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微博的微博

    使用微博一年了,将那些关于微博的微博汇总成文以纪念。

    1. 微博与自己


    在微博上,有一个你表达出来的你自己,有一个粉丝看到的你自己,哪一个更像真实的你自己呢?

    德鲁克问:我是谁?我应该是谁?我将是谁?在微博上,你的粉丝体现了你是谁,你的关注说明了你应该是谁,你的微博决定了你将是谁。

    言不在多,有心则鸣;粉不在众,有评则灵。斯是微博,惟吾德馨。文字每天攒,回复逐条评。关注有大V,粉丝无僵虫。可以乱弹琴,假正经。无开会之乱耳,无编程之劳形。台岛郭安定,北京王冠雄。本子曰:何陋之有?

    2. 微博与生活

    我原来觉得140字说不了什么,现在发现140字可以表达很多。我原来觉得微博是个互动工具,现在发现微博可以自言自语。我原来觉得微博转发很没意义,现在发现转发也有威力。我原来觉得沉溺于微博是一种毒瘾,现在发现微博也可以用来培养好习惯。我原来觉得微博是一堆杂散记录,现在发现微博其实即是生活。

    见面之后是寒暄,寒暄之后是问上不上微博。倘若是上微博,接下来还真是没什么话好说了。倘若是不上微博,接下来还真是没什么话好说了。

    3. 微博与博客

    博客和微博是完全不搭界的。就算发博客时在微博里生成一条广告,不论是系统自动生成,还是你刻意编写,如果表达的信息不充分,人家就不会去读长博客;如果表达的信息充分,人家就不会去读长博客。博客同步到微博,并不会吸引更多的微博粉丝去读博客。这也许是长微博存在的合理基础。

    博客好比是论文,微博就好比是摘要。读者未必会读你的论文全文,不论你论文写得有多好;但读者通常会读你的摘要,不论你摘要写得有多差。所以不能让摘要的拙劣埋没了你的贡献。一定要在字数有限的摘要里体现出有效的信息,让读者就算不读全文,也能了解你的工作和贡献。这也就是摘要的意义。

    4. 微博与关注

    微博上的两种关注:1)关注是因为你认识她(他),希望跟上她(他)。不论她(他)说什么你都一直关注。此为因人关注。2)关注是因为她(他)的微博给你 快乐、知识或启迪。倘若她(他)的微博不再让你满意,立马取消关注。此为因事关注。因人关注暴露你的身份和情感,因事关注体现你的兴趣和志向。

    我原来关注了几个看似专业的专业微博,后来发现他们的发言时而重复时而矛盾,似乎不像专业而像职业,于是不再瞎关注。我原来关注了几个名人,后来发现他们所说所做和我基本没有交集,于是不再瞎操心。于是现在专注身边的有共同志趣的人,能够没心没肺地互粉互转互评,享受简单而直接的快乐。

    没有@你,但当你读到时,你知道就这是为你而写。不会@TA,但当你点击发布时,你希望TA知道这就是为TA而发。

    关闭评论之后发现:1)不经常发微博的未必不是话唠,发言场合很重要。2)转发再没有附加内容也会被看到,评论附加内容再好也不一定被看到,位置很重要。3)转发兼有评论功能,而且影响力更强,评论禁得很无聊。

    5. 微博与工具

    微博三套车:1)Thinkpad+中国电信。2)iPad+中国联通。3)黑莓手机+中国移动。三大终端形态配合三大网络运营商,总有一个能用上,今天全用上了。黑莓手机发得最多最顺手,表现相当令人满意。全键盘+五笔输入法,那不是一般的快。

    用笔记本发微博时是普通青年,不紧不慢轻松悠闲姿势舒坦;用iPad发微博时是文艺青年,看看视频听听音乐拍拍照片;用黑莓手机发微博时是2B青年,眼睛看着耳朵听着脑袋想着手指忙着一刻不得闲。今天又普文二合一了。

    6. 微博与时间

    手机微博真是利用碎片时间的利器。有碎片时间就利用,没有碎片时间把大块时间分解开来制造碎片时间也要利用。

    每天早上起来不再刷微博了,因为这时刷了大部分白天还要再刷的。每天晚上睡前不再刷微博了,因为这时刷的大部分是白天刷过的。想刷的时候就拿本书出来读吧!


  • 相关阅读:
    WCF-配置
    乡下人生活录——程序员给自己买份保险吧
    Sqlserver表分区
    Oracle通过Navicat导入表数据与机构,数据无法直接查询,需要加双引号的问题
    19.Imagetragick 命令执行漏洞(CVE-2016–3714)
    18.phpmyadmin 4.8.1 远程文件包含漏洞(CVE-2018-12613)
    17.[CVE-2017-12615]Tomcat任意文件上传漏洞
    16.Tomcat弱口令 && 后台getshell漏洞
    15.Nginx 解析漏洞复现
    14.Nginx 文件名逻辑漏洞(CVE-2013-4547)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entium/p/52669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