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Keil(MDK-ARM)系列教程(三)_工程目标选项配置(Ⅰ)

    Ⅰ、写在前面
    Options for Target目标选项其完全意思是工程目标选项配置,或许有些人分不清工作空间、工程、目标这三个名词的意思和区别,下面章节将简述工作空间、工程、目标他们的意思。

    由于目标配置的选项比较多,我将其分为工程目标选项配置(Ⅰ)和工程目标选项配置(Ⅱ)两篇文章来讲述。

    目标选项包含了一个工程目标所有的配置信息,这些信息是保存在工程文件中的,也就是我们每次双击打开工程的文件(.uvprojx)和对应的(.uvoptx)文件。看过我(打包)代码的人应该知道,我的工程文件就保留了这两个文件,其它生成的文件我全部删除了的。

    本文内容已经整理成PDF文件,提供给大家下载:

    http://pan.baidu.com/s/1nuJ0RDR

    Ⅱ、本文要点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目标选项的配置,但为了让更多人明白什么是目标选项,首先将简述工作空间、工程、目标的意思和区别。

    1.打开目标选项的两种方法
    1.点击目标选项快捷按钮,如下图:

    2.从菜单中打开,Project -> Options for Target,如下图:

    2.本文所讲述的目标选项


    由于目标选项里面内容较多,本文只讲述前五项,后五项在下一篇文章讲述。本文旨在让大部分人明白目标选项的配置,为了使文章内容精简,过于简单和不常用过于复杂的只简述。

    Ⅲ、简述工作空间、工程、目标
    本章节内容与主题关系不大,若你掌握了,可以绕过。主要为了使更多的人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本节内容这种复杂的结构,对于初学者基本使用不上,但可以适当了解。当以后项目做大了,可能会使用到工作空间。

    工作空间、工程、目标它们三个是从大到小,依次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工作空间可以有多个工程,一个工程可以有多个目标。工作空间下的工程可以是完全独立的,工程下的目标基本上都有共同之处(比如:共用某些代码),它们工程项目统一管理。简单示意图,如下:

    举个例子:一个项目,由主机和从机组成,但项目为了区分产品的高低端,将产品做成简单和复杂两个版本(简单版只保留复杂版的部分功能)。举例示意如下图:

    本节内容不过多描述,在大型的实际项目中容易看见,一般不是很大项目,基本就是一个工程,一个目标或多个目标。初学者一般都是一个工程对应一个目标,这样简单明了。若是初学者,不能理解可以略过。

    Ⅳ、工程目标选项配置(Ⅰ)
    本节讲述工程目标前五项的配置,这里面有些内容在我们新建工程时都已经使用过,下面将详细讲述每一个选项配置的内容。

    1.Device设备(器件)
    这个选项不用多说,新建工程第一个就是选择设备(器件)。强调一点就是:器件可以通过输入查找,也可以通过列表查找。

    2.Target目标
    这里说的目标和上面说的工程目标不一样,是工程目标的目标。从内容可以看得出来是工程目标的调试晶振频率、选择的编译器、RAM和ROM分配的地址空间等。

    第1处:晶振频率。

    这个值主要用于仿真调试用,一般我们使用硬件调试可以不用管这个值。

    第2处:操作系统。

    很好理解,是否选择Keil自带的RTX操作系统,一般我们都不选。

    第3处:系统预览文件。

    这里我们一般是默认使用系统自带,不选择自己定义的。

    第4处:生成代码所选择的编译器。

    第5处:使用交叉模块优化、使用微库。

    交叉模块一般我们不使用,微库这个功能常用与printf函数。

    第6处:ROM存储地址。

    这里的ROM存储指的是程序储存的地址,分片外和片内两种。

    程序存储在片内好理解(初学者一般下载程序都是下载到片内FLASH),片外存储程序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少见,一般都是项目做大了,或有特殊要求时,片内不够使用了才将程序存储在片外。常见使用片外的例子“外部NorFlash存储程序代码”就会用到片外的存储地址。

    第7处:RAM存储地址。

    RAM存储地址和ROM道理一样,可以分片内和片外。常见例子“外部SRAM作为运行内存”。

    3.Output输出
    从选项名“Output”可以知道该选项里面内容的主要意思,就是输出一系列相关的内容。输出分两类:

    1.输出(创建)可执行文件,我们下载到处理器里面的程序就是该类;

    2.输出库,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不使用库,但对于很多从事特殊行业技术开发的公司来说,可能比较常用该功能。

    第1处:输出路径。

    输出路径就是在工程编译的过程中,输出这些文件保存的文件夹。Keil V5一般默认是保存在Objects文件夹下面,我建立工程一般也使用这个默认的路径。【其内容可以全部删除,最好配置在单独一个文件夹下面,代码备份时方便删除】

    第2处:输出可执行文件名。

    输出的可执行文件和库的名称就是在这里定义。比如我们常见输出Hex文件,其名称就是这里定义的。

    第3处:输出可执行文件(重点)。

    这里和输出库是二选一,选择了输出可执行文件就不能选择输出库。重要一点:输出这些信息都很费时间,如果都不勾选这些选项,编译速度会很快。

    Debug Infomation:输出调试信息。勾选上这个选项,我们才可以进行调试。

    Create HEX File:输出可执行Hex文件,很多初学的朋友问:“在哪里设置生成Hex?”,这里勾选上就行了。

    Browse Information:输出浏览信息。勾选上这个我们才能使用go to definition of这个功能。很多人问:“为什么我不能跟踪代码了”,原因就在这里。

    第4处:输出库。

    拓展一点:这里输出(生成)的是静态库,并非动态库。初学者可以不用去理解。

    4.Listing列表
    这个选项是关于生成列表相关的选项,对代码分析比较透彻的工程师就需要了解这个选项。常见的就是map地址的分布,就是在这里配置生成的。

    第1处:输出路径、宽高。

    选择列表文件输出的文件夹。可设置文件页面的宽度,长宽。

    第2处:输出汇编列表。

    勾选上会输出汇编列表信息(产生后缀为 .lst的文件)。如果工程中没汇编文件,则不会输出信息。

    第3处:C编译列表。

    C编译程序列表选项,勾选上可生成.txt, .i文件。

    第4处:链接列表。

    可选择生成或禁止生成.map文件。可设置生成代码的详细信息。可选择性的选取输出MAP文件。

    5.User用户选项
    这个选项是针对用户而设计的,一般不常用,方便用户执行一些程序。比如:编译完代码之后,我要将生成的Hex文件拷贝到其它地方。

    纵观下图可以看见,第1、2、3处作用相同,都是让用户运行程序,只是运行的条件不同而已。上面说的用户程序,勾选上,可以“DOS16模式”运行。

    第1处:编辑之前运行用户程序。

    第2处:编译之前运行用户程序。

    第3处:编译之后运行用户程序。

    第4处:编译之后执行条件。

    Run "After Build" conditionally:执行条件;

    Beep When Complete:编译完成发出声音;

    Start Debugging:启动调试程序。

    Ⅴ、说明
    每一种工具的功能都是需要自己亲自实践,并长期使用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不建议死记硬背。若要了解更多关于Keil的系列教程,可以进入我微信公众号或博客查看。

    为了照顾大部分人,本文采用标记、主要说明和阐述的方式对每一项内容进行讲述。如果内容详尽,会让篇幅过于繁杂,且不易找到重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不对之处,敬请谅解。

    Ⅵ、最后
    我的博客:http://blog.csdn.net/ybhuangfugui

    微信公众号:EmbeddDeveloper
    ---------------------
    作者:ybhuangfugui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ybhuangfugui/article/details/51655502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 相关阅读:
    how to read openstack code: loading process
    how to read openstack code: request extension
    how to read openstack code: action extension
    b站刷赞 B站刷赞工具 bilibili评论刷赞 b站点赞
    利用邓西百度网盘消息群发工具对百度网盘的群组、好友进行管理,批量分享文件
    如何利用邓西百度网盘批量转存检测工具批量检测百度网盘失效分享链接
    如何使用邓西百度网盘批量重命名工具对百度网盘中的文件进行批量改名、删除等
    如何利用邓西百度网盘消息群发工具批量删除百度网盘单向好友
    如何利用工具自动通过百度网盘好友请求并发送消息或文件
    邓西百度网盘批量保存检测工具高级用法之分享链接以指定名称保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orever5325/p/1024009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