正相反),真实和虚拟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人与人以及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会日趋紧密,互联网一直都源自与传统行业和现实社会,在未来它也会更自然的回归于其中。
    这种论坛网摘网站内容量大,也因为经过了人工整理,所以质量也较高,特别适合单纯的信息浏览者,他们不需要交互,只是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论坛的一个优势是,它基本上可以把所有网络资源进行汇聚并表现在一个贴上,有文字、有图片、有下载、有连接等等(本来想单独写写blog,但一想,好的blog还不一样会被转贴到论坛吗),并且它的内容不限制于是严肃的新闻或是私人的情感,再有就是论坛的互动感觉。

    说到这里,插一点我对新浪新闻的看法。我之所以喜欢看新浪新闻而不是搜狐新闻或网易新闻,关键不在于谁的新闻量多或质量高,而是对于热点新闻或社会新闻,我非常喜欢看新浪上众多网友对新闻的评论。虽然这个点子好象是搜狐先开始实施的,但无奈新浪网友人数众多,评论回复也异常精彩,很多时候其实我就是专门看评论去了,呵呵。

    论坛的资源无比丰富,做论坛网摘感觉上也是个比较有潜力和前途的事,但是否也会有"钱"途呢?一想到单一的广告赢利模式,我就犯恶心。

    摘什么:所有论坛的信息资源

    怎么摘:使用专用的论坛搜索技术,对已登记的论坛进行搜索和整理

    摘给谁:大多数信息浏览者,满足其多样的或无目的的浏览需求,从时事新闻到娱乐八卦,从文学原创到变态搞怪无所不包。

    三、网页

    以前大多数个人网站里都放些什么内容呢?我想原创并不常见,网站的主要内容是从其他地方copy&paste的东东,因为想增加这东东有"自己"的感觉,所以并不给浏览者制造一条原出处的简单连接,而是把内容下载以后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网站的一部分。但好东西实在太多了,摘不完也放不下,但也养成了众多站长见好就抄,见好就拿的模仿跟风习惯。

  • 相关阅读:
    flock对文件锁定读写操作的问题 简单
    hdu 2899 Strange Fuction(二分)
    hdu 2199 Can you solve this equation? (二分)
    poj 3080 Blue Jeans (KMP)
    poj 2823 Sliding Window (单调队列)
    poj 2001 Shortest Prefixes (trie)
    poj 2503 Babelfish (trie)
    poj 1936 All in All
    hdu 3507 Print Article (DP, Monotone Queue)
    fzu 1894 志愿者选拔 (单调队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sun/p/53829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