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键字

    实例化、继承、接口、引用类型、值类型、装箱和拆箱、虚函数、指针 * &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多线程 高并发 TCP socket 网络编程 TCP/IP协议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应用层

    MFC MVC

    MFC: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一个类库(class libraries),以C++类的形式封装了Windows的API,并且包含一个应用程序框架,以减少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其中包含的类包含大量Windows句柄封装类和很多Windows的内建控件和组件的封装类。  C/C++的图形化界面

     几次握手  所谓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即建立TCP连接,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

    三次握手确认连接:

    (1)第一次握手:Client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Client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Server确认。
      (2)第二次握手:Server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Client请求建立连接,Server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J+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Client以确认连接请求,Server进入SYN_RCVD状态。
      (3)第三次握手:Client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J+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Server,Server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Client和Server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Client与Server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由于TCP连接时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上图描述的即是如此。
     (1)第一次挥手: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2)第二次挥手: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3)第三次挥手: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4)第四次挥手: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关于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通常都会有典型的面试题,在此提出供有需求的XDJM们参考:
      (1)三次握手是什么或者流程?四次握手呢?答案前面分析就是。
      (2)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而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close,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 相关阅读:
    10种 分布式ID生成方式(新增MongoDB的ObjectId)
    Spring核心接口Ordered的实现及应用 (动态切换数据源时候用到)
    No module named 'Crypto' 解决方案
    使用Anaconda管理多个版本的Python环境
    深入浅出Blazor webassembly 之API服务端保护
    [转载]HTTPS 是如何保护你的安全的
    [转载]api接口token的生成和应用
    深入浅出Blazor webassembly之HttpClient使用
    深入浅出Blazor webassembly之自定义Input组件
    深入浅出Blazor webassembly之EditForm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yp7077/p/78014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