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燃尽图(burn down chart)是在项目完成之前,对需要完成的工作的一种可视化表示。燃尽图有一个Y轴(工作)和X轴(时间)。理想情况下,该图表是一个向下的曲线,随着剩余工作的完成,“烧尽”至零。燃尽图向项目组成员和企业主提供工作进展的一个公共视图。(引自百度百科)
关于燃尽图,邹老师书中的说明是“想象我们把一堆Backlog的木头给烧光”,这里燃尽图涉及到了敏捷流程的知识。
敏捷流程的步骤分为四步。
第一步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product backlog):产品负责人领导大家对于积压的工作(backlog)中的条目进行分析、细化、理清相互关系、估计工作量等工作。
第二步决定当前的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整个产品的实现被划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冲刺,产品订单上的任务被进一步细化。
第三步冲刺(sprint):在冲刺阶段,团队会进行每日立会,scrum master就会用到一些图标展现整个项目的进度,其中的一种图表就是燃尽图。
第四步得到软件的一个增量版本,发布给用户,然后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计划增量的新功能的改进。
2. 由燃尽图的应用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燃尽图的要素:1.横轴表示时间,体现的是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2.纵轴表示未完成的工作量;3.计划曲线,假定成员工作生产率恒定情况下的进展曲线;4.实际曲线,实际进展曲线;5.实际剩余时间,每个团队成员所有任务的剩余时间的总和;6.预估计剩余时间,根据每个人每天的理论进度推算的剩余时间;7.实际花费时间,实际花费的时间。其中后三点是实际项目中补充的要素,这样一来可以展现项目的拖延情况,可以更有效果。随着工作的进行时间的推移,纵轴的工作量在逐渐减少,实际曲线虽然与计划曲线有一定差距,但燃尽图总体趋势就是逐渐向下最后燃烧至尽。
3. 关于燃尽图的功能,我个人理解总的来说是用来向每日立会的与会人员展现项目的进展情况,我大学老师说过能用视频音乐的地方不用图像表格,能用图像表格的地方不用文字描述,会议中用燃尽图可以很好地给所有人展现总体工作量总体时间、已完成的工作量已耗费的时间、剩余的工作量剩余的时间,便于人们总结之前的工作,规划之后的工作。这样一来还有隐性的功能,一来可以明确看到完成了的工作,看着折线逐渐向下发展,给成员一定的成就感,是一种心里的鼓励;二来又展现了剩余工作量和时间,又增添了一种紧迫感,可以激励人们更努力的工作。
4.举例:
Spring_1
分析:
1.团队成员开始第一个Sprint,对于工作任务的分解掌握的不纯熟,对自身的工作生产效率不清楚。所以导致7月13日工作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分解,导致实际曲线要高于计划曲线。
2.虽然,7月12日到7月18日,实际曲线高于计划曲线,但是实际曲线的趋势与计划曲线相吻合,说明团队成员的生产速率是恒定的。
3.7月19日,实际曲线回落,开发组将迭代版本提交给测试进行迭代系统测试导致。
4.最后工时仍然存在,表征成员工时预估存在问题。
5.本次sprint回顾会议上,团队成员认为“开发与测试结合紧密,版本能够及时发布与测试”。
Spring_2
分析:
1. 7月25日到7月29日,趋势基本正常。
2. 7月30日,实际曲线上扬,经分析发现仍然存在任务分解的颗粒度不够问题,成员发现任务越做需要的工时越多。深层次的原因是任务在一开始分解时,由于需求,设计等原因,导致任务工时预估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
3. 本次sprint回顾会议上,团队成员认为“团队工作时间把握更准确”,但是“任务颗粒度需要适当,目标要明确,不存在跨迭代。任务分解需要改进”
Spring_3
分析:
1.整体趋势正常,但是真实的原因是外界涌入了大量新的任务,影响了时间盒,为了保证版本交付,原来规划的一些任务进行了搁置。
2.本次sprint回顾会议上,团队成员认为“项目内部临时增加的任务较多”,需要“sprint内的任务bug需要修改;sprint外的BUG工时较多时,需要评估,考虑建立新任务”;“项目外临时任务经常加入SPRINT”。
自己创作:58%