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快速排序算法里有一个经典的划分过程:我们通常采用某种方法取一个元素作为主元,通过交换,把比主元小的元素放到它的左边,比主元大的元素放到它的右边。 给定划分后的 N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的排列,请问有多少个元素可能是划分前选取的主元?
例如给定 $N = 5$, 排列是1、3、2、4、5。则:
- 1 的左边没有元素,右边的元素都比它大,所以它可能是主元;
- 尽管 3 的左边元素都比它小,但其右边的 2 比它小,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 尽管 2 的右边元素都比它大,但其左边的 3 比它大,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 类似原因,4 和 5 都可能是主元。
因此,有 3 个元素可能是主元。
输入格式:
输入在第 1 行中给出一个正整数 N(≤105); 第 2 行是空格分隔的 N 个不同的正整数,每个数不超过 109。
输出格式:
在第 1 行中输出有可能是主元的元素个数;在第 2 行中按递增顺序输出这些元素,其间以 1 个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5
1 3 2 4 5
输出样例:
3 1 4 5
//众所周知,在快速排序中选择的主元排序后位置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根据此来判断,但是只根据这一种情况来判断是错误的。比如3,2,1,4,5,中2就 //不是主元,所以还需判断,那个数是不是排序前当前位置最大值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cin>>N; int a[N],b[N],c[N];//最好的情况,可能每个数都是主元 for(int i=0;i<N;i++){ cin>>a[i]; b[i]=a[i]; } sort(a,a+N); int count=0; int temp=0,max=0; for(int i=0;i<N;i++){ if(max<b[i]) max=b[i]; //把最大值保存下来 if(a[i]==b[i]&&a[i]==max){//如果和排序后的相同位置一样,而且是最大值,则确定是主元 c[count++]=a[i]; } } cout<<count<<endl; if(count==0) cout<<endl; //如果主元个数是0,空行还是要输出的 for(int i=0;i<count;i++){ if(i!=0) cout<<" "; cout<<c[i];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