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laibagefei 的邮件:
我是您的一个读者,《大象》一书和您的blog我都在看,现在有一个必须要请教你一下,因为我看了这么多UML建模的资料,只有您
讲得比较全面,而且自成体系哈。
1. 我在做业务建模的时候,在第三步“绘制业务场景图”时,说是要使用Business Actor中的actor和Business Use case中的case
组成活动图,但是我看您的Business Actor中的actor都是人,而没有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而我的系统在业务建模阶段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的
参与则不能形成完整的活动图,我是不是写错了?应该在业务建模阶段完全使用人作为涉众?
2. 我的系统是一个C/S架构的手机银行系统,中间几乎不需要“人”进行干预,该如何做业务建模?该怎样定义涉众?
3. Business Use Case和BBusiness use case realization的区别是什么?各自负责的域是什么?还有它们内部的活动图有什么区别?
无论如何,非常感谢!!
我的回复:
第1,2个问题:
我书中的例子大是针对行业服务软件的,因此在业务建模时主要是以人为主。的确在另一些领域,比如工控,嵌入式等软件是与机器打交道的,人并不参与。所以并不是说业务建模就一定要人的。业务建模建立的模型是一种计算无关模型。所谓计算无关,是指建立的是一种业务模式,对工控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控制模式,对嵌入式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信息交换模式。我对工控和嵌入式了解不多,说错了请谅解,只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业务建模的目的是描述一种特定的业务或模式,它与特定的平台和设备无关,而只是概念上的设备。比方说交换机,芯片,单片机,传感器等,我们并不指定具体的产品,甚至有可能市面上现在还没有这种设备。
这样说来,对工控和嵌入式来说,所谓的"人",其实就是一些概念上的设备、机器、其他软件等等。它们同样对你将来开发的软件有各式各样的期待,与人没什么差别。
而到了概念建模,进行系统分析时,就会进入所谓平台无关建模阶段。针对业务建模同样的信息,我们会引入特定的计算环境,将设备定位成某一类设备。但这时具体的设备还不确定。
最后在系统建模,进入设计时,就会进入所谓平台相关建模阶段,这时我们在概念建模的结果中引入我把打算支持的芯片型号,单片机型号,设备型号等等,这样才能够支持编码实现。
第3个问题:
一般来说,Business Use Case 的场景是用活动图画的,目的是描述参与完成business use case的各方所执行的活动,也就是各方的职责。从这个场景中我们能获得角色,业务实体等。同样的这个业务用例,可能会有多种可能的实现途径,每一种实现途径就是一个realization, 通常,我们可以用已经获得的角色,业务实体等绘制时序图或交互图来表示如何实现这个业务用例。
网友 laibagefei 的用例场景设计
谭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啊,看了您的回复,
这是通过手机订票的一个业务用例实现,如果您有时间,
我的回复:
活动图绘制没有什么问题,就业务方面我有点疑问。这里用计算机作为泳道给人一种手机直接和计算机交互的感觉,似乎计算机在这里不是很明确,因为手机毕竟不是坐在计算机前直接操作的,所以感觉有点怪。
我不太懂手机业务,不过感觉与手机直接交互的应该是某种电信网关,或者是某种平台。比方,如果是通过短信的,那么似乎应该是某个SMS平台而不是一台计算机;而支付行为,一般也不会和机票预定是同一个系统,似乎应当是某种支付网关,或支付平台,一般支付会是一个第三方平台,而不会是订票系统。
另外,手机终端和用户这里也比较迷惑。这里的用户是指手机的用户,还是指操作订票系统的用户?如果你的意思是订票人可以通过手机,也可以通过直接操作订票系统界面来订票,那么这应当是两个用例场景。在这里正好就这个例子多说两句,这正是一个业务用例有多个用例场景的例子,通过手机和直接操作订票系统对订票人来说显然是同一个业务目标,但也显然有着不同的操作内容和步骤,换言之,这个业务用例有着不同的实现途径,在建模时,你可以通过建立多个business use case realization 来表示多个实现途径。
如果这里的用户指的就是手机用户,那就是一个业务场景。但你应当把手机用户作为一个单独的泳道,由他向手机发出指令,手机再与订票系统进行交互。这样,在这个场景里,不但包含了手机与订票系统之间的交互行为,也包含了手机用户与手机的交互行为。也就是说,将来实现这个业务场景时,不但要实现手机与订票系统的接口,也要在手机上提供供手机用户操作手机的界面。似乎这样更加合理。
我对手机业务不是很懂,根据个人经验提点意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