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自己学习计算机的一些经历(一)

    我是2009年才考试大学的,报考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是免费师范生,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因为是当初报考的是师范,所以就想学一个是不是师范都一样的专业,这样可以在毕业的时候多一条出路,所以就选择的了计算机专业。在上大学前,自己对计算机是没有多少知识的,因此对计算机也没啥认识,只知道学计算机要编程,但是编程是啥,也不知道。高中时候也去过网吧,也算是摸过电脑了吧!

    大一的时候,才去大学有很多不懂,就按部就班的学习理论知识,自己也没啥想法。还记得,在学习C语言时,第一节课根本就没听懂,书也没咋看懂,后来上实验课才知道有个软件叫编译器。因为自己的智力不是很高,所以我就按照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课后把书上的代码抄抄,然后编译运行,我还清楚地记得自由运行成功第一个程序时的激动心情。C语言大概就是这样学习的。当初唯一学习不好的地方是文件,因为当时忙于社团活动,所以就翘课了,没跟上。后来在大三看了一本《UNIX环境高级编程》才彻底把这部分补回来。大一基本上就是这样平淡的过去了。

    在大一的暑假,我从http://www.cnbeta.com/  上看新闻时知道了一个名词Ubuntu,出于好奇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原来这个世界上除了windows还有别的系统,顿时眼界大开。后来在假期自己就开始自学Ubuntu,了解到Ubuntu是Linux的一个发行版本,去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找到了两本介绍Ubuntu的书,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按照书上的介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了虚拟机,是用wubi安装方法安装的,Ubuntu的版本是10.04。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我对其一无所知,所以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在书上找不到答案,就很无助,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不在网上搜呢?是啊,因为有些问题在自己知识面很窄的情况下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于是看着搜索引擎却无济于事。随着自己对Ubuntu有些熟悉了,就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Ubuntu,电脑是双系统了。以前听人家说谁谁的电脑是双系统的就感觉很高级,其实也就这么回事。比较幸运的是,假期在软件学院的教室自学,碰到了软件学院的学长,他们用的都是Linux,于是给了我一个联网客户端(后来我们班自学Linux的用的客户端都是从我这里拷的),教会了我如何更换软件源等等,给予了不少帮助。我们学校上网都需要客户端,没有客户端认证是上不了网的,当时网络中心的网站上还没有Linux版本的客户端。在图书馆找书的过程中看到一本标题为LAMP的书,又是出于好奇,浏览了一下。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LAMP是一个很火的架构,当时好多网站用的都是Apache服务器,Ngix还没出来。然后就伴随着学习Linux学习LAMP,当时既看书也看教学视频,当时看的是兄弟连的教学视频。因为知道的少才觉得看视频很省事省时,按照视频上讲的一步一步练习,到大三结束视野开阔一些了才感觉看视频不如看书快。在这里要感谢我一位同寝同学——程同学。他之前接触计算机较早,知道的也比较多,cnbeta就是他推荐给我们寝室看的,他说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建议我们每天关注一下it新闻。后来因为我们性格不太合,也产生了各种矛盾,不过这个人心底挺好,他在我心中始终都不是坏人的形象,只是有点怪,从心底里还是感谢这位同学,毕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这位同学在微软工作。

    说了这么多,我想总结一下,我们之前可以很差劲,可以很无知,但是我们不能缺少一颗好奇心,一颗好奇心可以带你走很远。还有就是,有些时候不是我们感兴趣了才学,而是我们坚持学了才感兴趣的。我们校长给教工开会的时候也说了类似的话:做事并不是我们看到了希望才坚持下去,而是我们坚持下去了才看到了希望!希望同学们有一颗好奇心,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很快大二就开学了。大二的课程还不是很多,这给我能自学留下了充足时间。每次没课的时候我都到我们学院的230阶梯教室自学,坐在教室的西南角(因为那里有个插座),一个人很安静。看一下230教室的照片(今年暑假回去读研亲自用手机拍的)

    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我觉得那不适合我,我一般都是从图书馆借书拿回来看,到毕业时看了一下书单,自己共借阅了180多本说吧。我觉得230是一块宝地,但是宝地总归会被人发现的,后来就有同学也看中这块地了,这给我抢座位增添了点困难。

    也就是在这个学期我结识了我的人生贵人——杨老师。这个学期杨老师教我们数字电路,杨老师上课不用鼠标,只用键盘操作一切事情,很酷。后来问了才知道他用了一款软件叫totalcommand。杨老师上课也很风趣,知识很渊博,他本科学的是电子,研究生学的是软件,博士是中科院的化学博士。在他的课堂中知道他会Linux,他的笔记本装的就是Ubuntu,我当时也正好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趁着下课很胆小地到他办公室问他问题,他细致地给我说演示了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完事后杨老师说要我跟着他做项目,我当时都不敢答复,因为我知道的太少,会的也太少。杨老师也看出来了,于是鼓励我,说我是可以的,没有问题的。其实能跟着老师做项目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我也想跟着杨老师学习,我硬着头皮答应了。

    我参与做的第一个项目是离线电驴下载,给图书馆做的,虽然后来没有上线。一起做项目的都是马老师(院长)的研究生,起初是四个人,后来有一位研究生不知道为啥不参与了,变成了我们三个人。这个项目是杨老师设计的,他画好了设计图给我们看,流程和定义好的Api,我负责与Linux有关的,因为那两位研究生之前不会Linux。主要是用php调用命令行的amuled,amule的各种反馈,下载进度,文件转移到ftp目录,ftp服务器的搭建,下载完成后自动发邮件通知用户,服务器的维护等。因为杨老师不用qq,当时还没有微信,我们约定用邮件沟通,因为杨老师用的是gmail,于是我们都申请了gmail。大多时候都是邮件沟通,从那时起,我才知道邮件原来也是很方便的。起初用邮件的时候我们会犯各种错误,比如问题描述不准确,有歧义,需要重新回复询问,发邮件不是群发而是只发给杨老师等等。也是从那时候我接触了git,也用了一段时间。在这个项目上,我获得了很大的长进,项目要运行需要我把环境搭建好,安装所需软件,都是命令行远程操作,因为服务器机器在图书馆的机房,这让我对Linux的命令更加熟悉了,也能看懂了很多安装失败提示了,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了期间也给杨老师发了很多封求助邮件(是群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沟通配合。后来系统添加了三块硬盘,系统的磁盘突然变满,都是我来维护的,从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看日志查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因为是第一个项目,我们三个人都很积极主动,我们好像是用了两周时间把第一版做好了,然后我约他俩来230做一次测试,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又想办法解决。现在回忆起来那是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时光,这也是我软件工程的入门教程,很感谢杨老师。到第二个学期,因为要做挑战杯,对电驴的投入就没那么大了。说一个插曲,因为每年开两会期间gmail基本上都登不上去,所以杨老师搭建了一个wiki平台来供我们交流,这个也很方便。挑战杯做的是一个视唱练耳系统,要识别钢琴每个键发的音,当时我好想是初八就来学校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了。才开始用MATLAB做,因为MATLAB里面直接有快速傅里叶变换函数,对于一个一次也没接触过MATLAB的人而言,学习MATLAB也花了点时间。要识别一个音是哪个键发出的,就要把这个音的基频提前出来,起初没有啥想法,跟杨老师交流后还是不太理解。那时候我天天在想如何把基频提取出来,后来在一次上课过程中突然想到了办法,当时好激动。然后下课后实验我的想法,结果成功了,我把方法告诉了杨老师,杨老师说跟他的方法有点不同,这可能是一个小创新吧。最终用MATLAB编程,把钢琴的88个键的音都能识别出来了,又一进步!然后大二基本上就结束了。

    总结一点就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我如果不学习Linux就不会接触到杨老师,杨老师也不会找到我跟他做项目,没有这种机会你的成长会很慢的,而且是迷茫的。当你做好了准备,机会自然会降临。在机会到临前,你要做的就是坚持。

    未完待续,不好意思!

  • 相关阅读:
    云网站 SEO
    GraphQL 开发原则
    软件秘钥实现
    删除文件
    GUI 桌面程序开发
    chcon SeLinux
    正确使用 cookie 的 path
    struts 2用DomainModel接收参数
    Struts 2动态调用方法(DMI)
    struts 2actionwildcard 通配符配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mailcs/p/480461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