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tring对象池的作用

    我们知道得到String对象有两种办法:String str1="hello";String str2=new String("hello");
          这两种创建String对象的方法有什么差异吗?当然有差异,差异就在于第一种方法在对象池中拿对象,第二种方法直接生成新的对象。在JDK5.0里面,Java虚拟机在启动的时候会实例化9个对象池,这9个对象池分别用来存储8种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对象和String对象。当我们在程序中直接用双引号括起来一个字符串时,JVM就到String的对象池里面去找看是否有一个值相同的对象,如果有,就拿现成的对象,如果没有就在对象池里面创建一个对象,并返回。所以我们发现下面的代码输出true:
        String
    str1="hello";
        String
    str2="hello";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这说明str1和str2指向同一个对象,因为它们都是在对象池中拿到的,而下面的代码输出为false:
        String
    str3="hello"
        String
    str4=new String("hello");System.out.println(str3==str4);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去new一个String对象那都是在堆里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与此类似的,在JDK5.0里面8种基本类型的包装类也有这样的差异:
        Integer
    i1=5;//在对象池中拿
        Integer
    i2 =5;//所以i1==i2
        Integer
    i3=new Integer(5);//重新创建新对象,所以i2!=i3对象池的存在是为了避免频繁的创建和销毁对象而影响系统性能,那我们自己写的类是否也可以使用对象池呢?当然可以,请看以下代码:
      import java.util.HashSet;//
    使用对象池来得到对象的方法public static Student newInstance(String name, int age)
    {//
    循环遍历对象池for (Student stu : pool) {if (stu.name.equals(name) &&
    stu.age == age) {return stu;}}//
    如果找不到值相同的Student对象,则创建一个Student对象//
    并把它加到对象池中然后返回该对象。Student stu = new Student(name, age);
                  pool.add(stu);return stu;}
      }  }在这顺便说一句:不要滥用哈希表,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经常会使用hash表(hash表在JDK中的一个实现就是HashMap)来缓存一些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比如使用HashMap缓存一些物料信息、人员信息等基础资料,这在提高系统速度的同时也加大了系统的内存占用,特别是当缓存的资料比较多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使用操作系统中的缓存的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给被缓存的分配一个一定大小的缓存容器,按照一定的算法淘汰不需要继续缓存的对象,这样一方面会因为进行了对象缓存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缓存容器不是无限制扩大,从而也减少了系统的内存占用。现在有很多开源的缓存实现项目,比如ehcache、oscache等,这些项目都实现了FIFO、MRU等常见的缓存算法

  • 相关阅读:
    Android Media Playback 中的MediaPlayer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二)
    Android Media Playback 中的MediaPlayer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一)
    34. Search for a Range
    33. Search in Rotated Sorted Array
    32. Longest Valid Parentheses
    31. Next Permutation下一个排列
    30. Substring with Concatenation of All Words找出串联所有词的子串
    29. Divide Two Integers
    28. Implement strStr()子串匹配
    27. Remove Elemen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isblogs/p/421307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