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log management
- 对话状态维护(dialog state tracking, DST)
- 生成系统决策(dialog policy)
- 系统行为(dialog act)
- 对话状态(DS)
- 三种方法:
- structure-based
- 关键词:通过捕捉用户最后一句话的关键词/关键短语来进行回应
- tree and FSM-based:
- 把对话建模为通过树或者有限状态机(图结构)的路径,系统主导,想管用户要特定的信息,用户的回答在特定的几个范围里不会超纲;
- 问题就是不太好扩展,因为状态转移都是人根据特定任务定的。
- principle-based
- frame-based:
- 通过允许多条路径更灵活的获得信息的方法扩展了基于FSM的方法,它将对话建模成一个填槽的过程,槽直接没有顺序,缺什么槽就向用户询问对应的信息。
- 这个模型包含的要素是: frame:槽位的集合/对话状态(哪些槽位被填充了)/行为选择(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 常常用于用户可能采取的行为相对有限、只希望用户在这些行为中进行少许转换的场合
- 一位产品大佬的...对我好像没啥用emmm
- agenda + frame(CMU communicator):
- frame model 进行了改进,有了层次结构,能应对更复杂的信息获取,支持话题切换、回退、退出
- 所需元素:product(树的结构,反映为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的所有信息的顺序,和FSM相比,它的子树是可以挪动的)/ process(包括两部分:handler(产品树上每个节点对应一个handler,一个handler封装了一个information item)/ agenda(是handler的有序列表,handler有优先级))
- 博客没看懂直接上论文
- information-state
- pla-based
- frame-based:
- statistical
- RL-based
- structure-based
附录:相关论文阅读笔记
- 《AN AGENDA-BASED DIALOG MANAGEMENTARCHITECTURE FOR SPOKEN LANGUAGE SYSTEMS》
有人翻译好了嗯
摘要:1. 对话管理解决的两个问题:对于每一轮对话都提供一个完整的结构框架/正确管理对话进程,使得对话朝着最终目标进行。本文提出来的对话管理结构有三个元素:handler(管理紧密相关的信息集之间的对话行为)、product(反映双方都同意的信息)和agenda(安排与任务相关的handler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