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 Loader: Grub
在看完了前面的整个启动流程,以及核心模块的整理之后,你应该会发现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 boot loader 是加载核心的重要工具』啊!没有 boot loader 的话,那么 kernel 根本就没有办法被系统加载的呢!所以,底下我们会先谈一谈 boot loader 的功能, 然后再讲一讲现阶段 Linux 里头最主流的 grub 这个 boot loader 吧!
boot loader 的两个 stage
我们在第一小节启动流程的地方曾经讲过,在 BIOS 读完资讯后,接下来就是会到第一个启动装置的 MBR 去读取 boot loader了。这个 boot loader 可以具有菜单功能、直接加载核心文件以及控制权移交的功能等, 系统必须要有 loader 才有办法加载该操作系统的核心就是了。但是我们都知道, MBR 是整个硬盘的第一个 sector 内的一个区块,充其量整个大小也才 446 bytes 而已。 我们的 loader 功能这么强,光是程序码与配置数据不可能只占不到 446 bytes 的容量吧?那如何安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 Linux 将 boot loader 的程序码运行与配置值加载分成两个阶段 (stage) 来运行:
- Stage 1:运行 boot loader 主程序:
第一阶段为运行 boot loader 的主程序,这个主程序必须要被安装在启动区,亦即是 MBR 或者是 boot sector 。但如前所述,因为 MBR 实在太小了,所以,MBR 或 boot sector 通常仅安装 boot loader 的最小主程序, 并没有安装 loader 的相关配置档; - Stage 2:主程序加载配置档:
第二阶段为透过 boot loader 加载所有配置档与相关的环境参数文件 (包括文件系统定义与主要配置档 menu.lst), 一般来说,配置档都在 /boot 底下。
那么这些配置档是放在哪里啊?这些与 grub 有关的文件都放置到 /boot/grub 中,那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文件吧!
[root@www ~]# ls -l /boot/grub -rw-r--r-- device.map <==grub 的装置对应档(底下会谈到) -rw-r--r-- e2fs_stage1_5 <==ext2/ext3 文件系统之定义档 -rw-r--r-- fat_stage1_5 <==FAT 文件系统之定义档 -rw-r--r-- ffs_stage1_5 <==FFS 文件系统之定义档 -rw------- grub.conf <==grub 在 Red Hat 的配置档 -rw-r--r-- iso9660_stage1_5 <==光驱文件系统定义档 -rw-r--r-- jfs_stage1_5 <==jfs 文件系统定义档 lrwxrwxrwx menu.lst -> ./grub.conf <==其实 menu.lst 才是配置档! -rw-r--r-- minix_stage1_5 <==minix 文件系统定义档 -rw-r--r-- reiserfs_stage1_5 <==reiserfs 文件系统定义档 -rw-r--r-- splash.xpm.gz <==启动时在 grub 底下的背景图示 -rw-r--r-- stage1 <==stage 1 的相关说明 -rw-r--r-- stage2 <==stage 2 的相关说明 -rw-r--r-- ufs2_stage1_5 <==UFS 的文件系统定义档 -rw-r--r-- vstafs_stage1_5 <==vstafs 文件系统定义档 -rw-r--r-- xfs_stage1_5 <==xfs 文件系统定义档
从上面的说明你可以知道 /boot/grub/ 目录下最重要的就是配置档 (menu.lst) 以及各种文件系统的定义! 我们的 loader 读取了这种文件系统定义数据后,就能够认识文件系统并读取在该文件系统内的核心文件罗。 至於 grub 的配置档档名,其实应该是 menu.lst 的,只是在 Red Hat 里面被定义成为 /boot/grub.conf 而已。 鸟哥建议您还是记忆 menu.lst 比较好喔!
所以从上面的文件来看, grub 认识的文件系统真的非常多喔!正因为如此,所以 grub 才会取代 Lilo 这个老牌的 boot loader 嘛!好了,接下来就来瞧瞧配置档内有啥配置值吧!
grub 的配置档 /boot/grub/menu.lst 与菜单类型
grub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Linux 启动管理程序,旧的 Lilo 这个启动管理程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所以本章才会将 Lilo 的介绍舍弃的说。grub 的优点挺多的,包括有:
- 认识与支持较多的文件系统,并且可以使用 grub 的主程序直接在文件系统中搜寻核心档名;
- 启动的时候,可以『自行编辑与修改启动配置项目』,类似 bash 的命令模式;
- 可以动态搜寻配置档,而不需要在修改配置档后重新安装 grub 。亦即是我们只要修改完 /boot/grub/menu.lst 里头的配置后,下次启动就生效了!
上面第三点其实就是 Stage 1, Stage 2 分别安装在 MBR (主程序) 与文件系统当中 (配置档与定义档) 的原因啦!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 grub 的配置档: /boot/grub/menu.lst 这玩意儿吧! 要注意喔,那个 lst 是 LST 的小写,不要搞错罗!
硬盘与分割槽在 grub 中的代号
安装在 MBR 的 grub 主程序,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磁碟当中加载核心文件, 以让核心能够顺利的驱动整个系统的硬件。所以罗, grub 必须要认识硬盘才行啊!那么 grub 到底是如何认识硬盘的呢? 嘿嘿! grub 对硬盘的代号配置与传统的 Linux 磁碟代号可完全是不同的!grub 对硬盘的识别使用的是如下的代号:
(hd0,0)
够神了吧?跟 /dev/hda1 风马牛不相干~怎么办啊?其实只要注意几个东西即可,那就是:
- 硬盘代号以小括号 ( ) 包起来;
- 硬盘以 hd 表示,后面会接一组数字;
- 以『搜寻顺序』做为硬盘的编号,而不是依照硬盘排线的排序!(这个重要!)
- 第一个搜寻到的硬盘为 0 号,第二个为 1 号,以此类推;
- 每颗硬盘的第一个 partition 代号为 0 ,依序类推。
所以说,第一颗『搜寻到的硬盘』代号为:『(hd0)』,而该颗硬盘的第一号分割槽为『(hd0,0)』,这样说了解了吧? 反正你要记得,在 grub 里面,他开始的数字是 0 而不是 1 就是了!
在较旧的主板上面,通常第一颗硬盘会插在 IDE 1 的 master 上,就会是 /dev/hda,所以常常我们可能会误会 /dev/hda 就是 (hd0),其实不是喔!要看你的 BIOS 配置值才行!有的主板 BIOS 可以调整启动的硬盘搜寻顺序,那么就要注意了,因为 grub 的硬盘代号可能会跟著改变呐!留意留意!
所以说,整个硬盘代号为:
硬盘搜寻顺序 | 在 Grub 当中的代号 |
第一颗 | (hd0) (hd0,0) (hd0,1) (hd0,4).... |
第二颗 | (hd1) (hd1,0) (hd1,1) (hd1,4).... |
第三颗 | (hd2) (hd2,0) (hd2,1) (hd2,4).... |
这样应该比较好看出来了吧?第一颗硬盘的 MBR 安装处的硬盘代号就是『(hd0)』, 而第一颗硬盘的第一个分割槽的 boot sector 代号就是『(hd0,0)』第一颗硬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割槽的 boot sector 代号为『(hd0,4)』了了吧!
假设你的系统仅有一颗 SATA 硬盘,请说明该硬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割槽在 Linux 与 grub 当中的档名与代号:
因为是 SATA 磁碟,加上使用逻辑分割槽,因此 Linux 当中的档名为 /dev/sda5 才对 (1~4 保留给 primary 与 extended 使用)。 至於 grub 当中的磁碟代号则由於仅有一颗磁碟,因此代号会是『 (hd0,4) 』才对。
/boot/grub/menu.lst 配置档
了解了 grub 当中最麻烦的硬盘代号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瞧一瞧配置档的内容了。先看一下鸟哥的 CentOS 内的 /boot/grub/menu.lst 好了:
[root@www ~]# vim /boot/grub/menu.lst default=0 <==默认启动选项,使用第 1 个启动菜单 (title) timeout=5 <==若 5 秒内未动键盘,使用默认菜单启动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背景图示所在的文件 hiddenmenu <==读秒期间是否显示出完整的菜单画面(默认隐藏) title CentOS (2.6.18-92.el5) <==第一个菜单的内容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92.el5 ro root=LABEL=/1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18-92.el5.img
在 title 以前的四行,都是属於 grub 的整体配置,包括默认的等待时间与默认的启动项目, 还有显示的画面特性等等。至於 title 后面才是指定启动的核心文件或者是 boot loader 控制权。 在整体配置方面的项目主要常见的有:
- default=0
这个必须要与 title 作为对照,在配置档里面有几个 title ,启动的时候就会有几个菜单可以选择。 由於 grub 启始号码为 0 号,因此 default=0 代表使用『第一个 title 项目』来启动的意思。 default 的意思是,如果在读秒时间结束前都没有动到键盘, grub 默认使用此 title 项目 (在此为 0 号) 来启动。 - timeout=5
启动时会进行读秒,如果在 5 秒钟内没有按下任何按键,就会使用上面提到的 default 后面接的那个 title 项目来启动的意思。如果你觉得 5 秒太短,那可以将这个数值调大 (例如 30 秒) 即可。此外,如果 timeout=0 代表直接使用 default 值进行启动而不读秒,timeout=-1 则代表直接进入菜单不读秒了! -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有没有发现你的 CentOS 在启动的时候背景不是黑白而是有色彩变化的呢?那就是这个文件提供的背景图示啦(注3)!不过这个文件的实际路径写法怎么会是这样啊?很简单啊~上述的意思是:在 (hd0,0) 这个分割槽内的最顶层目录中,底下的 grub/splash.xpm.gz 那个文件的意思。 由於鸟哥将 /boot 这个目录独立成为 /dev/hda1 ,因此这边就会写成『在 /dev/hda1 里面的 grub/splash.xpm.gz 』的意思啦!想一想,如果你的 /boot 目录并没有独立成为一个分割槽, 这里会写成如何? - hiddenmenu
这个说的是,启动时是否要显示菜单?目前 CentOS 默认是不要显示菜单, 如果您想要显示菜单,那就将这个配置值注解掉!
整体配置的地方大概是这样,而底下那个 title 则是显示启动的配置项目。如同前一小节提到的,启动时可以选择 (1)直接指定核心文件启动或 (2)将 boot loader 控制权转移到下个 loader (此过程称为 chain-loader)。每个 title 后面接的是『该启动项目名称的显示』,亦即是在菜单出现时,菜单上面的名称而已。 那么这两种方式的配置有啥不同呢?
直接指定核心启动
既然要指定核心启动,所以当然要找到核心文件啦!此外,有可能还需要用到 initrd 的 RAM Disk 配置档。但是如前说的, 尚未启动完成,所以我们必须要以 grub 的硬盘识别方式找出完整的 kernel 与 initrd 档名才行。 因此,我们可能需要有底下的方式来配置才行!
1. 先指定核心文件放置的 partition,再读取文件 (目录树), 最后才加入文件的实际档名与路径 (kernel 与 initrd); 鸟哥的 /boot 为 /dev/hda1 ,因此核心文件的配置则成为: root (hd0,0) <==代表核心文件放在那个 partition 当中 kernel /vmlinuz-2.6.18-92.el5 ro root=LABEL=/1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18-92.el5.img
上面的 root, kernel, initrd 后面接的参数的意义说明如下:
root :代表的是『核心文件放置的那个 partition 而不是根目录』喔!不要搞错了! 以鸟哥的案例来说,我的根目录为 /dev/hda2 而 /boot 独立为 /dev/hda1 ,因为与 /boot 有关, 所以磁碟代号就会成为 (hd0,0) 罗。
kernel :至於 kernel 后面接的则是核心的档名,而在档名后面接的则是核心的参数。 由於启动过程中需要挂载根目录,因此 kernel 后面接的那个 root=LABEL=/1 指的是『Linux 的根目录在哪个 partition 』的意思。
这里使用 LABEL 来挂载根目录。至於 rhgb 为色彩显示而 quiet 则是安静模式 (萤幕不会输出核心侦测的资讯)。
initrd :就是前面提到的 initrd 制作出 RAM Disk 的文件档名啦!
2. 直接指定 partition 与档名,不需要额外指定核心文件所在装置代号 kernel (hd0,0)/vmlinuz-2.6.18-92.el5 ro root=LABEL=/1 rhgb quiet initrd (hd0,0)/initrd-2.6.18-92.el5.img
老实说,鸟哥比较喜欢这种样式的档名写法,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核心文件是在哪个装置内的某个档名, 而不会去想到我们的根目录 (/, root) 啦!让我们来想想 /boot 有独立分割与无独立分割的情况吧!
我的系统分割是: /dev/hda1 (/), /dev/hda2 (swap) 而已,且我的核心文件为 /boot/vmlinuz,请问 grub 的 menu.lst 内该如何撰写核心文件位置?
我们使用叠代的方式来了解一下好了。由於核心档名为 /boot/vmlinuz,转成装置档名与代号会成为如下的过程: 原始文件: /boot/vmlinuz ↓ Linux 装置:(/dev/hda1)/boot/vmlinuz ↓ grub 装置:(hd0,0)/boot/vmlinuz 所以最终的 kernel 写法会变成: kernel (hd0,0)/boot/vmlinuz root=/dev/hda1 ...
同上,只是我的分割情况变成: /dev/sda1 (/boot), /dev/sda5 (/) 时?
由於 /boot 被独立出来了,所以情况会不一样喔!如下所示: 原始文件: /boot/vmlinuz ↓ Linux 装置:(/dev/sda1)/vmlinuz ↓ grub 装置:(hd0,0)/vmlinuz 所以最终的 kernel 写法会变成: kernel (hd0,0)/vmlinuz root=/dev/sda5 ...
利用 chain loader 的方式转交控制权
所谓的 chain loader (启动管理程序的链结) 仅是在将控制权交给下一个 boot loader 而已, 所以 grub 并不需要认识与找出 kernel 的档名 ,『 他只是将 boot 的控制权交给下一个 boot sector 或 MBR 内的 boot loader 而已 』 所以通常他也不需要去查验下一个 boot loader 的文件系统!
一般来说, chain loader 的配置只要两个就够了,一个是预计要前往的 boot sector 所在的分割槽代号, 另一个则是配置 chainloader 在那个分割槽的 boot sector (第一个磁区) 上!假设我的 Windows 分割槽在 /dev/hda1 ,且我又只有一颗硬盘,那么要 grub 将控制权交给 windows 的 loader 只要这样就够了:
[root@www ~]# vi /boot/grub/menu.lst ....前略.... title Windows partition root (hd0,0) <==配置使用此分割槽 chainloader +1 <== +1 可以想成第一个磁区,亦即是 boot sector
上面的范例中,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这样想:那个 (hd0,0) 就是 Windows 的 C 槽所在磁碟, 而 chainloader +1 就是让系统加载该分割槽当中的第一个磁区 (就是 boot sector) 内的启动管理程序。 不过,由於 Windows 的启动碟需要配置为活化 (active) 状态,且我们的 grub 默认会去检验该分割槽的文件系统。 因此我们可以重新将上面的范例改写成这样:
[root@www ~]# vi /boot/grub/menu.lst ....前略.... title Windows partition rootnoverify (hd0,0) <==不检验此分割槽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配置此分割槽为启动碟(active)
grub 的功能还不止此,他还能够隐藏某些分割槽。举例来说,我的 /dev/hda5 是安装 Linux 的分割槽, 我不想让 Windows 能够认识这个分割槽时,你可以这样做:
[root@www ~]# vi /boot/grub/menu.lst ....前略.... title Windows partition hide (hd0,4) <==隐藏 (hd0,4) 这个分割槽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makeactive
initrd 的重要性与创建新 initrd 文件
initrd 这玩意儿,他的目的在於提供启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最重要核心模块,以让系统启动过程可以顺利完成。 会需要 initrd 的原因,是因为核心模块放置於 /lib/modules/$(uname -r)/kernel/ 当中, 这些模块必须要根目录 (/) 被挂载时才能够被读取。但是如果核心本身不具备磁碟的驱动程序时, 当然无法挂载根目录,也就没有办法取得驱动程序,因此造成两难的地步。
initrd 可以将 /lib/modules/.... 内的『启动过程当中一定需要的模块』包成一个文件 (档名就是 initrd), 然后在启动时透过主机的 INT 13 硬件功能将该文件读出来解压缩,并且 initrd 在内存内会模拟成为根目录, 由於此虚拟文件系统 (Initial RAM Disk) 主要包含磁碟与文件系统的模块,因此我们的核心最后就能够认识实际的磁碟, 那就能够进行实际根目录的挂载啦!所以说:『initrd 内所包含的模块大多是与启动过程有关,而主要以文件系统及硬盘模块 (如 usb, SCSI 等) 为主』的啦!
一般来说,需要 initrd 的时刻为:
- 根目录所在磁碟为 SATA、U盘 或 SCSI 等连接介面;
- 根目录所在文件系统为 LVM, RAID 等特殊格式;
- 根目录所在文件系统为非传统 Linux 认识的文件系统时;
- 其他必须要在核心加载时提供的模块。
一般来说,各 distribution 提供的核心都会附上 initrd 文件,但如果你有特殊需要所以想重制 initrd 文件的话, 可以使用 mkinitrd 来处理的。这个文件的处理方式很简单, man mkinitrd 就知道了! ^_^。 我们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去!
[root@www ~]# mkinitrd [-v] [--with=模块名称] initrd档名 核心版本 选项与参数: -v :显示 mkinitrd 的运行过程 --with=模块名称:模块名称指的是模块的名字而已,不需要填写档名。举例来说, 目前核心版本的 ext3 文件系统模块为底下的档名: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ext3/ext3.ko 那你应该要写成: --with=ext3 就好了 (省略 .ko) initrd档名:你所要创建的 initrd 档名,尽量取有意义又好记的名字。 核心版本 :某一个核心的版本,如果是目前的核心则是『 $(uname -r) 』 范例一:以 mkinitrd 的默认功能创建一个 initrd 虚拟磁碟文件 [root@www ~]# mkinitrd -v initrd_$(uname -r) $(uname -r) Creating initramfs Looking for deps of module ehci-hcd Looking for deps of module ohci-hcd ....(中间省略).... Adding module ehci-hcd <==最终加入 initrd 的就是底下的模块 Adding module ohci-hcd Adding module uhci-hcd Adding module jbd Adding module ext3 Adding module scsi_mod Adding module sd_mod Adding module libata Adding module pata_sis [root@www ~]# ll initrd_* -rw------- 1 root root 2406443 Apr 30 02:55 initrd_2.6.18-92.el5 # 由於目前的核心版本可使用 uname -r 取得,因此鸟哥使用较简单的命令来处理罗~ # 此时 initrd 会被创建起来,你可以将他移动到 /boot 等待使用。 范例二:添加 8139too 这个模块的 initrd 文件 [root@www ~]# mkinitrd -v --with=8139too initrd_vbirdtest $(uname -r) ....(前面省略).... Adding module mii Adding module 8139too <==看到没!这样就加入了!
initrd 创建完成之后,同时核心也处理完毕后,我们就可以使用 grub 来创建菜单了!底下继续瞧一瞧吧!
测试与安装 grub
如果你的 Linux 主机本来就是使用 grub 作为 loader 的话,那么你就不需要重新安装 grub 了, 因为 grub 本来就会主动去读取配置档啊!您说是吧!但如果你的 Linux 原来使用的并非 grub , 那么就需要来安装啦!如何安装呢?首先,你必须要使用 grub-install 将一些必要的文件复制到 /boot/grub 里面去,你应该这样做的:
[root@www ~]#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DIR] INSTALL_DEVICE 选项与参数: --root-directory=DIR 那个 DIR 为实际的目录,使用 grub-install 默认会将 grub 所有的文件都复制到 /boot/grub/* ,如果想要复制到其他目录与装置去, 就得要用这个参数。 INSTALL_DEVICE 安装的装置代号啦! 范例一:将 grub 安装在目前系统的 MBR 底下,我的系统为 /dev/hda: [root@www ~]# grub-install /dev/hda # 因为原本 /dev/hda 就是使用 grub ,所以似乎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的信息。 # 如果去查阅一下 /boot/grub 的内容,会发现所有的文件都升级了,因为我们重装了! 范例二:我的 /home 为独立的 /dev/hda3 ,如何安装 grub 到 /dev/hda3 (boot sector) [root@www ~]#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home /dev/hda3 Probing devices to guess BIOS drives. This may take a long time. Installation finished. No error reported. This is the contents of the device map /home/boot/grub/device.map. Check if this is correct or not. If any of the lines is incorrect, fix it and re-run the script `grub-install'. (fd0) /dev/fd0 (hd0) /dev/hda <==会给予装置代号的对应表! [root@www ~]# ll /home/boot/grub/ -rw-r--r-- 1 root root 30 Apr 30 11:12 device.map -rw-r--r-- 1 root root 7584 Apr 30 11:12 e2fs_stage1_5 ....(底下省略).... # 看!文件都安装进来了!但是注意到,我们并没有配置档喔!那要自己创建!
所以说, grub-install 是安装 grub 相关的文件 (例如文件系统定义档) 到你的装置上面去等待在启动时被读取,但还需要配置好配置档 (menu.lst) 后,再以 grub shell 来安装 grub 主程序到 MBR 或者是 boot sector 上面去喔!好了,那我们来思考一下想要安装的数据。
- 假设 /dev/hda1 内含有 boot loader ,此 loader 如何取得控制权?
- 如何重新读取 MBR 内的 loader ?
- 利用你原本的系统核心文件,创建一个可强制进入单人维护模式的菜单
第一点很简单,就利用上一小节的说明来处理即可。至於第二点,MBR 的读取读的是整颗硬盘的第一个磁区, 因此 root (hd0) 才是对的。第三点则与核心的后续参数有关。整个文件可以被改写成这样:
[root@www ~]# vim /boot/grub/menu.lst default=0 timeout=30 splashimage=(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CentOS (2.6.18-92.el5)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92.el5 ro root=LABEL=/1 rhgb quiet initrd /initrd-2.6.18-92.el5.img title /dev/hda1 boot sector <==本例中的第一个新增菜单 root (hd0,0) chainloader +1 title MBR loader <==新增的第二个菜单 root (hd0) <==MBR 为整颗磁碟的第一个磁区,所以用整颗磁碟的代号 chainloader +1 title single user mode <==新增的第三个菜单(其实由原本的title复制来的)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2.6.18-92.el5 ro root=LABEL=/1 rhgb quiet single initrd /initrd-2.6.18-92.el5.img
下次启动时,你就会发现有四个菜单可以选择,而默认会以第一个菜单来启动喔!
我们已经将配置档处理完毕,但是你要知道的是,我们并不知道 /dev/hda1 到底有没有包含 grub 的主程序, 因此我们想要将 grub 主程序再次的安装到 /dev/hda1 的 boot sector ,也想要重新安装 grub 到 MBR 上面去。 此时我们就得要使用 grub shell 罗!整个安装与 grub shell 的动作其实很简单, 如果您有兴趣研究的话,可以使用 info grub 去查阅~鸟哥这里仅介绍几个有用的命令而已。
- 用『 root (hdx,x) 』选择含有 grub 目录的那个 partition 代号;
- 用『 find /boot/grub/stage1 』看看能否找到安装资讯文件;
- 用『 find /boot/vmlinuz 』看看能否找到 kernel file (不一定要成功!);
- 用『 setup (hdx,x) 』或『 setup (hdx) 』将 grub 安装在 boot sector 或 MBR;
- 用『 quit 』来离开 grub shell !
由於我们最需要安装的就是那个 stage1 啦!那才是 grub 的主程序嘛!而且配置档通常与主程序摆在同一个目录下。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 root (hd0,0) 去找到 /boot/grub/stage1 喔!接下来,请用 grub 来进入 grub shell 吧!进入 grub 后,会出现一个『 grub> 』的提示字节啊!
[root@www ~]# grub # 1. 先配置一下含有 grub 目录的那个 partition 啊! grub> root (hd0,0) Filesystem type is ext2fs, partition type 0x83 # 鸟哥主机的分割中,/boot/grub 在 /boot 的分割槽,亦即是 /dev/hda1 内喔! # 另外, grub 也能够分辨出该分割槽的文件系统 (ext2)。 # 2. 搜寻一下,是否存在 stage1 这个资讯文件? grub> find /boot/grub/stage1 (hd0,2) # 见鬼!怎么会只有一个!我们明明有 /boot/grub 与 /home/boot/grub 啊! # 因为 /boot 是独立的,因此要找到该档名就得要用如下的方式: grub> find /grub/stage1 (hd0,0) # 这样就能够找到罗!要特别注意 grub 找到不是目录树,而是装置内的文件。 # 3. 搜寻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核心? /boot/vmlinuz-2.6.18-92.el5 ? grub> find /boot/vmlinuz-2.6.18-92.el5 Error 15: File not found grub> find /vmlinuz-2.6.18-92.el5 (hd0,0) # 再次强调,因为 /boot/ 是独立的,因此就会变成上头的模样罗! # 4. 将主程序安装上去吧!安装到 MBR 看看! grub> setup (hd0) Checking if "/boot/grub/stage1" exists... no <==因为 /boot 是独立的 Checking if "/grub/stage1" exists... yes <==所以这个档名才是对的! Checking if "/grub/stage2" exists... yes Checking if "/grub/e2fs_stage1_5" exists... yes Running "embed /grub/e2fs_stage1_5 (hd0)"... 15 sectors are embedded. succeeded Running "install /grub/stage1 (hd0) (hd0)1+15 p (hd0,0)/grub/stage2 /grub/grub.conf"... succeeded <==将 stage1 程序安装妥当罗! Done. # 很好!确实有装起来~这样 grub 就在 MBR 当中了! # 5. 那么重复安装到我的 /dev/hda1 呢?亦即是 boot sector 当中? grub> setup (hd0,0) Checking if "/boot/grub/stage1" exists... no Checking if "/grub/stage1" exists... yes Checking if "/grub/stage2" exists... yes Checking if "/grub/e2fs_stage1_5" exists... yes Running "embed /grub/e2fs_stage1_5 (hd0,0)"... failed (this is not fatal) Running "embed /grub/e2fs_stage1_5 (hd0,0)"... failed (this is not fatal) Running "install /grub/stage1 (hd0,0) /grub/stage2 p /grub/grub.conf "... succeeded Done. # 虽然无法将 stage1_5 安装到 boot sector 去,不过,还不会有问题, # 重点是最后面那个 stage1 要安装后,显示 succeeded 字样就可以了! grub> quit
如此一来,就已经将 grub 安装到 MBR 及 /dev/hda1 的 boot sector 里面去了! 而且读取的是 (hd0,0) 里面的 /grub/menu.lst 那个文件喔!真是很重要啊!重要到不行!
最后总结一下:
- 如果是从其他 boot loader 转成 grub 时,得先使用 grub-install 安装 grub 配置档;
- 开始编辑 menu.lst 这个重要的配置档;
- 透过 grub 来将主程序安装到系统中,如 MBR 的 (hd0) 或 boot sector 的 (hd0,0) 等等。
启动前的额外功能修改
事实上,上一个小节配置好之后,你的 grub 就已经在你的 Linux 系统上面了,而且同时存在於 MBR 与 boot sector 当中呢!所以,我们已经可以重新启动来查阅看看啦! 另外,如果你正在进行启动,那么请注意,我们可以在默认菜单 (鸟哥的范例当中是 30 秒) 按下任意键, 还可以进行 grub 的『线上编修』功能喔!真是棒啊!先来看看启动画面吧!
由於鸟哥将隐藏菜单的功能取消了,因此你会直接看到这四个菜单,同时会有读秒的咚咚在倒数。 菜单部分的画面其实就是 title 后面的文字啦!你现在知道如何修改 title 后面的文字了吧! ^_^。 如果你使用上下键去选择第二 (/dev/hda1 boot sector) 或第三 (MBR loader) 时,会发现同样的画面重复出现! 这是因为那两个是 loader 移交而已嘛!而我们都使用相同的 grub 与相同的 menu.lst 配置档! 因此这个画面就会重复出现了!这样了解乎?
另外,如果你再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到上图中底部还有一些细部的选项,似乎有个 'e' edit 的样子! 没错~ grub 支持线上编修命令喔!这是个很有用的功能!假如刚刚你将 menu.lst 的内容写错了,导致出现无法启动的问题时, 我们可以查阅该 title 菜单的内容并加以修改喔!举例来说,我想要知道第一个菜单的实际内容时,将反白光棒移动到第一个菜单, 再按下 'e' 会进入如下画面:
哈哈!这不就是我们在 menu.lst 里面配置的东西吗?没错!此时你还可以继续进一步修改喔! 注意看到上图最底下的说明,你还可以使用:
- e:进入 grub shell 的编辑画面;
- o:在光标所在行底下再新增一行;
- d:将光标所在行删除。
我们说过, grub 是可以直接使用核心文件来启动的,所以,如果您很清楚的知道你的根目录 (/) 在那个 partition ,而且知道你的核心文件档名 (通常都会有个 /boot/vmlinuz 连结到正确的档名), 那么直接在图三的画面当中,以上述的 o, d, e 三个按键来编修,成为类似底下这样:
按下 [Enter] 按键后,然后输入 b 来 boot ,就可以启动啦!所以说,万一你的 /boot/grub/menu.lst 配置错误,或者是因为安装的缘故,或者是因为核心文件的缘故,导致无法顺利启动时,记得啊,可以在 grub 的菜单部分, 使用 grub shell 的方式去查询 (find) 或者是直接指定核心文件,就能够启动啦! ^_^
另外,很多时候我们的 grub 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连 grub 都无法启动』,那么根本就无法使用 grub 的线上编修功能嘛!怎么办?没关系啊!我们可以利用具有 grub 启动的 CD 来启动, 然后再以 CD 的 grub 的线上编修,嘿嘿!同样可以使用硬盘上面的核心文件来启动啦!很好玩吧! ^_^
转自 http://vbird.dic.ksu.edu.tw/linux_basic/0510osloader_3.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