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kzq_qmi/article/details/46945753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Producer-consumer problem)是一个多线程同步问题的经典案例。该问题描述了两个共享固定大小缓冲区的线程——即所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实际运行时会发生的问题。生产者的主要作用是生成一定量的数据放到缓冲区中,然后重复此过程。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缓冲区消耗这些数据。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保证生产者不会在缓冲区满时加入数据,消费者也不会在缓冲区中空时消耗数据。
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如果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那么生产者对于消费者就会产生依赖(也就是耦合)。将来如果消费者的代码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者。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通过一个容器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之间不直接通讯,而通过阻塞队列来进行通讯,所以生产者生产完数据之后不用等待消费者处理,直接扔给阻塞队列,消费者不找生产者要数据,而是直接从阻塞队列里取,阻塞队列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区,平衡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处理能力。
所以说,这个阻塞队列就是用来给生产者和消费者解耦的。纵观大多数设计模式,都会找一个第三者出来进行解耦,如工厂模式的第三者是工厂类,模板模式的第三者是模板类。在学习一些设计模式的过程中,如果先找到这个模式的第三者,能帮助我们快速熟悉一个设计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好处
一种实用的设计模式,常用于编写多线程或并发代码。下面是它的一些优点:
1)简化开发,你可以独立地或并发的编写消费者和生产者,它仅仅只需知道共享对象是谁。
2)生产者不需要知道谁是消费者或者有多少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样
3)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执行
4)分离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功能上能写出更简洁、可读、易维护的代码
从硬件设计角度来看,其实就是硬件设计的FIFO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