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 【技巧 】 数学难题大揭秘:减少计算错误的技术

    http://mt.sohu.com/20150514/n413068798.shtml

    说到学生在做题时最主要的错误,大多数同学都会想到是“计算错误”。尤其是当题目的运算量大、运算步骤多、数字复杂时,计算错误就像河堤决口一样涌现出来。每每考试,我们都知道自己应该细心,可还是控制不住错误的出现,怎么办呢?今天我想从技术角度说说如何减少解题中的计算错误。

      一、熟悉运算过程与结果的形式

      上周上面授班的时候,我给112名高三学生做了一次测验,题目是一道逻辑并不复杂、计算较为繁琐的解析几何题,给的时间是7分钟,应该说要想在这个时间内运算出正确结果,学生还是挺有压力的。从测试的结果来看,一共只有20名学生完全答对。接下来我对做错的试卷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产生错误的92名学生中,有49名学生是纯计算错误,占53%。

      在大多数计算错误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算错了,这主要是因为对运算过程和结果不够熟悉。例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联立中,无论是计算判别式、韦达,一定都能有很多项彼此消掉,从而使计算大大被化简(但这并不是命题老师设计的数字好的缘故,而是圆锥曲线本身的性质所致)。知道这一点的学生在没有运算之前,就大致知道结果应该算成什么样子,一旦不符合就说明算错了。比这更简单的,还有学生用二次方程系数算出来的韦达式中居然还带未知数x,也是对运算结果不熟悉导致的。

      学生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去观察、理解运算结果的特征,很多形式都是有其内在规律道理的。掌握这种内在规律道理,也是对数学本质深刻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

      二、边算边检查

      在上周的测验中,只有极少数算错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更正,并且有部分学生算对最终答案。这说明他们能在运算的过程中通过检查发现自己的问题,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到。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那些发生了计算错误的学生,当我继续批改下去,发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会产生第二个计算错误。这说明在运算步骤较多的时候,没有检查习惯的学生出现错误的必然性。

      边算边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考场行为。我及其鼓励学生每运算一步,就迅速做一个逆运算检查。例如将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之后,再把分解的结果乘开,检查跟原题中的多项式是否一致。

      很多学生担心边算边检查会导致自己没有时间完成考试,我想对这样的学生说两点:

      1,边算边检查比做完集中检查省时间。完成试卷以后集中检查,很多学生需要把每道题重新看一遍,重新寻找解题思路,相当于把试卷答两遍。何况很多学生根本完不成试卷,也就没有检查了。

      2,做一道对一道,比做很多题但不确定对不对有意义。在53%的错误源自于计算的时候,多做意味着多错,多检查才意味着多对。

      三、日常训练题目应一次做对

      我一向强调:所有考试中的问题都源自于日常训练。考场上的计算错误是日常学习中计算能力低下的反映,所以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也要在日常训练中下功夫。

      很多学生在日常训练中都会犯简单的计算错误,但是大多数学生不认为这是问题,拿笔一改就假装自己做对了。这没有意义,因为在考场上,你可没有看了答案再更改的机会。日常训练要以一次做对为标准要求自己,再小的计算错误也用红笔标出来警示自己,才能逐渐养成检查的习惯。也许有学生看到自己满篇的红圈很难受,但是这样才能正视问题,让红圈越来越少。在这方面,我常说:“如果你没有心痛过,怎么证明你在乎过。”

      计算错误是很多学生的大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主观意识,我们要找到一些具体可行的技术手段,希望以上所谈的几点,能对大家有帮助。(转自中考网)

    成因一:重视程度不够。有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对于计算的问题很轻视,总觉得计算不就是死“做题”吗?有什么难的呢?总觉得自己只要随便算算。思想上的不重视,就造成了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用错运算定律等不该有的错误。

    成因二:计算习惯不良。有些学生在计算时字迹潦草,造成了自己也“看不清、漏看”的现象;有些学生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有些学生,演算从来不用专门的草稿纸,随意的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及边缘上写演算;还有些学生计算时思想不够集中,于是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就常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加起来,就造成了计算上的大错误。

    成因三:方法不够熟练。比如中高年级不能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也是计算错误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题目是不能简便计算的,可有些学生看到能凑整就想当然进行“简便”。可是明明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学生却不能仔细的审题、分析,却不能正确的选择合适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完成


    作者:grapeo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05289/answer/1288860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普适的问题,不仅限于数理化的考试,更适用于日常工作。比如我在实际工作中干过跟老板汇报我们新算法把某某指标提升了2个点,然后一个星期以后发现测错了。于是这个星期我们做的所有决策和测量就全是错的,要推倒重来。这些都可以归为“粗心”或者“低级错误”。而同时大家对于粗心也有一些常见的误解。比如“哎,下次仔细一点就不会有问题了”。不是这样的,你之所以会在某个地方粗心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这个地方就容易错。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次错了下次还容易错。还有个误解是“慢一点就好了”。也不是这样的。解决粗心有很多方法,有些方法会影响执行的速度,并且导致“慢一点”。但这个“慢一点”是你用了正确方法的结果(必要条件),而不是解决粗心的原因(充分条件)。换言之,即使慢你可能也还会粗心;而如果方法对,即使不慢也可以做到不粗心。

    因为我自己很粗心,所以仔细总结过什么是粗心,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怎么避免这些问题。甚至引申一下,这些避免粗心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工作能力。现在感觉比以前细致了很多,有一些经验分享一下。

    题主自己也提了一些“粗心”的例子,比如3+8=21,字母抄错等等。如果归纳总结一下,我觉得粗心就是一些好像很简单的东西做错了。之所以我加上了“好像”很简单,是因为我的根本观点是,没有“粗心”这种东西——这些“看上去简单”的东西其实不简单,甚至往往就是考察的重点。比如移项变号,去括号变号等等。粗心就是不熟练导致的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注意,什么地方容易做错,什么时候能快什么时候一定要慢。这也是生手和老手的重要区别。

    举个文化课以外的例子。我在刚开始学车的时候会很紧张路边的行人,怕他突然要过马路,也很紧张红绿灯时刻准备一变黄就立刻急刹。在这种情况下我变道有时候就会忘了检查差点撞上别的车。变道先看旁边有没有车,这个看上去好像是个很浅显的东西——我只是忘了做到这一点,粗心了。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我做不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注意力分配的方式错了,过分地注意一些没有必要的因素,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在开了几年熟练了以后,我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后视镜和左右观后镜上,而不太去管人行道上的行人。这样“粗心”的错误也就很少犯了。

    题主可以印证一下,是不是犯的错误都是因为不熟练,或者说不知道这里可能会犯错误。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一个技能会踩的“坑”是有限的,把它穷举出来就行了。对于文化课/应试就是错题本。这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应试教育一大被人诟病的点就是重复练习。但其实重复练习本身没有错,学习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错的是一遍做对的的就没必要练了,练了白练。关键要把做错的记下来,然后做两件事:1) 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模式,总结一些易错的点,这些往往就是考点。2) 练这些做错的,形成条件反射。比如以后看到复杂的式子就警惕慢慢抄写,不要抄错字母。看到一位数加减法就警惕,不要再算错了。做到这件事,你应试练习的效率就会比一般瞎几把练的高很多。

    然后回到现实工作。粗心不只是在文化课里面有,在工作里同样存在,而且它的危害会大很多。但工作中一般没有应试教育反复练习的环境,所以我总结了这些方法:
    • 第一还是“错题本”。把犯过的错误记下来,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主要就是这个。要写下来,每天一两句话就够了。然后每天花5分钟看一看这周,这个月的。温故知新。
    • 第二是引入检查单机制。什么领域最不能容忍粗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航空领域。起飞检查,飞行程序等等万万不能粗心,否则可能就是机毁人亡。航空领域的解决方法是,把要做的程序一项项细化,一条一条对照检查执行。重要项目一个人执行一个人复查。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当我们在实践“错题本”上发现了一种犯错的模式以后,要给这种模式一个检查单。对着一步步来,慢一点也比粗心了然后回头返工外加伤害声誉好。
      • 对程序员来说,检查单可以让电脑来检查,也就是说把东西用程序自动化。自动化除了多次执行省时间以外,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每次做的都是正确的。
    • 第三是引入复查机制。这个复查不是简单地重新做一遍,而是1) 心态上用高标准来挑结果的毛病;2) 方法上做交叉检验。这个在工作中非常实用。举个栗子,我在工作中提出了一种新算法,通过牺牲一些A指标来实现B指标的大幅上涨。那么结果出来,第一不能看到B指标真的涨了就急着去找老板报喜,而是要在态度上先假设这个结果是错的,你要用一些佐证来确认它是正确的。第二是用交叉检验的方法来提供佐证。比如A指标是不是跌了,跌了多少,有没有一些确实的例子能证明A指标跌B指标涨了,而且这个例子是可以解释的。在检验完了以后再确认这个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我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还干过把一个数据集的精度调到了95%,急匆匆跟老板报喜,老板接着调了调把精度调到了103%的事情。。(也就是测试100个例子,有103个是对的,显然是实验做错了。然后被狂批)
      • 这个复查机制其实很能体现工作能力。我很佩服老板的一点是,他总是能问出来我想不到的交叉检验的问题。这个比较难举直观的例子。比如在上面的AB指标的例子里,我们不仅可以静态观察实验结果来判断实验对不对,还可以通过稍微扰动一下数据,来观察AB指标变化的趋势。
    总的来说,我的观点是,粗心不是说仔细一点慢一点就能解决的东西,它恰恰是学习一个东西的难点(容易错的点)所在。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吹毛求疵的态度,养成系统的习惯,才能有效地避免粗心,成倍地提高做事的效率。

    讲道理,中国的中学题目
    是这世界上最温柔的东西啊
    边出题边特意编出方便计算的数据
    每一个细节都伴随着标志性的提示语
    有困难的trick,就会在前几问做出铺垫
    即使挖下很多坑,也会在不远处为你敞开大门
    从易入难,或者松紧相间,题目的分布也十分适当
    即使看起来超纲,也能用已学的方法巧解
    而这所需的思路,题干里已经留下了蛛丝马迹

    这是因为,题目是为了让你做出来才存在的
    他想给你成就感,而不是给你绝望与残酷
    所有看似的百般刁难,其实只是傲娇的手段

    做题的时候,不需要像科研一样
    去与宏大而冷漠的未知对抗
    你只需要顺着对方给的暗示,走上那么几步
    就能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拥抱
    所以我才说啊,中国的中学题目
    是这世界上最温柔的东西啊!


    作者:千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05289/answer/1287393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相关阅读:
    java redis 实现用户签到功能(很普通简单的签到功能)
    java 如何快速的获取浏览量
    java 限制每隔15分钟才允许执行一次程序
    C#读写文本文件源码片段
    培训报名微信小程序线上开店的方法
    小米手机使用应用沙盒动态修改基带参数
    Coordinates of numpy array from index and shape的代码
    小米手机使用应用沙盒动态修改电池信息
    三星手机使用应用沙盒动态修改serial参数
    通过python post提交数据的源码演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reebird92/p/60693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