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 Python 基础

    Python 入门

    字面量和变量

    • 字面量就是一个一个的值,比如:1,2,3,4,5,6,‘HELLO’字面量所表示的意思就是它的字面的值,在程序中可以直接使用字面量
    • 变量(variable)变量可以用来保存字面量,并且变量中保存的字面量是不定的 变量本身没有任何意思,它会根据不同的字面量表示不同的意思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指的就是变量的值得类型,也就是可以为变量赋哪些值

    • 数值
      • 整型
        • 布尔值
      • 浮点型
      • 复数
    • 字符串
    • 空值

    对象(object)

    •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 一切皆对象!
    • 程序运行当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储到内存当中然后再运行的!
    • 对象就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指定数据的一块区域
    • 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容器,专门用来存储数据

    对象的结构

    每个对象中都要保存三种数据

    • id (标识)
      • id 用来标识对象的唯一性,每一个对象都有唯一的 id
      • 对象的 id 就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一样
      • 可以通过 id() 函数来查看对象的 id
      • id 是由解析器生成的,在 CPython 中,id 就是对象的内存地址
      • 对象一旦创建,则它的 id 永远不能再改变
    • type(类型)
      • 类型用来标识当前对象所属的类型
      • 比如:intstrfloatbool ...
      • 类型决定了对象有哪些功能
      • 通过 type() 函数来查看对象的类型
      • Python 是一门强类型的语言,对象一旦创建类型便不能修改
    • value(值)
      • 值就是对象中存储的具体的数据
      • 对于有些对象值是可以改变的
      • 对象分成两大类:可变对象 不可变对象
        • 可变对象的值可以改变
        • 不可变对象的值不能改变,之前学习的对象都是不可变对象

    变量和对象

    • 对象并没有直接存储到变量中,在 Python 中变量更像是给对象起了一个别名
    • 变量中存储的不是对象的值,而是对象的 id(内存地址),当我们使用变量时,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对象 id 在查找对象
    • 变量中保存的对象,只有在为变量重新赋值时才会改变
    • 变量和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修改一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个变量

    类型转换

    • 所谓的类型转换,将一个类型的对象转换为其他对象
    • 类型转换不是改变对象本身的类型,而是根据当前对象的值创建一个新对象

    序列

    列表(list

    • 列表是 Python 中的一个对象
    • 对象(object)就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之前我们学习的对象,像数值,它只能保存一个单一的数据
    • 列表中可以保存多个有序的数据
    • 列表是用来存储对象的对象
    • 列表的使用:
    # 创建列表,通过[]来创建列表
    my_list = [] # 创建了一个空列表
    # print(my_list , type(my_list))
    
    # 列表存储的数据,我们称为元素
    # 一个列表中可以存储多个元素,也可以在创建列表时,来指定列表中的元素
    my_list = [10] # 创建一个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列表
    
    # 当向列表中添加多个元素时,多个元素之间使用,隔开
    my_list = [10,20,30,40,50] # 创建了一个保护有5个元素的列表
    
    # 列表中可以保存任意的对象
    my_list = [10,'hello',True,None,[1,2,3],print]
    
    # 列表中的对象都会按照插入的顺序存储到列表中,
    #   第一个插入的对象保存到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保存到第二个位置
    # 我们可以通过索引(index)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索引是元素在列表中的位置,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索引
    #   索引是从0开始的整数,列表第一个位置索引为0,第二个位置索引为1,第三个位置索引为2,以此类推
    my_list = [10,20,30,40,50]
    
    # 通过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 语法:my_list[索引] my_list[0]
    # print(my_list[4])
    # 如果使用的索引超过了最大的范围,会抛出异常
    # print(my_list[5])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获取列表的长度,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 len()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获取列表的长度
    # 获取到的长度的值,是列表的最大索引 + 1
    print(len(my_list)) # 5
    

    切片

    # 切片
    # 切片指从现有列表中,获取一个子列表
    # 创建一个列表,一般创建列表时,变量的名字会使用复数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列表的索引可以是负数
    # 如果索引是负数,则从后向前获取元素,-1表示倒数第一个,-2表示倒数第二个 以此类推
    # print(stus[-2])
    
    # 通过切片来获取指定的元素
    # 语法:列表[起始:结束]
    #   通过切片获取元素时,会包括起始位置的元素,不会包括结束位置的元素
    #   做切片操作时,总会返回一个新的列表,不会影响原来的列表
    #   起始和结束位置的索引都可以省略不写
    #   如果省略结束位置,则会一直截取到最后
    #   如果省略起始位置,则会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截取
    #   如果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全部省略,则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列表的副本
    # print(stus[1:])
    # print(stus[:3])
    # print(stus[:])
    # print(stus)
    
    # 语法:列表[起始:结束:步长]
    # 步长表示,每次获取元素的间隔,默认值是1
    # print(stus[0:5:3])
    # 步长不能是0,但是可以是负数
    # print(stus[::0]) ValueError: slice step cannot be zero
    # 如果是负数,则会从列表的后部向前边取元素
    print(stus[::-1])
    

    通用操作

    # + 和 *
    # +可以将两个列表拼接为一个列表
    my_list = [1,2,3] + [4,5,6]
    
    # * 可以将列表重复指定的次数
    my_list = [1,2,3] * 5
    
    # print(my_list)
    
    # 创建一个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沙和尚','沙和尚']
    
    # in 和 not in
    # in用来检查指定元素是否存在于列表中
    #   如果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not in用来检查指定元素是否不在列表中
    #   如果不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print('牛魔王' not in stus)
    # print('牛魔王' in stus)
    
    # len()获取列表中的元素的个数
    
    # min() 获取列表中的最小值
    # max() 获取列表中的最大值
    arr = [10,1,2,5,100,77]
    # print(min(arr) , max(arr))
    
    # 两个方法(method),方法和函数基本上是一样,只不过方法必须通过 对象.方法() 的形式调用
    # xxx.print() 方法实际上就是和对象关系紧密的函数
    # s.index() 获取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的第一次出现时索引
    # print(stus.index('沙和尚'))
    # index()的第二个参数,表示查找的起始位置 , 第三个参数,表示查找的结束位置
    # print(stus.index('沙和尚',3,7))
    # 如果要获取列表中没有的元素,会抛出异常
    # print(stus.index('牛魔王')) ValueError: '牛魔王' is not in list
    # s.count() 统计指定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print(stus.count('牛魔王'))
    

    修改元素

    # 创建一个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print("修改前:",stus)
    # 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 直接通过索引来修改元素
    stus[0] = 'sunwukong'
    stus[2] = '哈哈'
    # 通过del来删除元素
    del stus[2] # 删除索引为2的元素
    
    # print('修改后:',stus)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蜘蛛精','白骨精']
    
    # print("修改前:",stus)
    
    # 通过切片来修改列表
    # 在给切片进行赋值时,只能使用序列
    # stus[0:2] = ['牛魔王','红孩儿'] 使用新的元素替换旧元素
    # stus[0:2] = ['牛魔王','红孩儿','二郎神']
    # stus[0:0] = ['牛魔王'] # 向索引为0的位置插入元素
    # 当设置了步长时,序列中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切片中元素的个数一致
    # stus[::2] = ['牛魔王','红孩儿','二郎神']
    
    # 通过切片来删除元素
    # del stus[0:2]
    # del stus[::2]
    # stus[1:3] = []
    
    # print('修改后:',stus)
    
    # 以上操作,只适用于可变序列
    s = 'hello'
    # s[1] = 'a' 不可变序列,无法通过索引来修改
    # 可以通过 list() 函数将其他的序列转换为list
    s = list(s)
    print(s)
    

    列表的方法

    # 列表的方法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
    # print('原列表:',stus)
    
    # append()
    # 向列表的最后添加一个元素
    # stus.append('唐僧')
    
    # insert()
    # 向列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 参数:
    #   1.要插入的位置
    #   2.要插入的元素
    # stus.insert(2,'唐僧')
    
    # extend()
    # 使用新的序列来扩展当前序列
    # 需要一个序列作为参数,它会将该序列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列表中
    # stus.extend(['唐僧','白骨精'])
    # stus += ['唐僧','白骨精']
    
    # clear()
    # 清空序列
    # stus.clear()
    
    # pop()
    # 根据索引删除并返回被删除的元素
    
    # result = stus.pop(2) # 删除索引为2的元素
    # result = stus.pop() # 删除最后一个
    # print('result =',result)
    
    # remove()
    # 删除指定值得元素,如果相同值得元素有多个,只会删除第一个
    # stus.remove('猪八戒')
    
    # reverse()
    # 用来反转列表
    # stus.reverse()
    
    # sort()
    # 用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默认是升序排列
    # 如果需要降序排列,则需要传递一个reverse=True作为参数
    my_list = list('asnbdnbasdabd')
    my_list = [10,1,20,3,4,5,0,-2]
    
    print('修改前',my_list)
    
    my_list.sort(reverse=True)
    print('修改后',my_list)
    # print('修改后:',stus)
    

    遍历列表

    # 遍历列表,指的就是将列表中的所有元素取出来
    # 创建列表
    stus =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白骨精','蜘蛛精']
    
    # 遍历列表
    # print(stus[0])
    # print(stus[1])
    # print(stus[2])
    # print(stus[3])
    
    # 通过while循环来遍历列表
    # i = 0
    # while i < len(stus):
    #     print(stus[i])
    #     i += 1
    
    # 通过for循环来遍历列表
    # 语法:
    #   for 变量 in 序列 :
    #       代码块
    # for循环的代码块会执行多次,序列中有几个元素就会执行几次
    #   没执行一次就会将序列中的一个元素赋值给变量,
    #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变量,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for s in stus :
        print(s)
    

    序列(sequence

    • 序列是 Python 中最基本的一种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指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方式
    • 序列用于保存一组有序的数据,所有的数据在序列当中都有一个唯一的位置(索引)并且序列中的数据会按照添加的顺序来分配索引
    • 序列的分类:
      • 可变序列(序列中的元素可以改变):
        • 列表(list
      • 不可变序列(序列中的元素不能改变):
        • 字符串(str)
        • 元组(tuple
    # range()是一个函数,可以用来生成一个自然数的序列
    r = range(5) # 生成一个这样的序列[0,1,2,3,4]
    r = range(0,10,2)
    r = range(10,0,-1)
    # 该函数需要三个参数
    #   1.起始位置(可以省略,默认是0)
    #   2.结束位置
    #   3.步长(可以省略,默认是1)
    
    # print(list(r))
    
    # 通过range()可以创建一个执行指定次数的for循环
    # for()循环除了创建方式以外,其余的都和while一样,
    #   包括else、包括break continue都可以在for循环中使用
    #   并且for循环使用也更加简单
    # 将之前使用while循环做的练习,再使用for循环完成一次!
    for i in range(30):
        print(i)
    
    # for s in 'hello':
    #     print(s)
    

    元组

    # 元组 tuple
    # 元组是一个不可变的序列
    # 它的操作的方式基本上和列表是一致的
    # 所以你在操作元组时,就把元组当成是一个不可变的列表就ok了
    # 一般当我们希望数据不改变时,就使用元组,其余情况都使用列表
    
    # 创建元组
    # 使用()来创建元组
    my_tuple = () # 创建了一个空元组
    # print(my_tuple,type(my_tuple)) # <class 'tuple'>
    
    my_tuple = (1,2,3,4,5) # 创建了一个5个元素的元组
    # 元组是不可变对象,不能尝试为元组中的元素重新赋值
    # my_tuple[3] = 10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print(my_tuple[3])
    
    # 当元组不是空元组时,括号可以省略
    # 如果元组不是空元组,它里边至少要有一个,
    my_tuple = 10,20,30,40
    my_tuple = 40,
    # print(my_tuple , type(my_tuple))
    
    my_tuple = 10 , 20 , 30 , 40
    
    # 元组的解包(解构)
    # 解包指就是将元组当中每一个元素都赋值给一个变量
    a,b,c,d = my_tuple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print("d =",d)
    
    a = 100
    b = 300
    # print(a , b)
    
    # 交互a 和 b的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元组的解包
    a , b = b , a
    
    # print(a , b)
    my_tuple = 10 , 20 , 30 , 40
    
    
    # 在对一个元组进行解包时,变量的数量必须和元组中的元素的数量一致
    # 也可以在变量前边添加一个*,这样变量将会获取元组中所有剩余的元素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my_tuple
    a , b , *c = [1,2,3,4,5,6,7]
    a , b , *c = 'hello world'
    # 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变量
    # *a , *b , c = my_tuple SyntaxError: two starred expressions in assignment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可变对象

    • 每个对象中都保存了三个数据:
      • id(标识)
      • type(类型)
      • value(值)
    • 列表就是一个可变对象
    • a[0] = 10 (改对象)
      • 这个操作是在通过变量去修改对象的值
      • 这种操作不会改变变量所指向的对象
      • 当我们去修改对象时,如果有其他变量也指向了该对象,则修改也会在其他的变量中体现
    • a = [4,5,6] (改变量)
      • 这个操作是在给变量重新赋值
      • 这种操作会改变变量所指向的对象
      • 为一个变量重新赋值时,不会影响其他的变量
    • 一般只有在为变量赋值时才是修改变量,其余的都是修改对象
    # # 可变对象
    # a = [1,2,3]
    # print('修改前:', a , id(a))
    
    # # 通过索引修改列表
    # a[0] = 10
    # print('修改后:', a , id(a))
    
    # # 为变量重新赋值
    # a = [4,5,6]
    # print('修改后:', a , id(a))
    
    
    a = [1,2,3]
    b = a
    # b[0] = 10
    b = [10,2,3]
    # print("a",a,id(a))
    # print("b",b,id(b))
    
    # == !=  is is not
    # == != 比较的是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 is is not 比较的是对象的id是否相等(比较两个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a = [1,2,3]
    b = [1,2,3]
    print(a,b)
    print(id(a),id(b))
    print(a == b) # a和b的值相等,使用==会返回True
    print(a is b) # a和b不是同一个对象,内存地址不同,使用is会返回False
    

    字典(dict

    • 字典属于一种新的数据结构,称为映射mapping
    • 字典的作用和列表类似,都是用来存储对象的容器
    • 列表存储数据的性能很好,但是查询数据的性能的很差
    • 在字典中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名字,通过这个唯一的名字可以快速的查找到指定的元素
    • 在查询元素时,字典的效率是非常快的
    • 在字典中可以保存多个对象,每个对象都会有一个唯一的名字
      • 这个唯一的名字,我们称其为键(key),通过 key 可以快速的查询 value
      • 这个对象,我们称其为值(value)
      • 所以字典,我们也称为叫做键值对(key-value)结构
      • 每个字典中都可以有多个键值对,而每一个键值对我们称其为一项(item)
    # 字典
    # 使用 {} 来创建字典
    d = {} # 创建了一个空字典
    
    # 创建一个保护有数据的字典
    # 语法:
    #   {key:value,key:value,key:value}
    #   字典的值可以是任意对象
    #   字典的键可以是任意的不可变对象(int、str、bool、tuple ...),但是一般我们都会使用str
    #       字典的键是不能重复的,如果出现重复的后边的会替换到前边的
    # d = {'name':'孙悟空' , 'age':18 , 'gender':'男' , 'name':'sunwukong'}
    d = {
    'name':'孙悟空' ,
    'age':18 ,
    'gender':'男' ,
    'name':'sunwukong'
    }
    
    # print(d , type(d))
    
    # 需要根据键来获取值
    # print(d['name'],d['age'],d['gender'])
    
    # 如果使用了字典中不存在的键,会报错
    # print(d['hello']) KeyError: 'hello'
    

    字典的使用

    # 创建字典
    # 使用{}
    # 语法:{k1:v1,k2:v2,k3:v3}
    
    # 使用 dict()函数来创建字典
    # 每一个参数都是一个键值对,参数名就是键,参数名就是值(这种方式创建的字典,key都是字符串)
    d = dict(name='孙悟空',age=18,gender='男')
    
    # 也可以将一个包含有双值子序列的序列转换为字典
    # 双值序列,序列中只有两个值,[1,2] ('a',3) 'ab'
    # 子序列,如果序列中的元素也是序列,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元素为子序列
    # [(1,2),(3,5)]
    d = dict([('name','孙悟饭'),('age',18)])
    # print(d , type(d))
    d = dict(name='孙悟空',age=18,gender='男')
    
    # len() 获取字典中键值对的个数
    # print(len(d))
    
    #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 not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不包含指定的键
    # print('hello' in d)
    
    # 获取字典中的值,根据键来获取值
    # 语法:d[key]
    # print(d['age'])
    
    # n = 'name'
    # print(d[n])
    
    # 通过[]来获取值时,如果键不存在,会抛出异常 KeyError
    # get(key[, default]) 该方法用来根据键来获取字典中的值
    #   如果获取的键在字典中不存在,会返回None
    #   也可以指定一个默认值,来作为第二个参数,这样获取不到值时将会返回默认值
    # print(d.get('name'))
    # print(d.get('hello','默认值'))
    
    # 修改字典
    # d[key] = value 如果key存在则覆盖,不存在则添加
    d['name'] = 'sunwukong' # 修改字典的key-value
    d['address'] = '花果山' # 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
    
    # print(d)
    # setdefault(key[, default]) 可以用来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
    #   如果key已经存在于字典中,则返回key的值,不会对字典做任何操作
    #   如果key不存在,则向字典中添加这个key,并设置value
    result = d.setdefault('name','猪八戒')
    result = d.setdefault('hello','猪八戒')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d)
    
    # update([other])
    # 将其他的字典中的key-value添加到当前字典中
    # 如果有重复的key,则后边的会替换到当前的
    d = {'a':1,'b':2,'c':3}
    d2 = {'d':4,'e':5,'f':6, 'a':7}
    d.update(d2)
    
    # print(d)
    # 删除,可以使用 del 来删除字典中的 key-value
    del d['a']
    del d['b']
    
    # popitem()
    # 随机删除字典中的一个键值对,一般都会删除最后一个键值对
    #   删除之后,它会将删除的key-value作为返回值返回
    #   返回的是一个元组,元组中有两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删除的key,第二个是删除的value
    # 当使用popitem()删除一个空字典时,会抛出异常 KeyError: 'popitem(): dictionary is empty'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pop(key[, default])
    # 根据key删除字典中的key-value
    # 会将被删除的value返回!
    # 如果删除不存在的key,会抛出异常
    #   如果指定了默认值,再删除不存在的key时,不会报错,而是直接返回默认值
    result = d.pop('d')
    result = d.pop('z','这是默认值')
    
    # del d['z'] z不存在,报错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result = d.popitem()
    
    # clear()用来清空字典
    d.clear()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d)
    
    # copy()
    # 该方法用于对字典进行浅复制
    # 复制以后的对象,和原对象是独立,修改一个不会影响另一个
    # 注意,浅复制会简单复制对象内部的值,如果值也是一个可变对象,这个可变对象不会被复制
    d = {'a':1,'b':2,'c':3}
    d2 = d.copy()
    # d['a'] = 100
    
    d = {'a':{'name':'孙悟空','age':18},'b':2,'c':3}
    d2 = d.copy()
    d2['a']['name'] = '猪八戒'
    
    
    print('d = ',d , id(d))
    print('d2 = ',d2 , id(d2))
    

    字典的遍历

    # 遍历字典
    # keys() 该方法会返回字典的所有的key
    #   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序列,序列中保存有字典的所有的键
    d = {'name':'孙悟空','age':18,'gender':'男'}
    
    # 通过遍历keys()来获取所有的键
    # for k in d.keys() :
    #     print(k , d[k])
    
    # values()
    # 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序列,序列中保存有字典的左右的值
    # for v in d.values():
    #     print(v)
    
    # items()
    # 该方法会返回字典中所有的项
    # 它会返回一个序列,序列中包含有双值子序列
    # 双值分别是,字典中的key和value
    # print(d.items())
    for k,v in d.items() :
        print(k , '=' , v)
    

    集合(set

    • 集合和列表非常相似
    • 不同点:
      • 集合中只能存储不可变对象
      • 集合中存储的对象是无序(不是按照元素的插入顺序保存)
      • 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元素
    # 集合
    # 使用 {} 来创建集合
    s = {10,3,5,1,2,1,2,3,1,1,1,1} # <class 'set'>
    # s = {[1,2,3],[4,6,7]}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 使用 set() 函数来创建集合
    s = set() # 空集合
    # 可以通过set()来将序列和字典转换为集合
    s = set([1,2,3,4,5,1,1,2,3,4,5])
    s = set('hello')
    s = set({'a':1,'b':2,'c':3}) # 使用set()将字典转换为集合时,只会包含字典中的键
    
    # 创建集合
    s = {'a' , 'b' , 1 , 2 , 3 , 1}
    
    # 使用in和not in来检查集合中的元素
    # print('c' in s)
    
    # 使用len()来获取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 print(len(s))
    
    # add() 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s.add(10)
    s.add(30)
    
    # update() 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集合中
    #   update()可以传递序列或字典作为参数,字典只会使用键
    s2 = set('hello')
    s.update(s2)
    s.update((10,20,30,40,50))
    s.update({10:'ab',20:'bc',100:'cd',1000:'ef'})
    
    # {1, 2, 3, 100, 40, 'o', 10, 1000, 'a', 'h', 'b', 'l', 20, 50, 'e', 30}
    # pop()随机删除并返回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 result = s.pop()
    
    # remove()删除集合中的指定元素
    s.remove(100)
    s.remove(1000)
    
    # clear()清空集合
    s.clear()
    
    # copy()对集合进行浅复制
    
    # print(result)
    print(s , type(s))
    

    集合的运算

    # 在对集合做运算时,不会影响原来的集合,而是返回一个运算结果
    # 创建两个集合
    s = {1,2,3,4,5}
    s2 = {3,4,5,6,7}
    
    # & 交集运算
    result = s & s2 # {3, 4, 5}
    
    # | 并集运算
    result = s | s2 # {1,2,3,4,5,6,7}
    
    # - 差集
    result = s - s2 # {1, 2}
    
    # ^ 异或集 获取只在一个集合中出现的元素
    result = s ^ s2 # {1, 2, 6, 7}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 如果a集合中的元素全部都在b集合中出现,那么a集合就是b集合的子集,b集合是a集合超集
    a = {1,2,3}
    b = {1,2,3,4,5}
    
    result = a <= b # True
    result = {1,2,3} <= {1,2,3} # True
    result = {1,2,3,4,5} <= {1,2,3} # False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如果超集b中含有子集a中所有元素,并且b中还有a中没有的元素,则b就是a的真超集,a是b的真子集
    result = {1,2,3} < {1,2,3} # False
    result = {1,2,3} < {1,2,3,4,5} # True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的超集
    # > 检查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的真超集
    print('result =',result)
    

    函数

    函数简介(function

    • 函数也是一个对象
    • 对象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函数可以用来保存一些可执行的代码,并且可以在需要时,对这些语句进行多次的调用
    • 创建函数
    def 函数名([形参1,形参2,...形参n]) :
        代码块
    
    • 函数名必须要符号标识符的规范(可以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但是不能以数字开头)
    • 函数中保存的代码不会立即执行,需要调用函数代码才会执行
    • 调用函数:函数对象()
    • 定义函数一般都是要实现某种功能的

    函数的参数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函数名后的 () 中定义数量不等的形参,多个形参之间使用 , 隔开
    • 形参(形式参数),定义形参就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声明了变量,但是并不赋值
    • 实参(实际参数)
      • 如果函数定义时,指定了形参,那么在调用函数时也必须传递实参,实参将会赋值给对应的形参,简单来说,有几个形参就得传几个实参
    # 求任意三个数的乘积
    def mul(a,b,c):
        print(a*b*c)
    
    # 根据不同的用户名显示不同的欢迎信息
    def welcome(username):
        print('欢迎',username,'光临')
    
    # mul(1,2,3)
    # welcome('孙悟空')
    
    # 定义一个函数
    # 定义形参时,可以为形参指定默认值
    # 指定了默认值以后,如果用户传递了参数则默认值没有任何作用
    #   如果用户没有传递,则默认值就会生效
    def fn(a = 5 , b = 10 , c = 20):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fn(1 , 2 , 3)
    # fn(1 , 2)
    # fn()
    
    # 实参的传递方式
    # 位置参数
    # 位置参数就是将对应位置的实参复制给对应位置的形参
    # 第一个实参赋值给第一个形参,第二个实参赋值给第二个形参 。。。
    # fn(1 , 2 , 3)
    
    # 关键字参数
    # 关键字参数,可以不按照形参定义的顺序去传递,而直接根据参数名去传递参数
    # fn(b=1 , c=2 , a=3)
    # print('hello' , end='')
    # 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可以混合使用
    # 混合使用关键字和位置参数时,必须将位置参数写到前面
    # fn(1,c=30)
    
    def fn2(a):
        print('a =',a)
    
    # 函数在调用时,解析器不会检查实参的类型
    # 实参可以传递任意类型的对象
    b = 123
    b = True
    b = 'hello'
    b = None
    b = [1,2,3]
    
    # fn2(b)
    fn2(fn)
    
    def fn3(a , b):
        print(a+b)
    
    # fn3(123,"456")
    
    def fn4(a):
        # 在函数中对形参进行重新赋值,不会影响其他的变量
        # a = 20
        # a是一个列表,尝试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 如果形参执行的是一个对象,当我们通过形参去修改对象时
        #   会影响到所有指向该对象的变量
        a[0] = 30
        print('a =',a,id(a))
    
    c = 10
    c = [1,2,3]
    
    # fn4(c)
    # fn4(c.copy())
    # fn4(c[:])
    
    # print('c =',c,id(c))
    

    不定长参数

    # 不定长的参数
    # 定义一个函数,可以求任意个数字的和
    def sum(*nums):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for n in nums :
            result += n
        print(result)
    
    
    # sum(123,456,789,10,20,30,40)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形参前边加上一个*,这样这个形参将会获取到所有的实参
    # 它将会将所有的实参保存到一个元组中
    # a,b,*c = (1,2,3,4,5,6)
    
    # *a会接受所有的位置实参,并且会将这些实参统一保存到一个元组中(装包)
    def fn(*a):
        print("a =",a,type(a))
    
    # fn(1,2,3,4,5)
    # 带星号的形参只能有一个
    # 带星号的参数,可以和其他参数配合使用
    # 第一个参数给a,第二个参数给b,剩下的都保存到c的元组中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可变参数不是必须写在最后,但是注意,带*的参数后的所有参数,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传递
    # 第一个参数给a,剩下的位置参数给b的元组,c必须使用关键字参数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所有的位置参数都给a,b和c必须使用关键字参数
    # def fn2(*a,b,c):
    #     print('a =',a)
    #     print('b =',b)
    #     print('c =',c)
    
    # 如果在形参的开头直接写一个*,则要求我们的所有的参数必须以关键字参数的形式传递
    def fn2(*,a,b,c):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fn2(a=3,b=4,c=5)
    
    # *形参只能接收位置参数,而不能接收关键字参数
    # def fn3(*a) :
    #     print('a =',a)
    
    # **形参可以接收其他的关键字参数,它会将这些参数统一保存到一个字典中
    #   字典的key就是参数的名字,字典的value就是参数的值
    # **形参只能有一个,并且必须写在所有参数的最后
    def fn3(b,c,**a) :
        print('a =',a,type(a))
        print('b =',b)
        print('c =',c)
    
    # fn3(b=1,d=2,c=3,e=10,f=20)
    
    # 参数的解包(拆包)
    def fn4(a,b,c):
        print('a =',a)
        print('b =',b)
        print('c =',c)
    
    # 创建一个元组
    t = (10,20,30)
    
    # 传递实参时,也可以在序列类型的参数前添加星号,这样他会自动将序列中的元素依次作为参数传递
    # 这里要求序列中元素的个数必须和形参的个数的一致
    # fn4(*t)
    
    # 创建一个字典
    d = {'a':100,'b':200,'c':300}
    # 通过 **来对一个字典进行解包操作
    fn4(**d)
    

    返回值

    # 返回值,返回值就是函数执行以后返回的结果
    # 可以通过 return 来指定函数的返回值
    # 可以之间使用函数的返回值,也可以通过一个变量来接收函数的返回值
    
    def sum(*nums):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for n in nums :
            result += n
        print(result)
    
    # sum(123,456,789)
    
    
    # return 后边跟什么值,函数就会返回什么值
    # return 后边可以跟任意的对象,返回值甚至可以是一个函数
    def fn():
        # return 'Hello'
        # return [1,2,3]
        # return {'k':'v'}
        def fn2() :
            print('hello')
        return fn2 # 返回值也可以是一个函数
    
    r = fn() # 这个函数的执行结果就是它的返回值
    # r()
    # print(fn())
    # print(r)
    
    # 如果仅仅写一个return 或者 不写return,则相当于return None
    def fn2() :
        a = 10
        return
    
    # 在函数中,return后的代码都不会执行,return 一旦执行函数自动结束
    def fn3():
        print('hello')
        return
        print('abc')
    
    # r = fn3()
    # print(r)
    
    def fn4() :
        for i in range(5):
            if i == 3 :
                # break 用来退出当前循环
                # continue 用来跳过当次循环
                return # return 用来结束函数
            print(i)
        print('循环执行完毕!')
    
    # fn4()
    
    def sum(*nums):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结果
        result = 0
        # 遍历元组,并将元组中的数进行累加
        for n in nums :
            result += n
        return result
    
    r = sum(123,456,789)
    
    # print(r + 778)
    
    def fn5():
        return 10
    
    # fn5 和 fn5()的区别
    print(fn5) # fn5是函数对象,打印fn5实际是在打印函数对象 <function fn5 at 0x05771BB8>
    print(fn5()) # fn5()是在调用函数,打印fn5()实际上是在打印fn5()函数的返回值 10
    

    文档字符串

    # help()是Python中的内置函数
    # 通过help()函数可以查询python中的函数的用法
    # 语法:help(函数对象)
    # help(print) # 获取print()函数的使用说明
    
    # 文档字符串(doc str)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在函数内部编写文档字符串,文档字符串就是函数的说明
    #   当我们编写了文档字符串时,就可以通过help()函数来查看函数的说明
    #   文档字符串非常简单,其实直接在函数的第一行写一个字符串就是文档字符串
    def fn(a:int,b:bool,c:str='hello') -> int:
        '''
        这是一个文档字符串的示例
    
        函数的作用:。。。。。
        函数的参数:
            a,作用,类型,默认值。。。。
            b,作用,类型,默认值。。。。
            c,作用,类型,默认值。。。。
        '''
        return 10
    
    help(fn)
    

    作用域与命名空间

    # 作用域(scope)
    # 作用域指的是变量生效的区域
    b = 20 # 全局变量
    
    def fn():
        a = 10 # a定义在了函数内部,所以他的作用域就是函数内部,函数外部无法访问
        print('函数内部:','a =',a)
        print('函数内部:','b =',b)
    
    # fn()
      
    
    # print('函数外部:','a =',a)
    # print('函数外部:','b =',b)
    
    # 在Python中一共有两种作用域
    #  全局作用域
    #   - 全局作用域在程序执行时创建,在程序执行结束时销毁
    #   - 所有函数以外的区域都是全局作用域
    #   - 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都属于全局变量,全局变量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被访问
    #
    #  函数作用域
    #   - 函数作用域在函数调用时创建,在调用结束时销毁
    #   - 函数每调用一次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函数作用域
    #   - 在函数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它只能在函数内部被访问
    #
    #  变量的查找
    #   - 当我们使用变量时,会优先在当前作用域中寻找该变量,如果有则使用,
    #       如果没有则继续去上一级作用域中寻找,如果有则使用,
    #       如果依然没有则继续去上一级作用域中寻找,以此类推
    #       直到找到全局作用域,依然没有找到,则会抛出异常
    #           NameError: name 'a' is not defined
    
    def fn2():
        def fn3():
            print('fn3中:','a =',a)
        fn3()
    
    # fn2()
    
    a = 20
    
    def fn3():
        # a = 10 # 在函数中为变量赋值时,默认都是为局部变量赋值
        # 如果希望在函数内部修改全局变量,则需要使用global关键字,来声明变量
        global a # 声明在函数内部的使用a是全局变量,此时再去修改a时,就是在修改全局的a
        a = 10 # 修改全局变量
        print('函数内部:','a =',a)
    
    # fn3()
    # print('函数外部:','a =',a)
    
    
    # 命名空间(namespace)
    # 命名空间指的是变量存储的位置,每一个变量都需要存储到指定的命名空间当中
    # 每一个作用域都会有一个它对应的命名空间
    # 全局命名空间,用来保存全局变量。函数命名空间用来保存函数中的变量
    # 命名空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典,是一个专门用来存储变量的字典
    
    # locals()用来获取当前作用域的命名空间
    # 如果在全局作用域中调用locals()则获取全局命名空间,如果在函数作用域中调用locals()则获取函数命名空间
    # 返回的是一个字典
    scope = locals() # 当前命名空间
    print(type(scope))
    # print(a)
    # print(scope['a'])
    # 向scope中添加一个key-value
    scope['c'] = 1000 # 向字典中添加key-value就相当于在全局中创建了一个变量(一般不建议这么做)
    # print(c)
    
    def fn4():
        a = 10
        # scope = locals() # 在函数内部调用locals()会获取到函数的命名空间
        # scope['b'] = 20 # 可以通过scope来操作函数的命名空间,但是也是不建议这么做
    
        # globals() 函数可以用来在任意位置获取全局命名空间
        global_scope = globals()
        # print(global_scope['a'])
        global_scope['a'] = 30
        # print(scope)
    
    fn4()
    

    函数式编程

    • 在 Python 中,函数是一等对象
    • 一等对象一般都会具有如下特点:
      • 对象是在运行时创建的
      • 能赋值给变量或作为数据结构中的元素
      • 能作为参数传递
      • 能作为返回值返回
    • 高阶函数
      • 高阶函数至少要符合以下两个特点中的一个
        • 接收一个或多个函数作为参数
        • 将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
    • 装饰器

    高阶函数

    # 高阶函数
    # 接收函数作为参数,或者将函数作为返回值的函数是高阶函数
    # 当我们使用一个函数作为参数时,实际上是将指定的代码传递进了目标函数
    
    # 创建一个列表
    l = [1,2,3,4,5,6,7,8,9,10]
    
    # 定义一个函数
    #   可以将指定列表中的所有的偶数,保存到一个新的列表中返回
    
    # 定义一个函数,用来检查一个任意的数字是否是偶数
    def fn2(i) :
        if i % 2 == 0 :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这个函数用来检查指定的数字是否大于5
    def fn3(i):
        if i > 5 :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def fn(func , lst) :
    
        '''
            fn()函数可以将指定列表中的所有偶数获取出来,并保存到一个新列表中返回
    
            参数:
                lst:要进行筛选的列表
        '''
        # 创建一个新列表
        new_list = []
    
        # 对列表进行筛选
        for n in lst :
            # 判断n的奇偶
            if func(n) :
                new_list.append(n)
            # if n > 5 :
            #     new_list.append(n)
    
    
    
    
        # 返回新列表
        return new_list
    
    # def fn4(i):
    #     if i % 3 == 0: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def fn4(i):
        return i % 3 == 0
    
    # print(fn(fn4 , l))
    
    # filter()
    # filter()可以从序列中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元素,保存到一个新的序列中
    # 参数:
    #  1.函数,根据该函数来过滤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2.需要过滤的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返回值:
    #   过滤后的新序列(可迭代的结构)
    
    # fn4是作为参数传递进filter()函数中
    #   而fn4实际上只有一个作用,就是作为filter()的参数
    #   filter()调用完毕以后,fn4就已经没用
    # 匿名函数 lambda 函数表达式 (语法糖)
    #   lambda函数表达式专门用来创建一些简单的函数,他是函数创建的又一种方式
    #   语法:lambda 参数列表 : 返回值
    #   匿名函数一般都是作为参数使用,其他地方一般不会使用
    
    def fn5(a , b):
        return a + b
    
    # (lambda a,b : a + b)(10,20)
    # 也可以将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一般不会这么做
    fn6 = lambda a,b : a + b
    # print(fn6(10,30))
    
    
    r = filter(lambda i : i > 5 , l)
    # print(list(r))
    
    # map()
    # map()函数可以对可迭代对象中的所有元素做指定的操作,然后将其添加到一个新的对象中返回
    l = [1,2,3,4,5,6,7,8,9,10]
    
    r = map(lambda i : i ** 2 , l)
    
    # print(list(r))
    
    # sort()
    # 该方法用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 sort()方法默认是直接比较列表中的元素的大小
    # 在sort()可以接收一个关键字参数 , key
    #   key需要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当设置了函数作为参数
    #   每次都会以列表中的一个元素作为参数来调用函数,并且使用函数的返回值来比较元素的大小
    l = ['bb','aaaa','c','ddddddddd','fff']
    # l.sort(key=len)
    
    l = [2,5,'1',3,'6','4']
    l.sort(key=int)
    # print(l)
    
    # sorted()
    # 这个函数和sort()的用法基本一致,但是sorted()可以对任意的序列进行排序
    #   并且使用sorted()排序不会影响原来的对象,而是返回一个新对象
    
    l = [2,5,'1',3,'6','4']
    # l = "123765816742634781"
    
    print('排序前:',l)
    print(sorted(l,key=int))
    print('排序后:',l)
    

    闭包

    # 将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也是一种高阶函数
    # 这种高阶函数我们也称为叫做闭包,通过闭包可以创建一些只有当前函数能访问的变量
    #   可以将一些私有的数据藏到的闭包中
    
    def fn():
    
        a = 10
    
        # 函数内部再定义一个函数
        def inner():
            print('我是fn2' , a)
    
        # 将内部函数 inner作为返回值返回
        return inner
    
    # r是一个函数,是调用fn()后返回的函数
    # 这个函数实在fn()内部定义,并不是全局函数
    # 所以这个函数总是能访问到fn()函数内的变量
    r = fn()
    
    # r()
    
    # 求多个数的平均值
    # nums = [50,30,20,10,77]
    
    # sum()用来求一个列表中所有元素的和
    # print(sum(nums)/len(nums))
    
    # 形成闭包的要件
    #   ① 函数嵌套
    #   ② 将内部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
    #   ③ 内部函数必须要使用到外部函数的变量
    def make_averager():
        # 创建一个列表,用来保存数值
        nums = []
    
        # 创建一个函数,用来计算平均值
        def averager(n) :
            # 将n添加到列表中
            nums.append(n)
            # 求平均值
            return sum(nums)/len(nums)
    
        return averager
    
    averager = make_averager()
    
    print(averager(10))
    print(averager(20))
    print(averager(30))
    print(averager(40))
    

    装饰器

    # 创建几个函数
    
    def add(a , b):
        '''
            求任意两个数的和
        '''
        r = a + b
        return r
    
    
    def mul(a , b):
        '''
            求任意两个数的积
        '''
        r = a * b
        return r
    
    # 希望函数可以在计算前,打印开始计算,计算结束后打印计算完毕
    #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修改函数中的代码来完成这个需求,但是会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   ① 如果要修改的函数过多,修改起来会比较麻烦
    #   ② 并且不方便后期的维护
    #   ③ 并且这样做会违反开闭原则(OCP)
    #           程序的设计,要求开发对程序的扩展,要关闭对程序的修改
    
    
    # r = add(123,456)
    # print(r)
    
    # 我们希望在不修改原函数的情况下,来对函数进行扩展
    def fn():
        print('我是fn函数....')
    
    # 只需要根据现有的函数,来创建一个新的函数
    def fn2():
        print('函数开始执行~~~')
        fn()
        print('函数执行结束~~~')
    
    # fn2()
    
    def new_add(a,b):
        print('计算开始~~~')
        r = add(a,b)
        print('计算结束~~~')
        return r
    
    # r = new_add(111,222)
    # print(r)
    
    # 上边的方式,已经可以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对函数进行扩展了
    #   但是,这种方式要求我们每扩展一个函数就要手动创建一个新的函数,实在是太麻烦了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创建一个函数,让这个函数可以自动的帮助我们生产函数
    
    def begin_end(old):
        '''
            用来对其他函数进行扩展,使其他函数可以在执行前打印开始执行,执行后打印执行结束
    
            参数:
                old 要扩展的函数对象
        '''
        # 创建一个新函数
        def new_function(*args , **kwargs):
            print('开始执行~~~~')
            # 调用被扩展的函数
            result = old(*args , **kwargs)
            print('执行结束~~~~')
            # 返回函数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返回新函数
        return new_function
    
    f = begin_end(fn)
    f2 = begin_end(add)
    f3 = begin_end(mul)
    
    # r = f()
    # r = f2(123,456)
    # r = f3(123,456)
    # print(r)
    # 向begin_end()这种函数我们就称它为装饰器
    #   通过装饰器,可以在不修改原来函数的情况下来对函数进行扩展
    #   在开发中,我们都是通过装饰器来扩展函数的功能的
    # 在定义函数时,可以通过@装饰器,来使用指定的装饰器,来装饰当前的函数
    #   可以同时为一个函数指定多个装饰器,这样函数将会安装从内向外的顺序被装饰
    
    def fn3(old):
        '''
            用来对其他函数进行扩展,使其他函数可以在执行前打印开始执行,执行后打印执行结束
    
            参数:
                old 要扩展的函数对象
        '''
        # 创建一个新函数
        def new_function(*args , **kwargs):
            print('fn3装饰~开始执行~~~~')
            # 调用被扩展的函数
            result = old(*args , **kwargs)
            print('fn3装饰~执行结束~~~~')
            # 返回函数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返回新函数
        return new_function
    
    @fn3
    @begin_end
    def say_hello():
        print('大家好~~~')
    
    say_hello()
    

    对象(object)

    • 对象是内存中专门用来存储数据的一块区域。
    • 对象中可以存放各种数据(比如:数字、布尔值、代码)
    • 对象由三部分组成:
      • 对象的标识(id)
      • 对象的类型(type)
      • 对象的值(value)

    类(class)

    • 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对象都是 Python 内置的对象
    • 但是内置对象并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开发中经常需要自定义一些对象
    • 类,简单理解它就相当于一个图纸。在程序中我们需要根据类来创建对象
    • 类就是对象的图纸!
    • 我们也称对象是类的实例(instance)
    • 如果多个对象是通过一个类创建的,我们称这些对象是一类对象
    • int()float()bool()str()list()dict() .... 这些都是类
    • a = int(10) 创建一个 int 类的实例 等价于 a = 10
    • 我们自定义的类都需要使用大写字母开头,使用大驼峰命名法(帕斯卡命名法)来对类命名
    • 类也是一个对象!
    • 类就是一个用来创建对象的对象!
    • 类是 type 类型的对象,定义类实际上就是定义了一个 type 类型的对象
    a = int(10) # 创建一个int类的实例
    b = str('hello') # 创建一个str类的实例
    
    # print(a , type(a))
    # print(b , type(b))
    
    # 定义一个简单的类
    # 使用class关键字来定义类,语法和函数很像!
    # class 类名([父类]):
    #   代码块
    # <class '__main__.MyClass'>
    class MyClass():
        pass
    
    # print(MyClass)
    # 使用MyClass创建一个对象
    # 使用类来创建对象,就像调用一个函数一样
    mc = MyClass() # mc就是通过MyClass创建的对象,mc是MyClass的实例
    mc_2 = MyClass()
    mc_3 = MyClass()
    mc_4 = MyClass()
    # mc mc_2 mc_3 mc_4 都是MyClass的实例,他们都是一类对象
    # isinstance()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
    result = isinstance(mc_2,MyClass)
    result = isinstance(mc_2,str)
    
    # print(mc , type(mc))
    # print('result =',result)
    
    # print(id(MyClass) , type(MyClass))
    
    # 现在我们通过MyClass这个类创建的对象都是一个空对象
    # 也就是对象中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就相当于是一个空的盒子
    # 可以向对象中添加变量,对象中的变量称为属性
    # 语法:对象.属性名 = 属性值
    mc.name = '孙悟空'
    mc_2.name = '猪八戒'
    
    print(mc_2.name)
    

    类的定义

    • 类和对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程序中的内容的抽象
    • 实际上所有的事物都由两部分构成:
      • 数据(属性)
      • 行为(方法)
    • 在类的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函数,变量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属性,所有的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名 的形式访问;函数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方法,所有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方法名() 的形式调用方法
      • 注意:方法调用时,第一个参数由解析器自动传递,所以定义方法时,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 实例为什么能访问到类中的属性和方法: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都是公共的,任何该类实例都可以访问
      • 属性和方法查找的流程
        •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属性时,解析器会先在当前对象中寻找是否含有该属性,
          • 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当前的对象的属性值,
          • 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类对象中去寻找,如果有则返回类对象的属性值,
          • 如果类对象中依然没有,则报错!
      • 类对象和实例对象中都可以保存属性(方法)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所有的实例共享的,则应该将其保存到类对象中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某个实例独有,则应该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 一般情况下,属性保存到实例对象中,而方法需要保存到类对象中
    # 尝试定义一个表示人的类
    class Person :
        # 在类的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
        # 在类中我们所定义的变量,将会成为所有的实例的公共属性
        # 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这些变量
        name = 'swk' # 公共属性,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
        # 在类中也可以定义函数,类中的定义的函数,我们称为方法
        #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该类的所有实例来访问
        def say_hello(self) :
            # 方法每次被调用时,解析器都会自动传递第一个实参
            # 第一个参数,就是调用方法的对象本身,
            #   如果是p1调的,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1对象
            #   如果是p2调的,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2对象
            # 一般我们都会将这个参数命名为self
    
            # say_hello()这个方法,可以显示如下格式的数据:
            #   你好!我是 xxx
            #   在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类中的属性
            print('你好!我是 %s' %self.name)
    
    # 创建Person的实例
    p1 = Person()
    p2 = Person()
    
    # print(p2.name)
    
    # 调用方法,对象.方法名()
    # 方法调用和函数调用的区别
    # 如果是函数调用,则调用时传几个参数,就会有几个实参
    # 但是如果是方法调用,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 修改p1的name属性
    p1.name = '猪八戒'
    p2.name = '沙和尚'
    
    p1.say_hello() # '你好!我是 猪八戒'
    p2.say_hello() # '你好!我是 沙和尚'
    
    # del p2.name # 删除p2的name属性
    
    # print(p1.name)
    # print(p2.name)
    

    创建对象的流程

    p1 = Person() 的运行流程

    • 创建一个变量
    • 在内存中创建一个新对象
    • __init__(self) 方法执行
    • 将对象的 id 赋值给变量
    class Person :
        # 在类中可以定义一些特殊方法(魔术方法)
        # 特殊方法都是以__开头,__结尾的方法
        # 特殊方法不需要我们自己调用,不要尝试去调用特殊方法
        # 特殊方法将会在特殊的时刻自动调用
        # 学习特殊方法:
        #   1.特殊方法什么时候调用
        #   2.特殊方法有什么作用
        # 创建对象的流程
        # p1 = Person()的运行流程
        #   1.创建一个变量
        #   2.在内存中创建一个新对象
        #   3.__init__(self)方法执行
        #   4.将对象的id赋值给变量
    
        # init会在对象创建以后离开执行
        # init可以用来向新创建的对象中初始化属性
        # 调用类创建对象时,类后边的所有参数都会依次传递到init()中
        def __init__(self,name):
            # print(self)
            # 通过self向新建的对象中初始化属性
            self.name = name
    
        def say_hello(self):
            print('大家好,我是%s'%self.name)
    
    
    # 目前来讲,对于Person类来说name是必须的,并且每一个对象中的name属性基本上都是不同
    # 而我们现在是将name属性在定义为对象以后,手动添加到对象中,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错误
    # 我们希望,在创建对象时,必须设置name属性,如果不设置对象将无法创建
    #   并且属性的创建应该是自动完成的,而不是在创建对象以后手动完成
    # p1 = Person()
    # # 手动向对象添加name属性
    # p1.name = '孙悟空'
    
    # p2 = Person()
    # p2.name = '猪八戒'
    
    # p3 = Person()
    # p3.name = '沙和尚'
    
    # p3.say_hello()
    
    p1 = Person('孙悟空')
    p2 = Person('猪八戒')
    p3 = Person('沙和尚')
    p4 = Person('唐僧')
    # p1.__init__() 不要这么做
    
    # print(p1.name)
    # print(p2.name)
    # print(p3.name)
    # print(p4.name)
    
    p4.say_hello()
    

    类的基本结构

    class 类名([父类]) :
        公共的属性...
    
        # 对象的初始化方法
        def __init__(self,...):
            ...
    
        # 其他的方法
        def method_1(self,...):
            ...
        def method_2(self,...):
            ...
        ...
    

    封装

    class Rectangle:
        '''
            表示矩形的类
        '''
        def __init__(self,width,height):
            self.hidden_width = width
            self.hidden_height = height
    
        def get_width(self):
            return self.hidden_width
    
        def get_height(self):
            return self.hidden_height
    
        def set_width(self , width):
            self.hidden_width = width
    
        def set_height(self , height):
            self.hidden_height = height
    
        def get_area(self):
            return self.hidden_width * self.hidden_height
    
    # r = Rectangle(5,2)  
    # r.set_width(10)
    # r.set_height(20)
    
    # print(r.get_area())
    
    
    # 可以为对象的属性使用双下划线开头,__xxx
    # 双下划线开头的属性,是对象的隐藏属性,隐藏属性只能在类的内部访问,无法通过对象访问
    # 其实隐藏属性只不过是Python自动为属性改了一个名字
    #   实际上是将名字修改为了,_类名__属性名 比如 __name -> _Person__name
    # class Person:
    #     def __init__(self,name):
    #         self.__name = name
    
    #     def get_name(self):
    #         return self.__name
    
    #     def set_name(self , name):
    #         self.__name = name
    
    # p = Person('孙悟空')
    
    # print(p.__name) __开头的属性是隐藏属性,无法通过对象访问
    # p.__name = '猪八戒'
    # print(p._Person__name)
    # p._Person__name = '猪八戒'
    
    # print(p.get_name())
    
    # 使用__开头的属性,实际上依然可以在外部访问,所以这种方式我们一般不用
    #   一般我们会将一些私有属性(不希望被外部访问的属性)以_开头
    #   一般情况下,使用_开头的属性都是私有属性,没有特殊需要不要修改私有属性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def set_name(self , name):
            self._name = name
    
    p = Person('孙悟空')
    
    print(p._name)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_name = name
            self._age = age
    
        # property装饰器,用来将一个get方法,转换为对象的属性
        # 添加为property装饰器以后,我们就可以像调用属性一样使用get方法
        # 使用property装饰的方法,必须和属性名是一样的
        @property
        def name(self):
            print('get方法执行了~~~')
            return self._name
    
        # setter方法的装饰器:@属性名.setter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 name):
            print('setter方法调用了')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 age):
            self._age = age
    
    
    
    p = Person('猪八戒',18)
    
    p.name = '孙悟空'
    p.age = 28
    
    print(p.name,p.age)
    

    继承

    # 继承
    
    # 定义一个类 Animal(动物)
    #   这个类中需要两个方法:run() sleep()
    class Animal:
        def run(self):
            print('动物会跑~~~')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睡觉~~~')
    
        # def bark(self):
        #     print('动物嚎叫~~~')
    
    # 定义一个类 Dog(狗)
    #   这个类中需要三个方法:run() sleep() bark()
    # class Dog:
    #     def run(self):
    #         print('狗会跑~~~')
    
    #     def sleep(self):
    #         print('狗睡觉~~~')
    
    #     def bark(self):
    #         print('汪汪汪~~~')
    
    # 有一个类,能够实现我们需要的大部分功能,但是不能实现全部功能
    # 如何能让这个类来实现全部的功能呢?
    #   ① 直接修改这个类,在这个类中添加我们需要的功能
    #       - 修改起来会比较麻烦,并且会违反OCP原则
    #   ② 直接创建一个新的类
    #       - 创建一个新的类比较麻烦,并且需要大量的进行复制粘贴,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性代码
    #   ③ 直接从Animal类中来继承它的属性和方法
    #       - 继承是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
    #       - 通过继承我们可以使一个类获取到其他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       - 在定义类时,可以在类名后的括号中指定当前类的父类(超类、基类、super)
    #           子类(衍生类)可以直接继承父类中的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
    #  通过继承可以直接让子类获取到父类的方法或属性,避免编写重复性的代码,并且也符合OCP原则
    #   所以我们经常需要通过继承来对一个类进行扩展
    
    class Dog(Animal):
        def bark(self):
            print('汪汪汪~~~')
    
        def run(self):
            print('狗跑~~~~')
    
    class Hashiqi(Dog):
        def fan_sha(self):
            print('我是一只傻傻的哈士奇')
    
    d = Dog()
    h = Hashiqi()
    
    # d.run()
    # d.sleep()
    # d.bark()
    
    # r = isinstance(d , Dog)
    # r = isinstance(d , Animal)
    # print(r)
    
    # 在创建类时,如果省略了父类,则默认父类为object
    #   object是所有类的父类,所有类都继承自object
    class Person(object):
        pass
    
    # issubclass() 检查一个类是否是另一个类的子类
    # print(issubclass(Animal , Dog))
    # print(issubclass(Animal , object))
    # print(issubclass(Person , object))
    
    # isinstance()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
    #   如果这个类是这个对象的父类,也会返回True
    #   所有的对象都是object的实例
    print(isinstance(print , object))
    
    class A(object):
        def test(self):
            print('AAA')
    
    class B(object):
        def test(self):
            print('B中的test()方法~~')
    
        def test2(self):
            print('BBB')
    
    # 在Python中是支持多重继承的,也就是我们可以为一个类同时指定多个父类
    #   可以在类名的()后边添加多个类,来实现多重继承
    #   多重继承,会使子类同时拥有多个父类,并且会获取到所有父类中的方法
    # 在开发中没有特殊的情况,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多重继承,因为多重继承会让我们的代码过于复杂
    # 如果多个父类中有同名的方法,则会现在第一个父类中寻找,然后找第二个,然后找第三个。。。
    #   前边父类的方法会覆盖后边父类的方法
    class C(A,B):
        pass
    
    # 类名.__bases__ 这个属性可以用来获取当前类的所有父类
    # print(C.__bases__) (<class '__main__.B'>,)
    # print(B.__bases__) (<class 'object'>,)
    
    # print(C.__bases__) # (<class '__main__.A'>, <class '__main__.B'>)
    
    c = C()
    
    c.test()
    

    多态

    # 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之一
    # 多态从字面上理解是多种形态
    # 狗(狼狗、藏獒、哈士奇、古牧 。。。)
    # 一个对象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去呈现
    
    # 定义两个类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__len__(self):
            return 10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class C:
        pass
    
    
    a = A('孙悟空')
    b = B('猪八戒')
    c = C()
    
    # 定义一个函数
    # 对于say_hello()这个函数来说,只要对象中含有name属性,它就可以作为参数传递
    #   这个函数并不会考虑对象的类型,只要有name属性即可
    def say_hello(obj):
        print('你好 %s'%obj.name)
    
    # 在say_hello_2中我们做了一个类型检查,也就是只有obj是A类型的对象时,才可以正常使用,
    #   其他类型的对象都无法使用该函数,这个函数就违反了多态
    # 违反了多态的函数,只适用于一种类型的对象,无法处理其他类型对象,这样导致函数的适应性非常的差
    # 注意,向isinstance()这种函数,在开发中一般是不会使用的!
    def say_hello_2(obj):
        # 做类型检查
        if isinstance(obj , A):
            print('你好 %s'%obj.name)
    # say_hello(b)
    # say_hello_2(b)
    
    # 鸭子类型
    # 如果一个东西,走路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 len()
    # 之所以一个对象能通过len()来获取长度,是因为对象中具有一个特殊方法__len__
    # 换句话说,只要对象中具有__len__特殊方法,就可以通过len()来获取它的长度
    l = [1,2,3]
    s = 'hello'
    
    # print(len(l))
    # print(len(s))
    print(len(b))
    print(len(c))
    
    #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   封装
    #       - 确保对象中的数据安全
    #   继承
    #       - 保证了对象的可扩展性
    #   多态
    #       - 保证了程序的灵活性
    

    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 定义一个类
    class A(object):
    
        # 类属性
        # 实例属性
        # 类方法
        # 实例方法
        # 静态方法
    
        # 类属性,直接在类中定义的属性是类属性
        #   类属性可以通过类或类的实例访问到
        #   但是类属性只能通过类对象来修改,无法通过实例对象修改
        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 实例属性,通过实例对象添加的属性属于实例属性
            #   实例属性只能通过实例对象来访问和修改,类对象无法访问修改
            self.name = '孙悟空'
    
        # 实例方法
        #   在类中定义,以self为第一个参数的方法都是实例方法
        #   实例方法在调用时,Python会将调用对象作为self传入  
        #   实例方法可以通过实例和类去调用
        #       当通过实例调用时,会自动将当前调用对象作为self传入
        #       当通过类调用时,不会自动传递self,此时我们必须手动传递self
        def test(self):
            print('这是test方法~~~ ' , self)
    
        # 类方法
        # 在类内部使用 @classmethod 来修饰的方法属于类方法
        # 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cls,也会被自动传递,cls就是当前的类对象
        #   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的区别,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self,而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cls
        #   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去调用,也可以通过实例调用,没有区别
        @classmethod
        def test_2(cls):
            print('这是test_2方法,他是一个类方法~~~ ',cls)
            print(cls.count)
    
        # 静态方法
        # 在类中使用 @staticmethod 来修饰的方法属于静态方法  
        # 静态方法不需要指定任何的默认参数,静态方法可以通过类和实例去调用  
        # 静态方法,基本上是一个和当前类无关的方法,它只是一个保存到当前类中的函数
        # 静态方法一般都是一些工具方法,和当前类无关
        @staticmethod
        def test_3():
            print('test_3执行了~~~')
    
    
    a = A()
    # 实例属性,通过实例对象添加的属性属于实例属性
    # a.count = 10
    # A.count = 100
    # print('A ,',A.count)
    # print('a ,',a.count)
    # print('A ,',A.name)
    # print('a ,',a.name)
    
    # a.test() 等价于 A.test(a)
    
    # A.test_2() 等价于 a.test_2()
    
    A.test_3()
    a.test_3()
    

    垃圾回收

    # 就像我们生活中会产生垃圾一样,程序在运行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垃圾
    # 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会影响到程序的运行的运行性能,所以这些垃圾必须被及时清理
    # 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 在程序中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就是垃圾,这种垃圾对象过多以后会影响到程序的运行的性能
    #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及时的垃圾回收,所谓的垃圾回收就是讲垃圾对象从内存中删除
    # 在Python中有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它会自动将这些没有被引用的对象删除,
    #   所以我们不用手动处理垃圾回收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A类'
    
        # del是一个特殊方法,它会在对象被垃圾回收前调用
        def __del__(self):
            print('A()对象被删除了~~~',self)
    
    a = A()
    b = a # 又使用一个变量b,来引用a对应的对象
    
    print(a.name)
    
    # a = None # 将a设置为了None,此时没有任何的变量对A()对象进行引用,它就是变成了垃圾
    # b = None
    # del a
    # del b
    

    特殊方法

    # 特殊方法,也称为魔术方法
    # 特殊方法都是使用__开头和结尾的
    # 特殊方法一般不需要我们手动调用,需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自动执行
    
    # 定义一个Person类
    class Person(object):
        """人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__str__()这个特殊方法会在尝试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时候调用
        # 它的作用可以用来指定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结果  (print函数)  
        def __str__(self):
            return 'Person [name=%s , age=%d]'%(self.name,self.age)
    
        # __repr__()这个特殊方法会在对当前对象使用repr()函数时调用
        # 它的作用是指定对象在 ‘交互模式’中直接输出的效果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Hello'
    
        # object.__add__(self, other)
        # object.__sub__(self, other)
        # object.__mul__(self, other)
        # object.__matmul__(self, other)
        # object.__truediv__(self, other)
        # object.__floordiv__(self, other)
        # object.__mod__(self, other)
        # object.__divmod__(self, other)
        # object.__pow__(self, other[, modulo])
        # object.__lshift__(self, other)
        # object.__rshift__(self, other)
        # object.__and__(self, other)
        # object.__xor__(self, other)
        # object.__or__(self, other)
    
        # object.__lt__(self, other) 小于 <
        # object.__le__(self, other) 小于等于 <=
        # object.__eq__(self, other) 等于 ==
        # object.__ne__(self, other) 不等于 !=
        # object.__gt__(self, other) 大于 >
        # object.__ge__(self, other) 大于等于 >=
    
        # __len__()获取对象的长度
    
        # object.__bool__(self)
        # 可以通过bool来指定对象转换为布尔值的情况
        def __bool__(self):
            return self.age > 17
    
        # __gt__会在对象做大于比较的时候调用,该方法的返回值将会作为比较的结果
        # 他需要两个参数,一个self表示当前对象,other表示和当前对象比较的对象
        # self > other
        def __gt__(self , other):
            return self.age > other.age
    
    
    # 创建两个Person类的实例
    p1 = Person('孙悟空',18)
    p2 = Person('猪八戒',28)
    
    # 打印p1
    # 当我们打印一个对象时,实际上打印的是对象的中特殊方法 __str__()的返回值
    # print(p1) #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4E95090>
    # print(p1)
    # print(p2)
    
    # print(repr(p1))
    
    # t = 1,2,3
    # print(t) # (1, 2, 3)
    
    # print(p1 > p2)
    # print(p2 > p1)
    
    # print(bool(p1))
    
    # if p1 :
    #     print(p1.name,'已经成年了')
    # else :
    #     print(p1.name,'还未成年了')
    

    模块

    # 模块(module)
    # 模块化,模块化指将一个完整的程序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模块
    #   通过将模块组合,来搭建出一个完整的程序
    # 不采用模块化,统一将所有的代码编写到一个文件中
    # 采用模块化,将程序分别编写到多个文件中
    #   模块化的有点:
    #       ① 方便开发
    #       ② 方便维护
    #       ③ 模块可以复用!
    
    # 在Python中一个py文件就是一个模块,要想创建模块,实际上就是创建一个python文件
    # 注意:模块名要符号标识符的规范
    
    # 在一个模块中引入外部模块
    # ① import 模块名 (模块名,就是python文件的名字,注意不要py)
    # ② import 模块名 as 模块别名
    #   - 可以引入同一个模块多次,但是模块的实例只会创建一个
    #   - import可以在程序的任意位置调用,但是一般情况下,import语句都会统一写在程序的开头
    #   - 在每一个模块内部都有一个__name__属性,通过这个属性可以获取到模块的名字
    #   - __name__属性值为 __main__的模块是主模块,一个程序中只会有一个主模块
    #       主模块就是我们直接通过 python 执行的模块
    import test_module as test
    
    # print(test.__name__)
    print(__name__)
    

    m.py

    # 可以在模块中定义变量,在模块中定义的变量,在引入模块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a = 10
    b = 20
    
    # 添加了_的变量,只能在模块内部访问,在通过import * 引入时,不会引入_开头的变量
    _c = 30
    
    # 可以在模块中定义函数,同样可以通过模块访问到
    def test():
        print('test')
    
    def test2():
        print('test2')
    
    # 也可以定义类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孙悟空'
    
    # 编写测试代码,这部分代码,只要当当前文件作为主模块的时候才需要执行
    #   而当模块被其他模块引入时,不需要执行的,此时我们就必须要检查当前模块是否是主模块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
        test2()
        p = Person()
        print(p.name)
    
    # import m
    
    # # 访问模块中的变量:模块名.变量名
    # # print(m.a , m.b)
    
    # # m.test2()
    
    # p = m.Person()
    
    # print(p.name)
    
    def test2():
        print('这是主模块中的test2')
    
    
    # 也可以只引入模块中的部分内容
    # 语法 from 模块名 import 变量,变量....
    # from m import Person
    # from m import test
    # from m import Person,test
    # from m import * # 引入到模块中所有内容,一般不会使用
    # p1 = Person()
    # print(p1)
    # test()
    # test2()
    
    # 也可以为引入的变量使用别名
    # 语法:from 模块名 import 变量 as 别名
    # from m import test2 as new_test2
    
    # test2()
    # new_test2()
    
    from m import *
    # print(_c)
    
    # import xxx
    # import xxx as yyy
    # from xxx import yyy , zzz , fff
    # from xxx import *
    # from xxx import yyy as zz
    

    图片

    # 包 Package
    # 包也是一个模块
    # 当我们模块中代码过多时,或者一个模块需要被分解为多个模块时,这时就需要使用到包
    # 普通的模块就是一个py文件,而包是一个文件夹
    #   包中必须要一个一个 __init__.py 这个文件,这个文件中可以包含有包中的主要内容
    from hello import a , b
    
    print(a.c)
    print(b.d)
    
    # __pycache__ 是模块的缓存文件
    # py代码在执行前,需要被解析器先转换为机器码,然后再执行
    #   所以我们在使用模块(包)时,也需要将模块的代码先转换为机器码然后再交由计算机执行
    #   而为了提高程序运行的性能,python会在编译过一次以后,将代码保存到一个缓存文件中
    #   这样在下次加载这个模块(包)时,就可以不再重新编译而是直接加载缓存中编译好的代码即可
    

    python 标准库

    # 开箱即用
    # 为了实现开箱即用的思想,Python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块的标准库
    # 在这个标准库中,有很多很强大的模块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   并且标准库会随Python的安装一同安装
    # sys模块,它里面提供了一些变量和函数,使我们可以获取到Python解析器的信息
    #   或者通过函数来操作Python解析器
    # 引入sys模块
    import sys
    
    # pprint 模块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 pprint() 该方法可以用来对打印的数据做简单的格式化
    import pprint
    
    # sys.argv
    # 获取执行代码时,命令行中所包含的参数
    # 该属性是一个列表,列表中保存了当前命令的所有参数
    # print(sys.argv)
    
    # sys.modules
    # 获取当前程序中引入的所有模块
    # modules是一个字典,字典的key是模块的名字,字典的value是模块对象
    # pprint.pprint(sys.modules)
    
    # sys.path
    # 他是一个列表,列表中保存的是模块的搜索路径
    # ['C:\Users\lilichao\Desktop\resource\course\lesson_06\code',
    # 'C:\dev\python\python36\python36.zip',
    # 'C:\dev\python\python36\DLLs',
    # 'C:\dev\python\python36\lib',
    # 'C:\dev\python\python36',
    # 'C:\dev\python\python36\lib\site-packages']
    # pprint.pprint(sys.path)
    
    # sys.platform
    # 表示当前Python运行的平台
    # print(sys.platform)
    
    # sys.exit()
    # 函数用来退出程序
    # sys.exit('程序出现异常,结束!')
    # print('hello')
    
    # os 模块让我们可以对操作系统进行访问
    import os
    
    # os.environ
    # 通过这个属性可以获取到系统的环境变量
    # pprint.pprint(os.environ['path'])
    
    # os.system()
    # 可以用来执行操作系统的名字
    # os.system('dir')
    os.system('notepad')
    

    异常和文件

    异常

    • 程序在运行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
      • 使用了没有赋值过的变量
      • 使用了不存在的索引
      • 除0
      • ...
    • 这些错误在程序中,我们称其为异常。
    • 程序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将会导致程序立即终止,异常以后的代码全部都不会执行!

    处理异常

    程序运行时出现异常,目的并不是让我们的程序直接终止!

    Python是希望在出现异常时,我们可以编写代码来对异常进行处理!

    try:
        代码块(可能出现错误的语句)
    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名:
        代码块(出现错误以后的处理方式)
    else:
        代码块(没出错时要执行的语句)
    finally:
        代码块(该代码块总会执行)
    
    • try 是必须的 else 语句有没有都行
    • except 和 finally 至少有一个
    • 可以将可能出错的代码放入到 try 语句,这样如果代码没有错误,则会正常执行,如果出现错误,则会执行 expect 子句中的代码,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代码来处理异常,避免因为一个异常导致整个程序的终止

    异常的传播(抛出异常)

    • 当在函数中出现异常时,如果在函数中对异常进行了处理,则异常不会再继续传播,
      • 如果函数中没有对异常进行处理,则异常会继续向函数调用处传播,
      • 如果函数调用处处理了异常,则不再传播,如果没有处理则继续向调用处传播
      • 直到传递到全局作用域(主模块)如果依然没有处理,则程序终止,并且显示异常信息
    • 当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以后,所有的异常信息会被保存一个专门的异常对象中
      • 而异常传播时,实际上就是异常对象抛给了调用处
      • 比如:ZeroDivisionError 类的对象专门用来表示除 0 的异常
        • NameError 类的对象专门用来处理变量错误的异常
        • ....
    • 在Python为我们提供了多个异常对象
    print('异常出现前')
    l = []
    try:
        # print(c)
        # l[10]
        # 1 + 'hello'
        print(10/0)
    except NameError:
        # 如果except后不跟任何的内容,则此时它会捕获到所有的异常
        # 如果在except后跟着一个异常的类型,那么此时它只会捕获该类型的异常
        print('出现 NameError 异常')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print('出现 ZeroDivisionError 异常')
    except IndexError:
        print('出现 IndexError 异常')
    # Exception 是所有异常类的父类,所以如果except后跟的是Exception,他也会捕获到所有的异常
    # 可以在异常类后边跟着一个 as xx 此时xx就是异常对象
    except Exception as e :
        print('未知异常',e,type(e))
    finally :
        print('无论是否出现异常,该子句都会执行')
    
    print('异常出现后')
    

    抛出异常

    可以使用 raise 语句来抛出异常,raise 语句后需要跟一个 异常类异常的实例

    # 也可以自定义异常类,只需要创建一个类继承Exception即可
    class MyError(Exception):
        pass
    
    def add(a,b):
        # 如果a和b中有负数,就向调用处抛出异常
        if a < 0 or b < 0:
            # raise用于向外部抛出异常,后边可以跟一个异常类,或异常类的实例
            # raise Exception
            # 抛出异常的目的,告诉调用者这里调用时出现问题,希望你自己处理一下
            # raise Exception('两个参数中不能有负数!')  
            raise MyError('自定义的异常')
    
            # 也可以通过if else来代替异常的处理
            # return None
        r = a + b
        return r
    
    print(add(-123,456))
    

    文件(File)

    • 通过 Python 程序来对计算机中的各种文件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 I/O(Input / Output)
    • 操作文件的步骤:
      • 打开文件
      • 对文件进行各种操作(读、写),然后保存
      • 关闭文件

    打开文件

    # open(file, mode='r', buffering=-1, encoding_=None, errors=None, newline=None, closefd=True, opener=None)
    # 使用open函数来打开一个文件
    # 参数:
    #   file 要打开的文件的名字(路径)
    # 返回值:
    #   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代表了当前打开的文件
    
    # 创建一个变量,来保存文件的名字
    # 如果目标文件和当前文件在同一级目录下,则直接使用文件名即可
    file_name = 'demo.txt'
    
    # 在windows系统使用路径时,可以使用/来代替 
    # 或者可以使用 \ 来代替 
    # 或者也可以使用原始字符串
    file_name = 'hello\demo.txt'
    file_name = r'hellodemo.txt'
    
    # 表示路径,可以使用..来返回一级目录
    file_name = '../hello/demo.txt'
    
    # 如果目标文件距离当前文件比较远,此时可以使用绝对路径
    # 绝对路径应该从磁盘的根目录开始书写
    file_name = r'C:UserslilichaoDesktophello.txt'
    
    # file_obj = open(file_name) # 打开 file_name 对应的文件
    
    # print(file_obj)
    

    关闭文件

    # 打开文件
    file_name = 'demo.txt'
    
    # 调用open()来打开文件
    # file_obj = open(file_name)
    
    # # 当我们获取了文件对象以后,所有的对文件的操作都应该通过对象来进行
    # # 读取文件中的内容
    # # read()方法,用来读取文件中的内容,它会将内容全部保存为一个字符串返回
    # content = file_obj.read()
    
    # print(content)
    
    # # 关闭文件
    # # 调用close()方法来关闭文件
    # file_obj.close()
    
    # with ... as 语句
    # with open(file_name) as file_obj :
    #     # 在with语句中可以直接使用file_obj来做文件操作
    #     # 此时这个文件只能在with中使用,一旦with结束则文件会自动close()
    #     print(file_obj.read())
    
    
    file_name = 'hello'
    
    try:
        with open(file_name) as file_obj :
            print(file_obj.read())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f'{file_name} 文件不存在~~')
    

    文件的读取

    file_name = 'demo2.txt'
    
    try:
        # 调用open()来打开一个文件,可以将文件分成两种类型
        # 一种,是纯文本文件(使用utf-8等编码编写的文本文件)
        # 一种,是二进制文件(图片、mp3、ppt等这些文件)
        # open()打开文件时,默认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打开的,但是open()默认的编码为None
        #   所以处理文本文件时,必须要指定文件的编码
        with open(file_name,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通过 read() 来读取文件中的内容
            # 如果直接调用read()它会将文本文件的所有内容全部都读取出来
            #   如果要读取的文件较大的话,会一次性将文件的内容加载到内存中,容易导致内存泄漏
            #   所以对于较大的文件,不要直接调用read()
            # help(file_obj.read)
            # read()可以接收一个size作为参数,该参数用来指定要读取的字符的数量
            #   默认值为-1,它会读取文件中的所有字符
            #   可以为size指定一个值,这样read()会读取指定数量的字符,
            #       每一次读取都是从上次读取到位置开始读取的
            #       如果字符的数量小于size,则会读取剩余所有的
            #       如果已经读取到了文件的最后了,则会返回''空串
            # content = file_obj.read(-1)
            content = file_obj.read(6)
            content = file_obj.read(6)
            content = file_obj.read(6)
            content = file_obj.read(6)
            # print(content)
            # print(len(content))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
        print(f'{file_name} 这个文件不存在!')
    
    # 读取大文件的方式
    file_name = 'demo.txt'
    
    try:
        with open(file_name,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定义一个变量,来保存文件的内容
            file_content = ''
            # 定义一个变量,来指定每次读取的大小
            chunk = 100
            # 创建一个循环来读取文件内容
            while True:
                # 读取chunk大小的内容
                content = file_obj.read(chunk)
    
                # 检查是否读取到了内容
                if not content:
                    # 内容读取完毕,退出循环
                    break
    
                # 输出内容
                # print(content,end='')
                file_content += content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
        print(f'{file_name} 这个文件不存在!')
    
    print(file_content)
    
    import pprint
    import os
    file_name = 'demo.txt'
    
    with open(file_name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readline()
        # 该方法可以用来读取一行内容
        # print(file_obj.readline(),end='')
        # print(file_obj.readline())
        # print(file_obj.readline())
    
        # readlines()
        # 该方法用于一行一行的读取内容,它会一次性将读取到的内容封装到一个列表中返回
        # r = file_obj.readlines()
        # pprint.pprint(r[0])
        # pprint.pprint(r[1])
        # pprint.pprint(r[2])
    
        for t in file_obj:
            print(t)
    

    文件的写入

    file_name = 'demo5.txt'
    
    # 使用open()打开文件时必须要指定打开文件所要做的操作(读、写、追加)
    # 如果不指定操作类型,则默认是 读取文件 , 而读取文件时是不能向文件中写入的
    # r 表示只读的
    # w 表示是可写的,使用w来写入文件时,如果文件不存在会创建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则会截断文件
    #   截断文件指删除原来文件中的所有内容
    # a 表示追加内容,如果文件不存在会创建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则会向文件中追加内容
    # x 用来新建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报错
    # + 为操作符增加功能
    #   r+ 即可读又可写,文件不存在会报错
    #   w+
    #   a+
    # with open(file_name , 'w'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with open(file_name , 'r+'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with open(file_name , 'x'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write()来向文件中写入内容,
        # 如果操作的是一个文本文件的话,则write()需要传递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
        # 该方法会可以分多次向文件中写入内容
        # 写入完成以后,该方法会返回写入的字符的个数
        file_obj.write('aaa
    ')
        file_obj.write('bbb
    ')
        file_obj.write('ccc
    ')
        r = file_obj.write(str(123)+'123123
    ')
        r = file_obj.write('今天天气真不错')
        print(r)
    
    file_name = 'c:/Users/lilichao/Desktop/告白气球.flac'
    
    # 读取模式
    # t 读取文本文件(默认值)
    # b 读取二进制文件
    
    with open(file_name , 'rb') as file_obj:
        # 读取文本文件时,size是以字符为单位的
        # 读取二进制文件时,size是以字节为单位
        # print(file_obj.read(100))
    
        # 将读取到的内容写出来
        # 定义一个新的文件
        new_name = 'aa.flac'
    
        with open(new_name , 'wb') as new_obj:
    
            # 定义每次读取的大小
            chunk = 1024 * 100
    
            while True :
                # 从已有的对象中读取数据
                content = file_obj.read(chunk)
    
                # 内容读取完毕,终止循环
                if not content :
                    break
    
                # 将读取到的数据写入到新对象中
                new_obj.write(content)
    

    读取文件的位置

    # with open('demo.txt','rb') as file_obj:
    #     # print(file_obj.read(100))
    #     # print(file_obj.read(30))
    
    #     # seek() 可以修改当前读取的位置
    #     file_obj.seek(55)
    #     file_obj.seek(80,0)
    #     file_obj.seek(70,1)
    #     file_obj.seek(-10,2)
    #     # seek()需要两个参数
    #     #   第一个 是要切换到的位置
    #     #   第二个 计算位置方式
    #     #       可选值:
    #     #           0 从头计算,默认值
    #     #           1 从当前位置计算
    #     #           2 从最后位置开始计算
    
    #     print(file_obj.read())
    
    #     # tell() 方法用来查看当前读取的位置
    #     print('当前读取到了 -->',file_obj.tell())
    
    with open('demo2.txt','rt' , encoding='utf-8') as file_obj:
        # print(file_obj.read(100))
        # print(file_obj.read(30))
    
        # seek() 可以修改当前读取的位置
        file_obj.seek(9)
        # seek()需要两个参数
        #   第一个 是要切换到的位置
        #   第二个 计算位置方式
        #       可选值:
        #           0 从头计算,默认值
        #           1 从当前位置计算
        #           2 从最后位置开始计算
    
        print(file_obj.read())
    
        # tell() 方法用来查看当前读取的位置
        print('当前读取到了 -->',file_obj.tell())
    

    文件的其他操作

    import os
    from pprint import pprint
    
    # os.listdir() 获取指定目录的目录结构
    # 需要一个路径作为参数,会获取到该路径下的目录结构,默认路径为 . 当前目录
    # 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列表,目录中的每一个文件(夹)的名字都是列表中的一个元素
    r = os.listdir()
    
    # os.getcwd() 获取当前所在的目录
    r = os.getcwd()
    
    # os.chdir() 切换当前所在的目录 作用相当于 cd
    # os.chdir('c:/')
    
    # r = os.getcwd()
    
    # 创建目录
    # os.mkdir("aaa") #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字为 aaa 的目录
    
    # 删除目录
    # os.rmdir('abc')
    
    # open('aa.txt','w')
    # 删除文件
    # os.remove('aa.txt')
    
    # os.rename('旧名字','新名字') 可以对一个文件进行重命名,也可以用来移动一个文件
    # os.rename('aa.txt','bb.txt')
    os.rename('bb.txt','c:/users/lilichao/desktop/bb.txt')
    
    pprint(r)
    
    不一定每天 code well 但要每天 live well
  • 相关阅读:
    练习jQuery
    Highcharts的应用步骤
    CSS中的数量查询
    何时使用 Em 与 Rem
    不错的教学网站
    HTML5中新增的语义化标签,及在IE5.5~9(IE9已经开始支持部分HTML5新标签了)支持这些新标签的兼容性处理。
    【洛谷P4139】上帝与集合的正确用法
    【洛谷P1357】花园
    【洛谷P1939】矩阵加速(数列)
    【洛谷P1962】斐波那契数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eekfx/p/137331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