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互联网公司里面,研发工程师的晋升方式也许各异,但通常会有答辩这个环节,下面列举下我关于工程师答辩的思考:
临场发挥
1. PPT的制作
a. 开篇介绍时,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开篇介绍项目时,尽管每位同学所做工作属于团队里的一部分,最好能写出团队项目的整体结构,甚至可以突出自己所做项目在整个业务流程中所处的重要位置。
b. 突出难点和亮点
c. 数字图表更有说服力
如表达精确度,服务性能TPS值,服务集群部署节点数,用户访问量PV值等。例如:某某服务PV值约5亿/天
d. 保持片子逻辑连贯性
保持片子的连贯性,通常我会用伏笔手法,保持片子是下张片子的暗示。
2. PPT的讲解
片子的内容和顺序是随答辩人讲解的逻辑路线而走的。一个好的讲解过程,通常是一个好的讲故事的过程。每个人讲解的思路各异,而我会尽量按what-how-why三部曲的思路进行讲解。
好的ppt关键得有料,而有货是靠平时积累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平时积累
1. 工作宽度
在coding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多站在项目和产品经理及运维监控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考虑产品和项目经理即将的需求,使服务扩展性更强;考虑到运维监控的需求,使服务配置简单、预留服务监控dashboard接口等等,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2. 工作细度
工程师做到细心,去“关注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毫秒和每一个像素”,用这句话互勉吧,尽管最终领导可能更看重结果。
3. 工作深度
平时工作中解决问题时,经常我们会选择流行的三方开源库或框架,但最好避免拿来就用,尽量做到对其背后原理机制的理解。例如,同样是消息中间件框架,应用到转账或交易场景时,对消息可靠性要求较高;应用到即时通讯时,对消息实时性、有序性要求更高。btw,微博空间里面曾经出现过“晚发的消息比早发的消息要早展现出来”的现象。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思考不同的场景下,实现上会有怎样的不同tricks?
当然,作为管理者也得反思:大家在繁忙工作的同时,也会需要持续总结的空间和反刍的时间。
以上感言仅是个人意见,算是抛砖引玉,大家智者见智吧。最后一句话互勉:“用力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完;用脑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